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名村——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巖前鎮忠山村

2020-12-15 騰訊網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巖前鎮

忠山村

全國各地的美景都在這裡濃縮

區域概況

忠山村位於福建省三明市巖前鎮,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築和民風民俗,更憑藉滿目綠意的景致入選「福建最美的十大鄉村」。相傳舊時村子是由大大小小18個寨子組成,故古名十八寨,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

歷史特色

巖前自古「前有十八寨、後有十八坑」,忠山原名十八寨(中心寨),明洪武年間始更名,其開拓者最早為鄧、羅、曹三姓人,據今約有一千多年。十八寨歷史久遠,唐朝會昌年間起就已十分繁榮,集資興興建永興庵,元代築圍牆建城門,明代修橋鋪路興水利,至清代順治年間已有十姓十三公聚集而居,戶列四百餘煙。

建築特色

現有保存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古建築二十餘座。

文化特色

「抬新娘」

當地人依然傳承著許多先人的傳統習俗,這頂花轎就是其中的代表,直到今天本地的年輕人婚嫁,依然用這花轎保持著「抬新娘」的風俗,哪怕是新娘住在二三十裡之外,也一定要用轎子抬來。

風俗中的一個講究:當新娘進轎後,其父母要親手把轎門鎖上,然後把鑰匙通過媒人之手交給新郎,迎親一路轎門不得打開直至婆家,這表示新娘是『原封未動』地嫁到婆家的……」

「送水槽」

街兩側的許多民宅門邊院牆之上都砌有一個方型帶眼石槽,可千萬別誤以為這些是餵牲口的食槽,其實這在當地被稱為「送水槽」,正是十八寨人遵從儒家禮教風俗的體現,古時,客家男人多有外出,家中只留下女人,村中飲水,汲自於井,婦人多有不便,於是村中會安排男丁,按時為家中無男丁的女人送水,但男女受授不親,男人更不能隨意進出婦人家,聰明的先人便設立這「送水槽」,倒水入槽,流存於槽後缸中,男女隔牆聞其聲而不謀面……

「鬧春田」

客家特有的年俗叫「鬧春田」,已有數百年歷史:村民們在年裡,抬著菩薩巡遊後,於泥田裡奔跑、角力,以此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周邊景點

先賢祠

先賢祠為忠山鄉宦羅浩然於元至正年間(1341—1368年)出資興建,明代宣德年間(1426—1435年)由忠山籍僉御史鄧文鏗出資重修,後人將鄉賢鄧文鏗、羅浩然配享,以追記其建造及修繕先賢祠的功德之舉。

據當地人介紹,「先賢祠」規模宏大,由正廳、邊廂、前廂、天井、大坪等組成,正廳高懸「理學昌明」的橫匾。至今仍供奉著楊時、羅從彥、李侗和朱熹四大理學家。現在的先賢祠,歷經歲月的剝蝕,當年的宏偉已經遠去,如今牆面斑駁,房頂上的瓦片失去原有的顏色,裡面展示的是紅軍當時用過的物品,應該是複製品,牆壁上掛著記錄紅軍經過巖前事跡的展板。從門口掛著牌子可以看出,這裡還是當年忠山村黨支部、農會、蘇維埃政府舊址。

楚三公祠

楚三公祠位於忠山村西南部,楚三公祠是忠山楊氏第十三世楊楚三所建於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佔地面積7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約500平方米,為兩進位穿鬥式硬山頂木構建築。

元代石橋

建於村西的仁溪之上橋長37米(其中橋梁24米、東端引橋7米、西端引橋6米),兩墩三孔,船形橋墩,橋墩、梁、橋面、欄杆等均用花崗巖條石或方形石築成。東西向與原阜成門相通。

蜈蚣街

元至正年間,鄉宦羅浩然所建,是忠山村的一條官道同時又是繁華的商業街道。蜈蚣街共分三段,全長600餘米,后街由元帥亭至來紫閣長260米,中街從巷頭至隆武橋橋頭約150米,前街從文昌閣下至楊楚三公祠門口長約190米,街面中間用花崗巖條石豎向平鋪,再由等長的石板條橫向平鋪,寬約1.2米—1.5米,中脊凸弧,當地人稱之為「蜈蚣街」。由此而界定的忠山古街格局沿襲至今,數百年來沒有改變。

姜朝奉瑩

位於忠山村中部系元代姜朝奉墓,處在古建築群當中,這也是客家祖地古代村落建設的又一特點。地上部分為八角形攢尖頂,樣式採用蒙古人喜歡的蒙古包式,其邊以荷葉裝飾,墓體由八塊花崗巖片石雕琢後合扣而成,每片石寬0.6米,高0.9米,西面正中陽刻「天水祖考姜百廿二朝奉之塋」其邊框上陰刻「大元至正二年」字樣。

永興庵

始建於宋鹹淳年間,背倚大山,佔地面積13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二進位,前門樓為重簷懸山頂式。永興庵由前大坪、門樓、前廳、迴廊、天井、正堂幾部分組成。

相關焦點

  • 三元區忠山村老木匠莊盛福:歷史文化名村裡的「魯班」
    中村回瑤,東牙溪水庫邊的小村,這裡的宋元明古窯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村裡的三明古窯博物館,是座原汁原味的古建築,到這可了解三明陶瓷歷史,可欣賞閩中明清古宅風韻,別有一番情趣。回瑤村的文物協管員林炳坤介紹,這幢老房子來自尤溪,是請三元的木工老師傅花了大半年重裝好的。
  • 福建十大名村 盤點福建歷史文化名村
    霞浦縣半月裡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有近3百年歷史的龍溪宮、雷位進故居、雷志茂故居、秀才院、雷氏宗祠等這裡的村民收藏了很多文物,還自費辦起「畲族民俗博物館」。這個小村子至今已經有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濃厚這裡的人文景點很多至今保留的日峰寺和月峰寺、古驛道等古建築。
  • 三明市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 惠及110個村
    日前,福建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下發《關於下達2020年鄉村振興試點示範資金的通知》(閩財農指[2020]3號),下達2020年鄉村振興試點示範資金20000萬元,用於鄉村振興試點村的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等。
  •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土坑村
    2003年1月,土坑村被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2014年3月,被公布為第六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 土坑村(塗坑村)位於臺灣海峽西岸泉州市泉港區後龍鎮東北部、福建煉化股份有限公司東。
  • 住建部公布第六批178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名單
    人民網北京3月11日電 (賈興鵬)日前,住房城鄉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下發通知,公布了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名單。178個鎮(村)榜上有名,其中河北省武安市伯延鎮等71個鎮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北京市房山區南窖鄉水峪村等107個村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 住房城鄉建設部 國家文物局關於公布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的...
    (見附件1)、北京市房山區南窖鄉水峪村等107個村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見附件2)。  請你們抓緊制定完善相關制度和政策,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切實做好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的保護和管理工作。要加強對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規劃建設工作的指導,認真編制保護規劃,制定和落實保護措施,加強督查和責任追究,杜絕違反保護規劃的建設行為,嚴格禁止將歷史文化資源整體出讓給企業用於經營。
  • 三明市第二批「綠野鄉居」民宿名單,速速收藏!
    三明市第二批「綠野鄉居」民宿名單(三明市旅遊局  三明市旅遊協會聯合公布)一、「綠野鄉居」民宿梅列區:陳大鎮棕南村   建安草堂      編號B0001 陳大瑞雲山水墅 味民公社    編號B0002三元區:莘口鎮曹源村   栲林客棧    編號B0003莘口鎮樓源村   栲花山莊    編號B0004中村鄉頂太村   酒村人家    編號B0005巖前鎮忠山村   古寨客棧    編號B0006永安市:
  • 三明市三元區檢察院派駐檢察官幫扶星橋村
    ­  星橋村,位於三明市三元區巖前鎮,因成立該市首家村級股份制林場而引人注目。「如何做好集體資產增效的文章,讓村民騰出更多精力加大增收步伐,把產業發展與鄉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成為擺放在與其掛鈎結對幫扶的三元區檢察院檢察官面前的難題。­  2014年4月,該院幹警陳輝昭來到星橋村擔任第一書記。
  • 古田縣兩村將獲評福建省鄉村振興實績突出村(含備選)
    4月17日福建省農業農村廳公示2019年度福建省鄉村振興重點特色鄉(鎮)、實績突出村(含備選)古田縣有黃田鎮雙坑村及鳳埔鄉蘇墩村(備選)上榜 根據《福建省鄉村振興重點特色鄉(鎮)推薦辦法》《福建省鄉村振興實績突出村推薦辦法
  • 三明市第三批「綠野鄉居」民宿名單(大田8家)出爐!
    近日,由三明市旅遊局聯合三明市旅遊協會鄉村旅遊民宿協會分會根據《三明市「綠野鄉居」民宿設施與服務規範》,對各縣(市、區)推薦的約70家民宿進行篩選評定,最終認定三元騎行驛站、永安畲鄉民宿、沙縣水堀古寨民宿等39家為我市第三批「綠野鄉居」民宿。
  • 「三鋼閩光杯」—三明市第四屆郊野(萬壽巖)馬拉松賽即將...
    萬壽巖遺址位於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巖前鎮巖前村,是迄今為止福建境內發現最早的舊石器時代洞穴類型的居住遺址,被考古界譽為「南方周口店」。近年來,三元巖前鎮積極打造「以節點為景點,以鎮區為景區」的三明近郊特色康養小鎮與全域旅遊核心區。如今,集遺址展示、科普教育、學術研究和生態旅遊於一體的以考古特色為主題的遺址公園、遺址博物館等建築在這裡拔地而起,成為展示史前文明、三明歷史,進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 三明市地震局積極開展2020年全國科普日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活動
    9月22日上午,由三明市科協牽頭主辦的2020年三明市暨三元區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在三元區巖前鎮舉行,活動以「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為主題,市地震局等19個機關單位和企業單位共同參與啟動儀式。活動現場,三明市地震局工作人員設立諮詢臺,發放《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地震搖搖怎麼辦》《農村民居抗震設防指南》等宣傳資料和宣傳品500多份,現場接受社會公眾關於地震應急避險技能、法律法規等防震減災知識諮詢50多人次,取得了良好效果。
  • 沙溪河畔,她或將是福建省下一個被撤銷的市轄區,三明市梅列區
    沙溪河畔,她或將是福建省下一個被撤銷的市轄區,三明市梅列區;唐末宋初方言稱為尾歷,清代商人疑尾歷有末日之嫌,不利經商,故以方言諧音改稱梅列;另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原為沙縣尾歷聯保之地,以地多梅花,故稱今名。
  • 三明這個歷史文化名村有個「活魯班"
    中村回瑤,東牙溪水庫邊的小村,這裡的宋元明古窯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村裡的三明古窯博物館,是座原汁原味的古建築,到這可了解三明陶瓷歷史,可欣賞閩中明清古宅風韻,別有一番情趣。回瑤村的文物協管員林炳坤介紹,這幢老房子來自尤溪,是請三元的木工老師傅花了大半年重裝好的。
  • 福州35個村上榜福建省第三批省級傳統村落名錄
    日前,福建省住建廳網站發布福建省第三批省級傳統村落名錄的公示,福州35個村上榜。來看詳情——》(閩建村〔2014〕11號),為有效保護我省優秀的鄉土建築和傳統民居,促進傳統村落歷史與文化的傳承和延續,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文化和旅遊廳、財政廳聯合組織開展了第三批省級傳統村落的申報認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