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儋州紅魚乾在我國南海的遼闊海域尤其是北部灣漁場,生長著一種南海特有的底層魚類——紅魚。它個體大,肉質厚,味道好,是南海重要經濟魚類之一,每逢漁汛特別是春汛和秋汛,漁民都能捕到較多紅魚供應市場。
紅魚學名叫紅鰭笛鯛,又名紅魚曹魚,在分類學上屬笛鯛科笛鯛屬。這種 魚體呈橢圓形,稍側扁,一般體長20釐米~40釐米以上,體重2公斤~3公斤左右。頭較大,體披中大櫛鱗,側線完全與背緣平行,眼間隔寬而突起,全身鮮紅色,故得紅魚之俗名。
捕獲紅魚方法 紅魚喜歡生活在水深50米~90米處,底質為泥或沙泥的海區,若無氣候突變,一般每年10月~11月間開始懷卵,次年四五月底產卵。它為肉食性魚類,個體細小的紅三魚、銀米魚等便是它們經常的食物。漁民根據紅魚的遊動習性和食性捕捉紅魚。捕捉主要採取兩種捕撈方法,一是用機動漁輪和較大型的漁船設置大型底拖網捕撈;二是製造紅魚釣船,採用延繩釣的「釣魚」辦法來捕獲。
海鮮美食 紅魚由於掠食小型魚類長肥了自己,因而生得體健身壯,所以它一般可活四五年,長壽者可達7年以上。而其個體長得也較大,肉厚刺少,肉質鮮美,蛋白質含量高,營養豐富,因而被列為優質海產魚類,是著名的海鮮美食。海南儋州出產的紅魚乾和臨高出產的紅魚筒是海南的著名特產之一。
儋州紅魚乾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圖2:光村沙蟲 -又稱」海腸子」,動物學名稱為「方格星蟲」,產於沿海灘涂泥沙之中,外觀長兩寸左右,狀若蘆芽。沙蟲是一種高蛋白的補品。儋州的光村灘涂資源豐富,盛產沙蟲。出產的沙蟲以個體適中、肉質肥厚脆嫩而聞名。據說當地漁民講在大月亮的晚上,沙蟲浮到淺海水面0時所捕撈的為最佳,特具補腎壯陽之效。光村的沙蟲做法通常有兩種,即爆炒和煮湯。其中「三色沙蟲」已經成為海南的知名菜餚。
「三色沙蟲」的做法——用料:鮮活沙蟲(淨)50克,青紅菜椒各二個(約100克)蒜茸2克、薑絲1克、蔥絲1克、麻油2克、胡椒粉1克、芡湯30克、溼粉10克、生油1000克(耗50克)精鹽10克、味精10克、料酒20克。
製作:1、將芡湯、麻油、胡椒粉、溼粉調成碗芡(芡)沙蟲整理長短一致,紅、青辣椒切成粗絲,與沙蟲一樣長。
2、中火熱鍋落油燒至七成熱,將沙蟲拉油至七成熟倒出濾油,原鍋加熱,倒入紅、青椒絲炒至五成熟即起出。
3、熱鍋加油,下料頭,將沙蟲、椒絲倒入鍋中,贊酒,翻炒,下碗芡炒勻,加尾油上碟即成。
特點:紅、青、白三色鮮明清雅,味鮮香濃,嫩滑脆爽,帶有微辣味,口感甚佳。
光村沙蟲 惟有光村鎮海邊淺海生長的沙蟲品質最優。光村沙蟲個肥味美,其蛋白質容易被人體吸收,是滋補的營養食品。沙蟲可清蒸、鮮炒,也可新鮮下湯,沙蟲湯味道鮮美,肉質爽脆.沙蟲也可曬乾加工, 沙蟲幹是送禮上品。海南特色菜餚。
光村沙蟲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