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澳往來日益密切,如今赴澳旅遊的中國遊客不斷攀升。澳大利亞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1月底的前12個月內,中國赴澳遊客首次突破100萬人次大關。旅遊期間,見到「洋貨」就瘋狂買買買、拖著幾大箱子澳洲特產回國,似乎成了一種新的消費時尚。此前有報導稱,中國部分旅行社與澳大利亞當地商家相互勾結,導遊只帶遊客進入與其有「合作」關係的商店。這些商店銷售的商品標價高於市場價,並且導遊極力阻攔遊客去其他商店。
圖為「雪梨國際免稅店」(視頻截圖)
然而,讓人感到意外的是,澳洲的大商場大超市鮮有中國遊客到訪。反而在一些所謂的「免稅」小店,導遊頻繁出入,中國遊客刷卡刷得不亦樂乎。
新華社記者經暗訪、調查後發現,在墨爾本、黃金海岸等旅遊勝地,部分中國旅行社與澳大利亞當地商家形成利益鏈,誘導中國遊客在高價商店消費,並千方百計阻攔遊客貨比三家。
當地一名華人律師提醒,旅行社及當地店鋪的這些行為涉嫌違反澳大利亞法律,遊客可向澳旅遊及消費主管部門投訴,維護自己權益。
黑店:瞄準中國遊客見人下菜碟
此前有報導稱,中國部分旅行社與澳大利亞當地商家相互勾結,導遊只帶遊客進入與其有「合作」關係的商店。這些商店銷售的商品標價高於市場價,並且導遊極力阻攔遊客去其他商店。
一家「免稅」店的產品標價,是市場價的4至5倍(記者暗訪時手機拍攝照片)
記者近日嘗試單獨進入位於雪梨達令港附近的「金興」免稅店,但沒有成功。隨後混入旅行團進入附近一家名為「雪梨國際免稅店」的商店。
這家商店除了有少量保健品外,還有其他自稱「澳大利亞產」的保健品和羊毛製品。記者發現,一些商品的標價遠遠高於市場價。店內工作人員為遊客介紹「澳大利亞產」保健品的種種好處,輔之打折等促銷手段,引遊客「上鉤」。
看到新華社攝影師在馬路對面拍攝的時候,「雪梨國際免稅店」內的店員變得非常警覺。
由於這些商店的主要客源為旅行團遊客,店內工作人員對進來的非旅行團顧客非常警惕,一直跟在顧客身後,防止其拍照或其他對其不利的行為。
此外,據知情人士透露,一些與旅行團有合作關係的商店,其商品標價還會因人而異。導遊會提前向店鋪工作人員透露遊客的消費能力,商店趁機推出不同的營銷策略,甚至會臨時更換部分產品的價籤。
曾經在一家「黑心店」工作的王先生告訴記者,商店內銷售的商品中,綿羊油、深海魚油等確實是澳大利亞生產的,其成本與澳洲同類名牌產品相比低很多,售價卻是名牌產品的好幾倍。
不少諸如雪地靴之類的羊毛製品,真實產地是中國,卻包裝成「澳大利亞製造」,高價賣給中國遊客。
沒有旅行團光顧時,「雪梨國際免稅店」空無一人(記者暗訪時手機拍攝照片)
店家銷售人員摸準了中老年遊客關心自己及親人身體健康的心理,並發現他們購買力強、不懂英語的特點,因此會向他們極力推銷保健產品。遊客消費後,導遊和領隊一般能拿到10%至15%的回扣。
記者向國內多家旅行社詢問赴澳旅遊的信息時發現,幾乎遊玩每一座城市的最後一項安排都是去指定商店購物。預留購物時間大都超過1小時,而給景點預留的觀光時間往往只有半小時左右。
記者就康輝旅行社推出的「澳大利亞9日遊」進行諮詢。旅行社工作人員說,購物是自願行為。如果不想參加購物,也可以選擇無購物旅行團,不過價格比有購物的旅行團高5000元人民幣。
有遊客在一家「免稅」店外(視頻截圖)
「遊客進店,導遊就有賺到錢的機會,所以團費低,」旅行社工作人員直言不諱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