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針灸師」 他們披星戴月做除溼

2020-12-17 映象網

合福高鐵是東南沿海連通內地的一條高鐵大動脈,在贛閩兩省間的武夷山脈以隧道和橋梁的方式橫穿,太平洋季風使得這裡氣候溼潤,山體容易鈣化,「溼氣」無法排出,橋梁隧道的排水一旦出現問題,會鏽蝕高鐵線路設備,給行車安全帶來重大安全隱患。

在武夷山深處,有這樣一群90後「針灸師」。他們披星戴月行走在橋梁隧道之間。為隧道「扎針」除溼氣,給高鐵線路「刮痧」通經絡,這些都是他們的拿手絕活兒。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揭秘這群「針灸師」的日常。

高鐵線路「針灸師」

作業前要先「開箱作業」

深冬時節,晚上九點半,南昌高鐵維修段路橋車間的工程車山區裡不停地盤旋,汽車的顛簸要持續一個多小時,工程車停在了一個陡坡的半坡上,工人們麻利地把工程車尾箱的作業工具搬到了高鐵柵欄門前,碼放得整整齊齊。一人負責清點,一人負責記錄。清點完畢後全體作業人員還要在高鐵柵欄門前和這些工具拍一張「開箱作業」的合影。

作業前的「開箱作業」

負責核對工具的是這個班組的90後工長高志博,他介紹說,大到發電機組、平板推車,小到螺栓螺帽、釘子手套,每一件都必須拍照上傳,審核通過後才能進入工區施工。

高志博:我們有一個工機具清點記錄本,就是為了進柵欄、出柵欄做一個對比作用。同時,現場照片拍下來之後,我們要把照片發到審核員,審核員會對比進去和出來的照片是否一致,確保不會遺落工機具在現場。

仔細清點工機具

劉俊是一名95後,他來到這個班組已經3年了。他說,像這樣繁瑣的「開箱作業」,他們每天進出柵欄都各要做一遍。

劉俊:高鐵線路上是不允許遺漏任何東西的,精細沒有繁瑣這一說,萬一遺漏了工具,高鐵以300公裡的時速開過來,碰上任何一件小東西衝擊力都是巨大的,甚至還會造成列車脫軌。」

「扎針」75釐米,只為給隧道「解壓」

合福高鐵橫穿武夷山區,這裡群山環繞,氣候多雨,太平洋吹來暖溼氣流雖然能緩解夜間作業的冷凍感,但也給路橋車間的職工平添了諸多困難:這裡山體含水量常年飽和,水汽在橋隧牆壁凝結容易形成乳白色結晶體,從而堵塞出水口,「溼氣」排不出去,高鐵也容易「發燒感冒」。

劉俊手持錘子檢查山體

高志博和劉俊他們的任務,就是要給隧道排溼祛毒。頭戴小夜燈、手持檢查錘,高志博帶著工友們通過一錘錘地敲擊,仔細察看隧道邊壁的病損情況。

高志博:我們要一個個檢查隧道是不是有裂紋、空洞、空響,通過聽聲音來看著混泥土是不是實心的,這就像中醫裡的「望聞問切」,通過聽聲來辯問題。

敲擊山體檢查病損情況

6年多的野外作業經驗練就了高志博快速找出病灶的「火眼金睛」,很快,他就發現了一個滲水點,隨後整個團隊麻利地運轉起來,先鑽小孔,釘入膨脹螺絲,架起固定裝置,再掛上鑽孔取芯機,接好冷卻水,最後正式開鑽,整個過程行雲流水,幾乎不需要指揮。

高志博:要打穿防水層我們要鑽進去75公分左右,我們作為「針灸師」、「理療師」,一般打通以後,水就會出來。如果不給它隧道做理療的話,水壓會繼續升高,如果冒到接觸網,會造成供電線路故障,影響高鐵正常運行。

高志博介紹如何找準隧道的「穴位」

發現的滲水點

正式開鑽

在高志博看來,給隧道做「針灸」過程中最考驗技術的是要找準水壓最大的那一個「穴位」,這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

高志博:看到牆上出現滲漏水的狀況,我們現場研判這個水積到哪一塊,打通要通到哪一塊,這就相當於中醫裡針灸經脈一樣,你要找準,如果打進去沒打對,可能就會浪費鑽眼的時間。

鑽進40公分洞裡「刮痧」,身材瘦小才能做「清道夫」

一般情況下,在兩條並列的鐵路鋼軌中間,有一條排水溝,水流在隧道口一分為二靠兩段直徑40公分的排水管下穿鐵軌排出。由於南方山區含水量大,水中雜質多,排水管極易發生堵塞,這就需要人鑽進去把堵塞物掏出來。

鑽洞清淤

疏通排水管被工友們形象地稱為「刮痧」,因為空間狹小,「刮痧」的工作往往落在了身材瘦小的劉俊和吳凡的身上。他們兩人一組,一個匍匐前進鑽進洞裡敲碎結晶,一人在洞外接應。洞裡空間逼仄,容易缺氧,兩人必須幾分鐘輪換一次。

劉俊:裡面操作太小,空氣很悶,人在裡面不好施展。操作一會兒就會喘不過氣來,但是裡邊那些結晶已經硬化了,必須靠我們人工一點一點摳出來。

疏通排水管需兩人換班防止缺氧

幾番作業後,時間來到凌晨3點半,天窗作業時間也結束,兩條排水管終於恢復通暢,劉俊和吳凡臉上露出了笑容。記者看到,他們身上多處硬質的作業服已經被雜物刮破,全身上下從裡到外都淌著水,分不清是身上的汗水還是洞裡的汙水。

渾身溼透的吳凡(左)和劉俊(右)

90後「針灸師」:我不覺得很苦,我覺得很酷!

工長高志博介紹說,為隧道「針灸刮痧」只是他們工作中的很小一部分,這個路橋車間班組共有12人,清一色全是90後,負責保障合福高鐵武夷山脈區間76公裡內所有的橋梁、隧道、涵洞和路基的安全。寒來暑往,風雨雪晴,他們一年365天都在翻山跨橋的路上。

高志博:平常工作中,經常碰到沒有信號、也沒有路的情況,我們自己逢山過山,遇水搭橋,像登山隊一樣去搜山。平常我們就住在山裡住帳篷,身上帶了一大堆饅頭,暴雨一下,拿出來的饅頭都被雨水泡開了。

一聲聲的敲擊,得到了山體穩固的回應;一次次的鑽洞取芯,消除了水漫高鐵的隱患;一趟趟的清淤疏通,換來了春運期間乘客的安全回家。雖然紮根深山,條件艱苦,但這群90後沒有絲毫怨言。

高志博:我在鐵路邊上看到一列列高鐵經過,內心就會油然而生一種成就感。乘客坐得高興,我們也就高興。

吳凡:春運來了,越來越多的人坐著高鐵經過我們檢修過的隧道橋梁回家,我們的工作苦點累點沒什麼,我覺得都很值得。

劉俊:再苦再髒再累的活兒也要有人幹,更何況我們是為了保障高鐵的運行安全,我不覺得很苦,我覺得很酷。

今年春節怎麼過?

高志博:春節我會堅守在崗位上,愛人是車站客運員,春節也沒空休息。我們已經約好讓旅客先過年,我們春節之後補個年夜飯,心裡也覺得挺幸福的。

劉俊:今年過年難得調休,準備陪還沒坐過高鐵的父母乘高鐵去外面玩玩,也為他們講講我們鐵路人的故事。

吳凡:因為輪班原因,今年安排我回家過年,心情無比開心。由於這一年都忙於工作,人生大事還沒解決,回到家後肯定少不了被親戚朋友「催婚」。

課後習題

看完《你不知道的春運......》系列後,你能回答出下面

相關焦點

  • 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香蕉喵
    譬如糰子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在另外一個星球上,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香蕉喵。它們可愛又機靈,活潑又治癒。這部《香蕉喵 不可思議的夥伴們》是糰子無意間找到的,第一眼看到這個名字時,就認定了這是一部小清新的番,然後莫名的就點了進去。看完之後就一直想有這麼一隻香蕉喵(真的是太萌了)對於這番,糰子認為唯一的缺點就是太短了,不夠老夫看啊!
  • 在那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藍精靈……不對!是小藍企鵝!
    >體重:1kg左右科屬:企鵝科小藍企鵝屬分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紐西蘭特點:通常只在夜間活動與人類親和度:★★☆–在那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藍精靈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快樂的藍企鵝,還是小身材的小小藍企鵝。小藍企鵝,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小的企鵝種類,它們普遍只有1kg重,而身高只有43cm,站起來只有帝企鵝的三分之一。即便是成年的小藍企鵝,也很容易被人用兩隻手輕鬆掌握。
  • 《魔道祖師》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藍精靈」!
    《魔道祖師》動漫非常的受人喜歡,特別是對於腐女同時有喜歡二次元的人來說,這是少見的精神食糧。 小編覺得這樣的時間已經很好了,至少明年的七月工作黨和學生黨都有時間追番。
  • 「在那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兒童專崗」
    "在那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小專崗他們認真又細心,他們辛苦又低薪他們勤勤懇懇生活在那,兒童的服務站他們全靠培訓相互來關心"有這麼一群人,加班熬夜少不了;越過村莊走過城市,給各地小朋友送去溫暖;被項目組搞到頭頂光滑仍奮力碼字寫月報。
  • 在那山的那邊海的那邊……
  • 在那山的那邊水的那邊有一群「藍精靈」
    在那山的那邊 水的那邊 有一群三調人他們吃苦又耐勞 他們勇敢又靈巧 他們無怨無悔跋涉在 那山水林田湖草邊他們不分晝夜投入到三調 噢 可愛的三調人 噢 可愛的三調人 他們齊心合力一鼓作氣 打贏攻堅戰 他們期待吹響勝利的號角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這群跋涉在山村田野間的「藍精靈」吧!
  • 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
    想像著在山的那邊就是蔚藍的海,海邊沙灘上一定還有很多精緻的貝殼等著我去撿拾。鬆軟的沙灘,細密的水浪這些是我對大海最初的執念。就像作為一個南方人對於北方雪的好奇,對於不熟悉的事物,人總是容易好奇,人本能地對於未知充滿想像,會想像空中飄下一片細膩的白淨,這是年少時不必顧慮過多就能「暢遊」的自由。
  • 山的那邊,是海嗎
    而且這條路的人行道上都有樹,夏天走沒那麼曬。從此以後,基本上都走這條路了。後來在一本書上看到:「要保持好奇心,經常走一些沒走過的路,做一些沒做過的事。」【山的那邊是海嗎】故鄉有很多山,從門口、從窗戶看出去,那些山或高或矮,或遠或近,或獨立或連綿,仿佛小鎮被群山包圍著。小的時候我們對世界充滿好奇,喜歡問十萬個為什麼。比如:山的那邊是什麼?
  • 在那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藍精靈:從比利時漫畫配角到世界知名
    80年代的藍精靈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了很多優秀的外國動畫片,其中有《米老鼠和唐老鴨》、《咪咪流浪記》、《魯賓遜漂流記》、《木偶奇遇記》等,不過其中最有影響、直到現在還耳熟能詳娓娓道來的,就要數《藍精靈》了,《藍精靈》的主題歌經常被人們哼唱,「在那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藍精靈,他們活潑又聰明,他們調皮又靈敏……」
  • 山的那邊是什麼(小說)
    真是不省心,要他們讀書不讀,等會兒不給他們飯吃!」所謂操場,就是外面一塊稍微大一點的平地。姚端衝過去,只見牛高馬大的蔡小江把身量瘦小的蔡馬彪死死按在地上,蔡馬彪在他身下不斷掙扎,一群男孩子則圍成一個圈,有鼓勁加油的,有拉偏架的,就是沒有置身事外的;幾個女孩子則遠遠地站在一旁,不知道怎麼辦好。那個火啊,騰地一下子就在心裡躥了起來。
  • 掛職手記(二)山的那邊是海
    湖南經視記者 袁濤 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邊是什麼呢? 媽媽給我說過:海 哦,山那邊是海嗎?(節選自初一語文課文《在山的那邊》) 山那邊是海嗎?這可能是每一個山區孩子心中的疑問,為了實現心中的理想,他們要比城裡的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長途跋涉,翻越無數座山,只為了看看山那邊的海。然而很多孩子卻不得不停下腳步——因為家庭的貧困。
  • 山的那邊是海
    今天小編來跟大家一起分享一個讀書筆記「聽說山的那邊是海,於是我們出發了。」原文引自梁燕霞,一位來自商務英語的導師。每個人對於遠方的界定,對於未知的好奇,始終是不變的。正因為有那顆好奇心,使得我們會在期盼的同時,給予自己一定的信心與厚望。
  • 山的那邊海的那邊,邂逅青島最美民宿!
    在青島,山的那邊海的那邊,讓我們一起邂逅青島最美民宿!東麥窯民俗主題酒店位於東麥窯村,利用原有特色房屋,用藝術文化主題的方式結合民俗民藝對其進行主題化改造。每個院落都有自己的主題,將吉祥文化延伸至每處角落,古語云:心誠則靈。這是民宿的期許,也是祝福。院內侍花弄草,廳內執杯閒談,廚間享受歡愉,夜裡伴星入眠。
  • 海的那邊 - 海的那邊,南通網-中國南通主流新聞資訊門戶
    海的那邊 2020-08-06 14:56:48 來源: 南通網   孩子坐在岸邊,一邊看著大海,一邊思考。  海的那邊,是田野嗎?是都市嗎?
  • 小雪日|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
    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 「兩千三百多年前,楚國小官,名染,遊走山林,發現一部族,苗。他們紡布織衣,用蠟繪花於布而染之,染出來的衣服青底白花,楚國聞之,大力培植,從此這項古老技藝告白於世間。
  • 1 在山的那邊
    神往山那邊的新天地,是童年的遐想。「媽媽給我說過:海/哦,山那邊是海嗎?」這就是說,媽媽指點了理想,喚起了我的想望,然而童年的認識畢竟是膚淺的,以為一座山的那邊就是海,一旦望不見海,望見的依然是山,於是大失所望。   長大了,詩人領悟了,媽媽所說的海,是信念凝成的海,海很遙遠,但是並非虛無縹緲。理想和信念,使人不畏長途跋涉,「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 從大山到山大|這一次,山的那邊是海
    二零一八年的冬月,我們帶著大山裡的孩子們走出了大山那年,從大山到山大,從種子到萌芽我們告訴他們:下一次,山的那邊,是海。二零一九年的冬月,我們再一次帶著大山裡的孩子們走向山外這次,從大山到山大,帶你去看外面世界的顏色我們說:山的那邊,終於是海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4日訊2019年11月25日,在聯想idea精英匯和山東大學研究生支教團
  • 在《山的那邊》,會是你想要看見的那一片海麼
    「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邊是什麼呢?媽媽給我說過:海哦,山那邊是海嗎?於是,懷著一種隱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終於爬上了那個山頂可是,我卻幾乎是哭著回來了——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 山的那邊是什麼
    看近處,車的一邊是山崖,另一邊是懸崖;看遠處,影影綽綽的群山,披著薄紗,婀娜多姿,應了那句「霧鎖山頭山鎖霧」。雖然雨天景色意境悠遠,逶迤連綿,但是我卻高興不起來,我開始想念故土、思念故人,這種思念是我對於未知的緊張勾出來的。看著樹的影子不斷倒退,看著山巒不斷映入眼帘又壓進心底,我想起了一篇文章《在山的那邊》,裡面寫道:「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
  • 「孩子們,山的那邊真的有海!」鄉村教師一條vlog感動網友
    這就是海,看看波瀾壯闊的大海。海和天是一色的,水天相接,看到了嗎?同學們,山的那邊不只有大山,還有海。老師沒有騙你們……」近日,一條記錄雲南鄉村教師李芳從邊境小學去往海南三亞參加「2019馬雲鄉村教師獎」頒獎典禮的VLOG衝上微博熱搜榜,眾多網友在觀看完視頻後表示自己「看哭了」。11日,視頻的拍攝者李芳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講述視頻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