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中國丨從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到上合青島峰會主會場,原來都是他的...

2020-12-18 中國科協

何鏡堂,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

建築設計研究院董事長。曾先後主持設計了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二三期擴建工程、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汶川大地震震中紀念館、

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主場館等。

何鏡堂說,

建築是刻在石頭上的史詩。

他希望用建築記錄下一些重大歷史事件,

見證這個時代。

在去年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上,主會場青島國際會議中心引起了廣泛矚目。青島奧帆基地,依山面海處,這座恢弘大氣的建築猶如一隻舒展兩翼、凌空飛翔的海鷗,與山、城、海、港、堤融為一體,盡顯大國風度。這是繼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等作品之後,華南理工大學何鏡堂院士團隊的又一力作。

採訪中,當記者在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見到何鏡堂時,他剛剛從北京出差回來,飛機一落地,又馬不停蹄召集助手、學生們一起,討論南京明清城牆博物館的設計,隨時準備再次出發。4月份,他剛剛過完80歲的生日。

「到我這個年紀,很多人當起了專家評委,可我還在當『運動員』,做自己的作品,接受別人的評審。」何鏡堂坦言。

勤奮:7個月從設計到完工,

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眼前的何鏡堂謙和儒雅,瘦削卻很精幹,滿頭銀髮一絲不亂,說話聲亮氣足,思維清晰縝密,舉手投足間有一種內斂和自信。

儘管如此,對他和團隊來說,青島峰會主會場的設計仍然是一次不小的挑戰。為了節儉辦會,該會址是在2008年奧運會帆船比賽中心原有場地上拆除了一棟閒置的商業建築重建而來,看起來是有基礎,實際上比「在一張白紙上畫畫」還要難。更緊迫的是,去年9月初團隊才接到設計任務赴現場考察場地,11月底主體建築結構封頂,這麼短的時間內拿出一件「中國氣派、世界水準、山東風格、青島特色」的作品,難上加難。

經過優選融合,團隊形成了以「騰飛逐夢,揚帆領航」為理念的建築設計方案,順應城市空間格局,統籌考慮「海洋文化」的地域特色、「又快又好」的建設需求和後續利用等。通過參建各方的努力,整個主會場僅用時7個月便完成了從設計到建設的工作。為了完成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何鏡堂帶著團隊60多人泡在現場半年多,連中秋節都是在那過的。

何鏡堂的勤奮有口皆碑,從學生時代到耄耋之年一直初心不改。早在設計上海世博會中國館「東方之冠」時,對中國紅反覆甄選和細緻比對的故事就傳為美談。此時,又是近10年過去了,何鏡堂對建築顏色的選擇仍體現出精益求精的匠心。

「青島國際會議中心的顏色叫青島金。」何鏡堂說,會場凸顯中國蒸蒸日上的寓意,為了營造莊重典雅的氣氛,他們將建築外牆金屬板主色調定位為暖色調的金色。「『青島金』處理得不好就顯得膚淺,還不能反光太厲害。」

團隊進行了反覆比對,既要考慮與周邊環境的融合以及青島的氣候等因素,也要考慮不同光線下呈現的顏色效果。經過十幾輪現場掛樣選板,最終團隊會同參建各方確認了「青島金」外牆金屬板實施的材料與工法。

創新:秉持「兩觀三性」,

踩在國家發展的節拍點

何鏡堂有一本介紹自己人生歷程的畫冊:1983年中標第一個項目——深圳科學館,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0年設計建成上海世博會中國館……

「少年時代,我常常帶著乾糧和畫板跟哥哥到郊外寫生,逐漸培養了對藝術的興趣。而我又喜歡數理化,想當工程師,聽老師說建築師是半個藝術家、半個科學家,正合我心意。」1965年,何鏡堂憑著勤奮刻苦,成為華南理工大學第一位建築學研究生,但隨後到來的文化大革命耽誤了他。隨後留校任教、插隊湖北農村當農民、再到北京工作,都與他心愛的建築創作無緣。直到改革開放,何鏡堂的人生才迎來轉折點。

1983年何鏡堂舉家從北京回到廣州。「回校第三天院長找我,問想不想參加深圳科學館的設計競賽。這是深圳八大文化設施之一,但時間只有3個星期,我當時想機會來了。」

經過20多天的努力,何鏡堂和夫人李綺霞趕在最後期限之前,拿出了設計方案和模型,並一舉中標。這個被深圳人稱為「八角樓」的科學館因為造型獨特、技術先進,成為當時特區的地標建築。

「成功的關鍵就是在文化傳承上,結合環境特徵和實際使用要求進行創新,體現時代的風貌,實現藝術和功能的統一。」何鏡堂說,夫婦倆把當年他們所知道的每一點新的東西全用上了,像共享空間、母題設計法這些概念,都融合進去。

他由此感覺到,建築師要用作品反映社會需求,和時代同步發展;建築師的生命,是和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榮辱與共的。「我很幸運,做出的每個作品,都踩中了國家發展歷程和時代大事件的節拍點,建築師不能故步自封,只有和社會發展的趨勢同步,才可能成功。」難怪他的學生們都說,對於建築,何院士有一顆「年輕的心」。

多年的學術鑽研和設計實踐,何鏡堂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創新理念——「兩觀三性」,創新絕不是脫離建築本質去追求形式的新、奇、特,而是要貫穿整體觀、可持續發展觀,兼顧地域性、文化性和時代性的和諧統一。

錢學森圖書館,何鏡堂創造性地依靠GRC材料不同的紋理組合,通過光線的折射讓外立面「長」出了「兩彈一星」元勳頭像的大幅浮雕;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紀念館,何鏡堂採用鋼筋網填充碎石做成牆體,象徵中華民族眾志成城、重建家園的強大凝聚力;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何鏡堂結合光線的強弱,在不同部位採用不同明度、豔度的紅色,形成了外觀統一和諧的「中國紅」……在他看來,沒有唯一正確的建築,也沒有100分的建築,設計不息,創新不止。

傳道:學建築先學做人,

強調培養創新精神

何鏡堂從1992年起擔任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一幹就是26年。他的工作室已經培養出了10餘位博士生導師以及好幾位全國各地建築學院、建築設計院的院長等。

當了老師後,何鏡堂更是身兼「三員」,除了「運動員」「裁判員」以外,對另一個角色「教練員」他極為看重。他要將自己多年積累的人生感悟、輾轉摸索的成功經驗毫無保留地傳遞給學生。

「建築是以人為本的學問。」他常常告誡學生,寧可無得,不可無德,學建築先學做人。現代建築創作涉及面很廣,工作量大,工種多樣,絕非一人可以獨擔。「從事建築設計,尤其需要與人共事的精神。」

他用自己的個人魅力和凝聚力,時刻提醒團隊成員:一個建築師的素養,既包括他的專業技能,也包括他的創作哲理和人品、合作精神。

在教學中,何鏡堂十分強調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他提倡「三到位」,即完成一項工程實踐,獲一個設計獎,發表一篇學術論文。從深圳科學館開始,他就以這種方式不斷總結,不斷反思;憑藉這種紮根實踐、不斷深化的教育方法,他更帶出了一批思想敏銳,富有創見的青年設計師。

何鏡堂的這種精益求精嚴格要求的「三到位」更是潛移默化地融入了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的每一個設計創作實踐,在一批批對建築懷揣著夢想的建築師之中不斷傳承發揚。(賀林平)

《創新中國》第一季由中國科協、

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CNC)聯合出品,

近期已陸續在新華社客戶端傾情推出,

「科協改革進行時」也將及時轉載,

歡迎觀看轉發,為中國科學家點讚!

視頻來源:新華社

文字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分享]上海世博會中國館施工資料下載
    項目位於中國館項目位於世博會規劃園區圍欄區B片區,處於世博會園區主入口的突出位置,緊鄰軌道交通8號線浦東周家渡站。項目北起北環路,南至南環路,西起上南路,東至雲臺路。中國館基地面積約6.52公頃,由中國國家館、中國地區館和港澳臺館三部分組成(港澳臺館不屬於本次專業招標範圍),國家館和地區館總建築面積約14萬平方米。項目已於2007年12月開工,計劃於2009年9月底前建成並投入試運營。
  • 上合峰會的另一面:揭秘青島國際會議中心
    6月9日,上合峰會在青島召開。這是上合組織第四次來到它的誕生地中國,也是上合組織擴員後舉行的首次元首峰會。當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貢獻再次影響全世界的同時,峰會主會場——青島國際會議中心也進入全世界的視線。這棟建築寓意「騰飛逐夢,揚帆領航」,盡顯大國風度。
  • 解密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將是最大遺產
    解密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將是最大遺產  一個傳統鬥拱造型的大建築將成為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它不僅是一系列中國展品的容器,自身也是中國館的第一件展品。  記者◎賈冬婷  何鏡堂和他的中國館  「像雕塑?
  • 中國館竣工:上海世博會即將開啟面向世界的大門
    在寬闊平整的館前廣場上,洋溢著一片歡樂祥和的氣氛。    34歲的陳碧鋒感慨地說:「這真是一個讓人心滿意足的日子。中國館凝聚著全中國13億人的熱情和期望,親眼看到她在自己手中從藍圖變為現實,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陳碧鋒來自浙江諸暨。過去一年半時間,一直在中國館負責管理消防設備安裝。「常規需要近三年的工程量,我們僅用了一半時間就保質保量完成了。」
  •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完成土建:躍出圖畫 接受考驗
    新華社上海4月23日電(新華社記者 吳宇)遍布上海街頭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海報,讓無數人認識了中國館——大紅的外表,巍峨的鬥拱,就像矗立於高天厚土間的一位巨人。作為東道主展館,中國館已成為上海世博會的焦點展館和象徵之一。
  • 2020年杜拜世博會上的中國館 騰訊要參建
    【TechWeb】7月30日,杜拜世博會中國館組委會宣布,騰訊公司成為2020年杜拜世博會中國館官方合作夥伴,將以多種技術能力來打造中國館的創新智慧體驗。
  • 2020年杜拜世博會中國館市場開發推介會在上海舉行
    12月13日至14日,以「創新合作發展——邁向未來的世博會」為主題的首屆世博發展國際合作論壇在上海舉辦。論壇圍繞「世博會與國際合作」「世博會與城市和設計」「世博會與經濟和創新」「世博會與文化」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並為中國藉助世博會全面加強國際合作、積極推動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提供新主張、新建議。
  • 重磅揭秘上合峰會主會場「建證」奇蹟!匠心之作「禮悅天下」!
    他,覆蓋五分之三亞歐大陸,他,擁有世界近二分之一人口,他是全球人口最多、地域最廣、潛力巨大的綜合性區域組織——上合組織。她,曾是北京奧運會帆船會場,她,經歷了一番6個月的快速「變身」,她是凝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由中國建築建造的上合峰會會議場館。
  • 米蘭世博會進入閉幕倒計時,中國館拆除重建後將永久落戶青島
    事實上,和2010上海世博會類似,米蘭世博會的一些人氣場館也出現了排隊「長龍」。米蘭世博會組委會中國區首席代表周亦嘉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東道主」義大利館是當仁不讓的「人氣王」,幾乎每天都會出現幾十米甚至百米的排隊隊伍。中國館、德國館、日本館也很受歡迎,等待參觀是常有現象。
  • 中國元素中國氣派 寫在世博會中國館竣工之際
    「很多渾然天成的細節,都凝聚著建設人員的『中國智慧』,是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上海世博局中國館項目部副經理丁寅說。    站在中國館玻璃觀景平臺上往下望,距地面14米高的層疊架構上,很「中國」的五彩琉璃瓦在陽光下閃爍,沒想到,那居然是每小時發電200千瓦時的太陽能電池板!
  • 世博會中國館,難說"再見"
    作為上海世博會期間最受歡迎的展館之一,兩度復出的中國館在今天之後就將告別遊客,休整後以全新面貌出現。為了一睹「世博版」中國館的最後風採,留存一份世博記憶,10月9日一大早中國館就迎來大批遊客,一些在中國館續展和再開放期間參觀多次的「世博迷」也依依不捨地前來告別。9日下午,館方還將舉辦告別儀式,為最後一名遊客送上紀念品。
  • [分享]上海未來公園智能館資料下載
    B Hall 工程內容:實景照片 位置:上海 設計公司:上海創盟國際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引領未來城市建築發展的西岸濱江建設今年迎來了一項新的挑戰——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於2018年9月17-19日在上海西岸舉行。
  •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設計始末:尋找「中國紅」
    但不管人們如何議論,這座層疊出挑的紅色倒錐形建築已然聳立在上海浦江東岸,古樸大氣,靜靜地期待著綻放的一刻。  在設計者看來,它不僅僅是上海世博園裡的中國館,也不僅僅是一座能引來世人關注的建築。它更像一個在國家重大建築上發言、亮相的機會,是中國建築界的一次集體展示。在西方建築師獨領風騷的今天,這樣的機會尤為難得、尤為可貴。
  • 組圖: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竣工 主設計師亮相
    有「東方之冠」美稱並被視為上海世博會象徵的中國館竣工儀式隆重舉行。中新社發 海牛 攝 2月8日,有「東方之冠」美稱並被視為上海世博會象徵的中國館竣工儀式隆重舉行,這意味著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即將開啟面向世界的大門。據了解,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位於世博會規劃核心區,處於世博園區浦東區域主入口的突出位置。建築外觀以「東方之冠」為構思主題,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
  • 韓國麗水世博會12日落幕 中國館榮獲世博會最高獎
    這是中國自1982年參加世博會、國際展覽局於2005年恢復評獎機制以來,中國館首次在世博舞臺上獲獎並一舉榮獲最高獎項。當主持人宣布中國館獲金獎的那一刻,五星紅旗在會場內飄揚,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中國館許多工作人員都留下激動的淚水。中國館是世博園區中面積最大的外國展館,世博會期間共接待遊客超過51萬,是排隊人數和參觀人數最多、最熱門的場館之一。
  •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預約券將人工發放
    中國日報網消息: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組織者22日在此間宣布,世博園區23日將舉行第三場試運行演練,為方便觀眾預約參展,中國館預約券將在園區各個入口內廣場通過人工方式發放。 據介紹,從23日開始,世博會組織者將安排80組志願者到世博園區各個入口內廣場,向入園觀眾派發中國館預約券,準備參觀中國館的每位入園觀眾只能領取一張預約券。
  •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將改用電子預約券
    上傳照片贏佳能550D單反 | 免費發明信片贏大獎 | 訂製世博精彩資訊世博網8月1日消息:在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會期過半之際,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宣布,中國館(網上中國館)近期將改用電子預約券,同時充分利用好世博園區的夜場資源,
  • 世博會中國館變身中華藝術宮
    世博會中國館變身中華藝術宮 在今天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宗明表示,上海兩個重大文化項目中華藝術宮選址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總建築面積16.6855萬平米。展示面積相比世博會中國館增加0.9萬平米,達6.4萬平米,擁有27個展廳。宗明介紹說,中華藝術宮是具有收藏保管、學術研究、陳列展示、普及教育和對外交流為基本職能的藝術博物館。
  •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三大看點」
    據新華社電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何鏡堂4月12日在廣州召開新聞發布會,揭秘有「東方之冠」之稱的中國館在中國元素與建築功能結合、綠色環保和園林設計等方面的「看點」。
  • [視頻]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開工建設
    進入[午夜新聞]>>    CCTV.com消息(午夜新聞):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核心建築――中國館也於18號上午開始動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