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設城市不能丟文化 沒美術館怎麼談藝術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建設城市不能丟了文化

  6月25日,2011大連(金石灘)藝術論壇在金石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該藝術論壇由遼寧報業傳媒集團半島晨報社發起,大連澄見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主辦。本次藝術論壇是大連近年來舉辦的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一次藝術論壇,國內著名藝術批評家劉驍純、慄憲庭、水天中、賈方舟、王林、徐虹、林學明、盧新華、陳默等20多位專家學者與會。論壇共分3個主題,分別是:當代藝術與城市發展學術研討、社會雕塑與行為藝術理論茶會、于振立繪畫藝術收藏展。這些話題雖然發生在藝術領域,卻直指現實生活,涉及城市拆遷、工業遺產保護、如何讓市民能夠參與到更多的藝術活動中等,同時也關注了大連的一位藝術家于振立。專家學者用最直白、深刻的語言,奉獻了一場思想盛宴。

  1城市建設丟失了文化

  關於工廠搬遷,廠房到底讓位給誰的問題,中國當代藝術界最具國際影響力的策展人、批評家慄憲庭直言:從城市的建築看到城市文化發展的脈絡,我們拆了很多不應該拆的建築,包括一些舊工廠,我覺得沒有必要拆,可以做一個文化區域。讓藝術家進駐,形成一個文化的新景觀。現在我們去紐約不可能不去SOHO,在那裡,我們可以看到當代藝術搖滾樂,包括一些現代舞蹈,很多當代的藝術家都是從那裡成長起來的。

  慄憲庭說:「去年荷蘭著名的電影紀錄片導演來中國參加我的電影論壇,先領他到宋莊,然後送他到北京城,都已經進北京城了,他還跟我說他要去北京,因為他眼前的北京已經沒有以前的影子,他很生氣,『我不是去曼哈頓,我要去老北京。 』上個世紀70年代他在中國呆了有一年多時間,他印象中的北京完全變了。 」

  慄憲庭說,我們大量的拆遷,毀掉了很多有價值的東西。 1959年前北京城還比較完整,到現在已經徹底沒有了,有人給出很多原因,但我覺得根本原因是文化價值體系的一種破碎。我們應該深刻反省:我們現在的城市建設,丟失了什麼?丟失了的是文化,中國城市不應該走和曼哈頓、紐約完全一樣的道路。

  關於城市,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主題空間設計工作室導師林學明說出了他的思考。他說,城市不能千篇一律,比如,大連不一定要走紐約、香港、東京、上海、廣州的路子,大連一定要利用好本土的自然條件,回歸自然是一種最前衛的思想。

  2一個城市沒有美術館怎麼談藝術

  中國的很多城市沒有美術館,大連近兩年籌建了一批美術館、畫廊,美術館到底會對城市的文化起到怎樣的作用?

  批評家、策展人賈方舟說:「美術館影響一個城市。北京宋莊是當代藝術家的聚集區。曾經有這樣的一個說法,通縣是屬於北京的、宋莊是屬於中國的、小鋪村是屬於國際的。外國人到中國來,他想看的首先是故宮、長城,然後還想看宋莊,這可以反映出當代藝術和一個城市是什麼關係。 」

  美術館的建造對一個城市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說西班牙的畢爾巴鄂,是一個非常小的城市,這個城市一年要接待150萬遊客,很多人是衝著美術館去的,所以有人評論說,畢爾巴鄂美術館的建築本身已經打敗了所有的藝術作品,人們來到這裡,首先欣賞的是這裡的美術館。

  只有一個美術館,沒有展覽也是不能想像的。中國美術館研究館員徐虹認為,只有展覽才能表現美術館的品位,以及它的文化特質。同時,展覽要成體系,要有連貫性。這些展覽告訴人們什麼,觀眾通過這些展覽獲得什麼。

  所以徐虹提醒,如果一個城市要真正地在文化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第一,就是美術館的運作要符合規範;第二,收藏家要承擔起責任來。收藏家除了要收藏目前市場走紅的作品以外,還要有歷史和文化的眼光,要敢於收集一些所謂的「垃圾」作品;第三,收藏家、政府和公共事業的熱心者一定要想辦法從民間發掘可能發生的藝術因子。

  四川美術學院教授、美術評論家王林建議大連搞 「雙年展」。 他說:「威尼斯雙年展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威尼斯這個城市跟大連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為它是一個旅遊城市,有吸引力;大連也有很好的條件,我覺得大連也可以策劃自己的雙年展、三年展或者是文獻展等。一個城市有這樣比較大型的、持續的展覽體制,對其文化推動是非常大的。 」

  3建設博物館要有自己的定位

  一個城市的文化建設離不開博物館,博物館是一個城市文化品位的體現。研討會上,專家、學者針對大連澄見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要在大連建博物館的想法進行了討論。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負責人盧新華說,作為城市的博物館,它的建立和定位,肯定是要和這個城市的文化視線定在一個高度上,你的視線定得越高,博物館的品質、影響力也越高。一個城市的文化語言,會通過博物館體現出來的。

  盧新華說:「城市的改造、建設、發展不是一個文化學者能夠左右的,權力、資本、各種複雜的東西都在和文化較量。」他對大連澄見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的文化擔當表示敬佩,並對他們的建設方案表示贊同。他說:大連不能盲目參照某一種模式去提出自己的博物館建設方案,還是要有自己的定位、視野、地域的文化特徵,你這個博物館要有世界性的語言,但也要有你自己文化的風格、文化的特性和獨特的東西,要有別人不可複製的東西。

  4通過于振立現象反省城市存在的問題

  「社會雕塑與行為藝術」討論是本次藝術論壇的一場壓軸大戲,除了討論「行為藝術」在歐美、中國的情況,專家學者還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聚集在了畫家于振立身上。于振立曾是宣傳畫領域的一個重要畫家,後來進入油畫領域,這位頗具傳奇色彩的畫家在1994年突然躲進了深山,用18年時間「做」房子,這個房子的原材料大都是來自城裡的已經退役下來的破桌、爛凳子、廢輪胎、舊電視、空酒瓶子等。其以「行為藝術」的方式開闢了一個新領域。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當下的城市建築缺少對自然的敬畏,都是一些非人性化的建築。而于振立的房子是一個 「社會雕塑」。慄憲庭將于振立的裝置藝術聯想到藝術與城市的發展,他說,于振立離開城市,尋找自己的生活方式,這是一種象徵,「可以通過于振立的例子反省城市存在的問題。像于振立這樣的居住方式,也可以繼續擴展。 」著名評論家劉驍純認為,社會雕塑這個概念不應該封閉在人的藝術上,可以放大、可以展開,可以指一部分行為藝術。從行為藝術當中關注一些能用社會雕塑的概念來解釋的藝術現象,「應該多研究這樣的一些現象。 」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水天中說:「在我看來,不管是社會雕塑也好,或者是藝術家對自己欲求的營建,都是一種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態度和方式是不同於凡俗的,是對一般的世俗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提出挑戰。于振立對自己寓所的修建,融進了自己的藝術創造。在于振立的建築裡,把環境問題、人類對地球資源的破壞的思考,引用到這裡面。好多廢舊物品的利用也顯示出他的藝術個性。 」

  林學明說:「這次來的時候我就聽說于振立逃離城市18年,他這個行為不是逃離,我覺得他是站在時代的最前面,以一個中國知識分子的身份對城市建設進行思考,用一種積極態度面對社會的變革。我覺得應該把于振立本人的這種藝術行為、生活態度跟一個城市如何發展結合起來。 」

  本次活動的主辦方發言人商成光說,于振立先生是一個個案,他為什麼這麼做,他代表了一種聲音,這種聲音是吶喊,或者是一種批判。他用18年的生命過程轉換到一個建築裡,這一點是沒有人能夠做到的。18年沒有畫畫,他用自己的藝術行為發出聲嘶力竭的吶喊,愛護我們的環境、愛護我們的家園。

  □本報記者/楊 競

相關焦點

  • 文化專家談清明:慎終追遠、行孝盡哀的核心思想不能丟
    談網上祭祀、代客掃墓:慎終追遠、敦親睦族、行孝盡哀的核心思想不能丟  2007年我國將清明節列為法定假日,為清明墓祭創造了條件。近年來出現了網上祭祀、微信直播代客掃墓等新的墓祭形式。在突破時空限制,給人們帶來更多便利的同時,也有一些網友擔心這樣的方式「誠意不足」。
  • 文學藝術中心、美術館新館……深圳將增添眾多城市文化新地標
    在未來幾年深圳將增添眾多的城市文化新地標。深圳打造一系列國際一流的城市文化地標,全面實施《深圳市加快推進重大文體設施建設規劃》,這必將引領深圳實現新的文化騰飛,而如何建設好這些新的文化地標,也成為深圳文藝界的一大關注焦點。
  • 沒有一座世界級的美術館,何談藝術地產!
    廣匯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四川廣匯蜀信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文強在發言中回顧了廣匯集團的發展歷程,介紹了產業落地的戰略布局,宣布了廣匯第二總部2021年即將在天府新區竣工落戶,作為雪蓮天府文化核心的廣匯美術館將於明年下半年正式開館。
  • 光明文化藝術中心美術館「未來藝術學」開幕
    同時,「未來藝術學」展覽作為光明文化藝術中心美術館的開幕首展,將免費向公眾開放至12月15日。展覽探討的是未來藝術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呈現,以及實驗過程中帶來的啟示,奠定了光明文化藝術中心美術館以「探索式綜合美術館」作為核心定位的基調,跟隨深圳開放創新的未來價值理念與深圳堅定不移貫徹創新的城市發展理念,緊扣光明區「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的區域定位。
  • 國內首個光主題美術館落地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
    她講到,新公藝已經聯合深圳市極光行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極光行動」)共同發起成立城市光藝術中心,在未來還會推動產業聯盟成立,協助設立城市光藝術基金,以產業為核心打造」光美術館」IP,全方位推動」光美術館」IP在全國範圍內落地和運營。目前,中國多個城市都推出了自己的燈光表演項目,以此激活城市夜間經濟,豐富市民文化生活。」
  • 程十髮美術館即將在滬開工建設 城市需要什麼樣的美術館?
    原標題:城市需要什麼樣的美術館  美術館除了展出之外,還可以是公園、工作坊,接納各地而來的藝術家和參觀者享受藝術和生活。對城市而言,美術館作為公共空間的這一特性,將會越來越重要。  9月,程十髮美術館即將開工建設,預計2019年年底建成開館,屆時上海的美術館版圖將再添一抹亮色。
  • 深圳地鐵邀請國際知名藝術家及專家學者共同創想「地鐵文化藝術」
    地鐵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城市中最具價值的公共空間。繼品牌升級後,深圳地鐵文化藝術塑造再度創新。 12月17日,由深圳地鐵集團指導,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辦,UCD新文創策略研究室、UCD公共藝術發展平臺聯合主辦的「『陽光+家』深圳地鐵藝術設計創想會」在深圳坪山美術館舉行。
  • 市美術館新館開館:文化新亮點 藝術新地標
    ,更是城市的精髓和靈魂。最能體現文化傳承和創意的,恰是城市的文化地標。  1月3日,備受廣大市民矚目的市美術館新館正式開館,意味著嶽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又添一處文化新地標。一座現代化的專業美術館  開館當天,美術館新館一樓展廳的「清風掠過·劉雲藝術作品展」迎來了上萬名市民的參觀。
  • 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讓藝術行銷一座城市
    「這個調查讓我們很開心,因為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高雄市立美術館一直致力於文化藝術的推廣,最重要的改變就是引進當代藝術文化的活動。」謝佩霓說。她告訴我們,高雄渴望在保留原有的歷史、文化的基礎上脫胎換骨,這一次,不是通過鬥爭,而是通過藝術。這個重工業發達的沿海城市,希望像同樣以重工業起家的美國匹茨堡一樣,用藝術讓一座城市煥然一新。
  • 海南省全力推動省會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
    為迅速補齊公共文化設施短板,推動我省公共文化設施規劃建設提質升級,我省於去年開始著手謀劃省會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設施項目。符宣朝介紹,10個項目分別為海南省科技館、海南省圖書館二期、海南國際藝術學院、海南省藝術中心、海南省美術館、海南省瓊劇會館、海南省群眾藝術館、海南省新聞中心、海口灣演藝中心、海南革命軍事館。
  • 藝術創意引領城市更新,上海「美術館大道」生態初現
    柳亦春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說,「工業時期大量工廠混雜在城市當中,現在這些工廠裡有一部分因為技術發展而喪失職能,還有一部分因為汙染問題或者管理者有意識的規劃調整而遷移到城市外圍。工廠騰空之後,需要經過升級改造而變成城市發展的另外一種空間。」在改造升級老建築、改變街區形態的過程中,文化藝術是先行者。距離龍美術館西岸館不遠的餘德耀美術館,與鄰居互相借力宣傳,爭做大展。
  • 從美術館到藝術共同體
    感知到國內藝術生態中的不完善,相對西方發達國家的藝術生態對藝術創作的扶持和藝術市場的發展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2019年開始規劃美術館新的發展之路,轉向更多的關注青年藝術家的發展和城市公共藝術項目的扶持。希望給到青年藝術家更加有力量的創作支持以及更多開放的機會,讓藝術家可以平等的、自由的參與到市場中來。同時讓藝術回歸到藝術的本質,實現更多的教育、感知和引領的功能。
  • 繪就城市藝術領空|逸美美術館開館一周年
    去年此刻,富力國金中心逸美·美術館,在眾盼之下璀璨開館,成為瀋陽文化藝術地標。如今不負光陰厚愛,逸美·美術館迎來了開館一周年典禮的盛大時刻!11月20日,坐落於瀋陽一環之心的富力國金中心逸美·美術館,在萬眾矚目之下,開啟了開館一周年的華彩盛典。
  • 在臺灣美術館 體味看得懂的藝術
    點擊「泥源坊」免費訂閱我是中國人,想與這座城市談場戀愛
  • 走進梁書美術館 做個文化深呼吸
    近年來,南昌在城市改造和更新中,高度重視文化建設,進一步延續歷史文化名城文脈,充分彰顯文化的力量,為南昌市民帶來更多更好的文化藝術享受。梁書美術館作為南昌市的「藝術氧艙」,讓市民在忙碌的工作之餘、讓遊客在體驗南昌魅力時,實現文化深呼吸。
  • 整個城市都是我的美術館!日本FARET 立川 ART 藝術文化一日遊
    ▋整個城市都是我的美術館:FARET 立川 ART北川哲學的雛形位於東京都肚臍的立川在二戰後是美軍基地,於1977年歸還日本政府。立川市政府當時為了改變人們對立川的軍事印象,決定用藝術文化重建城市形象,在11棟大樓商業新建案中,同時規劃了公共藝術案計畫,並採用了當今知名策展人北川富朗的想法──「整個城市都是美術館」,其中的109件組品富含「表現世界多樣性」、「藝術品機能化」、「處處是驚喜」的三大特色,整體建設於1994年完成。
  • 美術館與城市(一)| 在美術館講述古都西安的過去與未來
    ,從建築設計到藝術策劃,美術館處處體現著城市的性格、城市的精神。同時,它們還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城市、改變著那裡的人們,給這座城市打上烙印,甚至成為城市獨特的藝術名片。一座城,一座館,城市和美術館似乎有著說不完的故事,在美術館與城市這個系列中,我們走進幾座具有濃鬱地域風格的美術館,去探究一下美術館和城市之間究竟存在怎樣奇妙的關聯。
  • ...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助力首都藝術青年成長成才」2020北京...
    12月8日下午,「推進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助力首都藝術青年成長成才」2020北京青年美術雙年展巡展啟動儀式在通惠河畔文化創意產業園舉辦。北京團市委社會聯絡部、北京青少年服務中心、北京市青年宮、北京青年藝術發展促進會、北京通惠河畔文化創意產業園等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及相關協辦單位、參展藝術青年代表出席活動。北京青年美術雙年展是立足北京、輻射京津冀、面向全國的綜合性青年藝術展示、學術交流、藝術家培養平臺,是推進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服務北京青年的文化品牌。
  • 翛然物表,與古為徒——與宋玉麟談藝術和傳承
    作為宋文治先生的長子,更是當代中國畫領域頗有影響力和建樹的代表人物,宋玉麟先生身上既有家學淵源的傳承,受到包括父親在內的諸多前輩大師的藝術滋養,同時又有理性思考後回歸自我的探索和突破,其學養、創作、收藏共同構築了他獨特的藝術個性。我們如何在傳統文化中汲取和發展,又如何能在傳統精神下實現現代轉型,使之更具生命力而內化為長久不息的文化品格和文化價值,從宋玉麟的藝術經歷中,頗能得到啟示。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①|美術館群何以在浦江兩岸持續崛起
    成立於1956年的上海美術館是中國最早建立的美術館之一,上海美術館來到中華藝術宮之後,也一直在探索麵如何在這棟具有象徵意義的建築當中,展示中國文化的基本價值觀和中國藝術的基本面貌,以及如何在這麼大的體量當中,發揮公共文化服務的功能。近年來,中華藝術宮引進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推出「時代風採上海現實題材美術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