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0年前中國最大的島叫庫頁島,1858年俄國通過《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強行割走了庫頁島,然後他們叫薩哈林島。這一組照片再現了一百多年前庫頁島的人文風情。
100多年前庫頁島上居民曬的菜乾,應該是用來醃鹹菜吧。庫頁島為中國名稱,源於滿族語言,俄國稱為「薩哈林島」,日本稱其為「樺太」,位於黑龍江出海口的東部,東面和北面臨鄂霍次克海,西面隔韃靼海峽與大陸相望,南隔宗谷海峽與日本接壤,南北長達984公裡,面積七萬六千四十萬平方公裡,相當於臺灣的兩倍。
庫頁島上的中國人,還留著清朝的辮子。那時候庫頁島上還有中國人,不過被俄國人統治了多年他們也不知道自己是哪國人了。
庫頁島上的中國人。
俄國人把一些囚犯發配到庫頁島來挖礦幹苦力。俄國人還愛幹這一招,開發西伯利亞的時候也是把囚犯弄過來。
庫頁島伐木場的工人們,他們大多也是囚犯。
駐庫頁島的沙俄軍隊營房。
庫頁島的原住民,他們住在獸皮帳篷裡,以漁獵為生。庫頁島上的原住民是鮮卑族和赫哲人,以漁獵為生。明朝時,中國稱他們為「若夷」,把這座島稱為「若九島」,後來才轉音變為「庫頁島」。從金代開始,庫頁島即屬於中國管轄之下,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劃定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都是中國的領土。
這張照片最能表現出當時發配到庫頁島的囚犯的狀態,不幹活的時候需要戴上腳鐐,怕逃跑。
庫頁島的一個礦區。
俄國人在庫頁島上修建的小城鎮,現在恐怕已經變成大城市了吧。
100多年前庫頁島上某城鎮。
庫頁島上俄國人修建的城鎮,在當時算是修建比較好的小城了。
庫頁島氣候還是很冷的,每到冬天很多地方就被大雪覆蓋,所以狗拉雪橇在這裡也流行。
俄國人的礦區
當時庫頁島也有貧窮的俄國人
庫頁島上原住民
俄國人在庫頁島修建的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