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
很多人常把牙齦腫痛
稱為上火牙疼
其實
沒有病灶是不會引起上火的
所謂的上火也是先有病因
【山西省煤炭中心醫院口腔門診副主任醫師馬潤香提醒】
日常生活中如果牙齒出現牙齦腫痛、出血、嚴重萎縮、口臭、牙齒鬆動等症狀要注意了,可能牙周炎正在找上你,儘早治療才能保持口腔健康。
牙周疾病主要包括牙齦炎、牙周炎等,牙齦炎是單純累積牙齦組織的炎症。
主要表現是牙齦出血和口臭,如若忽視會使疾病加重,最終發展為牙周炎。
牙周炎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牙齦、牙槽骨、牙周膜等牙周支持組織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症狀是牙齦出血、牙齦退縮,進而出現食物嵌塞、口臭,隨著牙周支持組織的喪失,牙齒開始鬆動移位並出現牙周膿腫。
那麼健康的牙周標準是什麼呢?
牙齦不出血,顏色為粉紅色,牙齦邊緣外形菲薄而緊貼牙面,牙齦乳頭充滿牙間隙,質地堅韌。
牙齒完全萌出後齦溝探診深度不超過3毫米。
如果患牙周疾病時,牙齦的顏色就會變成鮮紅或暗紅色,牙齦緣的位置也發生了變化。在刷牙、咬硬物時可看到牙齦出血,較重者早晨起床口內會有血跡,並伴有較重的口臭。
馬潤香說——
牙齦炎一般分
輕度、中度、重度等
由中輕度牙齦炎引起的出血較容易治癒。發展到重度就會導致牙周炎,這時候就會出現牙齦萎縮,在嚴重的牙齦萎縮處會發生牙槽骨相應的吸收,這些症狀都是不可逆的,治療起來會很困難,最後導致牙齒的鬆動和脫落。
因此,在牙齦炎處於輕度狀態時,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治療,儘可能避免向牙周炎發展。
大多患有牙齦炎和牙周炎的人,牙結石都是主要致病因素,它們沉積在牙頸部,破壞牙周組織,使牙齦溝出現糜爛、潰瘍等症狀。
一旦發現牙齦出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去除局部刺激物,進行牙齒徹底的潔治或牙周刮治。
那麼如何預防牙周病的發生呢?
馬潤香表示——
牙周疾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許多簡單而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預防大部分的牙周疾病,如早晚正確的刷牙,使用漱口液、牙線、牙間隙刷、咀嚼口香糖等都有益於口腔健康。
正確的刷牙方式應該是:「三、三、三」制。
即三餐後各刷牙一次,每次堅持三分鐘,每個牙齒要刷三面:唇頰面、舌顎面、咬合面。
牙刷使用後要徹底洗滌,儘量甩掉刷毛上的水分,然後將刷頭向上放入漱口杯中,置於乾燥通風處。
不少人習慣橫向刷牙,其實,這種方法是不對的,不僅難以清潔牙縫中的牙垢,還會對牙齒表面的琺瑯質和牙齦造成磨損,並不科學。
兩種常用的刷牙方法:
【水平顫動法】
刷牙時,刷毛與牙面成45°角,牙刷刷毛衝牙齦方向,使刷毛可以觸及到齦溝和鄰間區,部分刷毛壓在牙齦緣上,做前後短距離水平顫動。
【旋轉刷牙法】
刷牙時刷毛置於牙槽黏膜上與牙齒長軸成45°角,將牙刷沿牙冠方向下轉動,刷上頜牙時向下旋轉,刷下頜牙時向上旋轉,各部位重複8—10次,刷咬合面時,將刷毛壓於咬合面上以水平向前後擦洗。
另外,做好口腔護理平時還可以——
△進行適當的牙齒按摩(刷完牙後用清潔的雙手食指在牙齒和齒齦表面做環形的轉動按摩,每次10分鐘左右)
△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少吸菸(注意飲食結構,多吃富含纖維的耐嚼食物,有效地增加唾液的分泌,利於牙面的保護。)
△注意飲食方面的衛生預防意識(少喝碳酸飲料,吃完酸性水果不能立即刷牙,應先漱口,過半個小時刷牙。)
△建議定期洗牙(每半年洗一次牙每半年到一年到醫院做一次口腔體檢,及早發現問題)
△平時多補充含有豐富維生素C的食品,可調節牙周組織的營養,有利於牙周健康
綜合山西晚報、網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