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終於確定了。
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持續推進打造盛京皇城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中街國家首批試點步行街改造提升工程,9月26日中街正式開街,商務部副部長及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將參加啟幕儀式。
目前,中街步行街改造提升工程已經接近尾聲,為迎接首批國家級試點步行街——中街的啟幕,瀋河區製作了「嘎鍾哥」、「哈鼓妹」、「小鳳天」三大「萌物」,作為瀋陽中街的全新IP形象,與廣大市民、遊客見面。
「在中街步行街公共空間的活化利用上,曾經的鐘鼓樓一直備受關注,而『嘎鍾哥』和『哈鼓妹』正是以此為原型來進行設計的。」國家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作為中街IP形象的設計單位,詳細介紹了「嘎鍾哥」、「哈鼓妹」以及「小鳳天」靈感來源。
史料記載,中街鐘樓上敲響的大鐘是由清王朝的奠基者努爾哈赤從遼南帶到瀋陽,1637年,皇太極將大鐘懸掛於鐘樓之上,親自給大鐘命名為「盛京定更鐘」,現存瀋陽故宮博物院。按照「鐘鼓齊鳴」的古制,需一個大鼓與它為伴,就架在中街另一端的鼓樓上,兩者遙相呼應,成為盛京城內一大景觀。
國家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設計師告訴記者,「嘎鍾哥」、「哈鼓妹」將過去存在於中街的鐘鼓擬人化,賦予新的生命,其中一個男一個女;在性格設定上,「嘎鍾哥」有些害羞和木訥,不太愛說話,但羞澀敦厚的外表下,藏著一顆炙熱的心;「哈鼓妹」搞怪又貪玩,是個小話癆。
而在起名的時候,也經歷了數次的探討,「『嘎哈』諧音東北方言中的『幹啥』,讓這對兄妹更增添了地域的特色,了解它們的設計內涵,名字也就更容易記了。」國家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設計師說。
除了「嘎鍾哥」、「哈鼓妹」,「小鳳天」也是中街新形象IP之一,其形象源自於鳳凰,名字音同「奉天」,結合鳳凰涅槃的傳說,寓意著中街步行街經過此次改造提升,也一定能浴火重生、繁華再現。
瀋河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期,以「嘎鍾哥」、「哈鼓妹」,「小鳳天」形象IP製作成的海報,將亮相於沈城各處,不僅是為首批國家級試點步行街——中街的啟幕來預熱造勢,也體現了瀋河區激活釋放文化傳承、打造現代化都市和歷史文化名城融合特質的信念和實踐。
最後,回顧下瀋陽中街的歷史吧。
看看歷史上瀋陽中街,老照片
最後看看現在的瀋陽中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