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經驗多麼老道的葡萄酒大神,當他/她遇到義大利葡萄酒時,也會虎軀/嬌軀一震。因為,義大利葡萄酒真的太複雜了,僅葡萄品種就有300多,沒遇到一個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葡萄品種,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喝過義大利酒。
但是,如果你連義大利「醉醉醉」有名的「桑嬌維塞」都沒聽過,那就是你的錯了。
今天,我們就來深度探索一下桑嬌維塞統治下的託斯卡納,來看看「意呆」們都給託斯卡納的桑嬌維塞起了些什麼奇奇怪怪的名字。
這些都是桑嬌維塞哦~
圖片來源:Wine Folly
目錄
01-奇妙的出身
02-廣闊的領土
03-遍布託斯卡納的「馬甲」
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桑嬌維塞,最廣泛使用的名字是Sangiovese,來源於拉丁文「sanguis Jovis」,意為「朱庇特之血」。別看名字這麼霸氣,又在義大利的託斯卡納「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其實,這個品種直到18世紀,才開始在託斯卡納嶄露頭角。
要喝我的血,我同意了嗎?
雖然有傳聞稱桑嬌維塞已有2000年的歷史,但是這個傳聞至今還只是個傳聞。目前普遍認為,最早有桑嬌維塞記載的文字出自Ciriegiulo在1590年的一份手稿,上面出現了疑似桑嬌維塞的「Sangiogheto」,但並沒有確鑿的證據證實Sangiogheto就是桑嬌維塞。
雖然我們難以確定桑嬌維塞的芳齡,但科技幫我們找到了她的父母。2004年,DNA圖譜證實桑嬌維塞是由Ciliegiolo和Calabrese Montenuovo兩種葡萄雜交而成,前者是託斯卡納古老的本地品種,後者是來自義大利南部的稀有品種。
桑嬌維塞源自義大利,長在義大利,雖然目前也在法國的科西嘉島、美國的納帕和華盛頓州、澳大利亞和阿根廷等地定居,但義大利仍是當之無愧的「桑嬌維塞王國」。
從北部的倫巴第到南部的西西里,桑嬌維塞佔據了義大利的大半江山。其中以義大利中部的託斯卡納(Tuscan)、翁布裡亞(Umbria)、馬爾凱(Marches)、艾米莉亞-羅馬涅(Emilia-Romagna)和拉齊奧(Lazio)為最。
圖片來源:知味葡萄酒
說起與桑嬌維塞聯繫最多的產區,託斯卡納說第二,恐怕沒產區敢講第一。桑嬌維塞葡萄遍植於此,釀成各種或簡單易飲,或複雜深邃的美酒,使託斯卡納成為義大利最知名的產區之一。
圖片來源:Wine Folly
不過,有個小問題。桑嬌維塞是個容易突變的品種,目前已知至少有14個變種;再加上託斯卡納不同村子對桑嬌維塞的叫法不同。於是,你會發現,明明是不一樣的詞,說的居然都是桑嬌維塞。
下面,我們就來八一八桑嬌維塞在託斯卡納的「馬甲」們吧~~
提到桑嬌維塞,就不能不說被其支配的基安蒂(Chianti)產區。基安蒂位於比薩、佛羅倫斯和錫耶納(Siena)之間的山丘地區,面積廣闊,擁有7個小產區,其中表現最優的是露菲娜(Rufina)產區。
古典基安蒂Chianti Classico在產區「心臟」
基安蒂7個小產區出產的葡萄酒會在酒瓶上標註「Chianti DOCG」的字樣。
CHIANTI RUFINA 下面那一行小字就是DOCG的縮寫
鼎鼎大名的「黑公雞」——古典基安蒂(Chanti Classico DOCG)獨自為政,沒有位列7個小產區中。古典基安蒂地處基安蒂中心地勢更高的山頭上,因此葡萄的成熟更為緩慢。釀造中會使用80%-100%的桑嬌維塞,可以與當地或國際紅葡萄品種混釀。
出現在所有古典基安蒂瓶口的大公雞
桑嬌維塞在託斯卡納最成功的變種叫「布魯奈羅」(Brunello),也被稱為「大桑嬌維塞」,這是克萊門特·山迪(Clemente Santi)在19世紀中期培育出的新品種。
19世界80年代,老山迪的孫子——費魯喬·碧安帝山迪(Ferruccio Biondi-Santi)使用該品種在佛羅倫斯南部的蒙塔奇諾(Montalcino)生產葡萄酒,並大獲成功。這就是世界聞名的「布魯奈羅蒙塔奇諾」(Brunellodi Montalcino DOCG)的誕生。
碧安帝山迪的布魯奈羅
與託斯卡納其他產區不同,釀造布魯奈羅蒙塔奇諾需要100%的桑嬌維塞葡萄,不允許加入其他葡萄。因此,可以完整地體現桑嬌維塞的品種特性。經過至少2年的木桶陳釀和4個月的瓶儲,葡萄酒帶著紅色水果、茶葉、燧石的香氣,較高的酸度、清爽的單寧和厚重的酒體,與大家見面了。
這款大酒即使在1960年產量提升後,依舊價格不菲。不過,他還有一個年輕的弟弟,名叫「羅素蒙塔奇諾」(Rosso di Montalcino DOCG),只需1年陳釀即可上市,更加青春靚麗,價格也更加親民。
價格也很可愛呦~
現在,讓我們來認識下桑嬌維塞的第3個「分身」——Prugnolo Gentile。這是桑嬌維塞在蒙特布查諾(Montepulciano)小城的特有品種,這種桑嬌維塞變種被用來釀造頗有名氣的Vino Nobile di Montepulciano DOCG,該酒款被翻譯成「貴族葡萄酒」。
1685年,詩人 FrancescoRedi 在讚美詩《Bacco in Toscana》中稱該酒為「酒中之王」。歷史上許多國王、主教及貴族喜愛並飲用此酒,因此得名「貴族酒」。
按照現在的法規,「貴族酒」需含有至少70%的桑嬌維塞葡萄,可與當地品種混釀。很多酒莊會使用100%桑嬌維塞釀造自家的最頂級的酒款。
年輕的「貴族酒」有明亮的寶石紅色,可口的紅果香氣和優雅精緻的單寧。同時,優質的「貴族酒」擁有極佳的陳年潛力,甚至可以存放20年。
劃重點啦!Vino Nobile di Montepulciano ≠ Montepulciano d'Abruzzo,後者用Motepulciano葡萄釀造,產於義大利中部的Abruzzo,跟「貴族酒」沒啥關係。
這可不是「貴族酒」
繼續往南走,我們會在託斯卡納南部沿海的斯堪薩諾(Scansano)小鎮發現一種名叫莫雷力諾葡萄酒(Morellinodi Scansano)的葡萄酒,不要懷疑,這也是一種用桑嬌維塞做的酒。Morellino 是桑嬌維塞在當地的「馬甲」。
莫雷力諾葡萄酒需要使用85%以上的桑嬌維塞,可與當地的Canaiolo,Alicante, Mammolo, Malvasia等品種及赤霞珠、美樂等國際品種混釀。
上個世紀70年代超級託斯卡納的誕生,幫助該地區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不錯的品質與潛力也吸引了眾多投資者,如安東尼世家、花思蝶、碧安帝山迪等,導致了當地地價的戲劇性上漲。
果然,我在哪裡都買不起房>_<
近幾年,莫雷力諾葡萄酒發展迅猛。但總的來講,還是一款比較小眾且親民的葡萄酒。風格可以是年輕易飲的,也可能在木桶的「加持」下變得複雜深邃。可惜在國內很難找到。
說了這麼多,有沒有覺得桑嬌維塞這個「小妖精」真是「愛做妖」啊!
看在好喝的份上,勉強記住她的「分身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