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桌豐盛的美食,都把圍坐者看餓了,可是大家卻都不動筷子,這是怎麼回事呢?近日,一則趣味十足的短視頻逗樂了眾多網友。原來,視頻中的一大桌美食居然都是模型,這些即便湊近觀察都難辨真假的菜餚,都是出自徐州90後小夥王賀之手。5年前,王賀出國旅行偶然接觸到食品模型,回國後,他辭去待遇優厚的工作,毅然當起了一名食品模型師。5年來,王賀累計製作了3萬6千多件作品,不管是中餐西餐、快餐小吃,只需提供樣品或照片,他都能完美地「克隆」出來。
假美食引發網友圍觀
製作者是名90後小夥
「來來來,大家吃啊」,一桌豐盛的美食前,主人正在招呼客人用餐,可是圍坐者盯著美食,卻沒一人動筷子。等到有人試著去夾菜,結果一桌美食都「現了原形」——全部是美食模型,好看不能吃。連日來,這則短視頻逗樂了眾多網友,很多人驚呼「怎麼都看不出來這些菜居然都是假的」。美食模型到底能做得多逼真?有不少網友還轉發了紅燒肉、地鍋雞、酸菜魚等單個菜餚的視頻,發動大家來「找茬」,結果下面的留言多為「根本沒有破綻」「這就是真菜吧?」
假美食引發網友圍觀
除了各種美食模型被網友圍觀,這些「假菜」的製作者也引發了網友們的興趣。紫牛新聞記者找到了這名「假菜廚師」。他叫王賀,徐州豐縣人,1991年出生。2014年起涉足美食模型創業,5年多時間裡,已經累計製作出了3萬6千多件作品。王賀的作品幾乎涵蓋了能想到的各類美食菜餚,中餐、西餐、水果、小吃……只要客戶提供菜餚樣品甚至只需要幾張照片,他就能很快「克隆」出來。
王賀的作品幾乎涵蓋了各類美食菜餚
「美食模型是個新行當」,王賀告訴記者,他也是經過幾年的摸索,才練就了現在的製作技藝,「我們製作產品就是一條標準——要跟真的一模一樣」。
蜜月旅行時接觸新行當
小夥毅然放棄高薪工作創業
90後小夥王賀是個能折騰的人。
他在大學裡學的是藥學專業,求學期間他就嘗試過創業。畢業後,王賀先是從事藥品推銷工作,自認為在銷售方面有經驗的他,又嘗試開了快餐店、水果店。王賀說,從前創業雖說沒攢下多少錢,但是鍛鍊了自己勇於嘗試、不怕失敗的性格。
2014年,王賀和妻子到日本蜜月旅行。在一次吃飯時,他發現一家快餐店門口始終擺著幾盤美食。王賀覺得這些美食擺放時間長,肯定不會再用來銷售,有些「可惜」。可是店員卻哈哈大笑,將「美食」端過來讓他觀看,王賀這才發現這些都是模型。
「模型居然做得那麼像」,王賀告訴記者,他當時就大吃一驚。聯想到自己的餐飲創業經歷,王賀覺得如果自己的快餐店當時也擺幾盤這樣的模型,不僅會成為好的廣告,還能避免食材的浪費。
旅遊歸來後,家人都沒想到,這次旅行已在他心裡埋下了一顆種子。
「年輕人嘛,就是喜歡嘗試新事物」,王賀表示,他對在日本看到的美食模型念念不忘。經過上網查詢、線下考察,他發現當時已有商家用模型作為推銷手段,但國內很少有生產這類產品的企業和個人。「當時國內這種產品大多來自日本」,王賀說,從日本進口一盤食品模型菜餚,價格達到了800元人民幣左右,可是實際成本卻很低。
「食品模型至少有三個好處」,王賀告訴記者,一是模型可以反覆使用,杜絕了食材浪費;二是模型不受時間影響始終保持良好的觀感,有利於商家展示自己菜餚的特色;三是模型趣味十足,足可以假亂真,可作為商家新穎的促銷手段。
王賀展示食品模型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調查積累,王賀決定涉足食品模型行業,開始了又一次創業。
王賀的這個決定遭到了家人、朋友們的一致反對,大家覺得沒人會購買一盤不能吃的菜,況且當時王賀的醫療器械推銷工作收入很高。可是王賀沒理會這些聲音,他再赴日本開始學習製作技術。剛剛創業的幾年,王賀頂著巨大的壓力。「最大的困難就是不像」,王賀說,食品模型最難的工藝是調色,這些技藝沒有模板可循,只能進行一次次嘗試。為了提高技藝,他還多次報名參加美術培訓班提升自己的美術功底。
王賀的美食模型可以做到以假亂真
不像、太假了、一眼就能看出來……王賀已經記不清他的作品多少次收到這樣的評價了。他只能在一次次失敗中,記錄下各種參數,一點一點嘗試改進。創業的頭兩年,他一盤「菜」也沒賣出去,只能每天埋頭在工作室裡一遍又一遍地嘗試。
短視頻意外打開了銷路
主動傳藝希望做大新行當
「我的第一份成功的作品是紅燒肉」,王賀告訴記者,為了這盤「菜」他曾經多次在餐館點紅燒肉,上了菜後,他就仔細端詳菜品卻不吃,經常引發鄰桌奇怪的目光。
王賀第一份成功的作品是紅燒肉
在掌握了一大堆數據後,王賀終於製作出了自認為滿意的作品。他心情忐忑地讓妻子評價,這次妻子不再像以往那樣挑刺了,直呼「太像了」。王賀不放心,又找來了朋友測試,大家的反饋讓他放心了——跟真的一樣!
突破了技術難點,王賀又迎來了銷售難題。一開始,他像普通銷售員一樣,發傳單、跑餐館,可是商家的回覆出奇地一致,「幹嗎花兩三百元,購買一份不能賣給顧客的菜?」
屢屢碰壁之後,王賀轉變了思路,他選了一家飯店,點了幾份招牌菜。過了幾天,王賀帶著克隆的菜餚找到商家,提出免費給他們代替真菜樣品展示。這次營銷果然收到了效果,陸續有商家找來,稱有模型展示的菜品,點單率大大提高。
商家們嘗到了甜頭,也算清了一筆帳,一件食品模型也就幾份樣品菜的價格,卻能長久使用,展示效果也好。王賀的訂單開始大量增加了,漸漸的,王賀的食品模型走進了徐州大小餐館。
王賀的食品模型走進大小餐館
2019年初,王賀註冊成立了公司。在登記時,王賀發現沒有食品模型的分類,只能歸為工藝品或仿真工藝品,「我覺得今後肯定會增加食品模型的分類,我也算第一個吃螃蟹的。」
2019年之前,王賀的銷售範圍僅限於徐州及周邊。沒想到因為疫情,他的銷路大大擴展了。
王賀的新銷售渠道是短視頻。他曾上傳過一些製作食品模型的花絮視頻,沒想到引發了很多網友的興趣,有些視頻點擊量達到了幾十萬。很快,來自全國各地的不少賓館餐飲店在網上聯繫他,要求訂做自家的特色菜品模型。如今,王賀製作的產品60%以上都是通過短視頻平臺完成銷售。
「這兩年的銷售成倍增長」,王賀告訴記者,2016年還只能賣出10萬元左右,到今年銷售額已經達到了160多萬。王賀算了一下,創業至今,他累計銷售的食品模型達到了3萬6千多件。
王賀講述創業經歷
最讓王賀感到驕傲的,是他的產品受到了一些特殊機構的肯定。他曾接過幾筆國內某些菜系博物館的訂單,請他製作出所需菜系的特色菜品,用於科普和館藏展示。
王賀在行業內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他卻做了一件「破行規」的事情。原來,他在創業初期,曾到國內僅有的幾家製作食品模型的企業學藝,大多被拒之門外,他才不得不遠赴日本學藝。然而,王賀從創業開始,就願意傳授自己的技藝,他告訴記者,這是一個新行當,應該讓更多人了解、參與進來,擴大行業的影響力。王賀說他不怕被偷師,如今,他已先後嚮慕名前來的20多個學藝者傳授技術。
王賀說,他不會滿足於只售賣食品模型,今後,他希望將美食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將食品模型行業擴展到其他領域,「食品模型難道只能作為飯店促銷品嗎?我覺得把它變成工藝品,走入尋常百姓家也未嘗不可。」
(紫牛新聞記者 馬志亞 圖片來源 記者拍攝 部分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