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村調研行 | 如東洋口村:握指成拳,「散裝村」爭當「江蘇沿海第一...

2020-12-18 新華報業網

  交匯點訊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暮春時節,交匯點記者驅車向東,來到如東縣洋口鎮洋口村。這裡滿目成蔭、鳥語花香,白牆黛瓦的新村別墅傍河而建,寬闊平整的村道四通八達。

  「家家戶戶門口都通了路,上海的親戚來了都不願意走哩。」說起令外人豔羨的田園生活,村民們感慨日子過得比城裡都好。令人想不到的是,4年前,洋口村由3個農業村和兩個漁村合併而成,全村16000人、總面積45平方公裡,村營收入加起來不過100萬元,是個名副其實的「散裝村」。

  「五村合併後,土地雖多,也得精打細算。洋口村有海有田,必須握指成拳,形成合力。」新成立的洋口村黨委會決定,集約利用土地,發揮緊鄰小洋口度假區的地利優勢,利用自然生態「金飯碗」,闖出一條鄉村振興和富民增收的「幸福路」。

  踩文蛤、拾貝殼、觀海聽風,行走洋口村北面的洋口大道,只見沿路海鮮街,往來客商絡繹不絕,海鮮酒店賓客滿座。「村裡現在主要發展海洋捕撈業、灘涂水產養殖業、三產服務業等,每年村營收入有700多萬元。」洋口村黨委書記傅國華介紹,光灘涂出租一項就200多萬元。

  食客盈門,讓漁民的收入水漲船高。「我們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村民於望成出海捕魚30多年,小麥色的皮膚,粗大的雙手溝壑縱橫,「現在好了,你看這海鮮街熱鬧的,我們捕的魚一上岸就進了飯店後廚,到手就是真金白銀。雖然也風裡來、浪裡去的,但是捕得多,掙得多。」從1984年租船捕魚,到如今合夥僱傭船員出海,從起初計工分、吃大鍋飯,到如今自賣自銷、客源穩定,於望成充滿幹勁。

  灘涂資源利用了,岸上資源怎麼辦?洋口村用4年多時間,大刀闊斧推行土地流轉,大手筆環境整治,打造出萬畝森林公園、200多畝桑葚與葡萄採摘區等景點,建成省級「休閒農業精品村」,遊客除了可以參與蔬菜、瓜果採摘,還可領略大面積灘涂、綠地等田園風光。

  「沒想到村裡的土玩意兒還成了城裡人的稀罕物。」五一將近,洋口村桑葚種植園負責人滿懷期待地打理桑園,為迎接遊客做準備。去年五一當天,他的桑葚園就湧進了800多名遊客。綠蔭蔽日的範公堤,空氣清新怡人,來自上海的遊客王飛趁著周末天氣好,驅車帶著一家老小回歸田園,享受自然。「城市工作學習壓力大,這地方幽靜,空氣好,適合一家人放鬆心情。」

  洋口村借著旅遊這股東風,吸引了越來越多像王飛一樣的「回頭客」,去年全村全年接待遊客45萬人次,僅年度休閒觀光農業綜合營收就達14850萬元。

  與村集體經濟「口袋」一起鼓起來的還有村民的「口袋」。「以前守著一畝三分地,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幾個錢,現在身上不沾塵土,還有了份工作,過得更體面了。」村民馮素全流轉土地11畝,成立銀萍綠化養護有限公司,招聘周邊農戶為園區提供綠化養護服務。他給記者算了算說:「目前公司用工近80人,日工資70到90元不等,以每年工作260天計算,額外收入能達到2萬元。」

  一份土地兩份收入,洋口村萬畝耕地實現全部流轉,畝均年流轉費1000元,解放雙手的村民走進附近風電廠、化工廠等企業,先後共6000多位村民實現了從農民到企業職工身份的轉變,人均純收入達2.8萬元。

  大規模土地流轉,村民房屋也「流轉」起來,全村「散居戶」變為社區「集居戶」,建設中的新洋花苑,18幢高層住宅正拔地而起,一路之隔的新洋小區,鱗次櫛比,設施齊全,大家紛紛住進了現代化社區。

  踏入村民朱文和家,入戶花園小巧別致,從大氣端莊的銅門望去,牆上掛著的四幅梅蘭竹菊屏,映著一塵不染的大理石地面。「過去一家五口擠在海邊小屋,別說住洋房了,那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74歲的朱文和說起現在的日子,激動之情難以言表,路寬了亮了,河清了美了,早晨去公園鍛鍊身體,飯後和老伴兒散步、垂釣,日子過得閒散愜意。

  從2017年開始,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洋口村投入1500萬元推進村民社區美化、亮化。從修渠造路到「廁所革命」,從農村廢棄物清理到黑臭河道治理,監控安全系統的安裝,籃球場、老年活動廣場、少年活動廣場等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為村民營造舒適、安全、可靠的居住環境。

  村民的日子越過越滋潤,村黨委發現不少村民還是有憂慮。「老百姓反映,現在不愁吃穿就怕生病。」傅國華介紹,自2018年7月起,洋口村實施「福村寶」醫療互助計劃,每位村民每年出資50元,村裡為每個人再統籌100元,生病後可獲得二次報銷,為村民的小康之路再築起一道健康防線。

  「只交50塊,沒想到能報這麼多!」家住洋口村一組的陸生如今年69歲,前不久,他的老伴兒因患肺癌住院治療,醫保報銷後,「福村寶」又報銷了兩萬多元,他逢人便說「福村寶」好。目前,洋口村「福村寶」參保率達到85%。

  小康路上一個不落,洋口村為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統一辦理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並給他們發放生活補助,還免收所有村民一事一議費用,每年花費約300萬用於惠民舉措,讓村民更有安全感和幸福感。「沒想到,政府還給我們老年人發錢,生活真是越來越好咯。」洋口村19組91歲的村民陳德裕樂呵呵地說,村裡的好政策讓他和老伴兒每月增加了220元補助收入。

  「不僅要鄉美民富,更要讓百姓心裡甜。」傅國華對未來充滿期待,「我們要把洋口村打造為『江蘇沿海第一村』。」

  交匯點記者 俞聖彤

相關焦點

  • 如東:爭當江蘇沿海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剛剛過去的2019年,站在多重國家戰略機遇疊加交匯「風口」的如東,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吹響奮進的號角,高質量發展交出亮麗的成績單: ——綠色能源、通訊電纜、高端製造等千億級特色產業集群加快崛起,帶動各項經濟指標穩定增長,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大關(預計達到1020億元),同比增長7%,增幅全市第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7
  • 「散裝江蘇」是怎麼火起來的?
    此前江蘇人民迅速響應、13支醫療隊各自出發趕赴湖北的消息讓「散裝江蘇」的梗又火了起來。那麼,這個梗是怎麼來的?作為一個有諸多江蘇各地朋友的寫手,夜老師經過調查發現,其實江蘇「散裝」的原因無出其二,第一是因為文化分界,第二是因為經濟實力均等。1.
  • 如東縣委召開全縣領導幹部務虛會
    > 17日下午,縣委召開全縣領導幹部務虛會,集中交流調研成果,集思廣益謀劃明年工作。縣委書記沈峻峰主持會議並講話,強調要強化爭先意識,注重科學謀劃,聚力攻堅突破,樹牢底線思維,全力以赴衝刺「十三五」各項目標任務,為「十四五」跨越趕超、爭當江蘇沿海高質量發展排頭兵奠定堅實基礎。
  • 如東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尊商重才
    在22日的第三屆如東企業金牛獎頒獎會上,中石油江蘇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等25家企業獲持續突出貢獻獎,上海電氣風電如東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獲新銳獎。其中,獲得持續突出貢獻獎的25家企業把所獲得的獎金全部捐獻給如東縣慈善總會,用於幫扶困難群體。 腳踏實地、負重前行的海子牛品格是如商的時代內涵。
  • 五寨縣「握指成拳」推動經濟轉型
    五寨縣「握指成拳」推動經濟轉型 十大合力團擰成一股繩,憑藉20萬畝綠色無公害馬鈴薯、6萬畝優質無公害甜糯玉米、15萬畝優質綠色雜糧豆、2萬畝有機綠色蔬菜、2萬畝優質道地中藥材、40萬隻肉羊和10萬頭黃牛的產業資源優勢,使興建起3年的縣產業集聚區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農」字號企業經濟效益不斷攀升。
  • 百村調研行 | 泰興祁巷村奏響鄉村振興「三部曲」,貧困村蝶變...
    2013年8月,祁巷村因為豬鬃產業,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並獲得中央電視臺專題報導,無人問津的落後村開始在全國有了知名度。  發展高效農業,讓泥土地「出金子」  夏日來臨,瓜果飄香。眼下,祁巷村種植基地的桃子、車釐子等應季水果正值收穫期,無需拎著籃子上街吆喝,這些果子早就被預訂出去或是只等遊客來採摘就行,不僅經濟效益有保障,也為鄉村旅遊加碼。
  • ...發展有底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_7x24...
    除了頭版內容,今天《人民日報》涉及財經的主要內容還包括:1、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2、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在行;3、汲取中國的發展智慧(國際論壇);4、中國在環境治理上取得越來越大的成就;5、中國代表呼籲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共抗疫情;6、阿根廷與中企籤署四項鐵路合作協議;7、青島等五市握指成拳,膠東經濟圈一體化建設——融入新格局 培育增長極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 北回歸線上的綠洲
    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當地幹部群眾齊心協力,由山及海、海陸並施,紮實開展清垃圾、治汙水、修村道、興產業等一系列工作,全力創建省級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範縣、示範鎮、示範村。針對鎮、村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特色,採取因地制宜策略,分門別類規劃發展「一村一品」產業品牌,推動了傳統農業發展模式的轉變,取得顯著成效。
  • 為何江蘇是散裝的,相鄰的浙江卻不散裝?
    江蘇省最近很「火」,有兩個關鍵詞:十三太保(省轄市),散裝。「散裝的江蘇」這個梗逗笑了很多人,但同時也有很多人不解,江蘇能散裝,為何與江蘇為鄰的浙江卻不「散裝」?這和兩個省的地理與歷史大有關係。江蘇是我國為數不多的橫跨南方和北方的省份。
  • 百村調研行 | 丹陽市建山村:山窩窩的「黃連村」變身金窩窩
    2015年黃連山詩社成立,20餘名成員已經累計創作近百首讚美家鄉的詩。「現在大家都說家鄉好,但在以前可不是這麼說的。『黃連山長長村,黃麵團子當人參,搬塊豆腐開大葷,吃魚吃肉等年終』,一度是民間流傳最廣的打油詩。」建山村黨委書記丁志峰說,從原先人均年收入8000元的落後村,發展到如今人均26800元年收入的宜居「富村」,建山村靠的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發展苗木經濟。
  • 江蘇的如東:遇事不怕事,以縣城名義講述於鑫慧「細節」
    於鑫慧在演講中自稱目前在如東一家鄉鎮醫院工作,同時還是如東環港女子炮兵排成員。 如今,江蘇的如東已經就於鑫慧的身份作出了說明。如東不僅有於鑫慧,馬伊琍的祖籍也是如東,黃磊的祖籍也是如東,大陸男演員。國家男排前主力隊員、主教練汪嘉偉也是如東人。
  • 省屬企業訪談錄|霍高原:山東各港口握指成拳,成了「一家人」
    一體化改革後,各港口握指成拳,從過去的對手變成了今天的夥伴,真正成為了「一家人」,共同擔當山東海洋強省、高質量發展的重任,合力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他說,山東省港口集團成立以後,著力讓各個港口協同發展、錯位發展、特色發展,形成了「以青島港為龍頭,日照港、煙臺港為兩翼,渤海灣港為延展,眾多內陸港為依託」的一體化發展格局。
  • 江蘇如東掘港國清寺遺址考古成果發布
    江蘇如東掘港國清寺遺址考古成果發布 2018年07月21日 17:5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王廣祿 字號 內容摘要:7月20日,由南京大學和江蘇省如東縣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南通市如東縣掘港國清寺遺址考古發掘成果新聞發布會在如東舉行
  • 中共如東縣委十四屆八次全會舉行
    全會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落實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和市委十二屆十次全會部署要求,回顧總結2019年工作,研究部署2020年任務,動員全縣黨員幹部更加自覺守初心擔使命,全力衝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各項目標任務,為「十四五」實現爭當江蘇沿海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目標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
  • 福安坦洋村:牢記囑託,爭當發展「領頭羊」
    他牢記習近平說要積極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話,帶頭辦起福安市第一家村集體企業——福建福安坦洋工夫茶葉公司,大力發展茶葉生產,實行「產購銷」一條龍服務。  到1989年,公司年產值數百萬元,村集體、村民收入各二三十萬元,上交國家稅收十多萬元。村裡出現了「萬元戶」。  「我們家的年收入達到兩三萬元,有錢後還蓋了新房。」林茂清說。
  • 陝西也有一座土豪村,被稱為是陝西第一村,並可媲美江蘇的華西村
    ,並且這當中,還有著很多較為出名的土豪村莊,相信大家也一定都會聽過,例如江蘇的華西村以及長江村,想來大家並不會陌生,畢竟江蘇全省的經濟發展也是非常均衡的。不過其實在我國的陝西省境內,現在也擁有一座土豪村了
  • 農業農村部「百鄉萬戶」駐村調研:興農業 補短板
    原標題:農業農村部120名幹部分赴全國30個省區市,開展一個月的駐村調研  摸準「三農」發展的脈搏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農業農村部的120名幹部,3、4月份分赴全國30個省區市、60個村,連續第八年開展百鄉萬戶調查活動。為期一個月的駐村調研,30個調研組形成了60篇120萬字的調研報告。  百鄉萬戶調查活動開展八年來,調研組成員和農民「手拉手」「心連心」, 察實情、出實招、求實效,將「三農」政策部署帶到基層落地生根。
  • 南通這些鎮、村、社區、單位、學校被省裡點名了!
    如皋市東陳鎮南東陳社區(村)如皋市白蒲鎮朱家橋村如皋市下原鎮花園頭村如皋市搬經鎮搬東社區(村)如皋市城南街道宋家橋社區(村)如皋市如城街道新民社區(村)如皋市長江鎮薛窯社區(村)如皋市磨頭鎮磨頭社區(村)如皋市城北街道鄧園社區(村)如皋市丁堰鎮新堰社區(村)如皋市吳窯鎮何柳村如皋市石莊鎮永興社區(村)如皋市搬經鎮湖劉社區(村)如皋市江安鎮聯絡新社區(村)如皋市如城街道大明社區(村)
  • 王新志:借鑑橫溪塢村經驗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在這一期中,重點講述了浙江省橫溪塢村的故事。孝豐鎮橫溪塢村作為浙江一個非常普通的小山村,能夠從眾多的美麗鄉村中脫穎而出,一躍成為浙江省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省級文明村、省級民主法治村、省級森林村莊,實現了「矛盾不出村、垃圾不出村、辦事不出村、創業不出村」這「四個不出村」。
  • 委機關青年參加中央國家機關團工委「百村調研」實踐活動心得彙編
    四、立足本職,以更飽滿熱情投身國資監管工作   這次參加「百村調研」實踐活動的青年幹部有近500人,來自中央國家機關各單位。大家的生活和工作背景不同,調研經歷不同,因此各自的感受和體會也不同。我作為一名年輕的國資幹部,通過此次江西調研之行,也有著自己的思考。   深刻認識國情,站在全局高度增強做好國資監管工作的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