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凌來陪你學習啦,很開心遇見你:)
喜歡參觀博物館,是我一直以來的習慣,近期,有緣參觀湖南省地質博物館,感受頗豐,現將期間所見所聞整理如下,與大家分享。
湖南省地質博物館,始建於1958年的,是國內歷史最悠久的地質博物館之一,也是湖南唯一的自然科學類博物館,館藏標本達20000餘件,展示面積7100平米。
常設展廳為地球奧秘廳、地質礦產廳、地質環境廳、生命演化廳、礦物寶石廳、測繪地理信息廳六個,以及礦石林和地小博自然科學探索中心。
參觀的時候正巧遇上「探尋紅寶藏,獻禮新時代——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特展」,館藏現有的加上特展的寶石,總體數量相當可觀。
特展位於省地博二樓,以「探尋紅寶藏、獻禮新時代」為主題,分《走近紅色寶藏》、《探見紅色新星》、《鑑賞紅色家族》、《開啟紅色盛典》4個篇章;展品包括中國頂級紅色螢石、紅珊瑚、紅綠寶石、粉紅色方解石、雞血玉、鉻鉛礦、紅碧璽6種觀賞性強的紅色礦物標本,以及來自美國、日本、阿根廷的菱錳礦等。70件珍貴美麗的紅色礦晶及寶石集中亮相,絕大多數展品是首次公開展出。
展廳中的每一件的礦石都是美輪美奐,讓人流連忘返,其中有一件小黑屋,特別吸引遊人的注意,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原來在紫外線燈光下的礦石會是如此美麗。
這是在不同波長紫外光下的礦石呈現的模樣,藍紫色的暗室燈光下,不同的礦石發出或熒黃或暗綠的點點亮光,仿佛黑夜中的螢火蟲,令人驚嘆。
礦石發光的原理是因為礦物在接受紫外線照射後內部發生了能量的吸收、存儲、轉換和傳遞的過程。當紫外光照射到礦物表面,一部分就會被吸收。當原子吸收能量後,其中的電子就會受激發,發生躍遷,即由較低的能帶躍遷到較高的能帶。但這個時候的電子是不穩定的,又會由高能帶躍遷到低能帶。躍遷的過程中又會釋放出能量,礦物的光就是由這部分能量發出的。
▲玉滴石在自然光下(圖1)和紫外線下(圖2、3)不同的樣子
按照發光時間的不同,可以分為兩類:螢光和磷光。
螢光的發光時間不超過10e-8秒(即10的負8次方,為0.00000001秒),只有在有外加光源的情況下才能發光,一旦撤去外加光源,礦物就不再發光。
磷光是發光時間較長,可以幾十分鐘甚至數小時,即使外加光源撤去,它還可以持續發光一段時間。
之後就是大量的礦石照片了,憋說話,看就對了!
👇進入《小凌老師植物學》專欄
了解更多神奇植物!
希望未來能開一家咖啡巧克力花店,唯願靜待時光,現世安好.
——凌晨四點的藍
我們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小凌老師又回來啦!往後依舊會為大家獻上各種有趣的科普和地方遊記喲!
小凌老師是一名專業植物學者,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才女,她本科畢業於湖南農業大學園藝園林學院,研究生攻讀天津大學建築環境藝術專業,碩士畢業後,長期從事相關專業領域的學術科研工作,現任高級工程師。除了在植物分類學、園藝園林、景觀環境學和植物種植等方面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外,熱愛生活、喜歡自然的她在生態造景、手繪建模、盆景插花、香道茶道、景石礦石等諸多領域也是造詣頗深。經我動員懇請,她欣然同意在繁忙工作之餘,為《rlyl的自然世界》的讀者們開設一個科普植物自然知識的小課堂。和小凌老師一起進入「神秘的植物世界」吧!
📖延伸閱讀:
【小凌老師大遊記】小凌帶你遊世園——國際馬鈴薯中心展園
【小凌帶你喝奶茶】奶茶三兄弟——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