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的高手,都學會了用「逆向思考」做決策

2020-12-09 王智遠
「凡事多問自己為什麼」。

這是智遠的第080篇成長筆記的分享。

「學會逆向思考,更有效的讓我們直逼問題的本質。

「橫看山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都呈現出不同的樣子,只所以辨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身處在廬山之中。

蘇軾的這段經典古詩·,智遠認為最能闡述「逆向思考」。

無論是在生活當中還是工作中,我們遇到一些複雜的情況,會容易被眼前的障礙所蒙蔽,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甚至於「用自己」常用的思維去解決,但是往往得不到理想的答案。

這個時候,如果能從當前的環境中脫離出來,從一個新的角度去思考,去解決問題,也許就會柳暗花明。

01.關於「逆向思考」。

在解讀「逆向思考」前,智遠認為,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下什麼是正向思考方式。

正向思考是沿著我們習慣性的思考路徑去思考,不但是我們早就習慣的思維方式,同時也是大腦處理問題,最快速最便捷第一調動的模式。

因此沒有人會遇到每一個問題都會直接讓大腦啟用逆向思考的能力。

什麼是逆向思考:逆向思考本質也叫做「求異思維」,它是對司空見慣或者已經形成「定論」的事物或者某個觀點進行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

敢於「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的相反面深入地進行探索,從而樹立新的思想方式。

比如在某個場景下,當我們大家都朝著一個固定的思維方向去思考問題時,而你卻獨自朝相反的方向去思索,這樣的思考方式就叫做「逆向思考「。

其實,對於某些問題,尤其是極為特殊的,從結論往回推,倒過來思考,從求解回到已知條件,翻過去想或許會使問題更加簡單化。

舉一個極為簡單的例子:比如有人落水,常規的思考模式是「救人離水」,而司馬光面對緊急的情況,運營了逆向思考,果斷的用石頭把缸砸破,「讓人離開水」,拯救了小夥伴的命。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逆向思考的重要性:逆向思維方式最直接的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兩個方面的原則問題,即問題導向原則,和反促進原則。

問題導向:

每年過年的時候,我總是喜歡給自己定一個看起來很高大上的目標:「每月讀多少本書」,可是一年到頭發現,買了很多,卻從未讀過,要麼是一本書沒有讀完就放棄了。

難道是我沒有時間嗎?不是,是我一直在找讀書的方法,卻一直沒有找到。

就在某天,我刷短視頻給我一個啟發,有人問」羅振宇」,你是怎麼讀書的?你怎麼都記得住呢?

羅振宇回答:「很簡單呀,因為這都是我找來的,我從來都不讀書,我只查書,查到的東西都是我問的東西,自然就能記住」。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我們對於自己在意的事情往往會學的很快。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原來買過的很多書,都是被別人種草的行為所吸引,而拔草,本質都是不喜歡的。

所以,逆向思維就可以幫助我解決「問題導向」,處理之前,先思考下問題的導向,或許更能解決時間成本。

反促進:

當我每天睜開朦朧的睡眼的時候,拿起手機,翻開朋友圈,看到那些已經晨跑結束,開始了一天新的生活的人,會產生一種由衷的羨慕。

為什麼他們可以做到而我卻做不到呢?於是我就會尋求各種早起的辦法,定鬧鐘,甚至把鬧鐘放到客廳,或者在鬧鐘旁邊放杯水等。

然而我的意志力原來總是一次一次的被打敗,敗給了「回籠覺」,輸給了「自己」。

後來我反過來思考,如果我每天早點睡,是不是就可以早起了呢?通過早睡的方式倒逼早起,同時早起又可以促進早睡。

就這樣,慢慢的我也調整了作息時間,逐漸的發現好像早起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了。

通過早睡倒逼早起,同時早起又可以促進早睡,所以,當我們面對一件事情一籌莫展的時候,我就會讓目光學者轉個彎,逆向思考,換個角度,或許會有一片更廣闊的視野呈現。

逆向思考的本質: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由於我們都是主動方,被解決的對象是被動方,因此我們往往只考慮我方的控制力如何影響對方,而很難考慮到對方本身的控制力和自我運動所造成的影響和後果。

也就說將對象變為「主動方」,思考如何通過直接影響對方的運動來迎合我們的固有行為,而不是單純的考慮自己去迎合對方。

可以理解為參考系的不同,也可以說成是換位思考,本質上是將所有因素都視為「可控變量」,而不僅僅將自己直接控制的因素作為僅有的變量,區別與內推法。

02.事前做出「假設失敗」。

逆向思考,假設失敗法也叫做「事前驗屍」,這個方法對於「行動方案做出初步決策之後和採取行動之前」。好處就是每個人做出假設所提議的行動方案已經實施但卻不幸失敗了。

「事前做出假設失敗」的流程是整理大家所寫的有關行動方案失敗原因的清單,然後回到所提議的行動方案本身,評估一下對這些潛在的隱患是否做足了排除工作。

一共分為3個步驟:假設行動方案失效—詳細審查失敗的原因—調整行動方案。

「假設做出失敗」,就是典型的逆向思考法,這一思考方法也被廣泛的運用到創業中,投資決策時,也可以運用在銷售過程中和項目計劃時。

活動拉新增長的案例:曾經,我們在電商時,做一場關於老用戶帶新的活動,活動為期3天,整個的目標為10萬新用戶增長。

在整個的小組把活動方案策劃好之後,從本質來說,感覺流程,細節,獎賞機制,開始時間,截止時間,中間助力等都做的很到位,最後在開始前,我們又做了一次「事前做出假設失敗」。

假如這次活動沒有到達預期的效果,10萬新用戶增長,問題會出在哪裡?經過假設,我們發現了整個項目當中的一些BUG。

比如活動開始前的預熱,如果只通過APP的站內PUSH,簡訊的PUSH,用戶感知度不高怎麼辦?通過假設驗證,我們為了牢靠又增加了「時間的提前」。

從原本的提前1天預熱,增加到3天,從原本的站內,簡訊PUSH,增加到了「社群海報PUSH」,每個社群KOL預熱等,這樣就能增加互動率和更多的曝光度。

最後項目結束的預期是成功的,如果沒有「事前假設失敗」,相信那場活動也不一定能夠到達預期的效果。

這就充分的運用了「逆向思考」,直接從目標的結果,逆推倒每一個「活動步驟」,然後在以用戶思考的角度,考慮曝光覆蓋面。

提創意講標書的故事:作為甲方,為了提高品牌在整個市場份額,梳理品牌在用戶心中的心智,我們經常會做一些大型的social案子,而案子經常會以招標的形式交給乙方去輔助策劃並執行,這樣一方面節省了時間,另一方面效果成功的機率會大一點。

我經常遇到乙方公司的朋友來提案,他們在去我們公司前,為了贏取整個項目,就會在「內部試講標書」。

「內部試講標書」不僅需要遵循傳統思維去思考「我們關鍵成功的因素」,然後還要圍繞這些「關鍵成功因素」進行充分的準備。

同時在內部也會進行反向思考,如果競標失敗了,那麼失敗的原因在哪裡,會有哪些?當我們用這種方式進行思考的時候,事業就會被打開了。

基本我每次在聽乙方提「創意」的時候,其實我心中的假設性疑問,他們在公司已經做出了「逆向思考的總結」

曾經,在我第一次接觸乙方創意公司競標會議的過程中,我當時還沒有逆向思維當中的「事前沒有做出假設驗證失敗」思考方式,一直在用正向思考的方法去思考,達成合作後,我當時心理感覺莫名的不安,總感覺少了些什麼?

最後反思認為,是缺少了「驗證假設」的部分,我擔心創意執行後,萬一失敗了怎麼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怎麼辦?

結果,果真最後執行完,效果沒有預期中的好。因為細節部分沒有經過「假設創意失敗」,這也是一次非常大的教訓。

「事前假設失敗」的逆向思維方式,有助於幫自己在做決策的時候,減低「危險成本」,其次也能得到」提前的控制」。

運用逆向思維的具體情境不僅僅表現在「做創意」,「做活動」「講標書」,這些事情上,你也可以用在公司產品開發一個新的需求,創業自己要投資做決策,部門銷售業績如何完成的倒退思維等場景中。

03.如果時間減少了「一半」。

獵豹的CEO傅盛在他那篇百萬+的文章《認知三部曲》中寫到這樣一句話:「學會逆向思考,如果花的時間能減半,事情能否做的更好」?

傅盛的這種方法特別適合那些總感覺時間不夠用,和做事情拖拉的人,只要向自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我的時間少了一半,事情能不能做好,或者提前做好」?

思考就會將我們帶入更深的一層,帶領我們逐步意識到真正的優先級,從而改進工作方式,提高效率的問題。

智遠寫作日更的問題:講真的,在沒有開始寫作之前,我是一個極其懶惰的人,我的周六日時間一般會獻給「睡懶覺」「看肥皂劇」中,後來我意識到這個問題,作為年輕人,時間不能浪費,要做些有價值的事情,才真正的改變。

在開始寫文章的時候,我總是拿著電腦,無從下筆,或者找到一個好的觀點,寫一段就不想寫了,總想著「下午再說吧」「晚點再說吧」,然後拿起手機就刷信息流或者打遊戲去了。

一篇文章到最後寫完拖到了晚上11點,甚至於凌晨,我為之頭痛,後來我想到了一個策略,「如果時間減半」。

我制定這個策略後,就下意識的把自己的時間按照上午,下午分為兩個小天,每個小天,都要按時完成「全天內」有些重要,或者優先級高的任務。

我就把「日更」寫作這個KPI,調整到了「上午」,中午12點是截止日期,在心中好比是「凌晨的12點」,如果沒有完成就不吃飯,或者下意識的心理覺得凌晨12點不睡覺,第二天起不來。

你可真別信,就這樣,我發現」時間減半「這個策略,讓我效率很高,現在我會在碎片化時間的某個場景中,比如刷信息流或者短視頻中,就能找到自己」要寫的文章「的主題。

等到早起起來,或者到公司後,時間擠擠就出來了,經過長期的鍛鍊,發現碼千字,萬字真的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給我一個最後期限:我在工作帶團隊中,布置完任務,我通常會問同事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時候可以完成」,他們習慣性會給我一個回復,比如:明天,或者後天的幾點。

然後,我一般都會要求他們,「後天上午行不行」,「明天上午行不行」,結果發現,每個人都能在時間內完成,並且能做的很好。

我們來分析下原因是什麼呢?工作中每個人都有一種下意識,這種下意識叫做「能拖著就拖著」。

作為領導,儘可能的去要求「趁早完成」,因為事情在勁頭上,或者同事接受到某個指令後,就像我們打「遊戲一樣」,會有新鮮感,而新鮮感往往會給我們帶來動力。

試想下,當開完會,或者剛風暴完去執行某個任務的時候,大腦中是不是有很多的「創意」或者是素材,只需要「行動起來」,去整理,落實到文字上,就會很快。

如果拖著的話,其一,開會或者風暴的素材在腦中經過其他的事情的打斷,會慢慢的減少,其二,隨著減少,當自己執行的時候發現需要去「思考」和「回憶」。

而回憶和思考又是非常燒腦的事情,慢慢的就沒有了動力,甚至於「敷衍了事」,所以我經常會在工作的最後期限上,給同事提前半天。

提前的目的除了能夠早點完成,節省工作上的時間成本,其次就是圍繞三分熱度,就像餃子一樣,趕緊下鍋。

這種逆向思考的思維方式,運用的最佳場景和適用的群體就是:「拖著」「懶惰」的人,有效的給事情加一個最後期限,並在最後期限上面,要求自己提前半天,乃至於幾個小時完成,能夠合理的改善時間管理。

04.尋找「不變」的價值。

市面上,當大家都在依靠變化進行創業的時候,當大家都在擔心自己的商業模式會被新技術或者新模式所替代的的時候,亞馬遜的創始人貝佐斯卻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未來十年,什麼是不變的」。

根據「逆向思考力」,他找到了3件非常非常普通但卻不會改變的事情。

1.無限選擇

2.最低價格

3.快速配送

在貝佐斯找到了這3件不見的事情後,他就將亞馬遜絕大部分資源都投入在了這三件事情上,他也的確獲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功。

而事實上,這樣一種「逆向思考」的模式可被廣泛運用到我們生活與工作之中。

擔心失業的H小姐成了一個大的IP:我的社群中一個女性朋友,她是做美妝出身的市場策劃,工作了5年後,她發現這樣跳來跳去,從一個公司換到另一個公司,本質工資雖然漲了點,但是做的工作還是一樣。

一年之前,我們聊天,她說有一個衝動,自己想做成一個大的IP。

那麼以後在找異業合作,或者是廣告投放的時候,自己就會自帶流量,自帶流量後本質自己就成為了一個小的「市場部組織」,就不會在擔心工作沒有了。

當時只是開了開玩笑,沒有怎麼留意她,沒想到,我在寫這篇內容之前,打開了她的微博發現,一年之久,她自己已經成了時尚美妝界的KOL。

目前成了一個小公司,找她合作拍VLOG,做內容投放的很多,而且在前幾個月,看她朋友圈還參加了「親愛的客棧」,節目的錄製。

從擔心自己失業,到在垂直領域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她找到萬物不變的底層邏輯,就是「先讓自己強大起來」,當自己強大起來後,還擔心工作嗎?

當大家都在說5年之內就會失業的時候,我們應該去思考的是到底哪些東西是不變的,哪些行業,職位有著非常深的「護城河」,又有哪些東西是我們可以真正依賴的。

只做和成長和品牌相關的內容:好多朋友都說,智遠,你寫的文章有一個特點,就是「有點長」,而且觀點較多,昨天在後臺,還看到一則留言「這麼長沒有人看」。

我當時給他的回覆是「有人看的」,查理芒格爺爺說過一句話:「我的劍只給能揮舞他的人」。

還有人說,你應該前期做一些熱點的內容,寫寫明星啥的,蹭蹭流量,我都一一拒絕了。

為什麼呢?因為我知道,其實看似每天輸出短內容,投其所好觀察用戶做一些雞湯和淺思考,追逐熱點的爆文,我應該想想「哪些內容是經久不衰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爆文,熱點在過了當下這個階段就消失了,用戶喜歡的也只是當下的現象級。

而做思維,或者個人成長的東西就不一樣了,文中附帶觀點,講透一個模型,它是不會消失的,等到5年,10年後再看,它依然存在。

如果擔心未來文字沒有強大的力量吸引讀者,未來,我只需要很小的成本將內容一併整理做成「有聲讀物」「書籍出版」「短視頻」,而那些爆文,可能就不行了吧,不做曇花一現的瞬間美麗。

這就是我為什麼只做個人成長相關的,獨立思考,時間管理,認知升級的一些內容,讀懂的人雖然佔少數,但是讀懂的人往往收穫也是巨大的。

運用這種逆向思考模式的具體情境通常是,在我們身處快速變化之中,當我們感到危機四伏的時候,想想什麼是不變的,什麼才是底層的核心競爭力,當然這種模型也可以用到企業公司中。

那麼我們該如何擁有逆向思維呢?智遠認為碰到任何問題,事物,言論剛剛開始不要快速就下結論。

善於了解和收集更多的信息,然後針對這些信息,從結構,方向,順序,功能,狀態,方法,原理上先正向梳理,然後在反問思考,你就會發現開啟了另一個世界,這樣幾次以後,自己的思考速度也會越來越快,自己的大腦已經習慣了逆向思維。

寫在最後:

事實上,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都是無法通過正面的思考進行有效的解決。

偉大的代數學家卡爾·雅各比經常說:「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

在查理·芒格爺爺的投資生涯中,他也非常提倡「逆向思維」,並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收集了很多錯誤判斷的例子,然後他仔細研究該如何規避得到這些下場,從而在自己的投資生涯中進行了很好的規避。

見相非相,即見如來,那些逆向思維高手並不神秘,他們只是做出正常人看到會做出正常反應的正常事。

逆向思維很簡單,只要自己熟練掌握,看透事物背後的本質並不複雜,未來的競爭力中,有一項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每個人獨有的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

來源公眾號:王智遠 ID:Z201440

相關焦點

  • 頂級高手,如何進行系統思考?
    而到了後來,你必須在腦海中對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的公司和創業者形成一套自己的系統思考結構和判斷邏輯。二、如何提升系統思考能力?無論你想成為一個頂級專家還是一名商業操盤手,系統思考能力的提升都是你的必經之路。那麼,如何向高手學習,提升自己的系統思考能力呢?
  • 老生新談|逆向思考力
    就像是每個人閉著眼睛都能系好鞋帶,但卻少有人思考過如何把這個過程描述清楚,用這個原理創造出更多花樣的繫鞋帶方式來。這種照葫蘆畫瓢的機械記憶VS舉一反三的深度思考,也是入門小白與專業職人間的認知差距。如此說來,[逆向思考力]似乎值得再跟我一起琢磨琢磨。
  • 逆向思考的藝術讀書筆記: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反之亦然
    至於如何判斷趨勢逆轉的時刻,作者給出的方法是,在判斷市場時,時刻使用逆向思考的方法;◆逆向思考並不能為我們提供準確的入市點或出市點,它只是能在趨勢逆轉的時候是我們做好多種準備;◆同樣,逆向思考也不能為我們提供一個確定的決策,它讓我們考慮到所有的可能性,而不至於一條路走到黑;◆逆向思考不是一種預測方法,而是一種思考方法。
  • 改變固有思維,學會逆向行駛
    我們生活中往往會遇到「鑽牛角尖」的事情,老是想不通想不明白為什麼,在糾結中無法自拔,其實是我們自己以自己形成的固定思維邏輯所限制,按照自己的固有邏輯去解決和處理問題,但有時候往往沒有辦法獲得好的結果;面對這些情況,我們欠缺的只是「逆向思維」而已,逆向思維就是背逆正面邏輯的思考模式,通過「反其道而思之」來完美的解決我們所遇到的困難。
  • 逆向思考:能不能用鬼谷子的權術,去破解鬼谷子的套路?
    人家問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呢?那個人就啞口無言了。自相矛盾的東西,存在於實體時,無法迴避。如果是逆向思考,那就不一定會矛盾了。比如說:能不能用鬼谷子的權術,去破解鬼谷子的套路?1、「好話意味著開始,壞話意味著結束」,如果能識破呢?
  • 逆向思考:在OTA、會員卡、協議客戶上的應用
    舉一個例子:今天很多酒店都重視OTA,也重視OTA的評價。然後,很多酒店想了很多方法激勵促進客人給打高分。這就是逆向思考。所謂的逆向思考。就是在一個事情的反面或者另一個角度來思考。好多事情用普通的邏輯思維往往想不到解決方法。可以試著換個角度來想一下就會得到很多的答案。
  • 逆向投資的一些基本思考
    逆向投資是一個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很困難的投資方式,因為它不是一種技能,而是一種堅韌的性格,他無法通過學習,只能不斷的通過經驗來磨練。中國有一些話其實挺適合股市的,盛極而衰,月盈則虧,所以投資是一件需要不斷學習的事情,記住一句話,人多的地方千萬不要去,崩盤之下,出口太少會踩死人的。
  • 彼得·德魯克:學會做決策,是所有管理者都要具備的重要能力
    作者:弘禾師兄這是 「 弘禾師兄 」 的第 145 期分享管理者日常的工作有很多,做決策只是管理者眾多工作中的一項。通常管理者作出一個決策,所用的時間並不需要很長,但是決策的結果對組織的影響卻很重要。做一個決定,針對的是一件事,一次只解決這一個問題。做一個決策,針對的是所有類似的事,一次解決很多類似重複性的問題,或者預防類似問題的發生。用做決定的眼光去解決問題,往往不能找到問題的根本所在。
  • 最頂尖的高手,都擅長「倒著思考」
    芒格曾經發表過一次演講,講到了約翰尼·卡森的一次演講,芒格說:「卡森說,他不能告訴畢業生如何快樂,但他可以用個人經驗來告訴他們如何變得痛苦。卡森認為有三種東西會導致痛苦:1)改變情緒或知覺的藥物;2)嫉妒;3)怨恨。卡森的思路是,反著思考一個問題,通過如何不做X來研究如何創造X。
  • 《如何成為更聰明的人》:學會思考,做出決策,告別失敗和平庸
    本書介紹了一種超越批判性思維的進化思維學———敏捷思考。它包括概念思維、創新思考和最優化決策三個層級,並在每個層級中探索我們陷入思維誤區的原因,提供了實踐可行的解決路徑,幫助我們擺脫權威的觀點,獨立思考,擺脫不可靠直覺的影響,大膽地思考,掌控現狀和期望,看穿表象,找到本質的知識生產術。
  • 《逆向管理:先行動後思考》:改變思想從行動開始
    今天起,我們將帶領大家共讀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埃米尼亞•伊貝拉的《逆向管理:先行動後思考》。《逆向管理:先行動後思考》這本書,是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埃米尼亞•伊貝拉通過對來自聯合利華、西門子等世界500強企業的各層管理者以及世界經濟論壇領導者項目的參與者的深度採訪與調查,而寫出的管理之書。
  • 彼得·德魯克:學會做決策,是所有管理者都要具備的重要能力
    作者:弘禾師兄這是 「 弘禾師兄 」 的第 145 期分享管理者日常的工作有很多,做決策只是管理者眾多工作中的一項。通常管理者作出一個決策,所用的時間並不需要很長,但是決策的結果對組織的影響卻很重要。做一個決定,針對的是一件事,一次只解決這一個問題。做一個決策,針對的是所有類似的事,一次解決很多類似重複性的問題,或者預防類似問題的發生。用做決定的眼光去解決問題,往往不能找到問題的根本所在。
  • 彼得·泰爾:創業者的逆向思考能力
    彼得泰爾認為人貴在逆向思考(contrarian thinking)。他常問求職者:「什麼樣的事實,是很少人相信但你相信的?」 他對創業者提問的版本就是:「什麼樣的價值公司,是還沒被別人創建的要具備 ?」 提這個問題能充分了解對方的 的逆向思考的能力。 關於壟斷 彼得·泰爾這本書分享的就是他很多逆向思考結果。
  • 面對高度不確定時,如何做決策|貓眼看世界
    基於預測做決定是一種傳統的思路,而「魯棒決策分析法」則不需基於預測的結果。魯棒決策法基於一個簡單概念,不使用模型和數據來對未來做出最佳預測,而是通過推演未來各種結果的可能可能性,決策者根據優劣的選擇來直接判斷,制定魯棒計劃。本文討論了魯棒決策法的工作原理,並通過一些簡單的應用實例來展示幫助大家理解。
  • 思考方式的革命(一):複雜問題該用理性決策還是感性決策?
    把一隻貓與一隻狗區別開,又需要補充一些描述,其實人是不能把「識別一隻貓」這件事情用語言明確說清楚的 —— 既然人說不清,傳統電腦程式就做不到。但人,哪怕是三歲的孩子都能區別貓和狗,背後是什麼原理呢?(3)後來科學家通過研究人類大腦的神經網絡,發現大腦是通過分層判斷,最終在神經元中留下「歷史痕跡」的邏輯鏈條的。
  • 10個頂級商業思維,1個傻瓜思維,2個戰略布局成功的關鍵
    老闆應該如何思考戰略的布局?答案,馬上揭曉!接上篇,繼續分享10個頂級商業思維。如果你不知道其他幾個思維,請翻看之前分享的文章。頂級商業思維六:利他思維很多人為什麼整合不了資源?其實!問題很簡單。所以,做任何整合和合作之前,先想對方要什麼?找對方的需求,滿足對方的需求,利他思維永遠不會錯。學會做傻瓜才能成為真正有智慧的人。利他思維怎麼用來做營銷呢?我們要考慮客戶的終身價值。考慮清楚這個問題,很多產品免費送,貼錢送都敢做。不懂如何設計的私信問我。
  • 2020生意難做?你得改變原有賺錢邏輯,用「逆向盈利」方法重新做一次!
    02 逆向盈利是什麼,有什麼用 2008年淘寶發力,一大批淘寶店主身價破億;但現在做淘寶,砸幾百萬進去連水花都沒有; 2012年自媒體興起,一大批自媒體人身價過千萬;而現在文採再好,也難有關注度
  • 深度思維,那些高手從未告訴你的頂級思維!
    當資源、背景和天賦都不足的時候,能夠幫助你人生破局的只是深度思維的能力。深度思維不僅是思維的技術與格局,而是在精進已知和探索未知的生命旅程裡,讓身體、思維、靈魂自由 ,是那些高手的頂級思維模式。一個是「5WHY思考法」,也就是5個「為什麼」思考法。另一個就是「5SO思考法」,這個方法要求我們在做預判時,儘可能地問「所以呢」、「然後呢」,不斷進行推理判斷,得出最有利於自己的預判。2、通過換位思維,學會多角度看問題在現實生活中,能時常進行換位思考的人不多,原因就在於我們都有「自我擁抱」的心理。
  • 用逆向思維去投資,財富自由可期
    財富的積累,需要我們懂得市場規律,用逆向思維去投資投資的高手,都是善於在經濟危機中逆勢而為,取得巨大投資回報的高手。2015的股災,讓每個人都做了股神的夢。夢醒來,才出來了那句經典的話:當你發現菜市場的大爺大媽們都開始買股票時,就不妙了.價值的投資者,覺得不管是熊市還是牛市,市場就像一個鐘擺,擺到了高的位置,一定會下調,周期性是市場該有的個性。專注投資項目的內在價值,忽視短期的波動,只要公司有實力和潛力,時間會讓你收貨巨大回報。
  • 頂級的高手,都會勇敢抓住「機會成本」
    但是由於資源在一定時空範圍內都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必須做出決策,哪麼優先級更高。當自己意識到可以做很多選擇的時候,往往不做什麼,才是對一個人智慧真正的考驗。(圖片來源圖蟲創意)上班族和自由職業者:我身邊有一位朋友H先生,他前天突然給我發信息,好想做自由職業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