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型兩棲攻擊艦作為075的後繼型號,除進一步擴大排水量,在兩棲攻擊艦技術路線和功能上繼續發展和強化外,還另闢蹊徑,安裝了電磁彈射裝置,可以搭載和運用大型艦載無人機,這使得其具備了部分「小航母」的功能和用途。這也使得076型兩棲攻擊艦在遂行任務能力上擁有不同於075的新特點。那麼,排水量相當於中型航空母艦的076型兩棲攻擊艦,將如何進行航空作戰?圍繞076型兩棲攻擊艦的艦艇編隊將如何組成?
076充分扮演「小航母」角色:以航空作戰為第一要務的任務編組
參照美國海軍在F-35B艦載戰鬥機進入海軍陸戰隊服役之後,對於兩棲攻擊艦的新定位和任務革新來看,其以「小航母」作為兩棲攻擊艦的新定位,而考慮到兩棲攻擊艦並不能單槍匹馬單獨在海上遂行作戰任務,必須有其他功能模塊的艦艇相配合組成相應的任務艦隊編組,才能實現其作戰意圖。因此借鑑美國的做法,能夠搭載艦載戰鬥機的兩棲攻擊艦要執行航空作戰任務,目前主要有兩個具體的任務編組分支。這一方面由兩棲攻擊艦作為多用途戰艦具體的搭載裝備種類和比例決定,另一方面則由艦隊編組內的其他艦艇來決定。
首先,「火力投送+航空作戰」,這是典型的小航母任務編組,意在航空母艦因各種事由無法出動(比如在港維修、比如部署在其他作戰方向)的情況下,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航空母艦的任務。在這種情況下,多用途的兩棲攻擊艦將主要的內部空間和甲板空間全部搭載艦載戰鬥機,譬如美國經過專門航空任務改進之後的「黃蜂」級兩棲攻擊艦和最新的「美國」級兩棲攻擊艦,可以搭載20架F-35B艦載戰鬥機。F-35B作為多用途戰鬥機,可以搭載對面打擊武器和空空飛彈,同時執行對地/對海火力投送和一定程度的制空作戰和艦隊防空作戰任務。
在這種情況下,艦隊內可以編組2到3艘具備區域防空能力的多用途飛彈驅逐艦,與兩棲攻擊艦共同組成一個小型的遠徵打擊群。該打擊群的遠程火力投送任務由F-35B負責;防空保護則由部分F-35B和驅逐艦艦載防空系統共同負責;反艦、自衛等其他任務則由驅逐艦和兩棲攻擊艦共同完成。2018年,美國海軍就在改進後的「黃蜂」號兩棲攻擊艦上首次完成了F-35B艦載戰鬥機的起降,並實驗性地將「黃蜂」號與2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編組在一起構成了小型遠徵打擊群,探索執行「小航母」作戰任務。
美國重視「小航母」編隊的概念,圖為「美國」號兩棲攻擊艦編隊
放到076型兩棲攻擊艦上來說,可以將076型兩棲攻擊艦與2、3艘052C/D中型驅逐艦編組在一起,組成「火力投送+航空作戰」任務打擊群,其中076型兩棲攻擊艦主要攜帶10架以上的大型攻擊型無人機,以及少量的固定翼艦載戰鬥機,將內部裝載空間儘量向航空裝備傾斜。
必須指出,由於目前076型兩棲攻擊艦暫時沒有F-35B那樣的垂直/短距起降固定翼艦載戰鬥機,因此雖然與美國的「黃蜂」號遠徵打擊群任務編組相似,但兩者的任務執行能力各有偏重,076型兩棲攻擊艦由於攜帶大型攻擊型無人機較多,因此偏重遠程火力投送任務,防空任務則更依賴於編隊內的防空驅逐艦來完成。因此,也可以考慮在編隊內增加1艘防空能力更強的055型大型防空驅逐艦,以提升編隊防空作戰能力。
不過,「小航母」編隊畢竟不是真航母編隊。「黃蜂」號遠徵打擊群是美軍兵力不足、捉襟見肘的產物,雖然花樣很多,實則只能應對中等強度的作戰。美軍一些專家甚至認為,F-35B 與兩棲攻擊艦的結合,實際上是把隱身艦載機強行嵌入現有作戰體系,一定意義上削弱了美國海軍陸戰隊進行大規模兩棲登陸的能力。這一見解,放在076型兩棲攻擊艦打擊群上也一樣適用。在進行「火力投送+航空作戰」任務編組時,由於艦上空間絕大部分給予航空裝備,將極大擠壓兩棲投送裝備和人員的搭載數量,「小航母」編隊無法在完成「火力投送+航空作戰」的同時執行大規模的遠程兩棲投送任務。
VMFA-121「綠騎士」艦載機中隊是第一個部署F-35B的中隊,其搭載的平臺就是「黃蜂」號兩棲攻擊艦
「小航母」+「大兩攻」:航空作戰兼顧兩棲作戰的第二種任務編組
上面提到的是「火力投送+航空作戰」任務的第一個編組分支,可以看到其由於完全偏重「小航母」的「航空作戰」任務,擠壓了兩棲裝備和人員的搭載空間,因此第二個編組分支,就是針對解決這一問題的。還是以「黃蜂」號為例,它不再強調搭載艦載戰鬥機最大化(即搭載超過20架F-35B),而是搭載10架左右的F-35B,同時還可以搭載2000多名陸戰隊員以及相關裝備、登陸艇、車輛等,這樣一來,就同時具備「火力投送+兵力投送」能力,儼然成為一個多功能編隊,隨時隨地可以在執行由海到陸的「火力投送+航空作戰」的同時,「打一場小規模兩棲登陸作戰。從這個意義上講,這種遠徵打擊群編組方式可以做到「陸海空」通吃。
具體到076型兩棲攻擊艦,則將無人攻擊機和輕載固定翼艦載機的數量降低到10架出頭,同時增加海軍陸戰隊和兩棲裝備的數量,這樣一來,兩棲投送和由海向陸的火力突擊結合在一起,更有利於兩棲登陸任務的高質量完成。但與航空母艦戰鬥群或陸基航空兵戰鬥群參加的,大型兩棲船隊發起的大規模兩棲登陸作戰相比。這種兩棲攻擊艦打擊群的投送規模相比而言更為「迷你」,前者是以合成旅級部隊為最小投送規模,而後者的最大投送編制規模則是營級,兩者適用的作戰場景不可同日而語。如果說前者適用於解放臺灣這樣的大規模兩棲投送戰役,那麼後者更適用於具體的奪島作戰。
CH-53K「海上種馬」是美軍兩棲立體登陸所必需的好裝備之一。
076在不同任務編組下的艦隊組成
具體到作戰環節,在第一種「火力投送+航空作戰」編組模式下,076新型兩棲攻擊艦將與2、3艘052C/D組成的遠徵打擊群,其中兩棲攻擊艦本身搭載15架以上的無人機+5、6架固定翼艦載機,其中固定翼艦載機可以在輕載條件下攜帶2中2近(空空飛彈)空戰任務掛載,在空中待機,執行制空/制海任務,與驅逐艦上的「中華神盾」防空系統形成任務配合,而察打一體/攻擊型無人機則部分與固定翼艦載機搭配,警戒打擊從海上來襲的敵軍艦艇,另外一些則縱深打擊敵軍海面和陸上目標。由於攻擊型無人機航程比固定翼艦載戰鬥機更遠,且具備隱身能力,可對敵海、岸1500千米以外的目標發動隱蔽攻擊,並支持陸上作戰。
052D型「昆明」號飛彈驅逐艦,該型驅逐艦非常適合與076型兩棲攻擊艦組成遠徵打擊群編隊,為其提供防空支持
而在「火力投送+兵力投送」編組模式下,以076型兩棲攻擊艦為核心外加2、3艘052C/D組成的遠徵打擊群,將先派出少量(2到3架)偵察無人機,在遠距離防區外對敵方兩棲登陸防禦區域的防禦陣地布置、兵力配屬、防空兵器布置等進行偵察,利用艦載無人機以及衛星等其他平臺搜集到的情報進行整合,確定第一波防空壓制和打擊目標,隨後由多架攻擊型無人機攜帶防區外遠程制飛彈藥、反輻射防空壓制彈藥,在驅逐艦發射的艦載對陸攻擊巡航飛彈的配合支援下,對敵軍防空兵器陣地、雷達站、指揮所、機場、戰役集結地、炮兵陣地、兵營、軍火庫、燃料庫、重要交通基礎設施等進行精確打擊和壓制,摧毀敵軍的防空和對地打擊體系。
在第一波進攻奏效後,偵察無人機通過戰場毀傷評估確認第一波打擊的具體效果,並據此制定第二波打擊的目標名單,攻擊型無人機在敵軍防空系統遭到極大削弱或基本摧毀的情況下飛更近的距離,在一二十千米距離使用精確制導炸彈持續打擊和壓制敵軍的反登陸力量,實施火力投送,以配合掩護兩棲攻擊艦上卸下的兩棲登陸部隊順利進佔灘頭構建登陸場,形成密切協同。第三步,是陸空力量在登陸場站穩腳跟後密切協同向縱深推進,最終贏得戰役勝利。
綜上所述,076型兩棲攻擊艦作為一型具備一定航空作戰能力的大型兩棲攻擊艦,既可以扮演「小航母」的角色進行航空作戰支援,也可以幹好「航空作戰+兩棲投送」這一更加複雜的複合任務,不愧「小航母」的稱謂。它的服役,將分擔我國海軍部分航空母艦的作戰任務,讓其騰出精力聚焦最主要任務,將航空母艦戰鬥群這塊「好鋼」用到刀刃上。可以說,076型兩棲攻擊艦,不但將提升我國的兩棲投送作戰能力,同樣也是海軍航空兵的力量倍增器。
076型兩棲攻擊艦將使用電磁彈射裝置,搭載和運用與攻擊-11類似的飛翼式布局察打一體(攻擊型)隱身無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