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宣布其第一艘國產航母(IAC-1)「維克蘭特」號完成首次系泊試驗,將在2021年開始海試,在2021年底或2022年初服役。也就是說「維克蘭特」在2009年2月開建近12年後,其建造終於進入最後階段
,但該航母能否在印度官方宣稱的時間段內服役,目前還很難說,因為「維克蘭特」號的服役時間早已被屢次推遲,該艦甚至成為世界海軍史最漫長的軍艦建造計劃之一。
與任何印度重大自研武器項目一樣,「維克蘭特」號的研製也是一部悲劇史,總是伴隨著技術困難、進度延誤、成本超支、互相指責與爭吵。「維克蘭特」號項目起源於1989年,印度為了取代老化的英國製造的「鷂」式戰鬥機輕型航母,計劃建造兩艘28000噸的新防空艦(ADS)也就是輕型航母。但由於1991年的經濟危機,印度國產航母被擱置。
1999年印度恢復了ADS項目,啟動的第一艘國產航母的研製。考慮到印度海軍「鷂」式戰鬥機即將淘汰,新航母被改為能搭載更多現代化艦載戰鬥機,因此噸位增加到32000噸,並從滑躍起飛/垂直降落改為滑躍起飛/攔阻降落設計。2003年隨著米格-29K艦載戰鬥機的確定,該艦排水量進一步增加到37500噸,名稱也從防空艦(ADS)改為國產航空母艦(IAC)。
雖然「維克蘭特」號在研製中獲得了法國、義大利和俄羅斯的支持,但如此複雜的大型軍艦仍不是印度造船工業玩得轉的。在2009年開始鋪設龍骨之前,原定由俄羅斯供應的AB/A級鋼在交付時遇到了問題,以至於印度不得不在國內建立生產線,生產航母所需的26000噸三種類型的特殊鋼材。好不容易開始建造後,承包商科欽造船廠由於缺乏建造經驗和工作質量低下,建造工期多次出現延誤。
2011年3月,該艦減速器推進軸的設計又出現重大缺陷,柴油發電機等部件的安裝也發生事故,導致進度進一步被推遲,到2012年整體進度已落後計劃表3年。該艦在幾乎每個主要建造階段都出現了拖延,項目到現在已被足足推遲了5年。困擾「維克蘭特」號的另一個問題是成本嚴重超支,最初計劃耗資5億美元的建造成本到目前已經猛增到約35億美元,是原始價格足足7倍!
「維克蘭特」號的不堪表現也嚴重影響了印度第二艘國產航母(IAC-2)「維沙爾」號的建造計劃,在認識到航母建造的巨大成本和技術挑戰後,印度海軍雄心勃勃的8000噸電磁彈射器「維沙爾」號的建造計劃,現在已被擱置。
與印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領國的國產航母正如下餃子般地建造中,在002航母下水時又緊鑼密鼓地開始艦載003彈射型航母,甚至004核動力航母也以完成規劃。背後展現出的巨大工業能力和技術差距,不禁讓印度海軍扎耳撓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