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20年,敘利亞戰爭已經持續了接近十個年頭,用「曠日持久」這個詞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2011年,一場針對阿薩德政府的內亂在敘利亞爆發,隨後,伊斯蘭國、庫德武裝等勢力混入,美國、土耳其、伊朗、俄羅斯為了自身的利益在敘利亞的戰場上角逐。
本來是政府和反對派之間的內戰,可隨著宗教勢力、能源爭奪、領土爭端等問題的滲入,敘利亞戰爭變成了一鍋亂燉的粥,即使現在政府軍已經收回六成以上的領土,而敘利亞的和平和統一卻是恐難實現的夢。
戰火紛飛下,最無辜的就是普通百姓。身強力壯的男子去參軍,家裡留下老弱病殘和婦女,久而久之,維持生計都成了問題。敘利亞的黑市上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一些妙齡女子被標記上價格售賣。
這些被售賣的女孩子最小的只有十幾歲,她們的標價只有幾百塊,如同廉價的商品。
即使是這樣,被買走的女孩子一臉欣喜,因為他們終於能夠吃飽喝足,而換來的那些錢可以養活他們的親人。
在生存和麵包的問題上,尊嚴已經不值一提。如果沒有戰爭,那些女孩子或許可以在學校裡學習、或許可以和心愛的人談一場浪漫的戀愛……槍聲響起後,這一切都成了奢望。
01、一場內亂演變成各個勢力的混戰
2011年,突尼西亞一個被生活重壓的小販因為不滿警察的粗暴對待,絕望下引火自焚。這個小販的自焚帶來了蝴蝶效應,整個阿拉伯世界為之顫抖。
先是突尼西亞的勞苦民眾不滿政府無作為的統治而奮起反抗,總統被趕下臺。而後埃及、葉門、利比亞、巴林等國也開始出現了大規模抗議活動。這整個事件被稱為「阿拉伯之春」。
「阿拉伯之春」也是敘利亞內戰的導火索。敘利亞本來就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不同宗教背景、不同思想觀念的人群聚在一起勢必矛盾重重。
而當時的巴沙爾·阿薩德政府奪取政權後,忙於穩固統治,甚至對黎巴嫩的軍事進行幹涉,導致軍費大幅度增加,甚至佔據了發展經濟的財政費用。
經濟蕭條,加上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敘利亞國內已經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在「阿拉伯之春」的刺激下,反對派揭竿而起要把阿薩德政府趕下去。
敘利亞在中東處於中心地帶,戰略位置的重要使得這場內戰註定不會那麼輕易結束。
最先作出反應的是美國。敘利亞內戰爆發後,歐巴馬政府力挺反對派,甚至為反政府武裝提供了大量人道主義援助以助他們推翻巴沙爾政權。
歐盟緊隨其後,為敘利亞的反對派送來大批裝備,法國外長甚至宣稱,如果我們想改變政權就必須支持反對派,我們必須推動局勢變化。
在伊拉克戰爭後,敘利亞和伊朗友好如同親兄弟,這讓伊朗的死敵沙特膈應的很。而本來和敘利亞還算友好的土耳其因為在庫德地區的分歧也產生了摩擦,加上被歐盟拒絕入會后土耳其轉頭向東打起了主意。
於是,沙特、卡達等遜尼派的阿拉伯國家以及土耳其也都紛紛加入支持敘利亞反政府武裝的陣營中。有給送裝備的、有給送槍炮的、有給提供資金髮展經濟的,甚至還有幫助在國際上製造輿論的。
眼看著,敘利亞阿薩德政府就要大勢已去,甚至首都大馬士革都快要被攻陷了。
而巴沙爾政權雖然有伊朗的伊斯蘭革命衛隊和黎巴嫩的真主黨戰士在相助,無奈實力相差甚遠。
到了2014年,又冒出來一個不知道哪個國家扶植的聖戰組織「伊斯蘭國」,開始攪合到敘利亞的戰爭中,甚至還要在敘利亞自己建立國家,找了個叫拉卡的城市稱為首都。
接著又出現了庫德武裝等勢力組織,都想分割領土佔山為王。
在各方亂燉的形勢下,敘利亞政府軍的領地只剩下了20%,不出所料阿薩德政權就要退出歷史舞臺了。但是,不要忘記了還有個老大哥叫俄羅斯。
俄羅斯在中東唯一的軍事基地就在敘利亞,如果任由形勢發展,其他國家出入敘利亞將猶入無人之境,這是俄羅斯絕對不會允許的。
2015年,快要被打趴下的阿薩德政府向俄羅斯請求援助,正在遭到美國等西方國家進行博弈的普京欣然答應了。
本著雙贏的目的,俄羅斯大軍直入敘利亞,借著打擊恐怖組織「伊斯蘭國」之名與政府軍一起對抗反對派。俄羅斯不愧是軍事強國,一出手就扭轉了戰爭局面。
從俄羅斯開始參與到敘利亞的戰爭中一直到2019年美國宣布撤軍,阿薩德政府反守為攻,已經佔據了75%的領土,敘利亞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
儘管如此,敘利亞的內部依然是各種勢力盤根錯節,每個勢力都有自己的野心也代表著不同利益,戰火紛爭的敘利亞想要回歸統一註定不是那麼容易。
本來是一場反對派為了爭取利益發動的內亂,變成了如今的各方混戰。
02、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不論戰爭的目的如何,永遠都是普通百姓在承擔後果。發生戰爭後,敘利亞國內本來就捉襟見肘的經濟每況愈下,社會秩序混亂,國已不是國,家也不是家。
很多青壯年男性應召參軍,留下了沒有什麼能力的老幼婦孺,於是就發生了妙齡少女被當街售賣的場景。
因為戰爭,敘利亞的民眾傷亡慘重,在近十年的戰爭中已經有40多萬人死亡,有1100多萬人淪為了無家可歸的難民。
大批難民逃到了土耳其以及歐洲其他國家,然而,這條路註定不好走,很多人甚至喪命在路途中。
而那些留在敘利亞國內的平民不僅難以果腹,連基本的生命安全都無法保全,每天活在被炸彈轟炸的恐懼中。
BBC新聞曾經報導過一個故事,一個三歲的敘利亞女孩和爸爸在鏡頭裡哈哈大笑,笑聲的背景是空襲炸彈爆炸的聲音。
原來,他們生活在敘利亞戰火最嚴重的伊德利卜地區,經常有空襲的炸彈投過來。
小女孩的爸爸為了不讓孩子產生恐懼的心理,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告訴女兒那些爆炸聲是有人在放煙花和玩玩具槍,並且約定每當爆炸聲響起的時候就要大笑。
天真無邪的孩子在危及性命的爆炸聲裡哈哈大笑,讓人看的格外心酸,平民百姓只能在戰火裡說服自己強顏歡笑,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奪去生命。
這也許就是戰爭造成的最直接的後果。
03、敘利亞的和平夢想註定很遙遠
現在的敘利亞,雖然政府已經收回了大部分失地,然而戰爭已經撕開了一個口子,各方勢力滲入其中,恐難太平。
在2020年3月15日,土耳其和俄羅斯軍事人員在伊德利卜地區聯合巡邏,俄羅斯和土耳其的矛盾勢必會成為這個地區新的戰爭導火索。
由於伊德利卜地區和土耳其接壤,而這個地區有土耳其支持的反對派武裝,土耳其對這個地區極其敏感。而俄羅斯作為敘利亞政府軍隊的靠山,認為土耳其支持的反對派裡有恐怖主義極端分子,支持政府軍和土耳其軍隊交戰以收復伊德利卜。
反對派的其中一支庫德武裝已經和敘利亞政府的關係緩和了許多,甚至達成了各不侵犯的協議,然而,土耳其和庫德武裝因為幼發拉底河水資源的問題積怨已久,經常在那個地區採取軍事行動。
敘利亞的國內是政府軍、反對派、土耳其、俄羅斯幾大勢力的角逐,而國際上美國和歐盟從來沒有放棄對敘利亞的制裁,貿易限制、金融制裁、旅行限令等規定讓想進入敘利亞的資本都望而卻步。
最開始的內亂,敘利亞人民期望通過混亂能夠爭取權利,能夠過上安定繁榮的生活。
然而,事與願違,發生戰爭後的敘利亞給了國際勢力摻合其中的藉口,如今的敘利亞早已經成為他人案板上的魚肉,和平穩定成為了幻想,而經濟的繁榮更是空談。
作家流沙河在《理想》中寫道,「饑寒的年代裡,理想是溫飽;溫飽的年代裡,理想是文明;離亂的年代裡,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裡,理想是繁榮。」
和敘利亞人民水深火熱的生活相比,我們身處在和平而安定的陽光裡。
孩子不需要聽著炸彈聲大笑;年輕一代不需要為了生命安全擔憂,不需要為了解決一日三餐而放棄尊嚴;老人不需要在暮年的時光裡淪為難民,這是先輩們無數的犧牲才換來的穩定和繁榮。
電影《戰狼》中有句話說,我們不是生在和平的年代,而是生在一個和平的國家。如今的世界不是沒有戰爭,而是國家為我們擋住了戰爭。
所以,珍惜和平,珍惜我們來之不易的安定!
作者:心向吾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