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和高麗不是一回事,二者沒有繼承與被繼承關係

2020-12-15 鄂G闖天下

前言:縱覽隋煬帝、唐太宗和唐高宗的歷史,總會出現一個名為高句麗的國家。隋煬帝三高句麗致使隋朝國力急劇下降,最後讓隋朝分崩離析。唐太宗英明神武,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卻在和高句麗的戰爭中未盡全功。唐高宗紹繼父志,最終滅了高句麗,結束了唐朝和高句麗長達23年的戰爭。

後世之人常在史書上見到史學家們稱高句麗為高麗,然而在五代十國時期,朝鮮半島上出現了一個國號為高麗的國家。高句麗比高麗就多了一個字,後世常常認為高麗就是高句麗,把高麗看作為高句麗的簡稱。實際上二者不像西漢和東漢這種傳承緊密的關係,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政權,不理清楚這裡面的關係,我們在對於二者歷史的概念裡會產生一種混亂感。

隋煬帝親徵高句麗

01高句麗和高麗之間的時間差甚大

1、高句麗的建國和滅亡

周武王伐紂之時,很多商朝的王室子弟紛紛外逃,其中有紂王的親叔叔箕子,他帶著自己封地的百姓一路避禍到了鴨綠江地區。當時鴨綠江地區、遼東地區、朝鮮半島地區上還是處於一種文明未開化的狀態,箕子用華夏的管理制度、生產技術徵服了當地的原住民,建立了箕國,後世稱之為箕子朝鮮

箕國因為遠離中原,完美地避開了春秋戰國的紛亂,沒有成為戰國七雄的盤中餐。然而好日子過久了就會喪失進取心,待漢高祖平定燕王盧綰之亂時,盧綰手底下的一位叫衛滿的將軍帶著僅千餘人的部隊逃命到箕國,竟然憑藉這點力量就顛覆了箕子後裔對箕國的統治,他自己成為了箕國的國君,後世稱之為衛氏朝鮮

漢朝時期的衛氏朝鮮

衛氏朝鮮經過三代國君的努力經營,成為東北地區首屈一指的大國。然漢武帝繼位之後有大志於推動華夏文明的外擴,二者不可避免的產生矛盾,最終漢武帝派出兩路大軍把衛氏朝鮮給滅了,將其原有的疆域劃分為樂浪和玄菟等四個郡,納入漢朝疆域範圍

漢武帝後期因為多次軍事戰爭失利,加上國力的下降,讓他不得不選擇罷兵息戰、與民休息,他的後繼之君們也於恢復國力,強化內政建設,在一些邊郡的軍事控制上就少了些力度。漢元帝時期,公元前37年,東北邊的扶餘國內亂,王子朱蒙帶著自己的親信們南下避亂到漢朝玄菟郡高句麗縣,建立高句麗國。

高句麗國經過600餘年的發展,國力達到強盛狀態,開始和隋朝、唐朝不斷發生戰爭,最後在唐高宗時期,公元668年被唐朝所滅。至於高句麗的王族血脈和國民去向,據史料所記,王族是絕後了的,國民大部分都被遷到其他地區被同化掉了。

唐高宗滅高句麗、百濟,置安東都護府、熊津都護府

2、高麗的建國和滅亡

高句麗滅亡之後,唐朝成立安東都護府管理其舊地。然而在唐滅高句麗期間出過大力的新羅國也想分些地盤,強大的唐朝堅決不允許剛滅了一個強大的高句麗,再出現一個強大的新羅,二者進行了長達7年的戰爭,唐朝在與新羅戰爭的同時還需要面對吐蕃、西域等地的戰爭,新羅也是精疲力竭,最後雙方都給了彼此一個臺階下,新羅佔據原百濟國的所有地盤和原高句麗國的部分地盤,承認唐朝對其行使的宗主國權利。

高句麗、百濟滅亡後崛起的新羅國

兩百多年後,新羅因自身統治力減弱造成境內烽煙四起,勢力較大的一支以甄萱為首的義軍佔領了原百濟地盤,第二年,新羅王族也趁亂而起,建立後高句麗國。然而這個弓裔崇尚權術,為徵苛刻,導致很快就被手底下的軍官們串聯起來給廢掉了王位,大傢伙擁立位高權重的王建為新王,建立高麗國,時間為公元918年

高麗國建立之後積極進取,先後滅新羅國和後百濟國。高麗國吸取高句麗國的教訓,一直很注意維護與華夏王朝之間的關係,宋朝建立之後,高麗國立馬上表稱臣,成為宋朝的藩屬國,最後因為打不過契丹國才轉向契丹稱臣,契丹被金國所滅後,又成為金國的藩屬國。總之,誰強大就跟誰,保證自己不被滅,這樣的一種態度發展到後面就越發消極,造成自身問題越發凸顯,最後在公元1392年被自己的大臣李成桂所滅。

宋朝時期的高麗國

02高句麗和高麗之間的地域和民族差甚大

1、高句麗的疆域和民族

高句麗最初立國的都城(遼寧省境內)位於渾江流域,在鴨綠江以西。建國六七十年後,高句麗國修建了國內城(吉林省境內),並遷都於此,以新都城為中心向東、北兩個方向積極拓展疆域。經過長達200餘年的發展,北邊打敗了扶餘,佔領了大部分的遼東地區,東邊跨過了鴨綠江,擊敗了新羅,疆域開始覆蓋朝鮮半島西部地區,最後為了更好的控制新羅和百濟二國,也為了拉遠和華夏王朝核心統治區的距離,遷都到朝鮮半島上的平壤城

高句麗鼎盛時期疆域

高句麗國發家於升骨城,壯大於國內城,巔峰於平壤城,巔峰時期的高句麗國東邊和日本島隔海相望,西邊到遼河東岸,南邊到北漢江北岸,北邊到圖們江下遊北岸。

高句麗的開國之君是扶餘國王子,他建立高句麗國的班底也主要是扶餘人,後隨著國家的發展,徵服的地區越來越多,這些地區有知名度較低的東穢沃沮人等。最後還有因為華夏地區的戰亂,遷徙到高句麗國的華夏人

扶餘、沃沮等部

2、高麗的疆域和民族

高麗國的開國君主王建推翻後高句麗國時並未選擇遷都,都城還是後高句麗國的都城鐵原(朝鮮和韓國交界處),滅了新羅和百濟後遷都到自己家族的封地開城(朝鮮漢江口附近),並將開城改名為開州,開始致力於向西、向北發展,期間和契丹不斷發生戰爭,勝少敗多,故而疆域始終得不到太大發展。

王氏高麗疆域

高麗國的疆域的主要覆蓋的是原來新羅國的疆域,主要以朝鮮半島為主,北邊止住於龍興江附近,疆域包含的地區都是高句麗國發展中後期的新佔領區,嚴格意義上來說,並沒有繼承高句麗國的疆域。

高麗是建立在新羅國衰敗的基礎上的,所以高麗國主要由新羅人組成,後又徵服了百濟,加入了百濟人,而無論是新羅人還是百濟人,都是朝鮮半島上的原住民,其中有馬韓人、辰韓人牟韓人

朝鮮半島上的老三韓

結語:高句麗雖然在史書中多以高麗稱之,但是高句麗就是高句麗,它和後面的高麗並沒有帶有傳承性。二者在時間、疆域和民族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異。同時高麗的開國君主王建,現在有很多史學家考證為華夏人後裔,他本人也從未強調自己是高句麗後裔,他的後繼之君們也沒有強調,這和常理不符,如果高麗王族是高句麗後裔,他們為了自己統治的穩定,出於聚攏人心的考慮也會宣示自己作為高句麗後裔的身份。所以為了更好的區分二者的關係,後世不再單獨把高句麗稱為高麗,而稱之為高氏高麗,然後把高麗稱之為王氏高麗,就是為了避免人們把二者混為一種繼承性關係。

參考文獻:

《世界通史》

《朝鮮通史》

《中國通史》

相關焦點

  • 高句麗和高麗不是一回事,二者沒有繼承與被繼承關係
    前言:縱覽隋煬帝、唐太宗和唐高宗的歷史,總會出現一個名為高句麗的國家。隋煬帝三高句麗致使隋朝國力急劇下降,最後讓隋朝分崩離析。唐太宗英明神武,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卻在和高句麗的戰爭中未盡全功。唐高宗紹繼父志,最終滅了高句麗,結束了唐朝和高句麗長達23年的戰爭。
  • 高麗和高句麗,只差一個字,兩者有啥關係?
    很多人都知道高麗,高句麗,這是兩個不同時期的王國,他們只差一個字,有啥關係嗎?其實,他們沒啥關係!同是北方,竟然有兩個政權,扶餘國與中原王朝開始了對高句麗國的徵討,發生了很多次摩擦,遺憾的是高句麗是最後的勝利者。公元494年,高句麗幹掉了扶餘國,疆域極大擴大,涵蓋了今天的遼寧、吉林部分地區、朝鮮全境、韓國部分地區。高句麗與中原王朝的關係非常密切,期間發生過多次戰爭。
  • 一字之差,「高麗」和「高句麗」究竟有什麼關係?
    受到多方勢力的拉扯,半島上一直處於較為混亂的局勢,各方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而在這眾多勢力中,高句麗和高麗便是其中的兩個。正是因為名字上的相似,高句麗和高麗經常被人放在一起甚至混淆,而這兩個只差一字的國家,有著怎樣的區別和聯繫呢?▲朝鮮半島一、混沌的半島朝鮮一名,雖為朱元璋所定,但並非朱元璋所創。
  • 高麗和高句麗,只差一個字,兩者有啥關係?
    很多人都知道高麗,高句麗,這是兩個不同時期的王國,他們只差一個字,有啥關係嗎?其實,他們沒啥關係!公元494年,高句麗幹掉了扶餘國,疆域極大擴大,涵蓋了今天的遼寧、吉林部分地區、朝鮮全境、韓國部分地區。高句麗與中原王朝的關係非常密切,期間發生過多次戰爭。在隋朝,隋煬帝曾經三次舉國親徵高句麗,結果活活拖垮了大隋朝。到了唐朝的時候,高句麗國欺負鄰居新羅國,而新羅是唐朝的藩屬國。
  • 高麗和高句麗,僅僅一字之差,但兩者究竟有什麼關係?
    受到多方勢力的拉扯,半島上一直處於較為混亂的局勢,各方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而在這眾多勢力中,高句麗和高麗便是其中的兩個。正是因為名字上的相似,高句麗和高麗經常被人放在一起甚至混淆,而這兩個只差一字的國家,有著怎樣的區別和聯繫呢?一、混沌的半島朝鮮一名,雖為朱元璋所定,但並非朱元璋所創。
  • 別被某國騙了:「高句麗」和「高麗」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在漢朝到唐朝前期,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出現了一個古國——高句麗。五代時期,朝鮮半島又出現了一個名叫「高麗」的國家。而如今某些國家和某些人想辦法將「高句麗」和「高麗」聯繫到一起,不少國人也都被「忽悠」了。實際上「高句麗」和「高麗」是兩個不同的民族建立的不同政權,之間存在很大區別,根本不能同一而語。不過「高句麗」和「高麗」倒也不是完全沒有關係。那麼「高句麗」和「高麗」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高句麗,又名「高句驪」、「句麗」或「句驪」,是漢朝時生活在生活在中國東北地區的古代民族。
  • 古高句麗與古高麗朝鮮是一回事嗎?
    當然不是一回事,而且絕對不是一回事!高句麗和高麗、朝鮮是一個容易混淆的概念,也是某些半島民族主義分子極力要混淆的概念。西漢後期,國力衰退,北方少數民族趁勢南下,原居住我國松花江一代的扶餘人(屬於穢貊人)南下進入西漢的遼東四郡地區,開始建立其高句麗國,後來隨著兩漢政權的交替,以及中原地區的動亂,高句麗逐漸佔據了整個西漢四郡地區,擴展了高句麗的版圖,但是直到五胡亂華的東晉十六國時期,高句麗一直與中原王朝交好,並始終是中原王朝的地方政權,這與三韓部落發展而來的新羅和百濟有著明顯的不同
  • 高麗和高句麗,僅僅一字之差,但兩者究竟有什麼關係?
    受到多方勢力的拉扯,半島上一直處於較為混亂的局勢,各方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而在這眾多勢力中,高句麗和高麗便是其中的兩個。正是因為名字上的相似,高句麗和高麗經常被人放在一起甚至混淆,而這兩個只差一字的國家,有著怎樣的區別和聯繫呢?一、混沌的半島朝鮮一名,雖為朱元璋所定,但並非朱元璋所創。
  • 傻傻分不清,「高句麗」和「高麗」和朝鮮三者之間,到底是啥關係?
    高句麗古國建國於公元前37年,就是西漢元帝建昭二年。最初的建國地點在紇升骨城,就是今天的遼寧桓仁五女山城。高句麗是漢朝的臣屬藩國,受玄菟郡節制。後來高句麗以王險城為都城,就是今天的平壤。高句麗佔據了遼東以及朝鮮半島北部,是漢朝境內的國中之國。
  • 高句麗、高句驪、句麗、句驪,這幾個詞之間的關係
    歷史上有兩個高麗,除了名稱相同外,民族構成不同,疆域範圍不同,難以構成繼承關係。為將其區分,前者因為其統治者姓高,學界一般以「高氏高麗」稱之;因為後者其統治者姓王,便以「王氏高麗」稱之。因為兩個政權都名為高麗,後人或以為二者有前後相繼的關係,或將其混為一體,致使人們對高句麗歷史的認識產生極度混亂,而實際上它們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政權。
  • 傻傻分不清,「高句麗」和「高麗」和朝鮮三者之間,到底是啥關係?
    在《山海經》《尚書》等先秦典籍中也均出現有朝鮮這一名稱。 公元前108年,漢帝國將朝鮮半島北部納入到帝國的統治範圍中,在此設置了樂浪、玄菟、真番、臨屯四個郡,被稱為漢四郡,大量漢人也從內地遷居至此,但這四郡的人口中依然混雜有大量當地部族的人口。
  • 韓國人的高麗,東北的高句麗,兩個是一個國家麼?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朝鮮國家領導人和周總理說,以前高麗統治過東北,東北是高麗的領土,後來被中國的封建王朝霸佔去了,請求中國政府歸還高麗領土。周總理馬上命令歷史學家查閱各種史料,是否東北曾經是朝鮮的領土,中國的歷史學家給出了各種證據,中國東北和朝鮮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 從高句麗到女真,與韓國人都沒半毛錢關係,韓國歷史該從何算起?
    從語言來看,金朝到明清,至少是清初,滿語的語法變化並不太大,可能並沒有經歷那些漢語的大量詞彙語法更替之類的,因為感覺相比之下,看宋元的白話和清初的白話雖然都是近代漢語,但清初的顯然更接近現代,宋元的更文言。女真的祖先是高句麗,韓國人的祖先是高麗,高句麗和高麗不是一個民族。
  • 古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古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它們之間的到底是什麼關係呢?公元前12世紀,殷商遺臣箕子為躲避戰亂,帶領一小部分人建立了箕子朝鮮,成為半島第一個中國地方政權,朝鮮官方史書《三國史記》對此有明確記載。20世紀以來,受民族主義影響,半島學者不斷置疑這段歷史,極力否認箕子朝鮮的存在。
  • 東北的民族與國家(17)——高句麗與高麗
    因此,高句麗最開始並不是一個民族或是族群的稱呼,而是西漢玄菟郡的一個地名。高句麗的「高」指的是方位,「句驪(麗)」指的是「山川紆曲」,意思應該是指遼東「二江」流域高峰曲谷之地。秦漢時,居住於這個區域的族群主要是穢貊人。
  • 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朝鮮、韓國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朝鮮還有韓國,它們之間的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 從高句麗到女真,與韓國人都沒半毛錢關係,韓國歷史該從何算起?
    從語言來看,金朝到明清,至少是清初,滿語的語法變化並不太大,可能並沒有經歷那些漢語的大量詞彙語法更替之類的,因為感覺相比之下,看宋元的白話和清初的白話雖然都是近代漢語,但清初的顯然更接近現代,宋元的更文言。女真的祖先是高句麗,韓國人的祖先是高麗,高句麗和高麗不是一個民族。
  • 清朝與金朝沒有繼承關係!努爾哈赤崛起是繼承了這個國家!
    今天就說一說清朝滿族與金朝女真人的共同祖先,和他們的關係,既然要說他們的祖先那麼就扯遠點從公元前2世紀說起吧!公元494年高句麗滅東扶餘國,高句麗主體民族扶餘人、濊貊人、靺鞨人(肅慎),和一些未開化的原始部落,濊貊人由濊人和貊人組成,濊人和扶餘人是兄弟民族,都來自今蒙古國東部俄羅斯遠東,扶餘國是一個有城邦和文明的國家,高句麗繼承了扶餘國文明,扶餘人、濊貊人是高句麗的祖先和韓國沒多大關係
  • 多了一個字,相差了三百年,別把高麗當成高句麗
    直至到1392年,高麗被朝鮮王朝所取代而接下來說的就是高句麗高句麗,公元前37的建國,和中中地區的多代王朝有緊密的關係,也是我國的古代歷史中,存續時間由為長的地方民族之一。而在六世紀50年代,高句麗的北面受到外敵的佔領,此時內亂暗自裡不但沒有結束,反而更激烈。:新羅與百濟在大寶二年(551)年結盟去攻打高句麗,而高句麗實力不如他們倆,失去漢江流域,百濟在這次戰爭中也損失不輕,兵力大減,新羅趁此時對百濟出兵,後漢江流域全部被新羅佔下。百濟大怒,次年百濟軍的聖王攻打新羅的西部,想一報雪仇,結果被新羅殺死了。
  • 古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它們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東北亞的朝鮮半島,三面環海,其東北、西北部與俄羅斯和中國接壤,東、南、西三面分別被日本海、朝鮮海峽和黃海環繞,整個半島由3300多個島嶼組成,半島本土佔總面積的97%。半島南部受東朝鮮暖流影響,氣候呈現海洋性特徵,北部與中國東北相似,大陸性氣候特徵明顯。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古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它們之間的到底是什麼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