交匯點訊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暮春時節,交匯點記者驅車向東,來到如東縣洋口鎮洋口村。這裡滿目成蔭、鳥語花香,白牆黛瓦的新村別墅傍河而建,寬闊平整的村道四通八達。
「家家戶戶門口都通了路,上海的親戚來了都不願意走哩。」說起令外人豔羨的田園生活,村民們感慨日子過得比城裡都好。令人想不到的是,4年前,洋口村由3個農業村和兩個漁村合併而成,全村16000人、總面積45平方公裡,村營收入加起來不過100萬元,是個名副其實的「散裝村」。
「五村合併後,土地雖多,也得精打細算。洋口村有海有田,必須握指成拳,形成合力。」新成立的洋口村黨委會決定,集約利用土地,發揮緊鄰小洋口度假區的地利優勢,利用自然生態「金飯碗」,闖出一條鄉村振興和富民增收的「幸福路」。
踩文蛤、拾貝殼、觀海聽風,行走洋口村北面的洋口大道,只見沿路海鮮街,往來客商絡繹不絕,海鮮酒店賓客滿座。「村裡現在主要發展海洋捕撈業、灘涂水產養殖業、三產服務業等,每年村營收入有700多萬元。」洋口村黨委書記傅國華介紹,光灘涂出租一項就200多萬元。
食客盈門,讓漁民的收入水漲船高。「我們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村民於望成出海捕魚30多年,小麥色的皮膚,粗大的雙手溝壑縱橫,「現在好了,你看這海鮮街熱鬧的,我們捕的魚一上岸就進了飯店後廚,到手就是真金白銀。雖然也風裡來、浪裡去的,但是捕得多,掙得多。」從1984年租船捕魚,到如今合夥僱傭船員出海,從起初計工分、吃大鍋飯,到如今自賣自銷、客源穩定,於望成充滿幹勁。
灘涂資源利用了,岸上資源怎麼辦?洋口村用4年多時間,大刀闊斧推行土地流轉,大手筆環境整治,打造出萬畝森林公園、200多畝桑葚與葡萄採摘區等景點,建成省級「休閒農業精品村」,遊客除了可以參與蔬菜、瓜果採摘,還可領略大面積灘涂、綠地等田園風光。
「沒想到村裡的土玩意兒還成了城裡人的稀罕物。」五一將近,洋口村桑葚種植園負責人滿懷期待地打理桑園,為迎接遊客做準備。去年五一當天,他的桑葚園就湧進了800多名遊客。綠蔭蔽日的範公堤,空氣清新怡人,來自上海的遊客王飛趁著周末天氣好,驅車帶著一家老小回歸田園,享受自然。「城市工作學習壓力大,這地方幽靜,空氣好,適合一家人放鬆心情。」
洋口村借著旅遊這股東風,吸引了越來越多像王飛一樣的「回頭客」,去年全村全年接待遊客45萬人次,僅年度休閒觀光農業綜合營收就達14850萬元。
與村集體經濟「口袋」一起鼓起來的還有村民的「口袋」。「以前守著一畝三分地,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幾個錢,現在身上不沾塵土,還有了份工作,過得更體面了。」村民馮素全流轉土地11畝,成立銀萍綠化養護有限公司,招聘周邊農戶為園區提供綠化養護服務。他給記者算了算說:「目前公司用工近80人,日工資70到90元不等,以每年工作260天計算,額外收入能達到2萬元。」
一份土地兩份收入,洋口村萬畝耕地實現全部流轉,畝均年流轉費1000元,解放雙手的村民走進附近風電廠、化工廠等企業,先後共6000多位村民實現了從農民到企業職工身份的轉變,人均純收入達2.8萬元。
大規模土地流轉,村民房屋也「流轉」起來,全村「散居戶」變為社區「集居戶」,建設中的新洋花苑,18幢高層住宅正拔地而起,一路之隔的新洋小區,鱗次櫛比,設施齊全,大家紛紛住進了現代化社區。
踏入村民朱文和家,入戶花園小巧別致,從大氣端莊的銅門望去,牆上掛著的四幅梅蘭竹菊屏,映著一塵不染的大理石地面。「過去一家五口擠在海邊小屋,別說住洋房了,那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74歲的朱文和說起現在的日子,激動之情難以言表,路寬了亮了,河清了美了,早晨去公園鍛鍊身體,飯後和老伴兒散步、垂釣,日子過得閒散愜意。
從2017年開始,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洋口村投入1500萬元推進村民社區美化、亮化。從修渠造路到「廁所革命」,從農村廢棄物清理到黑臭河道治理,監控安全系統的安裝,籃球場、老年活動廣場、少年活動廣場等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為村民營造舒適、安全、可靠的居住環境。
村民的日子越過越滋潤,村黨委發現不少村民還是有憂慮。「老百姓反映,現在不愁吃穿就怕生病。」傅國華介紹,自2018年7月起,洋口村實施「福村寶」醫療互助計劃,每位村民每年出資50元,村裡為每個人再統籌100元,生病後可獲得二次報銷,為村民的小康之路再築起一道健康防線。
「只交50塊,沒想到能報這麼多!」家住洋口村一組的陸生如今年69歲,前不久,他的老伴兒因患肺癌住院治療,醫保報銷後,「福村寶」又報銷了兩萬多元,他逢人便說「福村寶」好。目前,洋口村「福村寶」參保率達到85%。
小康路上一個不落,洋口村為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統一辦理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並給他們發放生活補助,還免收所有村民一事一議費用,每年花費約300萬用於惠民舉措,讓村民更有安全感和幸福感。「沒想到,政府還給我們老年人發錢,生活真是越來越好咯。」洋口村19組91歲的村民陳德裕樂呵呵地說,村裡的好政策讓他和老伴兒每月增加了220元補助收入。
「不僅要鄉美民富,更要讓百姓心裡甜。」傅國華對未來充滿期待,「我們要把洋口村打造為『江蘇沿海第一村』。」
交匯點記者 俞聖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