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經報網訊 11月21日,2020第二屆永定河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主題為「開拓創新,助推永定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論壇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流域綜合治理方面的指示精神,進一步探索永定河治理模式,打造全國流域治理的「永定河樣本」。
11月21日,2020第二屆永定河論壇在北京舉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馬建堂在演講時表示,長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5省區市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永定河的保護、治理和建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從生態文明建設的新高度、新視角、新目標和新要求出發,持續加大永定河保護、治理和建設力度。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國家林業局印發了《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總體方案》。2017年,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北京、天津、河北、山西4省市人民政府會同水利部、國家林草局、國家開發銀行成立了「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部省協調領導小組」。2018年,4省市政府與中國交通建設集團聯合組建了「永定河流域投資有限公司」。這些重大舉措,使永定河保護和治理的協調機制初步建立,保護和治理的主體結構初具形態。近兩年來,長期斷流的永定河實現了兩次極其難得的全線通水,儘管時間短暫,但也讓人看到了永定河常年不斷流的曙光,給人以「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希冀與憧憬。
馬建堂指出,永定河治理和建設問題,既非一日之功,也非一地之責,迫切需要從推動生態文明高質量發展的視角,從加快美麗中國建設的高度,持續系統地提升永定河治理能力與水平,真正讓永定河成為造福京津冀晉蒙數千萬人民的安瀾之河、幸福之河、美麗之河。為此,他提出5點建議:一是對標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增強保護好利用好建設好永定河的責任意識。二是對標幸福河的目標和要求,把永定河建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三是對標高質量發展目標和要求,持續提升永定河流域發展的質量。四是對標命運共同體的目標和要求,建立健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五是對標水治理的先進理念與典型,持續提升永定河系統治理和建設的能力與水平。
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表示,永定河是京津冀地區重要的水源涵養區、生態屏障和生態廊道。四年來,在對永定河的治理保護中,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落實水利改革發展,推進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創新治理模式和生態補水機制,積極探索流域治理的新經驗;二是堅持節水優先,生態優先,流域治理取得新進展;三是加強綜合治理,協同聯動,流域治理水平得到新提升。雖然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取得的成效受到了各方肯定,但打造永定河綠色生態廊道還需要持續地發力。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蘇偉表示,四年來,永定河模式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採用公司化運作模式是推動永定河治理的關鍵之舉,是流域協同治理的重大制度創新。流域公司作為平臺紐帶將上下遊聯繫起來,將政府和市場聯繫起來,堅持共建共治共享流域治理新格局。他建議,一是多措並舉,增加水源,爭取早日實現全線通水的目標;二是切實提高農業節水能力,建設綠色生態河流廊道;三是充分發揮公司的作用,不斷鞏固協同治理的格局;四是優化產業空間布局,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時期將是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向縱深推進,成效鞏固和拓展提升的重要時期。北京市副市長盧映川表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未來作出部署,特別是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明確要求,下一步北京市將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治理恢復和涵養提升相結合,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突出「水」和「林」兩個生態要素,不斷優化幹流河道治理方案,抓緊共同建設,加快推進流域高質量發展,力爭首都水生態治理始終走在前列。他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加大生態補水力度;二是加快建立永定河流域橫向水源補償機制,希望水利部等對永定河補償機制加大支持力度,推進形成流域發展新模式;三是加強運營和長期管理機制,特別要深化研究永定河流域公司有效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從天津三年多治理實踐來看,圍繞模式創新、提升質量,健全機制等方面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明顯成效。天津市副市長李樹起對此表示,在提升治理質量上下功夫,重點堅持三個導向:一是堅持目標導向,二是堅持問題導向,三是堅持效益導向。在健全治理機制上下功夫,為保障治理修復任務的順利實施,著力在組織領導、長效監管和協同聯動三個方面完善機制,健全組織推動機制,全面推動治理修復工作的落地實施。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王彤宙表示,永定河流域治理,就是要再現綠水青山,構建生態循環,帶來金山銀山。永定河流域治理,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有益探索,必將在生態保護和流域治理方面發揮積極引領和示範作用。長期以來,流域治理領域存在著「跨區域協調之痛、資本持續投入之痛、技術集成之痛和全流域運營管理之痛」這四大「痛點。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規劃財務司副司長馬愛國對永定河綜合治理和生態恢復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治理策略上,堅持分區分類因地制宜,對水源涵養林平原郊野段、濱海段,分區治理,綜合施策,實現全面保護系統恢復、生態涵養功能提升一體化;二是治理路徑上,堅持自然恢復和人為促進相結合,在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謀劃和實施一批新的重大項目;三是治理機制上,堅持協同創新,形成部門和地方合力,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配合有關部門推進流域生態補償,實現價值機制,探索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治理模式。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建雲發表視頻演講時表示,生態補償是動力源泉。永定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是流域協同治理機制的重要內容,對形成共建共享共贏的流域治理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建議,一是按照「誰補水誰收費、誰耗水誰付費」的原則,鼓勵沿線利用多種水源向永定河補充優質生態用水,並堅持「水量為主,量質兼顧」。二是探索從單一補償拓展為上下遊地區對口協作、產業轉移、人才培訓、共建園區等補償方式。以流域公司作為合作平臺,建立綠色發展基金,支持產業導入、人才引進、就業帶動等多種補償方式。三是在永定河開展財政性資金購買生態價值試點,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
在論壇上,中國發展出版社總編輯李慧蓮主持發布了《永定河流域發展報告(2020)》《永定河流域治理模式的優化研究與政策建議》《以市場化推進流域治理一體化實踐與探索研究》三項研究成果。研究由永定河流域投資有限公司聯合相關智庫機構共同開展,為推進永定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和相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與助力。
論壇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水利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開發銀行、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山西省人民政府、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指導,永定河流域投資有限公司、中國發展出版社、中交疏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中諮海外諮詢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國研智庫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