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360行|食品模型師:小夥廚藝「十級,他做的「菜「火了

2020-12-20 齊魯壹點

一桌豐盛的美食,都把圍坐者看餓了,可是大家卻都不動筷子,這是怎麼回事呢?近日,一則趣味十足的短視頻逗樂了眾多網友。原來,視頻中的一大桌美食居然都是模型,這些即便湊近觀察都難辨真假的菜餚,都是出自徐州90後小夥王賀之手。5年前,王賀出國旅行偶然接觸到食品模型,回國後,他辭去待遇優厚的工作,毅然當起了一名食品模型師。5年來,王賀累計製作了3萬6千多件作品,不管是中餐西餐、快餐小吃,只需提供樣品或照片,他都能完美地「克隆」出來。

假美食引發網友圍觀

製作者是名90後小夥

「來來來,大家吃啊」,一桌豐盛的美食前,主人正在招呼客人用餐,可是圍坐者盯著美食,卻沒一人動筷子。等到有人試著去夾菜,結果一桌美食都「現了原形」——全部是美食模型,好看不能吃。連日來,這則短視頻逗樂了眾多網友,很多人驚呼「怎麼都看不出來這些菜居然都是假的」。美食模型到底能做得多逼真?有不少網友還轉發了紅燒肉、地鍋雞、酸菜魚等單個菜餚的視頻,發動大家來「找茬」,結果下面的留言多為「根本沒有破綻」「這就是真菜吧?」

假美食引發網友圍觀

除了各種美食模型被網友圍觀,這些「假菜」的製作者也引發了網友們的興趣。紫牛新聞記者找到了這名「假菜廚師」。他叫王賀,徐州豐縣人,1991年出生。2014年起涉足美食模型創業,5年多時間裡,已經累計製作出了3萬6千多件作品。王賀的作品幾乎涵蓋了能想到的各類美食菜餚,中餐、西餐、水果、小吃……只要客戶提供菜餚樣品甚至只需要幾張照片,他就能很快「克隆」出來。

王賀的作品幾乎涵蓋了各類美食菜餚

「美食模型是個新行當」,王賀告訴記者,他也是經過幾年的摸索,才練就了現在的製作技藝,「我們製作產品就是一條標準——要跟真的一模一樣」。

蜜月旅行時接觸新行當

小夥毅然放棄高薪工作創業

90後小夥王賀是個能折騰的人。

他在大學裡學的是藥學專業,求學期間他就嘗試過創業。畢業後,王賀先是從事藥品推銷工作,自認為在銷售方面有經驗的他,又嘗試開了快餐店、水果店。王賀說,從前創業雖說沒攢下多少錢,但是鍛鍊了自己勇於嘗試、不怕失敗的性格。

2014年,王賀和妻子到日本蜜月旅行。在一次吃飯時,他發現一家快餐店門口始終擺著幾盤美食。王賀覺得這些美食擺放時間長,肯定不會再用來銷售,有些「可惜」。可是店員卻哈哈大笑,將「美食」端過來讓他觀看,王賀這才發現這些都是模型。

「模型居然做得那麼像」,王賀告訴記者,他當時就大吃一驚。聯想到自己的餐飲創業經歷,王賀覺得如果自己的快餐店當時也擺幾盤這樣的模型,不僅會成為好的廣告,還能避免食材的浪費。

旅遊歸來後,家人都沒想到,這次旅行已在他心裡埋下了一顆種子。

「年輕人嘛,就是喜歡嘗試新事物」,王賀表示,他對在日本看到的美食模型念念不忘。經過上網查詢、線下考察,他發現當時已有商家用模型作為推銷手段,但國內很少有生產這類產品的企業和個人。「當時國內這種產品大多來自日本」,王賀說,從日本進口一盤食品模型菜餚,價格達到了800元人民幣左右,可是實際成本卻很低。

「食品模型至少有三個好處」,王賀告訴記者,一是模型可以反覆使用,杜絕了食材浪費;二是模型不受時間影響始終保持良好的觀感,有利於商家展示自己菜餚的特色;三是模型趣味十足,足可以假亂真,可作為商家新穎的促銷手段。

王賀展示食品模型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調查積累,王賀決定涉足食品模型行業,開始了又一次創業。

王賀的這個決定遭到了家人、朋友們的一致反對,大家覺得沒人會購買一盤不能吃的菜,況且當時王賀的醫療器械推銷工作收入很高。可是王賀沒理會這些聲音,他再赴日本開始學習製作技術。剛剛創業的幾年,王賀頂著巨大的壓力。「最大的困難就是不像」,王賀說,食品模型最難的工藝是調色,這些技藝沒有模板可循,只能進行一次次嘗試。為了提高技藝,他還多次報名參加美術培訓班提升自己的美術功底。

王賀的美食模型可以做到以假亂真

不像、太假了、一眼就能看出來……王賀已經記不清他的作品多少次收到這樣的評價了。他只能在一次次失敗中,記錄下各種參數,一點一點嘗試改進。創業的頭兩年,他一盤「菜」也沒賣出去,只能每天埋頭在工作室裡一遍又一遍地嘗試。

短視頻意外打開了銷路

主動傳藝希望做大新行當

「我的第一份成功的作品是紅燒肉」,王賀告訴記者,為了這盤「菜」他曾經多次在餐館點紅燒肉,上了菜後,他就仔細端詳菜品卻不吃,經常引發鄰桌奇怪的目光。

王賀第一份成功的作品是紅燒肉

在掌握了一大堆數據後,王賀終於製作出了自認為滿意的作品。他心情忐忑地讓妻子評價,這次妻子不再像以往那樣挑刺了,直呼「太像了」。王賀不放心,又找來了朋友測試,大家的反饋讓他放心了——跟真的一樣!

突破了技術難點,王賀又迎來了銷售難題。一開始,他像普通銷售員一樣,發傳單、跑餐館,可是商家的回覆出奇地一致,「幹嗎花兩三百元,購買一份不能賣給顧客的菜?」

屢屢碰壁之後,王賀轉變了思路,他選了一家飯店,點了幾份招牌菜。過了幾天,王賀帶著克隆的菜餚找到商家,提出免費給他們代替真菜樣品展示。這次營銷果然收到了效果,陸續有商家找來,稱有模型展示的菜品,點單率大大提高。

商家們嘗到了甜頭,也算清了一筆帳,一件食品模型也就幾份樣品菜的價格,卻能長久使用,展示效果也好。王賀的訂單開始大量增加了,漸漸的,王賀的食品模型走進了徐州大小餐館。

王賀的食品模型走進大小餐館

2019年初,王賀註冊成立了公司。在登記時,王賀發現沒有食品模型的分類,只能歸為工藝品或仿真工藝品,「我覺得今後肯定會增加食品模型的分類,我也算第一個吃螃蟹的。」

2019年之前,王賀的銷售範圍僅限於徐州及周邊。沒想到因為疫情,他的銷路大大擴展了。

王賀的新銷售渠道是短視頻。他曾上傳過一些製作食品模型的花絮視頻,沒想到引發了很多網友的興趣,有些視頻點擊量達到了幾十萬。很快,來自全國各地的不少賓館餐飲店在網上聯繫他,要求訂做自家的特色菜品模型。如今,王賀製作的產品60%以上都是通過短視頻平臺完成銷售。

「這兩年的銷售成倍增長」,王賀告訴記者,2016年還只能賣出10萬元左右,到今年銷售額已經達到了160多萬。王賀算了一下,創業至今,他累計銷售的食品模型達到了3萬6千多件。

王賀講述創業經歷

最讓王賀感到驕傲的,是他的產品受到了一些特殊機構的肯定。他曾接過幾筆國內某些菜系博物館的訂單,請他製作出所需菜系的特色菜品,用於科普和館藏展示。

王賀在行業內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他卻做了一件「破行規」的事情。原來,他在創業初期,曾到國內僅有的幾家製作食品模型的企業學藝,大多被拒之門外,他才不得不遠赴日本學藝。然而,王賀從創業開始,就願意傳授自己的技藝,他告訴記者,這是一個新行當,應該讓更多人了解、參與進來,擴大行業的影響力。王賀說他不怕被偷師,如今,他已先後嚮慕名前來的20多個學藝者傳授技術。

王賀說,他不會滿足於只售賣食品模型,今後,他希望將美食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將食品模型行業擴展到其他領域,「食品模型難道只能作為飯店促銷品嗎?我覺得把它變成工藝品,走入尋常百姓家也未嘗不可。」

(紫牛新聞記者 馬志亞 圖片來源 記者拍攝 部分受訪者提供)

相關焦點

  • 重慶小夥發明新菜「南瓜蒸渣肉」,叫囂PK新東方廚師學校
    重慶小夥發明新菜「南瓜蒸渣肉」,叫囂PK新東方廚師學校 2020-04-10 15: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網上廚藝大比拼,做這道菜肯定能火,好吃營養還簡單,適合手殘黨
    現在大家沒事的時候都喜歡上網,很多人喜歡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分享到網上,有不少生活中的技巧,都可以讓大家看到,在網上確實學習到了很多,最近網上流行廚藝大比拼,就是自己在家裡做出來的美食,把他們曬到網上,很多人都紛紛效仿,每個人的廚藝不同,做出來的也都是不一樣的,今天教大家一道菜,網上很少有人做
  • 中韓廚藝大賽,山東95後小夥被2.1萬月薪挖走
    1月11日,「國立杯」中韓廚藝大賽在山東濟南舉行。大賽結束後,金獎獲得者—山東95後小夥劉磊,被韓國大廚挖走,去韓國工作,月薪2.1萬元,是其在國內待遇的3.5倍。經過激烈角逐,韓國人鄭權植獲得此次中韓廚藝大賽最高獎——廚藝名匠。此前,他曾獲得世界料理奧林匹克大賽三冠王、俄羅斯世界料理奧林匹克杯金牌、新加坡國際料理競賽金牌等諸多獎項。
  • 明星廚藝大比拼,黃磊:我能做100道菜,王俊凱:我顏值可當飯吃
    當然娛樂圈也是一樣,不僅僅有多得數不清的美食劇,而且明星之間的廚藝顯露也是經常發生的事,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他們做的菜,評評誰做的更好吃呢?黃磊是節目中的廚藝擔當,但是沒想到他這麼會廚藝,整個節目裡,他做了花卷、意面、毛肚、餃子等不下100道菜,每一道菜都讓隊友大塊朵碩,後期也逐漸的發展成,黃磊,今天吃什麼菜啊!,黃磊,我覺得昨天那個菜特別好吃,你再做一次唄!,讓人哭笑不得!
  • 小模型 大境界:民間模型師吳巴銀的國際創作之路
    吳巴銀告訴參考文化:「模型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對我來說是深入骨髓的熱愛」,而作為書寫了中國模型新歷史、江湖人稱「T8老師」的模型大咖,他背後又有哪些不一樣的故事呢? 做模型都要懂什麼?十幾歲時,吳巴銀得到一艘驅逐艦模型作為禮物,那時他對模型這個新事物並沒有什麼概念,也不知道怎麼去拼接這些零件,只是覺得怎樣好看就怎樣做。驅逐艦模型做成後,吳巴銀把它放進了家門口的人工湖裡,以為可以隨波而行,結果,這艘模型船「意外地」「葬身」湖底了。雖然很早就接觸到模型,但囿於時間和金錢,吳巴銀真正開始做模型是大學以後的事情了。
  • 小夥自信廚藝好,揭開鍋蓋後,大家樂壞了
    今天就來說說這道奇葩菜,泥鰍鑽豆腐,不知道大家都聽過沒有?泥鰍鑽豆腐真是個傳說?「泥鰍鑽豆腐」據說起源於河南周口地區,說是一個叫邢文明的漁民,賣掉大泥鰍後,小的無人問津,然後自己全都帶回了家,和豆腐一起煮,並配以蔥、姜、蒜等佐料,揭鍋時卻發現小泥鰍全鑽進了豆腐裡,這就是這道菜名字的由來。
  • 招待客人就用這款涼菜,學會這款菜,絕對讓你的廚藝火遍朋友圈
    導讀:中國有一句俗語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中國人自古以來都是很好客的,以前每每有客上門的時候,我們都會和客人熱情的交談,然後做上一桌豐盛的飯菜來給客人享用。招待客人就用這款涼菜,學會這款菜,絕對讓你的廚藝火遍朋友圈。可是做飯畢竟是一個生活技能,我們也不可能每次都去飯店宴請客人,這就需要我們掌握幾個做起來簡單,味道好,看起來也有食慾的菜,只要學會我這款簡單的美食,保管你的廚藝火遍朋友圈,讓朋友誇你是賢惠的妻子,體貼的丈夫,做菜好吃的年輕人。
  • 豆果美食上線360小程序 全民皆廚打開新姿勢
    近日,國內知名美食菜譜社區豆果美食上線360小程序平臺,為這場廚藝競賽打開新姿勢。一方面因為餐館關閉、外賣減少,一日三餐不得不自己投餵自己,同時因為宅家,人們多出的大把時間和精力也需要一個合適的釋放出口。雖然說此次疫情給餐飲、旅遊行業帶來沉重打擊,但是卻給食譜類應用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 獲評「最佳融合菜餐廳」揚州小夥用融合菜徵服義大利食客
    揚州網訊(記者仲冬蘭)去年10月,經過義大利多家知名餐廳歷練,揚州「85後」廚師劉暢在義大利開設自己的餐廳SERICA(絲綢之路),短短一年時間,就在義大利聲名鵲起,繼今年7月被評為義大利「最佳新餐廳」後,本周一,SERICA餐廳又被評為義大利「最佳融合菜餐廳」。
  • 《熹妃傳》廚藝大賽 天冷月秀病了做什麼菜
    導 讀 熹妃傳廚藝大賽天冷月秀病了做什麼菜?熹妃傳廚藝大賽天冷月秀病了辣子雞丁怎麼做?
  • 首屆「香港菜&東南亞菜」國際廚藝研修班
    為了推動餐飲發展、促進廚藝提升,中國客家廚師協會特邀香港名廚蒞臨大陸授課。中國中央數位電視、南京鼎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中國民生新聞網、蚌埠市口味軒迎賓樓管理公司、蚌埠市名廚協會等機構聯合發起邀請,定於7月24-25在南京舉辦「首屆香港菜&東南亞菜餚國際廚藝研修班」。
  • 老公下廚,做兩菜一湯只花了半小時,味道超棒,沒想到廚藝這麼好
    老公下廚,做兩菜一湯只花了半小時,味道超棒,沒想到廚藝這麼好嗨,大家好!來給大家曬曬老公做的午餐,看看他的廚藝如何?孩子中午在學校吃飯,我難得清閒,想給自己放個假休息一下。於是我在老公面前第一次撒嬌讓他下廚做飯,老公樂滋滋地在廚房裡做起午飯來。都說男人幹活麻利,還真是,才半個小時的功夫,老公就把兩菜一湯做好了。雖說沒有大魚大肉,但是卻特別美味,閨蜜看了都誇我家老公是個賢惠能幹的好男人。話歸正傳,還是來看看我家老公做的這頓午餐有哪些菜餚吧!先來一張午餐合影照。兩菜一湯,這是兩個人的午餐喲!
  • 社區廚藝大賽隔壁孃孃做的菜比廚師還專業(圖)
    社區居民做的菜,擺滿了三排長桌子。上周六(10月24日)上午,九龍坡區渝州路街道主辦的「尋美渝州美食」活動走進華宇名都城。
  • 宗師級大廚在線教學,讓廚藝從「標間」升到「總統套」
    能得到曹師傅的指點可不容易,他是萬豪國際大中華區中餐廚藝總監,深諳粵菜的精髓。粵菜可不是什麼電飯鍋蒸蛋糕,講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對食材、刀工、火候、調味等要求都非常高。但是,曹師傅教的幾道粵菜,食材都比較常見,即使在北方也能買到,比如蟹、蝦、春筍、薺菜等,但是不同的烹製方法,會讓你的家宴立刻從「標間」升級到「總統套」。
  • 小夥試吃自嗨鍋泡椒魚豪華套餐,一菜一湯一飯吃起來到底值得嗎
    隨著時代發展的越來越好,現在連速食品都慢慢變成消費級的食品。說到速食品,不得不提的肯定就是泡麵,泡麵存在的歷史蠻久的,小巫還記得從小時候吃到現在,各種各樣的口味都有。不過泡麵基本上都是用來應急吃的,比如大半夜肚子餓,或者坐高鐵之類的才會泡來吃。
  • 第二屆中原廚藝精英大講堂震撼開講
    河南省餐飲食材業協會會長、中國廚藝精英聯盟主席李志順,中國資深級烹飪大師、中國廚藝精英聯盟河南區主席陳偉,河南廚藝精英聯盟常務副主席、成師傅汴京烤鴨品牌創始人成國富等資深餐飲人,以及來自各地的近200中國烹飪大師、百年老字號二合館董事長李志順「廚師要想把菜做好,必須拿菜當命來做
  • 老公的廚藝讓我和女兒飽以耳福
    其對廚藝熱愛的程度絲毫不亞於好龍的葉公:看電視,只要是燒菜的節目就捨不得換臺,一般來說,只要見他端坐於電視機前目不轉睛且興趣盎然,基本就可以百分百確認那是他在虛心學習廚藝;自從五花八門的手機視頻橫空出世後,老公奉若至寶,像是初入武門就得了至高秘籍《九陰真經》一樣,凡若我買了個幾天沒吃的菜回來,哪怕是豆腐,老公也一定要在做菜前細緻的搜一下手機、虔誠的學習一番網上的燒菜「秘訣」,然後才會信心百倍的去實踐
  • 她做了17年模型師,40歲改行,靠「繡」樹葉成名|百家故事
    人常說,四十不惑,到了這個年紀,經歷得多了,會想明白很多事,德國人蘇珊娜·鮑爾(Susanna Bauer)就在這一年,想通了一件事,模型師這個職業,不適合她。她已經連續做了17年的模型師,廣告,影視,藝術領域都有所涉獵,稱得上有聲有色,雖然回報豐厚,但蘇珊娜有些厭倦,她想找一個更能表達自我的生活方式,她要成為藝術家。
  • 十位頂尖川菜大師:川菜走入麻辣誤區 廚藝已斷代
    梁長元烹飪技術精湛,技藝全面,尤以臨灶技術見長,代表菜「雞豆花」、「幹燒牛筋」等在國內外很受食客喜愛。「我收徒弟,看重的不是他目前有多高的廚藝,看中的是他的人品、性格和對川菜的喜愛程度。」梁長元此次招收的徒弟姓姜,是成都一家餐飲公司的總經理,從業也有20餘年。
  • Selina賢慧下廚煮菜餵老公 阿中讚賞廚藝好
    摘要:新浪娛樂訊北京時間2月8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導,去年底嫁為人妻的Selina,因前年嚴重燒傷的陰影,令她很少用爐火烹調,但最近復健醫師建議她開始回復受傷前的生活方式,對料理有興趣的她前晚(2月6日)用電飯鍋烹調五穀鮭魚蒸飯、粉蒸排骨等4道菜,請老公及同事品嘗,她對手藝挺有信心的,她說:「自己煮的當然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