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少年|追風箏的人 為你 千千萬萬遍

2021-01-11 唯美主意教育說

每個人都可能像阿米爾那樣承受過背叛的痛苦和自責,每個人都一定期望擁有一個哈桑那樣忠誠又善良的摯友,然而並不是每個人在多年後都有敢於面對自己錯誤的勇氣和為之贖罪的機會。

又是一年中風箏飛滿天的季節,和往年一樣,我沒有加入到放風箏的隊伍中去,而是駐足在廣場中央看著歡呼雀躍的人們。他們奔跑著將風箏送上天,然後便寄希望於手中的捲軸和那根纖細的線。升起、落下,風箏的動向時刻牽動著地面上人的心,每個放風箏的人還會暗暗地憋著一股勁,希望他的風箏可以飛得最高最遠……

就在這樣的時候,我邂逅了一個溫暖又感人至深的故事——追風箏的人。這個故事我同時看了電影和小說兩個版本,它們雖然在情節上並無太大的出入,但影片的講述無疑輸給了文字所營造出的想像空間和特有的感染力,遜色於文字帶領讀者深入了解主人公心路歷程的效果。

無論在什麼樣的國度,童年總是美好的近義詞。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還不是我們如今印象中滿目瘡痍的人間地獄,它是當地人溫暖的家園和孩子們玩耍的樂土。街道上攤鋪林立,遍地食肆和霓虹燈,空氣中飄散著烤肉的香味,充溢著歡聲笑語。阿米爾和哈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消磨著他們的童年的時光:相對坐在高高的枝椏上,沒穿鞋子的腳丫晃來蕩去;用子彈射一隻獨眼的德國牧羊犬或用一塊鏡子的碎片將陽光反射進鄰居家裡。

爬上位於房子北邊的山丘,講《沙納瑪》的故事直到太陽落山;結伴去電影院看《七俠蕩寇志》,然後在回家的路上用零花錢買溫熱的可口可樂和灑著開心果仁的玫瑰香露雪糕;當然還有每年冬天的風箏比賽,做風箏、放風箏、鬥風箏、追風箏,哈桑既是最好的幫手又是最佳的追風箏能手……唯一不同的是他們有著懸殊的身份,阿米爾是富家少爺,而哈桑則是他忠實的僕人,哈扎拉人,阿富汗最低賤的種族,但這對孩子來說似乎並不意味著什麼,或者更準確的說他們還沒有意識到懸殊的身份和種族對他們的意義。

阿米爾有一位偉大的父親,他在當地有著很高的聲望。年輕時曾赤手空拳與一隻黑熊搏鬥,有「颶風先生」之稱;經營很大的生意又樂善好施,許多人都曾在危難的時刻得到過他的接濟;極富正義感且嫉惡如仇,對戰爭和敵人恨之入骨。他隨心所欲地打造他身邊的世界,卻唯獨無法改變和塑造自己的兒子。阿米爾沒有繼承他父親哪怕一丁點的品質,相反卻懦弱又膽小,對政治和經商毫無興趣,只是每天窩在房間裡讀書、編一個個故事。因而這個家裡少了些許溫馨,煙霧繚繞的吸菸室和孤獨的書房總是不變的場景。阿米爾渴望父親可以和他聊聊天,可以饒有趣味地和他談談他新創作的小說。

一切的改變都發生在1975年某個冬天的下午。一年一度的鬥風箏比賽中,阿米爾和哈桑共同放起的風箏割斷了天空中最後一隻藍風箏而贏得了比賽的勝利。阿米爾高興極了,因為他的父親從前就是這裡的放風箏能手,曾經創下過一次割斷十四隻風箏的記錄。他看著看臺上笑容滿面的父親,明白自己終於做了件令他滿意的事情。按照慣例,風箏比賽的獲勝者有權利追回比賽中掉落的最後一隻風箏並將它作為榮譽的象徵掛在家中最醒目的位置,成為接下來整一年值得驕傲的談資。追風箏的任務自然而然的交給了哈桑——這位忠實的朋友,他歡呼著跑開,轉眼就消失在了街角。不久之後,在一條僻靜而又泥濘的小巷裡,追到風箏的哈桑被當地的三個流氓惡少圍住了,他們侮辱出身低賤的哈桑並想要搶回那隻象徵勝利的風箏。

這一切被躲在巷子拐角處趕來尋找哈桑的阿米爾看的一清二楚,然而他卻做出了一個令他一生都飽受折磨的決定——轉身跑開。那一刻,他忘了哈桑曾多少次為他挺身而出,忘了哈桑是在保護那隻象徵他榮譽的風箏,甚至忘了他們之間的友誼。阿塞夫說的對:「阿米爾根本就沒有把你當做他真正的朋友,他只會在沒人的時候才跟你玩兒,你只是一隻醜陋的寵物,可憐的哈扎拉人。」等在街角的阿米爾裝作與拿著風箏的受傷的哈桑偶遇,若無其事的樣子。一切都好像沒有發生過的平靜,這隻風箏也終於使阿米爾贏得父親的關愛,然而他腦海裡常常出現的卻是哈桑逆來順受的眼神,一瘸一拐的背影和滴在雪地上的斑斑血跡,當然還有奔跑時轉身喊出的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

那個冬天的午後所發生的一切令阿米爾再也無法面對哈桑,在這之後他用了極其卑劣的手段趕走了哈桑和他的父親阿里——這對忠心耿耿的僕人,因為哈桑的存在時刻提醒著他的背叛,他害怕有朝一日當大家知道真相後他將永遠失去父親的愛。只有12歲的阿米爾,他只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保護自己,沒想到卻鑄成了永遠也無法挽回的過錯。

戰爭的爆發打破了這座城市的安寧,許多人都踏上了逃亡的旅途,阿米爾和他的父親也告別故鄉來到了美國,這一去就是二十年。在這二十年間,阿米爾念完了書,娶了一位美麗的妻子,並如願以償地出版了他的小說。許多的夢中和看到滿天的風箏時,他也會想起那個穿綠色長袍在雪地上奔跑的身影,而且隨著年歲的增長,他越發無法原諒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為。然而未改變的是他依然沒有勇氣說出埋藏在心中的秘密,直到接到拉辛汗——他父親的好友,自己寫作的啟蒙老師從阿富汗打來的電話。「來吧,阿米爾,這裡有你再次成為好人的路,」拉辛汗在電話中說。

從拉辛汗那裡,阿米爾聽到了那個久違的名字,哈桑,然而得到的卻是他的死訊。哈桑,這個忠誠的哈扎拉人像多年前的那個冬天為他的主人守護一隻風箏而被人侮辱一樣,又一次為守護主人的房子而倒在了塔利班官員的槍口下。

阿米爾再次踏上喀布爾的土地已經是公元2001年了。他像一位遊客一樣走進自己的故鄉,一切都是那樣的陌生:當年繁華的街道被斷壁殘垣取代,當年在街頭鬥風箏的少年消失了蹤影,所能見到的只有衣不蔽體、面黃肌瘦的難民;塔利班的大鬍子巡邏隊穿梭在這裡的大街小巷,荷槍實彈。他帶著從拉辛汗那裡知道的一個驚天的秘密回來了,回來找哈桑的兒子,他的侄子索拉博,回來贖他在少年時所犯下的罪。

距離1975年那個冬日近三十年後,阿米爾在美國弗裡蒙特伊莉莎白湖公園的阿富汗人聚會中又一次放起了風箏,和他一起的是哈桑的兒子索拉博。在孩子們的奔跑中,在追風箏的人的尖叫聲中,阿米爾再一次憶起哈桑,緬懷父親,思念喀布爾和曾經的生活。和曾經的哈桑一樣,他要為索拉博追一隻被他們割下的風箏,在加入追風箏的隊伍中時,阿米爾轉身對索拉博喊出的依然是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

這個故事對阿富汗人和阿富汗文化的悲憫描述令人動容,而它更為感人的力量則源自於對人類普遍體驗的揭示,關於成長、友誼、羞恥、背叛、負疚、寬宥、承擔、贖罪。那個在感情和道德上不知何去何從、搖擺不定的阿米爾可能有我們每個人的影子,而另外一個單純、忠誠、生性純良正直的哈桑又可能是我們渴望成為和遇到的人。阿米爾最終能夠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過去,能夠有機會彌補曾經犯下的過錯,這使得這個悲劇性的故事有了些溫暖的調調,而我們是否都能有如此的勇氣和機會呢?

為你,為一切值得的人和事,奔跑、追逐,千千萬萬遍。

(供稿:文子)

相關焦點

  • 風箏少年|追風箏的人 為你 千千萬萬遍
    他們奔跑著將風箏送上天,然後便寄希望於手中的捲軸和那根纖細的線。升起、落下,風箏的動向時刻牽動著地面上人的心,每個放風箏的人還會暗暗地憋著一股勁,希望他的風箏可以飛得最高最遠……就在這樣的時候,我邂逅了一個溫暖又感人至深的故事——追風箏的人。
  • 《追風箏的人》救贖之旅 為你千千萬萬遍
    如果有一個窮盡他的所有,包括生命去愛你維護你的人,你卻對他有著無法釋懷的歉疚和過往極深的傷害,讓往事隨風飄散,還是做點什麼,實現自我救贖,一如《追風箏的人》書中所說:「去找那條再次成為好人的路。」《追風箏的人》是一個關於溫情與殘酷,美麗與苦難,背叛與救贖的故事。
  • 為你,千千萬萬遍——《追風箏的人》
    一個不能為自己挺身而出的孩子,長大後只能是個懦夫。那句為你挺身而出的"為你,千千萬萬遍。"在呼喚的是一個曾經走錯路的心,在這條找回曾經的自己的路上,他成功的追到了「風箏」。今天聊聊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追風箏的人》。看看重新做回一個好人的路是什麼樣的路,聽聽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的承諾到底有多麼動聽。
  •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大概這是對友情最好的解釋了
    「為你,千千萬萬遍。」從這句話看,我們可能以為講的是愛情,但實則,這是講的友情,而且還是「兄弟」情。放風箏,追風箏。兩個男孩的友情從這裡開始,也從這裡結束。風箏還會在,但那份曾經的情感呢?《追風箏的人》講的是兩個阿富汗少年的故事,阿米爾是少爺,而哈桑是僕人,小阿米爾一歲還有天生兔唇,倆人出生之後都失去了媽媽,所以一起吃著一個奶媽的奶水長大,擁有情同手足一般的感情。
  • 《追風箏的人》淚哭的一段話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初見本書的時候就被書上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所吸引,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在不經意之間被一段話、一首歌、甚至是一張圖片,所深深的打動,就像我初次看《老人與海》就被裡面的主人公--聖地牙哥,他的平凡卻因為擁有堅忍不拔的意志讓人為之肅然起敬。
  • 為你,千千萬萬遍——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初拿到這本書時,被封面絢爛的色彩和黑黑小小的風箏所吸引,細細的風箏線一直連到書頁的邊緣,那頭,牽著風箏線的是怎樣的人呢?或者追著風箏奔跑的又是怎樣的人呢?哈桑無疑是最純粹的人性的代表,比阿米爾小一歲的哈桑生來就帶著微笑,他們喝同一個母乳長大,他學會的第一句話是阿米爾的名字,當他在那個追尋風箏的路口喊到「為你,千千萬萬遍」的時候,他是真誠的,他是鄭重的。當他為了追迴風箏而受到侮辱的時候,他如同待宰的羔羊,眼神中的絕望是阿米爾一輩子忘不掉的傷痛,但是哈桑沒有掙扎,因為阿米爾少爺的風箏更重要。
  • 「為你,千千萬萬遍!」中英雙語聽《追風箏的人》
    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將與大家分享小說《追風箏的人》。全文講述了一個富家少年與家中僕人的故事,小說情節也包含了我們中國人十分熟悉的放風箏場景。作者卡勒德·胡賽尼於1965年生於阿富汗喀布爾市,隨後移民到了美國,同時也是一位醫生。《追風箏的人》是他的第一部作品。
  • 為你千千萬萬遍——《追風箏的人》
    但阿米爾的父親卻對哈桑很好,每當這個時候,阿米爾就會嫉妒哈桑,不理解自己的父親為什麼對僕人的兒子比對他好,難道因為哈桑的兔唇讓人憐惜。12歲那年的風箏比賽是故事的一個轉折點。哈桑為阿米爾追風箏之前,扭頭對他說:「為你千千萬萬遍!」 當哈桑追到阿米爾的風箏時,卻遇到了壞小子阿塞夫一堆人,哈桑為了守護阿米爾的風箏被阿塞夫強姦了。
  •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
    「For you,a thousand times over」—「為你,千千萬萬遍。」時隔數年,這句話依然是我認為對友情的不同詮釋中最美好的答案。 一段血淋淋的故事,映射著飽經戰亂的阿富汗的破敗與竭蹶。
  • 《追風箏的人》請好好珍惜那個為你千千萬萬遍的人
    #,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讓我感觸良多。這是該有多深的愛,才能為你千千萬萬遍。《追風箏的人》主旨在於救贖,一句當罪行導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獲救是小說中救贖的最好的結果。 但透過人性的救贖,我看到了那個願意為你,千千萬萬遍的哈桑。
  •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追千萬遍,最後也終是遺憾
    當你殺害一個人,你偷走一條性命,你偷走他妻子身為人婦的權利,奪走他子女的父親。當你說謊,你偷走別人知道真相的權利。當你詐騙,你偷走公平的權利。——《追風箏的人》重讀《追風箏的人》,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依舊使我熱淚盈眶,我經常會思考到底怎樣的感情才配得起這句發自內心的話。
  • 《追風箏的人》,有一種愛叫做哈桑:為你,千千萬萬遍
    我們沒有必要知道斷了線的風箏飛往何處,但只要你能為之付出真心,那一定就在你所追尋的方向。 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你,有沒有至真至誠的喜愛過一個人?為了她臉上的笑,願意為她付出千千萬遍。你,有沒有把一件事隱藏在心裡的陰暗角落?為了忘記這份痛苦,假裝遺忘不願提及,卻也渴望自我救贖。
  •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
    為你,千千萬萬遍。——《追風箏的人》所有的過去像是在白紙上勾勒的筆畫,那些筆畫彎彎曲曲甚至不夠圓潤,可是每一筆稚嫩的筆觸都很堅定地變成了一道弧線,他們共同構成的圖案是未來的樣子,也是所有的人際關係勾勒出的樣子,是美好的樣子,也是嚮往的自由的樣子。還記得最開始落筆只敢輕輕的點一個點兒在紙上的時候嗎?
  • 《追風箏的人》:最觸動人心的一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最觸動人心的一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哈桑對阿米爾一輩子愛的承諾。《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小說,也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創作的英文小說,於2003年出版,連續兩年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在美國銷量超過700萬冊,全球銷量超過2000萬冊,已經被翻譯成42種語言。
  • 為你,千千萬萬遍,不讓風箏斷了線
    書中那種人人心中有卻往往筆下無的溫情與殘酷,美麗與苦難,以及人性的善惡辯證,懺悔、救贖,真情……打開書本,讀著讀著你就能從某個細節裡照見自己的靈魂,還會有很強的代入感,甚至在掩卷沉思時,又會由衷感慨——其實,我們都是追風箏的人。
  • 書香 | 讀《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
    這幾年,每當有朋友讓我推薦好書時,我都會推薦《追風箏的人》。作為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處女作小說,《追風箏的人》可以說是一本超乎想像、讓人震撼的作品,正如《出版商周刊》給出的評語,「這不僅是一部政治史詩,也是一個關於童年選擇如何影響我們成年生活的極度貼近人性的故事。同時兼具時代感與高度文學質感,極為難能可貴。」
  • 「為你,千千萬萬遍!」中英雙語聽《追風箏的人》
    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將與大家分享小說《追風箏的人》。全文講述了一個富家少年與家中僕人的故事,小說情節也包含了我們中國人十分熟悉的放風箏場景。作者卡勒德·胡賽尼於1965年生於阿富汗喀布爾市,隨後移民到了美國,同時也是一位醫生。《追風箏的人》是他的第一部作品。
  • 《追風箏的人》哈桑:當愛被漠視,仍願為你千千萬萬遍
    為你千千萬萬遍——哈桑《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處女作,在國際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讓胡賽尼獲得了聯合國人道主義獎。這本書沒有華麗的文字,只是用樸實、純淨的話訴說著一個關於背叛與救贖的催淚故事,不僅是一個人的成長歷史,也是一個國家的苦難史。這本書讓很多人改變了對阿富汗的曲解,讓世界了解了一個真正的阿富汗。
  • 《追風箏的人》:他是哈桑,一個追風箏的少年
    常常聽到一句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其實在書裡這些都是沒有的,有的只是有趣的靈魂和作家的一生,一本好書的出現往往傾盡了作家的一生心血,當你在讀一本書時,就好像你正在和一個作家對話,了解這位作家的故事,今天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卡勒德胡賽尼的作品《追風箏的人》。
  • 追·為你千千萬萬遍——致《追風箏的人》
    我追,一個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並不在乎。我追,風拂過我的臉龐,我唇上掛著一個像潘傑希爾峽谷那樣的大大的微笑。我追。 —— 卡勒德·胡賽尼 翻開一本好書就像一個人置身於另一個人的世界中,好像是第三者,場面在轉換,情節在轉換,所思所感在轉換,故事衝擊內心,直達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