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於鬧市中的呼和浩特塞上老街始建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老街全長346米,最寬處12.5米,最窄處7.5米。

老街的街口是一個巨大的牌樓,「明清遺韻」幾個大字向人們昭示著這裡的古老。

四百多年前的歸化城,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凡是陸運到俄羅斯、恰克圖的絲綢、陶瓷、茶葉都必須經過這裡,採用駱運方式通過走駝道運輸貨物,因此歸化城產生了駝幫、駝社等組織,當時駝夫雖然苦力活兒,但很掙錢,在當時是個很吃香的營生。就像小說《大盛魁商號》裡所講的,誰掌握了駝道秘密,誰就能在商戰中取勝,我想這絕對是真實的。

塞上老街聚集著中國過半的富商,有資料證明全國茶商在出茶時節,都會聚集歸化城,尤其以歸化城三大旅蒙商號(大盛魁、元盛德、天義德)的主人最為耀眼,可見三大商號在歸化城的地位。至於小買賣人混個養家餬口,也是尋常之事,所以這裡曾經繁花似錦,熱鬧非凡。

2001年重新修葺的塞上老街,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再現歸化城一隅。正像「塞上老街重修記」中講述的一樣,老商鋪經歷歲月風飭、破敗不堪、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舊的老街只能拆除,塞上老街雖然是明清仿製品,但是味道卻是原滋原味,很受廣大遊客的喜歡。

明清時期的建築是有嚴格的等級制度的,這也是當時晉商都想盡辦法要與官府搭上關係,既提高自己的門庭地位,又利於商號自身的發展。大盛魁、元盛德怎麼有資格建豪華私宅?大盛魁文創園北區到現在還保留著大盛魁總號大院和元盛德段泰大掌柜的一套私宅。只待有條件開發,並對遊客開放。

清朝時期,歸化城的一切基本被晉商掌控,所以這裡的建築處處透露出山西的特色,特別是雕出來的青磚青瓦簷,屋脊上的神獸、工藝細膩,出神入化。置身於塞上老街街頭,常常有一種穿越之感,若不是往來穿梭的現代人提示著你,思緒會被帶到當年的歸化城。

每年旅遊季節到來,往來的遊客人流湧動,摩肩接踵,他們逛街累了,可以去附近的通順小吃一條街,吃一些自己喜歡的地方小吃,以擼羊肉串最吸引人,或者有熟人導引,去不遠的地方找一家燒賣館,坐下來吃一頓正宗的燒賣,或者喝上一碗正宗的羊雜碎,要是再來個牛舌焙子,喝著濃濃的磚茶,那才真正叫作不虛青城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