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小魚山
作者:於向陽
嶗山腳下的棧橋海邊,
傲立起魚山梵唄的尊嚴。
雖然是海拔八十二米高的小山,
卻擁有天宮佛國的眷戀。
梵音在暗夜裡舞動大海,
波濤洶湧、浪花飛濺。
我聽到湛山寺的讀經聲聲,
竟然讓雙魚起舞,百花爭豔。
三面鬱蔥環碧海,
紅瓦綠樹映風帆。
登山摘下星月的音符,
書寫人世永生的畫卷!
青島——小魚山遊記
作者:於向陽
青島是一個背依嶗山,三面環海馳名世界的旅遊城市,青島有大海,有匯泉灣,有十大山頭公園,等許多美麗的景點,但是我最喜歡去的地方竟然是小魚山公園。
小魚山和我很有淵源,我的母校青島海洋學院附中在魚山路5號,我有好多同學都住在魚山路。據說:魚山路是根據山東省東阿縣境內佛教名山「魚山」,將繞山的道路定名為魚山路,小魚山公園實際上位於青島市市南區福山支路24號,是青島市第一座古典風格的山頭園林公園,因靠近魚山路而獲「小魚山」之稱。
魚山梵唄,追根溯源,其實就是一種佛教讚歌,屬佛教三學的&34;學傳統的漢化佛教音樂。小魚山的建築格調正是依照魚山梵唄的旋律設計。
在1983年4月9日開始動工,到1985年2月23日竣工,建築面積800平方米,於1985年3月份正式對外開放的公園,雖然它的海拔只有82米高,但是布局合理,造型雅致,有山、有水,亭臺樓閣,名人墨跡。登亭觀海,心曠神怡。所以一躍成為青島的十大景點之一。
從2000年開始上網,全國各地的親友比較多。像北京的著名詩人高志堅,李健峰,網易文化的著名詩人:徐雲飛,冰兒,老知青詩人:藍藍、大龍女等等。他們來到青島旅遊,我總是推薦他們到小魚山公園去看看。
每當全國各地的網友應邀來到青島,我總是喜歡帶他們去小魚山登山看海。我感覺,遊覽小魚山公園,是一種佛音的洗禮,視覺的開拓。
走進小魚山公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條直通山頂的石板路。路兩側依山勢種植了各種花木。
沿路而上,有一挑簷式六角亭,名字叫:「碧波亭」。我們在亭內可以把碧波蕩漾的匯泉灣一覽無餘。&34;的匾額&34;二字是由著名的國畫藝術大師吳作人手書的。大家看遠處的山上有三棟紅色蘑菇樓宛如三柄熊熊燃燒的火炬,那是青島市十大山頭公園之一的信號山公園。在半山腰綠樹叢中的那棟別具特色的建築是青島市迎賓館,原是&34;。我們再由&34;拾階而上,站在護欄邊可以看到右下邊有兩幢民族式建築,一座形如城樓,一座貌似宮殿,那就是青島市海產博物館。
站在亭內,海風習習,從這就可一覽無餘的看到碧波蕩漾的匯泉灣了。「碧波亭」的東側便是小魚山的主體建築「覽潮閣」,高18米,三層八角挑簷式建築,匾額也是由我國著名書法家吳作人題寫。門楣、額枋上以「魚」為圖案設計而成。閣內有螺旋式的樓梯,可以登臺遠望,可飽覽「紅瓦、綠樹、碧海、藍天」這一青島獨特的風光。
公園裡有一個直徑兩米的白色雪花石浮雕山標,山標設計尤為精美,採用魚的象形文字,構成「小魚山」的造型,可謂獨具匠心,是不可多得的藝術佳作。
小魚山上倚欄可以望到整個美麗的匯泉灣畔,海上白帆點點,不時的有遊艇滑過海面,為平靜的海面增添了動感的韻律。倚欄南望:海浪起伏。遠處那個高層建築就是東海飯店。
遠眺大海,海上那座山就是隔海相望的薛家島,現在隧道取代了輪渡,開車不用半個小時就可以到金沙灘,銀沙灘,薛家島。回首望,紅瓦綠樹的城市風貌盡收眼底,陽光下明亮的紅瓦屋頂掩映於綠樹叢中。極目遠眺:天、海、地融合一起,展現出一幅優美和諧的畫卷。
夕陽西下,晚霞映紅了天空和海面,陽光透過輕薄的雲層撒在廣闊的海面上,給微波粼粼的海面鍍滿了金色!
站在小魚山山頂,總有不願意下山離開的感覺,小魚山之巔的主建築&34;,是一座18米高的三層八角挑簷式建築, 覽潮閣東西兩側各建有一座綠瓦覆蓋的挑簷式涼亭,東為&34;,西為&34;,遊人在此即可觀賞海上波光帆影,也可瀏覽遠近蔥鬱的山巒風光。東側平臺建有可供遊人憩息的長廊,廊上鑲嵌大型彩釉壁畫,均取材於神話傳說和聊齋故事,如《八仙過海》、《促織》、《香玉》、《席方平》等。
從山下看小魚山,鬱鬱蔥蔥的楓樹林環抱著&34;、&34;、&34;,三者錯落有致,比例協調,綠化的琉璃瓦更使它們和山融為一體。這時,我的身心也仿佛溶於大自然中,大海,龍宮、玉帝,月宮。那些神話故事從海天那邊踏浪而來,雲中升騰而去。
有人曾賦詩讚嘆:&34;。在覽潮閣上觀賞海月,也別有一番情趣,尤其是到了仲秋時節,一輪明月躍然星空,使人頓生&34;之感,這就是青島的十大景觀之——魚山海月。
著名詩人俞平伯遊覽青島時寫下:「三面鬱蔥環碧海,一山高下盡紅樓。」而我每次遊小魚山,總是像沉醉在這美景山海之中,不願意離去。也許,這就是魚山的佛音魅力。
突發奇想,假如小魚山設一道觀,我輩如蒲松齡大師一樣住觀修行著書,也是世間可想不可及的神往之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