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大學的時候上國防課,老師是一個退伍專業的軍官。他有一句話至今讓我記憶猶新,課堂上他問學生:中國哪個地方的兵最兇悍?四川!
這句話印象太深了,後來看電視劇《川軍血戰到底》等有關四川軍旅武鬥題材的就會特別留意。文化、氣候和地理造就了四川人的彪悍。
由此引出一個話題,中國哪個地區的人最能打?不是說參軍入伍後的戰力,而是問民間械鬥的歷史,民風的彪悍程度?
福建、廣東的械鬥傳統「聲名在外」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長期的民間械鬥必然培育出了當地人的勇武彪悍。
說起民間械鬥,福建、廣東的械鬥傳統「聲名在外」,兩份材料可見一斑:
福建:百年前,因為農田灌溉水源的糾紛引發械鬥,福建晉江內坑湖內村社仔自然村和南安官橋內厝村山後自然村,內坑深圳村的井上和內林兩個自然村,彼此間互發毒誓不通婚往來,斷絕交往的時間分別達到120多年和110多年。而井上和內林兩個村,幾乎每年都會發生一次械鬥,一直打到1998年,有時打得比較大,還有人住院,有人被拘留。
在電影《蕩寇風雲》中,戚繼光就是從福建械鬥的鄉民中選拔出大批精壯戰士的!可見福建當地的民風之悍。
廣東:土著居民和客家人從鹹豐四年(1854年)開始,持續到同治六年(1867年),長達13年。有學者估計,在這場械鬥中,雙方的傷亡達五六十萬,即每年四五萬或每天在100—150人左右。
裡面最為彪悍的是潮州人,歷史記載粵東民情彪悍,惠州、潮州、嘉應三地最能打,也最敢打。地方官想在這三個地方徵收錢糧,要募集一幫更能打、更不要命的人下鄉催收,否則一個子兒都收不上來。
湖南和湖北人也很能打
除了潮州,湖南和湖北人也是相當能戰。
清朝末年,清廷正規軍無論是八旗、綠營,當時已經腐敗墮落到不堪重用。湘勇是在曾國藩等人組建湘軍後,剿滅太平天國而讓世人皆知的,湖南人的勇猛在抗日戰爭中也得到了驗證。
楚勇以強悍、能打死仗出名。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從古到今湖北當地都盛產武將(紅安縣是將軍縣)。
民間俗語: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恩施的美女,襄樊的漢,丹江口的痞子滿街串;荊門的花,天門的草,神農架的和尚滿街跑;鹹寧的淑女,鄂州的狼,荊州的男人是流氓;孝感的飯,仙桃的床,武漢的女生嚇死狼......
湖北人豪爽,是因為湖北人心有不平,拳腳來發言。
管子說過,民眾如果勇於私鬥,必然怯於公戰。就是說一個國家一個地方如果總是愛私鬥,那對外族外來的襲擊是膽怯的。
這句話有一定道理,但就看怎麼用。一個地方民風彪悍不是問題,如果使用得當,同樣可以為國為民,保家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