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1月1日,戴著口罩的市民在南京街頭經過。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A級
對應嚴重汙染
在PM2.5濃度 ≤500μg/m3時使用
B級
對應嚴重及以下汙染
在PM2.5濃度≤350μg/m3時使用
遇到空氣汙染,出門戴口罩防護已是不少市民的選擇,但市面上有防護功能的口罩品種繁多,到底什麼樣的口罩防護效果最有效呢?北京晨報記者調查發現,不同防護口罩產品執行的標準五花八門,雖然日常防護口罩新國標實施已有三個月,但由於並非強制標準,執行新國標的產品難覓。對此,部分口罩生產企業表示,已經計劃生產執行新國標的防護口罩,預計今秋將面市。
記者調查
口罩標準五花八門
2016年11月1日起,我國首個民用防護口罩國家標準GB/T 32610-2016《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範》正式實施。如今距離新國標實施已有三個多月,北京晨報記者近日走訪多家商超和藥店發現,市面上口罩外包裝標稱的執行標準五花八門,但就是罕見執行新國標的口罩。
記者注意到,在藥店、日化保健品店和超市中,口罩品牌約有十幾種之多,有的品牌還有不同類型的防霾口罩。口罩的執行標準幾乎一半是GB 2626-2006,即強制性國家標準《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比如TO-PLAN、保為康、3M等品牌。另一半執行的則是各不相同的企業標準,如親淨、優至等品牌。與此同時,一些企標根據面料不同也有不同的種類,比如綠盾就有兩個標準,分別針對的是無紡口罩和純棉布口罩。
另外,一款綠盾口罩在外包裝上標明產品參考了新國標GB/T 32610,能達到國標A級,但執行標準仍為其企業標準。還有個別口罩執行的是國外的標準,但標稱經檢測,符合GB 2626中對過濾效率的要求。總共算下來,記者所見到的口罩執行標準有7種之多。
不同品牌口罩每袋價格在20至40元左右,裝有1到3枚口罩,單個口罩價格在十幾元到三十幾元不等。從材料上來看,常見的有純棉加濾片的口罩和無紡口罩兩種。款式有頭戴和掛耳兩種,有的口罩還帶有呼吸閥。
「我也不太懂這些標準,選防霾口罩一是看品牌,買有名的牌子。再就是看過濾效率,標著95%應該不錯」,一位顧客告訴記者。一些店員也表示,沒聽說過新國標的口罩。
記者了解到,在民用防護口罩新國標出臺以前,我國關於口罩的標準有《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醫用外科口罩》等,但都屬於勞動防護類和醫用防護類標準。市場上按照勞動工業防護類標準生產的口罩,應對霧霾PM2.5沒有問題,但被認為是「殺雞用牛刀」。有業內人士認為,職業防護口罩並不適合孕婦、老人等特殊人群佩戴。
專家答疑
三問「防護罩」
現在流行的一種棉布口罩通常外帶兩個濾片,消費者可以自行放入口罩,那這種口罩的濾片效果如何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副會長李桂梅介紹說,口罩通常是「三明治」結構,外邊和裡面是兩個支撐層,中間的過濾層強力很低、耐摩擦性小,一拉扯就斷、一摩擦就起毛,所以裡外層要加支撐層。支撐層可以用無紡布、布料和硬殼等其他材料,但最核心的是過濾層在起作用。
目前,一種移動便攜空氣淨化器在年輕人中也頗為流行,這種可穿戴式的「肺保」是把口罩和小型淨化器通過一個管子連起來,淨化器可以綁在手臂上。這種淨化器效果如何?是否也對口罩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