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寫出脫貧大文章

2020-12-21 瀟湘晨報

廣西百色,在樂業大石圍天坑群世界地質公園的一座玻璃觀景平臺內,一場直播正在上演。屋外,雲海縹緲,峰巒疊嶂;屋內,節目主持人、致富帶頭人、當地文化人共聚一堂、共話小康。直播中,廣西水果和美食輪番展示,拋繡球、編織民族服飾、壯族山歌等非遺技藝一一呈現,人文元素借著方寸屏幕聲名遠揚。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很多貧困地區雖然地理位置偏遠,但是自然風光秀美、生態環境良好,旅遊資源豐富,具有較大的文旅開發潛力。近年來,工業基礎薄弱的百色市,藉助優越生態環境和壯美自然風貌,不斷探索文旅扶貧與生態發展相結合的新模式,讓村民搭上「旅遊車」,吃上「生態飯」,走出一條「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致富路。

旅遊業的發展涉及大量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資,旅遊目的地也存在公共資源的使用、授權問題,沒有靈活的調控和管理很難產出效益。近年來,百色下大力氣推動村容村貌改造和交通道路鋪設等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推廣大王嶺原始森林旅遊區健康小鎮、凌雲浩坤湖、樂業大石圍等生態旅遊項目,協調解決重大項目資金短缺問題。有了財政的「四兩撥千斤」,頂層設計和規劃引導就有了施展空間,打牢了文旅產業綠色發展的底子。

旅遊扶貧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機構設置、形象宣傳、人才培養等各方面,光靠政府力量遠遠不夠。引導成熟的旅遊企業到貧困地區投資開發,激發村民投身產業的積極性,是提高旅遊扶貧市場化水平和發展效率的重要途徑。在田陽縣巴某村,政府引進華潤五豐有限公司合作發展旅遊、種植、養殖等產業,通過「企業+村民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幫助村民致富。合作社所得收益歸村集體,用於民宿經營農戶的收益分配和村集體公益事業。企業上線完善的激勵機制,有效調動了村民經營民宿、發展旅遊的信心和凝聚力,實現了壯大集體經濟、村民增收和產業發展的共贏。

對於旅遊業而言,沒有特色就沒有吸引力。呈現不同區域間獨特的自然景觀、地理風貌、人文風俗,是樹立旅遊品牌、推動旅遊產品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一招。廣西山水處處好風光,各地在旅遊扶貧上精準發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魅力文旅新模式。德保縣那溫村依託生態資源稟賦,打造出「稻—花—蜜」產業鏈。春夏之際,村裡種植不同品種的水稻,在田野裡「作畫」;秋冬季利用冬閒田加大花卉種植,一眼望去同樣風景如畫。成片花海增加了蜜源,再發動村民開發蜂蜜周邊商品,增加旅遊二次收入。大力培育最能發揮當地優勢的特色產業,讓更多村民參加生產和經營,資源優勢就能轉化成競爭優勢,小花朵也能寫出脫貧大文章。

利用文旅資源提振經濟、富裕百姓、美化環境、保護生態,廣西不僅大有可為也必將大展作為。

(作者為本報總編室編輯)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08日 05 版)

(責編:劉佳、李昉)

【來源:人民網旅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評論:文旅融合寫出脫貧大文章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文旅融合寫出脫貧大文章(現場評論·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32))廣西百色,在樂業大石圍天坑群世界地質公園的一座玻璃觀景平臺內,一場直播正在上演。近年來,工業基礎薄弱的百色市,藉助優越生態環境和壯美自然風貌,不斷探索文旅扶貧與生態發展相結合的新模式,讓村民搭上「旅遊車」,吃上「生態飯」,走出一條「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致富路。旅遊業的發展涉及大量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資,旅遊目的地也存在公共資源的使用、授權問題,沒有靈活的調控和管理很難產出效益。
  • 文旅融合寫出脫貧大文章(現場評論·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32))
    原標題:文旅融合寫出脫貧大文章(現場評論·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32)) 廣西百色,在樂業大石圍天坑群世界地質公園的一座玻璃觀景平臺內,一場直播正在上演。屋外,雲海縹緲,峰巒疊嶂;屋內,節目主持人、致富帶頭人、當地文化人共聚一堂、共話小康。
  • 【聚焦】固安縣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 構建文旅發展新格局
    京南休閒谷魅力固安城——固安縣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 構建文旅發展新格局在經濟發展進入「旅遊時代」的當下,固安縣全力做好文旅融合這篇大文章,積極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文化旅遊產業已成為該縣拉動經濟發展「文化引領」「同頻共振」全業融合文旅「風景線」固安縣積極推進旅遊與其他行業領域融合發展,將旅遊與歷史文化、城市提質、美麗鄉村、產業轉型相融合,構築全域旅遊網、延長旅遊產業鏈,催生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
  • 做好文旅融合發展的大文章
    筆者認為,關鍵在於它們都走出了文旅融合發展之路,讓景區綻放獨特魅力。攬山水之幽,得人文之勝。文化為旅遊注入靈魂,讓旅遊更具內涵、更富魅力;旅遊為文化傳播提供載體,讓文化更加生動、更富活力。駐馬店素有「九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稱,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山水秀美、生態宜居,歷史典故、人文景致眾多。
  • 八裡湖新區做活文旅融合好文章
    一卷詩書入畫來 幾多閒情山水間八裡湖新區做活文旅融合好文章李譽 劉凱 記者 儲義八裡湖新區依山傍水、交通便捷、生態優美、文化深厚,最有條件做好山水旅遊、文化旅遊、休閒旅遊的文章,構建山、江、湖、城一體化的旅遊格局。
  • 【脫貧攻堅】囊謙縣全域聯動著力打造文旅融合囊謙樣板
    【脫貧攻堅】囊謙縣全域聯動著力打造文旅融合囊謙樣板 2020-12-19 14: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旅融合 萬源做足山水文章
    在帶給遊客完美體驗的同時,充分發揮文旅帶動作用,創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目前,分兩期建設預計總投資35億元的龍潭河景區提升項目工程一期投入運營,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新建展館全面完成,鐵礦至黑寶山旅遊道路建設、八臺山至巴山大峽谷旅遊快速通道以及萬源市體育公園等文旅項目正大力推進。
  • 構建鄉村文旅融合全產業鏈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是向脫貧攻堅發起總攻、奪取全勝的決戰之年。脫貧摘帽後如何鞏固扶貧成果、防止返貧,確保高質量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美麗鄉村建設是其中重要一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在「十四五」時期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 「寧小遊」帶你「智遊銀川」,銀川文旅寫出旅遊大文章!
    銀川文旅集團從旅遊環境、旅遊技術、旅遊產業、旅遊業態等多方收集、梳理市場信息,科學研判發展態勢,形成「兩線一圈」空間布局和「2+7」產業布局,即文旅產業投融資、智慧文旅大數據兩大平臺和景區運營、商旅開發、文創產品、酒店餐飲、會展傳媒、文旅地產、研學培訓等七大業務板塊。
  • 「寧小遊」帶你「智遊銀川」,銀川文旅寫出旅遊大文章
    銀川文旅集團從旅遊環境、旅遊技術、旅遊產業、旅遊業態等多方收集、梳理市場信息,科學研判發展態勢,形成「兩線一圈」空間布局和「2+7」產業布局,即文旅產業投融資、智慧文旅大數據兩大平臺和景區運營、商旅開發、文創產品、酒店餐飲、會展傳媒、文旅地產、研學培訓等七大業務板塊。
  • 安徽涇縣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
    加快推進文旅項目建設。該縣出臺了《全縣旅遊資源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試行)》。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展陳提升工程竣工待驗收。宣紙小鎮項目入選全國首批文旅優選項目,開始建設。月亮灣牛肝馬肺水上樂園項目完成一期各項建設對外運營。水墨汀溪景區導覽圖等標識牌更新、玻璃棧道主體工程建成運營。
  • 文旅融合綻芬芳——靖遠縣加快推進文旅融合發展紀實
    靖遠,黃河流經縣境154公裡,是備受造物主青睞的地方,波瀾壯闊的黃河之水,潤澤出萬頃黃土的滿目翠色,強渡黃河的紅色印跡,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歷史功績,脫貧攻堅的陽光雨露,哺育出靖遠大地的蓬勃生機。「大產業」定位,突出「山水人文、大美靖遠」旅遊品牌,構建文旅發展新格局,靖遠縣吹響了文化旅遊產業加速發展的號角。
  • 莫恭明:譜寫出三峽文旅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莫恭明在致辭時說,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旅遊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從戰略定位、發展前景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渝鄂兩地山水相連、人文相親,長江三峽將我們緊緊聯繫在一起。近年來,我們以共辦共享國際旅遊節為契機,不斷推動兩地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持續唱響大三峽旅遊黃金品牌,長江三峽旅遊內涵日益豐富、品質持續提升,旅遊人數、旅遊收入不斷增加。
  • 文旅融合是大勢所趨
    郭洪鈞:說實在的,文旅融合堪稱當下的熱詞之一,對於文旅產業而言,儘管許多從事多年傳統旅遊行業的朋友不大願意接受文旅產業這個詞,但文旅產業的存在不僅是貨真價實,而且是大勢所趨。吾以為,不接受的原因有二,一是不願文在前旅為後,或不甘旅為文之體;二是自身格局太小看不清旅遊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離不了文的加持與賦能,當然格局小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夠解決的問題。
  • 「天眼時評」做好「旅遊+多產業」融合發展文章
    「旅遊+農業+文化+體育」等多產業融合,帶來十裡畫廊、陽明文化產業園、南江大峽谷等景區的常年火爆,助推貴州旅遊業向高效高品質全季全時全域旅遊轉變,在脫貧攻堅、保持經濟增速中發揮突出作用。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旅遊在擴大投資、促進消費、增加就業等方面的優勢會更加明顯,做好「旅遊+多產業」融合發展文章正當其時。
  • 文旅融合助發展 夜遊燈會促增收
    原標題:文旅融合助發展 夜遊燈會促增收   中秋國慶月圓夜,西浦燈市亮如晝。
  • 馬合口白族鄉梭子丘村:文旅融合寫出脫貧大文章
  • 文旅融合發展的「臨沂答卷」
    「十三五」期間,臨沂積極發揮區位優勢,充分利用文化歷史和生態環境資源,全力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突出文旅融合發展、公共服務提升、產業轉型升級三個重點,不斷擴大「親情沂蒙」旅遊品牌影響力,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 洛陽日報刊登:《文旅融合「耀」龍門》專題文章
    古老的龍門更加期待,搭上「洛陽號」的發展快車,在文旅融合中「當主角」「唱大戲」,以文旅融合之光照耀龍門發展新路。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讓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煥發出時代新氣象。落實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兩大國家戰略,「國際人文交往中心」是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新的賦能定位,「打造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是洛陽必須突出的文化特色。作為全市文旅產業的排頭兵,龍門必須主動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在文旅融合上走在前、闖新路。
  • 這就是山東|金字招牌、老城復興,山東各地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
    記者了解到,首屆中國文旅博覽會通過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將為充分展示山東文旅融合發展新成就搭建重要平臺,對於激發文化旅遊消費、推動旅遊業復甦提振、有效發揮文旅產業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具有重要意義。搭乘科技快車,推進智慧賦能,激發文旅融合強大活力。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現代科技的發展為文旅融合拓展了更多空間,進一步豐富了文化和旅遊業態的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