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常熟:「水務尖兵」築牢長江生態屏障

2020-12-11 蘇州新聞網

盈盈江水清,脈脈水鄉情。常熟與長江相依,因長江而美、因長江而富、因長江而興,長江孕育了常熟綺麗的江南水鄉風貌,潤澤了一代又一代的常熟百姓。

長江常熟段坐擁46.11公裡岸線,是太湖流域與長江的交匯節點,肩負著全流域生態涵養、生態系統信息能量交換的重任。

近年來,在建設生態長江的新徵程中,常熟提出「一島一灣一江灘」,著力打造江海交匯七彩洲。常熟水務人以黨建為引領,積極踐行「長江大保護」戰略,認真貫徹落實《蘇州市河道管理條例》,堅持保護與修復並舉、應急與謀遠並重,動真格、出實招、求實效,不斷創新長江沿線環境治理模式,科學推進長江生態保護進程,打造出一支護航長江岸線的「水務尖兵連」,奏響了「長江大保護」的時代讚歌。

志願先鋒,護航「七溪流水皆通海」的生態之美

長江常熟端沿江「三化五治」成效顯著

常熟,「七溪流水皆通海,十裡青山半入城」。在常熟境內的長江灘地上,有一個由長江泥沙衝積而成的沙洲——鐵黃沙半島。

曾經,這裡荒涼蕭瑟,一度被稱為「江南沙漠」。如今,這裡生態旖旎,是鳥類的天堂、魚蝦的歡樂場。

每逢周末,方炳才會戴上手套、拿著垃圾袋,帶著家人到鐵黃沙附近當志願者,和其他穿著紅馬甲的黨員志願者一起,清理碎玻璃、廢塑膠袋等各種垃圾。星星點點散落在悠悠蘆葦蕩裡的紅色身影,已經成為長江邊的一道風景線。

「每天都有漂浮垃圾被衝到岸上來。既然好不容易打造成今天這樣,不能功虧一簣,一定要好好保護下去。」今年65歲的方炳才之前是常熟市長江河道管理處黨總支副書記,從小在長江邊長大。看著這片土地逐漸煥發新機,退休4年的他毫不猶豫地加入到「護航最美江岸」行動中去。

2018年,常熟市長江河道管理處黨總支以「生態融入黨建,黨建促進生態」為引領,打造「護航最美江岸」行動支部,依託「紅色生態驛站」黨建陣地,創新性推出網格管理工作法,鑄就護航長江岸線的「紅色引擎」。

「網格化管理工作法通過『黨支部+行動小組+網格員+責任區包幹』的形式,將全線分為12個網格,每個網格由一名黨員擔任網格長,發動沿線百姓河長參與網格管理,做到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相互促進、相互監督,推動共治共建共享,引領長江沿線『靚堤、美閘、擴面』行動。」常熟市長江河道管理處黨總支書記錢波介紹。

今年以來,常熟全力打造「一島一灣一江灘」,扛起生態保護的重任。常熟市水務局黨委在鐵黃沙組織開展志願植樹活動,發動黨員幹部300餘人次,種下近萬株樹苗,打造了百畝「紅色先鋒林」。目前,鐵黃沙沿堤防共種植綠化林帶寬50米到80米,已種植綠化3000多畝、油菜及苕子1116畝,春季時一派「江海交匯七彩洲」的最美生態景象。

如今,鐵黃沙已成為長江生態綠色島和長江下遊鳥類重要棲息地。據不完全統計,這裡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鶴等161種鳥類、60多種魚蝦、100多種溼地植物。「護航最美江岸」行動支部還守護著「一灣」,即螺螄灣原生態溼地,維持溼地生態功能、打造江灘溼地原生態樣本,全力打造生態保護圈。常熟鳥類攝影愛好者陳偉國說:「鳥類是生態質量的重要指標,每一種珍稀鳥類的光臨,都是環境提升、溼地生態治理的最好回報。」

結對共建,勇扛「一江碧水向東流」的使命擔當

常熟切實加強長江沿線閘口管理,查處「三無」船隻

今年7月,常熟「三無」船舶專項整治第四次行動在常熟長江水域全面展開,2艘長期與執法部門「打遊擊」的「三無」船舶被查處。至此,長江常熟段經過4次聯合行動累計扣押「三無」船舶19艘,持續3年的長江常熟段「三無」船舶集中整治行動圓滿收官。

長期以來,受水上非法交通、非法捕魚等利益誘惑,長江常熟段部分水域盤踞著各類「三無」船舶,對沿江生態環境和水上交通安全帶來嚴重隱患。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們發現『三無』船舶存在到外輪作業、接送人員的情況。」常熟市沿江堤閘管理所副所長杜曉磊說。

為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深化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切實提升長江常熟段「一江三口」(長江、望虞河口、常滸河口、白茆河口)交匯水域安全水平,打造安全暢通、綠色環保的江河交界水域環境,常熟市水務局與常熟海事局、交通運輸局等單位相關黨支部結對共建,開啟「一江三口」黨建業務深度融合新模式。

悠悠清風,碧水藍天,粼粼江面上船隻往來,如今,長江常熟段已基本看不到「三無」船舶的身影。杜曉磊說:「針對『三無』船舶這一水上頑疾,我們發揮信息瞬間交互、決策無縫銜接、行動協調同步、反饋及時高效的優勢,各方跨越融合、多維共治,集中力量破解難題。」

常熟市水務局全面融入智慧城市、智慧港口建設,依託長江幹線船舶水汙染物聯合監管與服務信息平臺,實現船舶汙染物監管全過程信息化,充分發揮聯盟單位信息互通、業務聯動的優勢,逐步實現常熟港船舶和港口汙染防治「服務信息全公告」「進港船舶全安裝」「操作人員全培訓」「靠港船舶全使用」「接收處置全覆蓋」。

起始於「問題導向」,聚焦於「難題痛點」,暢通長江水域安全和環保治理「動脈」,常熟市長江河道管理處黨總支還與常熟市農林執法大隊黨支部結對共建,助力長江流域禁捕、保護長江生態安全,發揮基層黨組織在長江漁業生態保護中的戰鬥堡壘作用。

砸籠換綠,書寫「滾滾長江東逝水」的轉型豪情

常熟市海虞鎮河口村致力打造長江邊最美村莊

「一島一灣一江灘」,「田園江灘」是長江風景畫中不可或缺的一抹靚麗色彩。

海虞鎮海城村的於永芬住處距長江僅1公裡,家門口的青洋塘直通長江。兩年前,她在河邊養了2000多隻雞,為支持沿江環境整治,她主動拆除雞棚,現在正全身心投入村裡「千村美居」建設。於永芬說:「以前又髒又臭,現在環境變好了,有了更多的幸福感,也有新期待。」

長江常熟沿線,分布著梅李鎮、海虞鎮、碧溪街道三大板塊,有青洋塘、長涇等支流,沿河養殖戶近80戶,對長江沿岸環境造成極大威脅。

2018年下半年,常熟組織實施長江及入江支流高質量推進水岸同治攻堅行動,整治內容包括沿江防汛大堤以內1000米、入江支流兩側500米內的居民生活汙水收治和規模化養殖場關停、企業工業汙水達標排放、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等7個方面。

「養殖場關停是一塊『硬骨頭』。當時平均一戶養殖場年收益在9萬元左右,一旦關停,對一戶人家來說是傷筋動骨的事情,」常熟市梅李鎮建設局水務科科長徐文進說,「但再難也要上,黨員幹部就要敢於『打硬仗』,敢啃『硬骨頭』。我們根據不同村的特點,成立了『保護母親河』等行動支部,走家入戶協調推進。」靠著一雙「鐵腳板」、一張「婆婆嘴」,如今,長江常熟段三大板塊養殖場已全部拆除。

與此同時,居民生活汙水收治、企業工業汙水達標排放也在同步推進。常熟市水務局供排水科科長袁英傑介紹:「在『水務藍映黨旗紅』黨建品牌引領下,我們創新工作思路,探索出了『五一』工作法。對各類排水戶汙水接納排放現狀進行地毯式摸排,科學劃定排水分區,形成治理『一張網』;河道沿線排口測繪建檔,形成作戰『一張圖』;打造『河長制+網格制+分級督辦』聯合模式,形成督辦『一條線』;對重點排水戶制定管網『體檢套餐』,形成整治『一核心』;統籌結合『263』『331』等專項整治行動,形成監管『一盤棋』。」

截至目前,常熟沿江一公裡以內的工業企業汙水和村莊生活汙水已全部收治,先後治理107個村莊、3446戶,工業企業106家。13條入江支流水質得到明顯改善,年度水質均值全部達到Ⅲ類及以上,區域水生態水環境顯著提升。

「長江的生態環境對常熟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常熟水務人將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扛起『共抓大保護』的歷史責任,久久為功,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美好藍圖成為現實。」常熟市水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喬小力說。(蘇州日報社)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蘇州常熟:「水務尖兵」築牢長江生態屏障_新作為_新時代 新作為 新...
    常熟與長江相依,因長江而美、因長江而富、因長江而興,長江孕育了常熟綺麗的江南水鄉風貌,潤澤了一代又一代的常熟百姓。長江常熟段坐擁46.11公裡岸線,是太湖流域與長江的交匯節點,肩負著全流域生態涵養、生態系統信息能量交換的重任。近年來,在建設生態長江的新徵程中,常熟提出「一島一灣一江灘」,著力打造江海交匯七彩洲。
  • 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 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 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近年來,我省始終把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放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首要位置,著力構建起生態環境汙染聯防聯控體系,創新治理手段措施,持續推動長江生態保護修復,強化上遊意識、擔起上遊責任,全面改善水環境質量,全力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宜賓:排汙企業退城入園轉型  「轟隆!」
  • 以河長之名 築牢長江黃河上遊生態屏障
    作為長江、黃河上遊綠色生態屏障和主要水源涵養地,「千河之省」四川肩負著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推動長江、黃河兩大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任。讓每一條河流都有守護者和代言人!2017年,四川全面建立河長制;2018年全面建立湖長制。三年多來,四川大小河湖陸續迎來七萬多名守護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河(湖)長。
  • 從嚴整改生態環保問題 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
    唐良智強調,要深學篤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生態環保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從嚴整改生態環保問題,全力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努力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在江北區魚嘴鎮井池村,施工方將隧道施工產生的建築棄土傾倒在長江河道邊,對河道環境造成汙染,是中央第四生態環保督察組轉辦的群眾舉報問題。
  • 以河長之名 築牢長江黃河上遊生態屏障
    作為長江、黃河上遊綠色生態屏障和主要水源涵養地,「千河之省」四川肩負著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推動長江、黃河兩大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任。讓每一條河流都有守護者和代言人!2017年,四川全面建立河長制;2018年全面建立湖長制。三年多來,四川大小河湖陸續迎來七萬多名守護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河(湖)長。
  • 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
    重慶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是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的最後一道關口。重慶生態環境好不好,關係全國35%的淡水資源涵養和長江中下遊3億多人的飲水安全。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重慶生態環境,強調「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要深入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堅持上中下遊協同,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示範」二字,既是信任,也是鞭策。
  • 陳洪豪:堅決打贏富水湖流域禁捕攻堅戰 為築牢長江生態屏障作出...
    本網訊(全媒體記者 施仕寨)7月19日上午,縣委副書記、縣長陳洪豪在主持召開全縣富水湖流域全面禁捕工作會議時強調,全縣上下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迅速行動、堅決打贏富水湖禁捕攻堅戰,為築牢長江生態屏障作出通山貢獻。
  • 東川區: 築牢長江上遊綠色屏障
    近年來,東川區主動服務和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堅決扛起「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政治責任,自覺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自然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觀、「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整體系統觀、「實行最嚴格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嚴密法治觀、「共同建設美麗中國」的全民行動觀,以綠之名抓好生態環境修復,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
  • 重慶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
    記者 蘇思 攝   核心提示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一定要保護好。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處理好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係。
  • 礦區著綠裝,水土流失面積減少三成,攀枝花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
    ,加強工業跡地生態修復治理的案例之一,不僅有效治理了工業跡地水土流失,礦山生態公園的景象也正逐步形成。攀枝花地處金沙江乾熱河谷生態脆弱區,土壤鬆散貧瘠,氣候乾旱缺水,加之開發建設初期留下的生態欠帳,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困難重重。近年來,攀枝花圍繞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深入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進一步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有關數據顯示:最近20年,攀枝花水土流失面積減少33.5%,年均減少70平方千米以上;金沙江水的濁度,已由過去超過10000NTU,降至100NTU以內。
  • 今天,5尾「常熟籍」中華鱘回到長江……
    上午9:152020年蘇州市長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暨長江常熟段生態修復和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系列活動在常熟濱江生態公園舉行,鄒桂偉中國水產科學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所長我們給中華鱘都裝了晶片,看它回歸長江的遊泳軌跡,看能不能抵達長江口、最後進入大海。因為中華鱘是在海裡長大的,這5尾中華鱘放流對於我們今後開展珍稀瀕危動物保護和生態修復意義很大,特別是對保護長江母親河水質和生態環境意義很大。
  • 瞭望|問渠哪得清如許——四川築牢長江黃河上遊生態安全屏障紀實
    尤其是四川藏區,溼地星羅棋布,千萬年庇護長江、黃河之源,是國家「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格局中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和黃土高原—川滇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裡也是全球變暖趨勢最為明顯的區域之一,溼地乾涸、土壤裸露、草原沙化……種種生態挑戰疊加呈現。
  • 隴原環保世紀行|隴南西和大香山 人工造林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
    而在30年之前,這片披綠的群山還是一片荒蕪之地,正是當年堅持不懈的生態林營造工程讓西和縣收穫了綠色紅利,也築牢了長江上遊生態屏障。  隴南市西和縣大香山雲海  據了解,隴南市長江防護林「五山兩梁」中的五山為,武都區米倉山,文縣高樓山,成縣雞峰山,宕昌縣毛羽山,西和縣大香山。兩梁則是康縣萬家大梁、武都區馬崖子梁。這些區域的河流最終均匯入嘉陵江流入長江。
  • 貴州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築牢長江上遊綠色屏障
    地處長江上遊的貴州,全力構築長江上遊生態屏障。
  • 生態保護+產業提升 蘇州壘起長江經濟帶新高地
    一邊是生態保護,一邊是產業提升,如何答好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選擇題?蘇州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部署,主動扛起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歷史責任,沿江各地積極開展環境整治、改造提升,推動一批資源環境友好、高端產業鏈項目。滾滾長江,最美岸線。
  • 麗江治理拉市海生態環境: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安全屏障
    打漁村搬遷安置點是麗江市在拉市海綜合整治提升中實施「六個一」工程中的一項,也是麗江市、玉龍縣從上到下統一思想,堅決打贏「拉市海生態環境治理、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安全屏障」攻堅戰的重要環節。打漁村是緊鄰拉市海邊的一個納西族傳統村落,轄3個村民小組190戶。這裡環境優美,是遊客必到的打卡地之一。
  • 蘇州水務集團積極參與國資國企「1+10」項目合作
    、文化旅遊、生態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進一步構建全市國資國企「一盤棋」發展格局,服務蘇州市域一體化發展。大會上,李亞平市長要求,國有企業要緊扣服務大局、服務城市、服務產業、服務民生的功能定位,加快形成適應蘇州城市發展要求的布局結構;同時要增強自身實力,強化核心主業競爭力,加大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力度。  作為市屬國資唯一一家提供供排水保障等服務的企業,蘇州水務集團立足主業謀劃企業發展,積極拓展周邊水務市場,探索與板塊區域加深合作,不斷推進水務事業高質量發展。
  • 蘇州常熟長江邊數萬隻蟛蜞上岸
    「從蘆葦蕩裡『嗖嗖嗖』的一群群往外跑,人行道上密密麻麻的,得有數萬隻吧……」10月17日,在蘇州常熟的長江邊上,網友蔣先生在岸邊拍攝到驚人一幕:數以萬計的小毛蟹爬到岸上,成群結隊密密麻麻,過往路人和村民紛紛拿工具撿小毛蟹。這一幕讓不少網友感到疑惑:這種現象是否是「災難預兆」呢?
  • 建立健全長效保護機制 築牢嘉陵江上遊(東河)生態屏障
    ,全面貫徹「生態立縣」戰略,強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培育綠色發展新引擎,守護好綠水青山,協同推進嘉陵江上遊(東河)生態保護修復,加快建設嘉陵江上遊一級支流東河生態廊道,切實維護長江經濟帶生態安全。推進嘉陵江上遊(東河)生態廊道建設,加快調整四川米倉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漢王山東河溼地自然保護區功能分區,共建秦巴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生態屏障。加強自然保護地、重要水源地等生態空間保護,依法清理整治探礦採礦、砂石加工等項目。加快推進湧水治理、棄渣治理和生態修復等礦企環境綜合治理。
  • 長江重慶段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近年來,重慶按照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認真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通過加強生態修復,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不斷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長江重慶段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正成為重慶新的靚麗名片。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