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的戰爭史記,激烈又殘酷!

2020-12-14 暢談經典汽車

哈羅德國王此時正處在極端困境中。他的哥哥託斯蒂格(Tostig) 對哈羅德繼承王位非常嫉恨,於是聯合了挪威國王哈羅德(與英格蘭國王同名)準備入侵英格蘭。兩位諾森比亞伯爵一一埃德溫( Edwin) 和莫爾卡(Morcar) ,對哈羅德並不懷有多少好感,他只能確保他兄弟治下的伯爵領地和他自己在威塞克斯的舊伯爵領地。哈羅德召集起他的軍隊→一由家中的農夫,或禁衛隊,以及他從威塞克斯戰士中挑出來的精兵組成駐紮在海岸邊準備迎戰威廉。但他突然接到報告說託斯蒂格和挪威國王晗羅德正率領軍隊在北岸登陸,途中與埃德溫和莫爾卡的軍隊遭遇。

哈羅德急急忙忙地趕赴北邊,在約克郡的斯達福橋(Stamford Bridge) 擊垮了這支侵略軍,隨即再次移師南下。但是,僅僅是在哈羅德取得這一偉大勝利後的三天,威廉公爵順利地在南岸登陸。1066 年10 月14 日,哈羅德集合疲憊不堪的軍隊,再加上從威塞克斯和東盎格魯緊急徵召而來的援兵,在黑斯廷斯( Hastings) 附近迎戰威廉的軍隊。剛開始時戰況是很不明朗的。草草徵集起來的軍隊迅速苦苦敗了,但諾曼公爵的騎兵拿山丘上嚴陣以待的村夫和常規軍無可奈何。威廉運用計謀,例如假裝撤退,打亂了薩克森人的隊形;繼而以重裝騎兵攻入缺口,粉碎了薩克森步兵陣。哈羅德和他的兄弟們及其隨從都戰死在疆場。

戰爭的最後結果是威廉公爵獲得了勝利,英格蘭新國玉的地位從那以後再也沒有受到過嚴重的威脅,在威廉統治英格蘭五年後,最後一些殘存的薩克森叛軍被趕出了其棲居的沼澤地區。威廉徵服英格蘭完全是出於僥倖。倘若哈羅德不北上迎戰挪威人,他就能夠用以逸待勞的精銳部隊抵抗威廉公爵的登陸軍隊;那時鹿死誰手就難說了。要是哈羅德不馬上去迎戰威廉軍隊,就不會發生黑斯廷斯戰役,他如果採取撤退到內地的策略,等候埃德溫和莫爾卡重新編組好諾森比亞人的部隊後再一起迎戰威廉,他就可能獲得極好的致勝機會。或者哈羅德只要不採取主動進攻的戰術,只是誘使威廉軍隊一步步地深入到英格蘭內地,他幾乎可以十拿九穩打贏這場戰爭。因為薩克森的精銳部隊都是些撓勇善戰的士兵,並不比諾曼公爵的士兵差。

威廉進軍橫越英格蘭時,他在每一個自治市都設立一座城堡,以便監視那裡的市民,現在還殘存的類城堡有著名的倫敦塔( Tower of London) 。威廉在英格蘭軍事部署的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特徵是他首先顧及到一且急需時,可以安全地撤回歐陸。在多佛他建造了一座很大的城堡,將整個肯特郡置於他的異母兄弟巳約( Bayeux) 主教治下。沿著蘇塞克斯海岸,在布蘭貝爾( Bram-200 ber) 、劉易斯( Lewes) 、黑斯廷斯、佩文西( Pevensea) 和阿倫德爾( Arundel) 等建立了一道堡壘網。每一座這樣的堡壘都封給其最可信賴的屆從為採邑。倘若薩克森人起來反抗, 一旦情勢不利於威廉,諾曼人還有南部海岸這些堅固的堡壘為據點,並能以艦隊將他們從重圍中救回諾曼第。威廉徵服英格蘭後首先在軍事上面臨嚴峻的局面,因為他受到來自各個方面敵人的威脅。

北邊是蘇格蘭,蘇格蘭國王和戚塞克斯家族是親戚。西邊是威爾斯,它是丹麥的一個國王統治英格蘭後不久才建立起來的。挪威的一支軍隊曾在他到達前不久被打敗。對威廉來說,斯堪地那維亞人的勢力是長期存在的一個威脅。最終的威脅是薩克森人隨時都有揭竿而起的可能性。當威廉還是封建國家的一個領主,即諾曼第公爵時,他當然會有建立新的封建軍事組織的想法,亦即採邑和軍事服役。於是威廉把靠近蘇格蘭邊境東部海岸地區的諾森伯蘭郡( Northumberland )作為中心採邑,賜封給一個諾曼大領主,他享201有諾森伯蘭伯爵稱號;把達勒姆郡(Durham) 賜封給達勒姆主教。然後,沿著威爾斯邊境,威廉建立了另三個中央集權的領地一一切斯特( Chester) 伯爵領地、什魯斯伯裡( Shrewsbury )伯爵領地,以及赫裡福德( Hereford) 伯爵領地。這些為對抗蘇格蘭人和威爾斯人的威脅而連成一片的封地,各受一個領主的統一指揮。

相關焦點

  • 玫瑰戰爭的起因:我們如何解釋英格蘭歷史上這一最著名的戰爭?
    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慘敗後,英格蘭軍隊返航回國,幾乎沒有人想到會再次發生衝突。然而,十年還沒過去,英格蘭便再次陷入了一場血腥的內戰之中,而這場戰爭重塑了英格蘭的統治精英。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擾,國王亨利六世隱退養病,由他的幾個最信任的盟友攝政。一段時間之後,亨利六世身體康復,但這些顧命大臣都已經嘗到了權力的滋味,而且想得到更多的權力。
  • 車臣戰爭珍貴照片|殘酷的戰爭與俄羅斯的眼淚
    疲憊不堪的士兵正在休息俄軍的傷員正在登機準備回國,車臣戰爭異常激烈,導致出現了大量殘疾軍人,他們是不幸的,卻又比很多戰友幸運,因為他們活著回來了俄軍的裝甲部隊終於趕到了前線陣地,卻發現小夥子們很多都已經陣亡了,擔架上躺著的是昔日的朋友,今日再見卻已成永別。
  • 戰爭、合併、獨立:《BBC蘇格蘭史》道盡蘇格蘭與英格蘭恩怨情仇
    公元43年,羅馬入侵英格蘭,佔領了威爾斯。但是在長達一個世紀的戰爭中,羅馬人都沒有能夠徵服蘇格蘭。哈德良長城就是在這個階段建成的。公元410年,在佔領了不列顛300多年後,哥特人阿拉裡克攻陷了羅馬城,羅馬帝國衰落了,不列顛人終於驅趕走了羅馬人。公元430年,盎格魯人在羅馬人撤退後趁亂來到不列顛,他們一開始作為客人,隨後在伯尼西亞和德伊勒建立了他們的王國。
  • 聖阿爾班斯戰役:英格蘭玫瑰戰爭的第一滴血
    1455年,距離英軍從百年戰爭的戰場上折戟而歸,已經2年之久。戰爭的創傷不僅沒有被時間所撫平,甚至因內部問題而愈演愈烈。終於在這一年,徹底迸發成連綿不絕的內戰。聖阿爾班斯戰役就是這場被稱為玫瑰戰爭的混亂起點。
  • 戰火中的敘利亞寡婦:戰爭有多殘酷,和平就有多可貴
    來自《敘利亞寡婦》一文戰爭讓女人走開,可是身處戰爭的故土家國,哪裡能走得開呢?就像作者所說,「她們挺起了胸膛,視死如歸,前赴後繼,為她們點讚。在這個國家裡,我們安穩地出生,讀書,學習各種技術,從小到大,花費巨額資金,夢想著做一個醫生/工程師/運動員……我們沉浸在安定平靜的生活太久,早已不曉得戰爭是怎麼一種殘酷的事情。我們通過讀書,知道了各種各樣的歷史進程;通過網絡,知道了世界的變化,知道了還有很多人陷入饑荒和戰亂;但是,那又怎麼樣呢?
  • 韓戰上甘嶺戰役戰況如何?老兵:比現實更殘酷,更激烈
    【志願軍老兵--王銀虎】1951年3月,時任志願軍第12軍106團一營教導員的王銀虎,跟隨所在部隊奉命走出國門,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在朝鮮戰場上戰鬥了兩年零五個月的時間,讓他記憶最深刻的就是上甘嶺戰役。【進攻中的志願軍】王銀虎回憶:「一天要派好幾撥人出去,很少有回來的。到了晚上,我們就走出坑道攻打陣地。」由於多是夜間作戰,往往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但更容易遭到敵人的報復。
  • 十部阿富汗戰爭題材電影,揭露戰爭的殘酷!
    《鬣狗之路》《鬣狗之路》以阿富汗戰爭為背景,可以說的戰爭片中以反面隱射戰爭殘酷,帶著濃濃的反戰色彩,呼籲人們反對戰爭,因為戰爭帶給人是毀滅性的災難!必要的殺戮--海報《孤獨的倖存者》一部根據回憶錄拍攝的電影,戰爭引起的不止是殺戮,還帶給人民無窮無盡的恐懼和罪惡,每當想起這部電影的名字,都在感慨
  • 戰爭的詩意和殘酷,它都有!
    >全員素人演員,戰爭場面也全部實景拍攝,沒有美式文化入侵的強戲劇性,真實、殘酷、恐懼、荒誕,哪有什麼拯救一國的特工,多得是戰場上一無所措的年輕人。在1973年10月6日,在猶太教一年中最神聖的一天:贖罪日,以敘利亞和埃及為首的阿拉伯國家發動了突襲,幾乎佔領了以色列,《淚之谷》的故事通過戰爭中的三個角色展開,他們被拋棄在戰爭的中心,無法回家;
  • 殘酷雪山戰爭,上萬士兵犧牲在這裡,原因竟是因為雪崩
    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叫勃朗峰,它的海拔非常的高,有4810米,地勢十分的兇險,在這裡發生了殘酷雪山戰爭,上萬士兵犧牲在這裡,原因竟是因為雪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奧匈帝國和義大利在阿爾卑斯山上發生了戰爭,情況十分的激烈。
  • 十大經典戰爭片 為你展現最殘酷的戰爭場景
    人類的發展伴隨著戰爭,戰爭往往是血腥而有殘酷的,而且有時候一場戰爭足以改變歷史的進程。而戰爭片是以還原戰爭最真實的殘酷為目的,所製作出來的氣勢恢宏的影片,現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戰爭電影排行榜前十名的影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精彩的影片。
  • 歷史上的紅白玫瑰戰爭——英格蘭在舊世紀的最後一戰
    百年戰爭的硝煙剛剛消散,英格蘭的土地上又颳起了內戰的風暴。幾乎所有的大貴族和地主都參加了這場戰鬥。戰爭雙方分別是蘭凱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兩大家族的族徽分別為白玫瑰和紅玫瑰,因此這場戰爭也被後人稱為玫瑰戰爭。蘭凱斯特王朝在百年戰爭期間取代了先前的金雀花王朝。
  • 車臣戰爭有多殘酷?一個旅僅剩六人,士兵被拖在裝甲車後拖行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國內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戰爭,這場戰爭的對戰雙方是俄羅斯與俄羅斯聯邦屬下的車臣共和國反叛分子之間爆發了兩次戰爭。這場戰爭原本在俄羅斯軍隊看來僅僅需要消耗一周的時間便可以收復車臣地區,但是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場戰爭俄羅斯打了好幾年不僅沒有將之一地區攻佔下來,反而是自己也損失慘重。
  • 從「諾曼徵服」到「百年戰爭」,看英格蘭王室「紋章」的起源發展
    諾曼王朝國王亨利一世的紋章最早出現的是英格蘭王室三獅紋章,這也是最終英格蘭三獅成為英格蘭王室標誌的原因。從12世紀末開始至14世紀中期,英格蘭王室的紋章一直是固定的紅底三金獅,甚至在今天英國的紋章中仍然留存。與丹麥的黃底三藍獅紋章相比,英格蘭的獅子頭部轉向正面,這也是後來英格蘭紋章最大的特點。
  • 《史記》裡這個故事太殘酷了,司馬遷不敢明寫,只能偷偷暗示你!
    在兩年的對峙中,戰場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齊國、趙國被韓信消滅,燕王臧荼投降劉邦,九江王英布也投降劉邦,戰爭的天平逐漸回到劉邦手中;而項羽的謀士範增病逝、猛將鍾離眛不被重用、猛將龍且戰死,項羽徹底變成孤家寡人,已經完全處於下風。
  • 史匹柏戰爭力作《血戰太平洋》影評:殘酷戰爭中展示真實人性
    讓筆者帶著大家一起回顧這部優秀電視劇作品的精彩時刻,重新回到戰火紛飛的太平洋戰場去感受別樣的人性和殘酷的戰爭過程。電視劇的一開始便是二戰太平洋戰場最慘烈和血腥的瓜達卡納爾島戰役,士官軍銜的巴斯隆隨海軍陸戰隊登上了一座他們都不知道的小島上,後來被稱為死亡之島的瓜達卡納爾島。
  • 史記:《史記》的價值,你知道嗎?簡單明了,看過的都記住了!
    很多人看《史記》,研究《史記》,但是,史記真正的價值值幾何,有多少人知道呢?通過查詢各種資料,我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史記的價值在哪兒,如有班門弄斧,還請見諒啊,哈哈哈哈。史記的第一個價值是,採用獨特的敘事方式,以人物的故事發展為順序,時間線為輔助線索,注重對事件因果關係的更深層次的探究,綜合前代的史書研究,成一家之言,簡言之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紀傳體。《史記》縱向以十二本紀和十表為代表,續寫了西漢中期以前的各個歷史時代,這是時間線索。
  • 透過《螢火蟲之墓》看人心,比戰爭還殘酷的是人心
    在那戰爭的年代,失去雙親的兄妹,與這個殘酷、人心叵測的世界是那麼格格不入,影片中兄妹居住的防空洞,跟附近的住房比起來,就像一個墳墓一般。而影片《螢火蟲之墓》,其實說的就是兄妹倆的墳墓。如此多的螢火蟲,也代表了無數人的靈魂,這也側面體現出戰爭給那個年代的人造成了多麼大的傷害。甚至還有消息傳出,代表螢火蟲的光團不僅僅是人的靈魂,更是敵方投擲炮彈轟炸日本的火光。上面這張圖其實就是電影《螢火蟲之墓》的封面,仔細看一下,有些螢火蟲的確很像炮火。
  • 回眸蘇格蘭與英格蘭的千年恩怨
    英格蘭王不僅帶兵前往蘇格蘭,還帶了一批法學家,試圖從過去訂立的條約中找到英格蘭王權高於蘇格蘭的證據,不過結果不如他所願。隨後,他要求自己支持的新任蘇格蘭國王約翰·貝利奧向自己效忠,反而激起了蘇格蘭與法國結盟對抗英格蘭,打響了蘇格蘭獨立戰爭。戰爭之初英格蘭獲勝,俘虜了國王約翰,帶走了蘇格蘭國王加冕的聖石,將其置於愛德華在威斯敏斯特的王座之下,直到1997年才歸還蘇格蘭。
  • 丹麥入侵英格蘭:泰晤士河迎來的船隊
    而此時的英格蘭,國王埃塞爾雷德二世早已失去民心,整個國家不堪一擊,他只能又一次提議繳納貢金以平息戰爭。丹麥人要求英格蘭立即支付八萬鎊稅金,與此同時,他們表示願意 交出一名丹麥統領接受洗禮,埃塞爾雷德二世欣然接受這個提議。洗禮儀式在溫徹斯特的一個教堂裡隆重舉行。然而此時,洗禮對於丹麥人來說早已經不是一種神聖的行為,更不代表精神的臣服。
  • 園聰聊《史記》:精彩筆墨軍事描寫,有哪些重要特點?
    今天和大家聊聊《史記》中的精彩筆墨軍事描寫。描寫戰爭,是《史記》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史記》最精彩的筆墨之一。作者司馬遷從中華民族的祖先黃帝與炎帝的阪泉之戰,與雖尤的琢野之戰始,一直寫到漢武帝晚年徵伐匈奴、大宛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