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演講親自推廣華語;
2019年,漢語正式列入俄羅斯「高考」科目;
2018年,英國選擇漢語作為「高考」A-level外語科目的人數首次超過德語;
2008年至2016年期間,澳大利亞漢語學習者翻了一番,達到17.3萬人;
在韓國,漢語已成為僅次於英語的第二大外語;
法國中學裡,漢語是過去十年間學生人數增長最快的一門語言;
……
漢語在國外究竟有多「火」?本期網連世界連線人民網駐韓國、俄羅斯、法國、英國、澳大利亞記者,了解外國人為什麼選擇漢語以及漢語如何改變他們的人生。
高考考「漢語」? 「漢語」 四六級?感受下——
小孩兒一見熊貓就高興()跳起來了。括號裡應該填「的」、「地」還是「得」?這是網上流傳的一道俄羅斯漢語考試題。
2019年,俄羅斯把漢語列為高考科目,供俄中學畢業生自願選擇。而在此之前,俄羅斯中學生只能選擇英語、法語、德語或西班牙語作為高考外語科目。
從升學到求職,漢語越發成為外國人的「必備技能」或者「加分項」。高考、四六級,這些中國學生熟悉的詞彙,也可以套用在國外的漢語學習者身上了。
在2018年的「英國高考」A-Level考試中,選擇漢語作為外語科目的考生人數有3334名,首次超越德語,僅次於法語和西班牙語。
也許你考過GRE,但你聽說過HSK嗎? HSK是「漢語水平考試」的簡稱。是為測試母語非漢語者的漢語水平而設立的。6級是新漢語水平考試HSK的最高等級,通過HSK 6級的考生可以輕鬆完成漢語的聽、說、讀、寫。
根據韓國一家求職網站的調查,近10年來,越來越多的韓國企業招聘公告中加入了「優先錄用會漢語者」等相關條件。參加漢語資格證書HSK考試的人數也在逐年遞增,可見會說漢語逐漸成為韓國年輕人就業的加分項。
老外為何熱衷漢語?著迷中國文化、看好中國市場
近10年來,外國人學習漢語的熱度尤其高漲。這與中國經濟的發展壯大是分不開的,越來越多的「老外」願意與中國一同成長。
據俄新社報導,截至今年9月底,全俄共有約20%,即超過180所高校開設了漢語課程。目前全俄約有6萬至8萬人在學習漢語,中國的文化、歷史以及中俄間關係都是俄羅斯人選擇學習漢語的重要原因。而在1997年,該數字僅為約5000人。
「2000年之後出生的年輕人對漢語學習的興趣和兩國關係不斷深化、經貿發展愈發活躍有很大關係。」俄羅斯5至11年級中文教材編委會的負責人亞歷山德拉·西佐娃表示。
法國是世界上最早教授漢語的域外國家。如今,隨著經濟的崛起,中國已是歐洲人在職業上最渴望外派的國家之一,渴望程度甚至超過美國和英國。對於法國人來說,中文的吸引力,如今已經超越異域文化的吸引。漢語熱的興起,在法國人看來是呼應了中國社會在各個領域的開放狀態,學習中文更成為法國人職業發展的考量之一。
在韓國延世大學中文教授李圭甲的課堂上,經常出現聽課人數爆滿、過道上都擠滿學生的情況。韓國「漢語熱」並不是曇花一現。如今,中國已經成為韓國最大貿易夥伴、最大海外投資對象國。韓國企業開始陸續進入中國市場,漢語水平考試成績已經成為韓國大企業用人、升職的標準之一。
2016年9月,英國政府宣布正式啟動中文教學項目「中文培優項目」(MEP),支持英格蘭中學漢語教學,計劃在2020年底前投入1000萬英鎊,培養出至少5000名能用漢語交際的年輕人。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中文教師協會秘書長約翰·孟稱,隨著中澳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日益加深,澳大利亞需要更多掌握漢語的人才。在2016年發表的《培養澳大利亞人漢語技能》報告中,墨爾本大學漢語教育專家簡·奧頓也強調了掌握漢語技能對澳大利亞未來發展的重要性。
學習漢語改變人生
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億外國人正在學習和使用漢語。
美國「金融大亨」吉姆·羅傑斯讓兩個女兒學習漢語的故事廣為人知。她們憑藉毫無口音的「開掛」普通話技能,走紅網絡俘獲大票粉絲。據此前媒體報導,2018年,年僅14歲的大女兒快樂·羅傑斯,教中文的課時費已達25美元1小時。
而在韓國,根據韓國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來華留學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在華留學的韓國學生約為5萬名,高居各國留學生數量之首。
鄭陳煥就是這樣一位韓國青年。2000年開始,他跟隨父母在中國學習和工作,直到幾年前才重回韓國。目前他在一家金融投資公司負責中國相關業務,經常往返中韓兩國。
他告訴人民網記者,「我在中國生活時,被中國人對成功的渴望及不斷挑戰的堅韌態度所感動。我認為迅速發展變化的中國定將為全世界作出更多積極貢獻。現在我身邊學中文的同事和朋友越來越多,很多人認為今後漢語可能會取代英語,成為學校裡必修的課程。」
同樣在倫敦商務孔子學院學習了7個月漢語的音樂人亞當·戴維斯認為,中國正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並與世界其他國家分享其文化和產業。「有一次我在北京迷路時遇到一個老人,他能聽懂我的話並很高興的為我指路。我們聊了一會兒關於我們之間不同的文化和世界。他從未去過英國,那也是我第一次來中國。然而在那一刻,我感到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
澳大利亞本地大學生的漢語學習熱情也頗為高漲。在雪梨唐人街附近,經常可以看到一位特殊的街頭藝人——澳大利亞男生凱倫·勞斯。他抱著吉他,唱著流利的中文歌曲,吸引眾多遊客駐足。
據勞斯說,他是一名學習電影專業的學生。自2014年第一次訪問中國以來,他一直堅持學習漢語,和中國朋友去卡拉OK唱中國歌,藉此提高自己的漢語水平。他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看懂沒有英文字幕的中國電影,並製作出彌補中西方觀眾文化差異的電影。
越來越多的巴西人走進孔院課堂,以漢語為媒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更通過學習中文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尋找更多路徑。25歲的巴西小夥子馬天賜(Mateus Santos)正與朋友一起創業,做服裝貿易生意。他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品牌也可以進入中國市場。「我知道阿里巴巴和淘寶,這些都是可以讓我進入中國市場的途徑。「
分析人士指出,「漢語熱」是各國共享中國發展機遇的必然選擇,越來越多的國家迫切希望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與「順風車」。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漢語必將加快走向世界。
作者:徐祥麗 夏雪 何蒨 李明琪 屈海齊 白天行 王泉驕 趙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