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2月22日張家界訊 日前,張家界市桑植縣醴源鎮西界村黃生鈺家熱鬧非凡,門前的屋場上,村民們圍著火爐坐成一團,喝幾杯熱茶,烤幾塊餈粑,一起談笑風生。
張家界桑植縣醴源鎮西界村黃生鈺家的屋場會
「老鄉們,今天召集大家開一個『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的『屋場會』,歡迎大家踴躍發言、提問!」張家界高新區駐西界村第一書記袁凱開門見山,拉開了屋場會的序幕。
何為屋場會?這是時下流行於湖南鄉村的民間會議,一般在村民家的屋場召開,不拘於形式,也不限定內容,村幹部以鄰裡之間拉家常的方式,宣傳黨和國家政策,傾聽群眾心聲、了解群眾訴求、解決實際問題等。
「現在天氣越來越冷,自來水水管會不會凍裂?」「『十八寨』項目建成後,村裡如何規劃鄉村旅遊路線?」「村裡如何搞鄉村旅遊規劃,我也要問一問。」人群中傳來此起彼伏的提問聲,不少村民就基礎設施、鄉村旅遊等問題發表意見。
面對村民的提問,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變身聯絡員、意見收集員,認真收集記錄村民意見,就群眾提問一一解答,能夠解決的問題,當場表態,明確具體落實責任人,暫不能解決的,進行解釋說明,記錄於工作筆記本,待匯總後進一步研究解決。
屋場會受到了當地村民們的歡迎
「過去村裡開會不是沒問題,而是村民有話不會說,也不敢說。」「必須讓群眾敢說話、說真話。」桑植縣委宣傳部副部長謝德才坦言,群眾的問題要集中群眾的智慧來解決。解決農村問題,土生土長的老百姓就是最好「智囊團」,屋場會就是最好的集思平臺。
2018年,為解決西界村季節性缺水問題,駐村工作隊與村支兩委決定,就飲水問題召開一次全體村民參加的屋場會。結果證明,屋場會開對了。有群眾提出,把廢棄的水庫修繕利用起來,在此基礎上,幫扶隊再投資建立一座水廠,進行淨化處理。如今,這一項目已經完工,徹底改變了西界村「靠天吃飯」的困境,實現了用水不愁、旱澇保收。
今年11月,西界村召開屋場會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聽了報告,老黨員王孝化提議:「村裡現在路好了、水好了,離城又近,可以考慮發展鄉村旅遊了。如果需要流轉土地,我第一個支持。」王孝化建議一出,村民們紛紛贊同。
老百姓渴望致富的心情,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看在眼裡,記在心上。通過與縣招商局、鎮政府的密切溝通,很快便與張家界易簡文化旅遊開發公司籌劃的少數民族特色旅遊項目「十八寨國際民宿度假區」一拍即合。十八寨項目,有五個寨子將建在西界村,計劃投資2.5億元,預計年前完工。屆時,不僅能給村集體帶來收入,還能帶動大量勞動力就業,為西界村鄉村振興建設注入了新鮮血液。
一座農家院,幾個火盆,十幾張椅子,沒有主席臺,沒有話筒音箱,也無需講話稿。幹部群眾在房前屋後拉家常,田間地頭談心事,變一言堂為多言堂,架起了一座「連心橋」,列出了一個化解基層矛盾問題的「方程式」,走出了一條解決基層治理問題的新路子。
據悉,桑植縣自7月下旬鋪開「屋場會」以來,已成立「屋場會」宣講隊100餘個,298個村(居)多次召開「屋場會」傾聽群眾心聲,收到問題或建議3000多條,化解矛盾糾紛300餘起。(方萍萍 圖文報導)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