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產量的提高,必然能夠促使種植戶提高經濟收益,為了進一步總結與研究,本文深入工作實踐,具體探索了辣椒種植技術,希望進一步分析,能夠為相關種植人員提供有效建議,具體分析如下:
1 大棚辣椒種植技術
1.1 辣椒選種
在辣椒的栽培中,辣椒種子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辣椒品種不好,可能會減少辣椒的產量,降低辣椒的質量。辣椒品種的選擇必須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市場需求,選擇早產、高產、抗逆性強的品種。大多數在溫室裡種植的辣椒都是在淡季生產的,或者種植期提前,溫度較低,所以辣椒容易受到低溫限制。因此,有必要選擇耐寒性高的辣椒品種,使辣椒幼苗在低溫環境下正常生長。同時,所選辣椒品種抗病性較好,在大棚中種植辣椒容易誘發病害。選擇抗病性好的辣椒品種,可以提高辣椒的產量和品質。
1.2 辣椒育苗階段
在辣椒育苗階段,應注意辣椒種子的處理。在正常情況下,辣椒種子在正式種植之前,必須在陽光下曬3天左右。曬乾後,將曬乾的辣椒種子放入加有農業鏈黴素的淡水中,浸泡約3小時。浸泡後,洗淨辣椒種子,準備播種。辣椒種子預留種植後,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選擇種植地,並選擇有營養的土地。最好不要在三年內種植茄科植物和馬鈴薯。選擇後,應將相應的有機肥混入土壤中,提高土地的肥力,並將適當濃度的多菌靈溶液混入土壤中。藥用土壤的配置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確保每平方米土壤上施用8克左右的多菌靈溶液,然後在土壤表面覆蓋一定厚度的營養土。春季種植辣椒苗時,具體時間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但如果錯過了春季最佳播種期,應將播種期推遲幾個月至秋季。
1.3 辣椒定植
辣椒幼苗定植前,將土地平整以後,辣椒地塊壟高為12cm,壟寬為60cm,壟距為1 m。地塊整理好以後,需要施加底肥,每667 m2辣椒種植地塊添加過磷酸鈣12.5~25.0 kg、硫酸鉀5~10 kg或者每667m2施加5 000 kg的腐熟肥料。定植時間儘量避免上午、中午,應選擇下午或者傍晚。定植前,還可以在種植地塊灑上甲基硫菌靈溶液,可以殺死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蟲。辣椒苗定植行距在50~60 cm,窩間距為30 cm,一窩定植2~3棵辣椒苗。如果在種植時天氣比較乾燥,辣椒苗定植時可以噴灑水分,提高辣椒定植的成活率。
1.4 辣椒肥水管理工作
在種植辣椒幼苗的過程中,對肥料的需求並不大。當辣椒進入成熟期時,正是最需要施肥的時候。這主要是因為辣椒幼苗在結實期的生長速度最快。果實會繼續膨脹,最終結果。因此,在辣椒幼苗出菇期間,必須大量施肥。與此同時,種植者應定期向辣椒幼苗噴灑慢水。但是,如果辣椒是在初冬時期種植的,則有必要採用其他方法來矮化幼苗。這個環節可以省略澆水環節。如果辣椒是在春季種植的,必須在慢苗工作完成後澆。水工作業,必要時應增加額外的澆水設施。當辣椒變大時,需要繼續淋上調料和水。澆水時,儘量選擇陽光充足的日子。但是,具體的澆水量也要根據具體的天氣和溫度來確定。
2辣椒病蟲害防治研究
2.1辣椒病害的防治
目前,辣椒病害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病毒型病害,另一種是疫病型病害。對於辣椒病害,大部分是由農藥控制的。但是,應根據病蟲害的不同,採取不同的防治措施。然而,儘管現代化學殺蟲劑可以扮演一個角色在殺蟲劑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改善農作物的保護自己,但這些殺蟲劑也會有一些副作用的胡椒本身,甚至影響胡椒生產的,這主要是因為農藥會破壞的根源辣椒。因此,一輪胡椒粉種植工作完成後,應進行翻土和輪作,並噴灑相應的調理劑。為了更好地改善土壤結構,必須對土壤進行保水處理,使辣椒植株生長得更好,同時合理施用氮肥。
2.2 蟲害的防治
辣椒植株生產過程中,如果大棚溼度大、壟溝裡面的水沒有及時排出去,很容易誘發蟲害。對於白粉蝨,可以使用黃色機油板進行黏殺,或者使用撲蝨靈、天王星等農藥兌2 000倍水溶液進行噴霧。如果外界溫度過高,種植基地的水無法及時排出去,或者土壤中本身攜帶病毒,容易誘發煙青蟲。煙青蟲為蛀果類害蟲,辣椒掛果時,整個幼蟲全部鑽入辣椒果內,啃食果皮,並在果內綴絲,排出大量的糞便,影響到果實的正常發育,讓果實無法食用。煙青蟲是辣椒的主要蟲害之一,白天潛伏在主葉或者土縫間,夜間活動頻繁,入土深度達到3~5 cm,一般越冬留在辣椒菜地。大棚基地在冬天翻耕的時候,要做好滅蟲工作,減少第二年的蟲子數量。如果出現煙青蟲,可以採用氰馬乳油兌換6 000倍水溶液進行灌溉。
結語:辣椒是人們餐桌上必備的食物,隨著農業發展,辣椒種植技術與產量不斷提高,為了進一步穩定發展,相關工作人員應該不斷進行實踐研究,積極提高科技投入水平,加強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技術管理,從而為辣椒種植業發展提供有效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