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下午,2020東亞海洋文化和旅遊發展論壇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來自國內外的海洋文化、旅遊領域專家學者和企業家,通過線上線下共同參會的形式,圍繞東亞海洋文旅融通發展共享經驗、共商發展。論壇上同時發布了《東亞海洋城市文旅發展指數報告(2020)》,對中日韓和東協9個國家的28個沿海(或島嶼)旅遊目的地進行量化對比,以期促進東亞及東協地區的文化和旅遊交流合作。
作為2020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的板塊之一,本次論壇以「東亞聯通 文旅共贏」為主題,分享交流各國海洋文旅融合發展建議,探討東亞海洋文化與旅遊合作新路徑。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泰國、孟加拉國等國家的海洋文旅產業專家和人士發來視頻賀詞,通過視頻方式發表主題演講。在論壇現場,近百位與會專家和企業代表濟濟一堂,共同探討海洋文旅未來發展方向,分享相關經驗和觀點。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文旅業如何轉「危」為「機」成為嘉賓和專家關注的焦點。
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對外聯絡部及會展活動部總監陳波表示,旅遊業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最嚴重的行業之一,但旅遊業也是世界經濟的發動機和風向標,是具有較強韌性的綜合性產業。旅遊業的復甦和發展,對於實現全球經濟的復甦發展具有重要的帶動作用,希望通過此次論壇,集中全球智慧、經驗、力量,促進世界文旅產業恢復、振興、繁榮。
青島致力于振興、傳承海洋文化,打造濱海文化旅遊名城。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巡視員王淑娟表示,區位優勢和歷史原因,讓青島在推動東亞海洋文化和旅遊領域合作聯動上責無旁貸。藉助論壇,青島去年發布了《東亞海洋文化和旅遊合作倡議》、成立了東亞海洋文化和旅遊合作聯絡辦公室,有關部門將繼續發揮協調作用、服務功能,促進東亞各國相關文旅研究機構、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
中國經濟信息社副總裁曹文忠表示,海洋是各國文明交流的天然紐帶。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亞洲文明的多樣性賦予了東亞海洋文化更為豐富的色彩、更加持久的生命力。當前,東亞地區對海洋開發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延伸,深化海洋經濟文化領域合作,已成為各國高層共識,開發利用海洋空間、海洋資源,將成為東亞沿海國家發展的重要依託。舉行2020東亞海洋文化和旅遊發展論壇,將掀開東亞海洋合作的新篇章,為推動東亞海洋文旅合作進程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國旅遊研究院副院長李仲廣表示,海洋與人類的關係經歷了數次重構,文旅視角成為海洋發展的新方向。海洋文旅是國家戰略支撐,也是人民生活元素。未來,融合發展、創新發展是推動海洋文旅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他建議推出「海闊天空」計劃、「四海五洲」合作平臺等,加快東亞海洋文旅發展。李仲廣表示,青島等城市應加快建設步伐,成為國際海洋文旅高質量發展標杆。
中國太平洋學會副會長蓋廣生圍繞「海洋文化旅遊與海洋博物館」發表演講。他指出,博物館是社會文化建設的制高點和標誌物,代表著一個國家、一個地域、一個城市的精神文化厚度。海洋博物館在海洋文化旅遊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對標國際,應加強我國海洋科技館建設,以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和海洋意識。
此外,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經濟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分析師陸曉明發布了《東亞海洋城市文旅發展指數報告(2020)》,報告顯示2019年東亞海洋城市文旅發展指數前十位依次是東京、新加坡、大阪、曼谷、上海、釜山、廣州、廈門、青島、峇里。據介紹,指數評價範圍包含東亞3國和東協9國(不包括寮國)的28個沿海(或島嶼)旅遊目的地。結果和排名是基於文旅活力、文旅資源、文旅生活、設施政策四個維度量化,從具體16個指標分析得出。
近年來,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呈現前所未有的活躍態勢,東亞及東協地區具有歷史悠久的文化旅遊資源和豐富的海洋旅遊資源,是全球旅遊業發展最快的區域之一。作為海濱城市的青島,「水清、灘淨、岸綠、灣美、島麗」的濱海風光吸引著全球遊客的目光,青島獨特的海洋文化符號與人文遺產,同秀麗的濱海自然風光渾然一體,使青島成為中國經久不衰的熱點旅遊城市。青島西海岸新區作為以海洋經濟發展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承載著「經略海洋」的國之重任、歷史使命,2020東亞海洋文化和旅遊發展論壇的舉辦,將為西海岸新區提供前端專家研究成果和智慧,拓展海洋領域交流渠道和載體,助力西海岸新區深化改革開放,助推海洋經濟和海洋新興產業發展。
(聲明:本文由i西引力製作,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