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日本學做遊戲」,我當初只有這麼一個懵懵懂懂的想法。或許有些朋友的情況與我類似,從小接觸遊戲,自然而然有了投身遊戲行業的想法。國內現在還沒有成熟的遊戲開發教育體系,而鄰國日本作為電子遊戲元老大國,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去日本學做遊戲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去日本之前也只是有些模糊的期待。
現在,我正在專門學校「HAL 東京」學遊戲策劃,有過具體的接觸實踐,會覺得:「哦,這就是我想要的,來對了。」
下面要說的算不上什麼成熟的體驗,只是一些來日本學做遊戲的有趣經歷,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日本學做遊戲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HAL 東京的老師挺逗的。
有位老師第一次給我們上課的時候說:「我以前是在一個不怎麼出名的小公司工作的,我估計你們都沒聽說過。」在收穫了大家期待的眼神之後,他才緩緩說道:「是 SEGA。」不過這位老師在講課的時候毫不含糊,無論什麼知識點,他都能通過奇妙的比喻將其變化成簡單直觀的故事。
還有一位老師的代表作是《沙加》系列中的某幾作,還擔任過某作《塞爾達傳說》的主程序,講課和藹可親,說起以前工作的經歷:「做遊戲呀,我最忙的時候一個月只回家兩趟拿一下換洗衣服,就是這麼忙哦。」
在這裡常常能遇到業界大佬,然後看他們低調地裝 X。
遊戲開發的課程本身非常有趣,從最簡單的 32*24 windows 控制臺程序開發,到正式的主機遊戲開發應有盡有。我們這一屆是最後一屆使用任天堂 Wii 進行遊戲開發的學生,當我們真正接觸這臺主機的真面目時,大家都大跌眼鏡:原來 Wii 遙控器的精度比我們想像的要差得多,精度差,頻率差,揮動動作稍微大一點速度計就會卡死。而 Wii 主機也是性能十分「驚人」,它的顯存只有 3MB,沒錯,只有 3MB,對遊戲開發有了解的人應該明白這個數字代表著什麼。
我的一個同學嘗試用兩個遙控器做音樂遊戲,但在第一步「準確地獲取遙控器揮動方向」就卡住了。我和她連續幾周每天在學校加班到九點,才終於將揮動的方向能如實地反映到畫面上。當時我們都氣得大罵 Wii 機能垃圾,但同時又不得不配服任天堂:能用如此低配置的硬體做出那麼好玩的遊戲,了不起!
除了課程之外,學校還有許多活動,例如年度校級遊戲製作大賽 HEW、10小時限時遊戲製作挑戰、DMC 視頻製作大賽(不是《鬼泣》,DMC 是比賽的名字)、每個學科的作品發表會,以及之前提到的,有機會近距離接觸業界大咖的高年級就職活動等等。
來日本留學的體驗也不僅限於校內,在東京,你幾乎可以在一小時內前往各大遊戲公司的本社大樓去膜拜,若是趕上了允許參觀的日子還能親自進入其中一探究竟。這裡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與你有著同樣想法的人,「玩遊戲「不會被烙上「宅男/宅女」的標籤,而「做遊戲」也不是獨自埋頭鑽研的學術。
有個周二的晚上,我下課後去了澀谷一家酒吧。透過一樓的大玻璃往裡看,不同膚色、氣質的人有說有笑,屋內洋溢著歡樂的氣氛。說真的,要不是酒吧門口的牌子上寫了「獨立遊戲聚會由此進」,我都不敢確定這是在日本舉辦的開發者聚會。
入場沒有特別的條件限制,只需要買一杯飲料作入場費。剛進去的我孤身一人,對這種美式 Party 一樣的氣氛不是很適應,這邊幾個社會人模樣的開發者在喝酒聊天,那邊一個學生打扮的人在用電腦展示作品,而我都不知該站哪兒。正當我喝完飲料去還杯子的時候,旁邊一位女性主動跟我搭話,這才讓我擺脫了尷尬。
她是日本某遊戲雜誌社的編輯,經常會來這類的活動取材。她說在活動上經常有像我這樣還在專門學校念書的學生,也有些人來這裡是因為自己有企畫但缺人手,想來找找合作夥伴;還有一些人則是做了遊戲,或者別的什麼,什麼都可以,來這裡展示並得到一些反饋……正說著,正式的發表開始了。我找了個地方坐下:
正如她所說,發表確實沒什麼條件限制,甚至有人根本不會日語,是主辦方幫他翻譯才得以發表。而且活動上發表的內容也是千奇百怪,從完整的遊戲到遊戲引擎,還有某些遊戲系統的改良方案甚至謎之人工 AI,最奇葩的一個作品是,有人做了個納豆和米飯的物理演算引擎,現場給大家表演「如何在吃納豆拌飯的時候弄得到處都是」。
整個活動很歡樂,讓人真心感覺這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互相交流,而你也是其中的一員。
下一頁:那麼,怎麼去日本學遊戲呢?
去日本,挺折騰
上面的日常看起來可能有點小美好,但我們還是回到現實,那裡有另外一些故事。
時間回到兩年多前,我跑去找中介,說:「我想去日本學做遊戲。」這樣模糊籠統的需求,放在遊戲開發現場是要被程序或者美術錘的。所幸這個中介是專業的,從擇校到籤字一條龍搞定,因為我當時考了日語 N2,還額外籤了「一直負責到進入此學校為止」的條款,掏錢、交材料,然後就去了日本。
但並非所有的中介都這麼靠譜,語言學校的一位同學就遇到了坑的:中介說住宿什麼的都歸語言學校管,他就早早地籤了入住六個月的合同,結果實際去了之後發現住宿環境過於惡劣,四五個人擠一個屋子就算了甚至還有蟑螂。
想要提前換房子?行啊,你把六個月的房租交齊了,想走就走唄。但人剛到日本,各種方面都要花錢,難免囊中羞澀,只能默默忍受這幾個月的摧殘。這就是常說的「垃圾中介」了,我同學吃了信息不對等的虧。
那如果不找中介呢?咱們自己搞定這一系列事情。聯繫語言學校,辦留學籤證,到了日本自己找當地中介租房(那真是很折騰的一件事),挑選最終要上的學校,一邊處理各種瑣事,一邊備考……這註定會是很充實的一段經歷,而且相比找中介,你自己處理過這些事務之後,會比找中介的選手更快適應在日本的生活。
從語言學校到專門學校
OK,現在我們到了日本,先上半年的語言學校 —— 根據日本留學生就學制度,留學生須「在日本語言類學校就讀六個月以上」,才能入學,那真是一段悠閒的時光。每天只有半天的課,剩下半天,我和朋友去逛秋葉原,參觀名勝,泡溫泉……當然,日語還是得認真學的,但大家都知道,學語言最好的課堂是日常生活交流,所以你看我們這不是在體驗日常生活麼(口胡)。
有時候我們半夜亂逛,會被警察攔下來友好地(真的很友好)查看證件,正好給我們練習對話……
留學生活就這樣開始了。不過有一個事情這裡想先說一下,有一些來日本留學的朋友會想要打工賺取生活費乃至一部分學費。我這裡說一下自己的觀點:除非到了不得不靠打工來維持生活的地步,否則不要打工。
這裡的打工,是指便利店售貨,居酒屋服務員這種狹義上的打工。對於一開始就有目標的人來說,這種打工的性價比太低了。你會花掉你課餘的大部分時間,做一件對達成目標幾乎沒什麼幫助的事情。沒有哪個遊戲公司會因為你的簡歷上寫了一條「擁有豐富的便利店打工經驗」而對你青睞有加的。在東京,幾乎每天都有與遊戲相關的活動,其中免費入場的也不算少數,課餘時間與其去打工,不如去這些地方為自己實現目標尋找機會。
好的,回到留學的事情。對於我們這些有明確目標,為了學的遊戲開發技能而來日本的人來說,接下來我們要去找一所專門學校。
日本的專門學校,類似於中國的「專科「,但可不要輕視它,它在日本教育體系中是挺有分量的。在專門學校學習兩年以上畢業,會被授予」專門士「的學位,相當於中國專科文憑,學習四年以上然後畢業,則會獲得」高度專門士「學位,在日本相當於大學本科畢業。
專門學校培養專門型人才,力求今天畢業,明天就投入生產第一線。對於遊戲行業來說,各崗位都有明確的專業技能要求,所以行業內相關人才更多是來自專門學校。
那麼,去哪家專門學校學做遊戲好?
挑學校,可以去網上查資料、問朋友、去學校實地考察,或者去這些學校的展示活動上轉轉,這是能比較全面獲得第一手信息的途徑。而每年日本都會有一次大型遊戲展會,這些專門學校會在其中布展,那就是東京遊戲展。
每年的 TGS 大獎,除了大家關注的屬於業界的大獎之外,還設有「業餘組」,參加評選的作品主要就是來自於這些專門學校的學生們。可以說,這個獎就是每年日本專門學校之間的較量,經常上榜的幾個學校都有著相對較強的實力。值得注意的是,幾乎每個獲獎作品的製作小組名單裡都有留學生的名字 —— 看到之後就禁不住想,自己的名字將來會不會出現在上面。
單就今年的情況來說,獲獎的12個小組裡,一組來自神戶電腦專門學校,一組來自早稻田文理專門學校,三組來自日本工學院專門學校,三組來自 ECC 電腦專門學校,剩下的六組包括大獎在內都來自 HAL 大阪。
下一頁:關於HAL
關於HAL
開篇說我現在正在 HAL 東京就讀,和 HAL 大阪、HAL 名古屋同屬「學校法人日本教育財團 HAL」,最近它新開設了 HAL 巴黎。
來說說我現在對 HAL 東京這所學校的感受,不是廣告。
HAL 是日本遊戲教育界頂尖的專門學校,以「100%畢業生就業率」為招牌。內部設有企畫(策劃),製作(程序),設計(美工),聲音(音樂音效)等學科,是一所全面又強力的專門學校。
在就業方面,因為 HAL 的優勢,各個公司會來學校開就職 會—— 我曾經就作為志願者參加過一次我們學校的就職活動,看著教室裡來自 CAPCOM,SQUARE ENIX,Cygames 等業界知名公司的大佬在教室裡跑來跑去,第一次覺得自己離遊戲業界是如此之近。
而 HAL 提供的教學方案,可以說是「從零教你做遊戲」,從最基礎的「什麼是計算機」,到程序基礎再到親自上手開發主機遊戲 。對於我這樣的小白,這是再好不過的了。但對於有一定基礎的人來說,你會覺得老師講兩小時不如自己看十分鐘書來得快。
要知道,HAL 的課程數量比一般的大學、專門學校多,一周十五節課,每節課90分鐘,每天在學校的時間大概6小時。而且學校非常重視課堂出席率以及課題提出率,單個科目的出席率或者課題提出率低於80%的學生將被留級。順便一提留學生沒有留級,留級=退學。同時,HAL 東京還有一套自己的課前點名體系,要經過學生老師兩道工序。因此這所學校的留學生大部分都放棄了打工。
關於遊戲開發的專業課也就罷了,最讓人頭疼的是就業強化課。就業強化課教的是西服的穿戴方法、簡歷的寫法、面試技巧等等內容,很全面,很有針對性。畢竟日本的職場禮儀講究不同於中國,比如面試,要靠「詳細,全面」來凸顯誠意,面試官問你早上吃了什麼,你不能答一句「麵包」就結束,你要回答平時我愛吃什麼,今天由於考慮到 ABC 等因素所以才做出了「吃麵包」的選擇,同時我吃了麵包之後感覺良好……
當然,實際面試不會問你這種問題。但如果你在國內公司有過工作經驗,來日本面對這些規矩時說不定會產生強烈反感。
其實,和 HAL 的其他學校比,HAL 東京並不算是很優秀。「HAL 大阪」以及「HAL 名古屋「在 TGS 遊戲大賞上叱詫風雲,HAL 東京已經很久沒有任何一個作品被選為哪怕是佳作了。而且學校不同學科的氛圍差別也很大,我們遊戲製作學科的人大部分都覺得老師挺好,課程也還行,但是設計學科的人往往苦叫連天,又是歧視留學生啦,又是辣雞老師了,事情從來沒少過。我並不清楚其中的緣由,但是常常有這樣的傳聞傳出來也能說明一些問題吧。
但 HAL 作為日本一流遊戲專門學校,好處還是很明顯,比如老師中有很多真正的從業者,只要你去問他們相關知識,他們都會給你耐心講解,因為他們以前都身在業界,對於你的就業能也會提供很好的建議和幫助。
總的來說,如果你有一腔熱情而不知從何入門的話,跟著這所學校學下來,你就能安安穩穩地進入遊戲業界。但若是你已經有不錯的能力基礎,日本工學院、HAL大阪等專門學校可能會是更好的選擇。
畢業之後
最後還是要人生相談嗎?其實我還沒畢業,能說的無非就是經驗談。
去大公司,那不論之前你在學校有多麼耀眼的成績,還是要從最基礎的部分做起:比如,檢查程序代碼的命名規範以及注釋格式。你堅持了大半年,表現不錯,有機會正式參與項目,然後你在這個項目裡做了個非常優秀的新手教程,那麼你接下來很可能要連著做十年的新手教程……聽起來似乎不是特別美好?但是相對的你會獲得穩定的生活,即使某天想要跳槽或者回國,大公司的工作經驗也會讓你的名片漂亮不少。
去小公司或者工作室,工作氛圍更輕鬆,說不定是「彈性時間制」,上下級之間沒有那麼多隔閡,甚至打成一片。但工作和生活會不太穩定,一兩個作品銷量不好,公司就有可能倒閉散夥。
如果回國……在此不贅述。
歸根結底,做人,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因為喜歡遊戲來留學,畢業之後怎麼挑,當然是挑自己喜歡的……
這些話似乎沒啥建設性。
還是說說自己前輩的例子吧:
前輩 A,上學期間就已經找到工作並且確定以後的方向,將來不會入職大公司;
前輩 B,覺得自己不適合做開發,去做了發行;
前輩 C,曾在某日本知名遊戲廠商工作(此處不方便透露公司名,我們簡稱它 F 吧),現在在小島工作室,他說做主機遊戲真的不賺錢,這種公司官網上寫了多少工資你就真的只能拿到多少工資。我問他:「那個「B」遊戲(此處不方便透露遊戲名,簡稱B)賣得還算不錯的時候,沒有獎金什麼的嘛?」他笑了笑告訴我:「發行方給我們每個員工發了一盤「B」,就沒了。」
前輩 D,在 HAL 的第四年,他發現第四年對他來說只剩下續籤證這一個意義,所以乾脆退學自己開公司,他覺得雖然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但是能夠全心全意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挺不錯。另外開公司其實沒有那麼苛刻,只要滿足一定的條件就可以獲得籤證。
兜兜轉轉,說到最後,還是那句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至於我,我是想在日本工作的,而具體去什麼地方我打算等三年級參加過學校安排的實習之後再決定。畢竟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與其為了各種各樣的事情而煩惱,不如親自試一試,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