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了趟臺灣。整潔的城市,禮貌的人們,傳統的文化,都給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我想分享幾個旅遊地,第一個就從北投開始吧。人們常說的到北投溫泉,其實具體指的是北投的新北投地區。在抵達捷運北投站後,換乘另一條獨立的短線列車,一站的距離就到了新北投站。
一出捷運,就是溫泉度假區的範圍了,周邊景點集中,如北投博物館、北投圖書館、地熱谷、梅庭、凱達格蘭文化館等。一個安靜、休閒的小鎮讓你不敢相信自己還身處繁華的臺北。北投圖書館位於北投公園的旁邊,四周林木環繞,甚是幽靜。獨特的建築風格一下子就能吸引路人的眼睛。
圖書館遠看像一艘大船,近看呈立體三角錐形,整體為木質結構,加上一身棕木色的條紋牆面,顯得既古色又不失時尚。北投圖書館不大,閱覽區僅有兩層,我們進去的時候大概在早上10點多,讀者還不是很多。圖書館內部也儘是木質地板和牆壁,走在裡面必須輕手輕腳,以降低走路發出的聲響。
一樓設有圖書諮詢前臺,圖書回收分類區和電腦上網區,相對來說閱覽的區域比二樓要小。二樓地方寬敞,燈光通明,設有十多列書架,全部為一米多高,有點像書店的風格。不同於一樓,二樓的牆壁安裝有多面近乎落地的大窗,既採光又開敞。同時,還設有走廊和休閒長椅,像極了景區的觀景臺。
身處這樣一個古色古香的圖書館,想像一下倚窗伏讀,沐浴窗邊灑進來的陽光,遨遊書海,多麼愜意。地熱谷是北投圖書館附近的另一個景點。從圖書館步行到地熱谷,一路林蔭,在路邊就可以看到從地熱谷流淌出來的小溪流,溪流的另外一邊則是一個小山頭,裡面設有二戰時期的防空壕,美其名日「放空壕迷宮」,四周環境十分清秀。
地熱谷景區不大,不收門票,一進景區大門就聞到一股硫磺味,再走幾步路就到了溫泉大池。只見池水微綠似玉,水上瀰漫著層層霧氣,隨風飄擺不定。看著如夢幻般的水霧,可以想像溫泉的溫度一定不低。谷內溫泉是火山內部深處的熱水,滲入火山氣體酸化後,上升至接近地表時混入地表水而成。
因泉色青綠,俗稱青磺,含有大量的硫酸鹽礦物及微量的放射性物質「鐳」。地熱谷設有專門的圍欄,不允許遊客靠近池邊區域。池邊有序地堆放著偌大的石頭,別看這些石頭不起眼,它們中的部分可是有名的「北投石」。它是泉水經長時間的沉澱作用,在北投溪河床巖塊的表面結晶,從而形成的世界上唯一以臺灣地名命名的稀有礦物。
青磺泉具有療養和復健的效用,看著地熱谷滾滾霧氣,真讓人躍躍一試。在北投另外一個值得一逛的地方是凱達格蘭文化館。看名字有點西化味道,實際上,該館是以最早在北投地區開發的原住民族之一的凱達格蘭族命名的。凱達格蘭文化館是臺灣目前16個原住少數民族的文化展覽館。
有各少數民族的簡介,同時展示有少數民族有特色的服裝飾物、器皿工具和日常用品等。文化館展覽區共設三層,一樓為諮詢臺和紀念商店,二樓為少數民族簡介、歷史演變和服裝展示,三樓為當代藝術作品、配件飾品、生活用品及樂器等。全館走完大概花時半個鐘,館中關於各個臺灣少數民族的介紹饒有趣味。
是一個了解臺灣原住民的良好平臺。諸如雅美族獨有的「飛魚文化」、噶瑪蘭族的「除瘟祭」、賽夏族的「矮靈祭」、賽德克族的「紋面文化」以及魯凱族的人蛇戀傳說等,都讓人意猶未盡。除了北投博物館、圖書館和地熱谷之外,北投還有一個非常推薦的免費溫泉景區硫磺谷。
硫磺谷位於中正山南麓的一片草原邊,谷地長約一公裡,寬約一百五十公尺,景區設有人工溫泉地,泡腳區以及徒步徑,是一處休閒的好地方。硫磺谷不大,進入景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處人工溫泉地。池中有一個迷你小島,其實是凸起的白化小土丘。
這裡也是熱情騰騰,由人工鑿氣井,引出地熱,再引陽明山泉水注入而成。俗稱「白磺」,有別於地熱谷的「青磺」。谷內設有多處方形噴井,井內熱水沸騰,濃煙滾滾,十分壯觀。這些噴井屬高危區域,設有專門的圍欄以阻隔,只可遠觀不可近玩。如果要探索硫磺谷,最好的方式就是徒步。
景區內設有徒步道,可直通區外公路,一路芒草茂盛,小橋流水,風景甚好。走累了還可以到公共泡腳區免費泡個腳,泉水溫度適當,瞬間讓人一掃疲倦。除此之外,北投還有北投文物館、梅庭、普濟寺等景點,全部是步行距離或搭乘公車可達,非常方便遊覽。
如果要泡溫泉,捷運站周邊就有很多溫泉酒店和會所,價格親民,非常適合旅途疲憊的人兒。依山傍水的北投,下一次來臺北,別忘了來造訪一下這個寶島的溫泉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