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與別國打過那麼多仗,為何從來沒有一個國家能吞併中國

2020-12-15 張生全精彩歷史

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吞併中國,換一種說法就是,華夏文明是世界上從古至今,從來沒有斷過的文明。

有人不同意這個觀點,他們會說,元朝取代中原國家,不是華夏文明斷了嗎?清朝取代中原國家,不是華夏文明斷了嗎?

(炎帝黃帝雕像)

這種說法顯然是不對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對古代的國家,必須要有一個界定。古代的國家,準確地說,只能叫做王朝國家,而不能叫做民族國家。一個朝代的滅亡,並不是一個民族的滅亡,而只是一個王朝取代另外一個王朝。比如說,漢朝取代秦朝,只能說是劉家王朝取代嬴家王朝。元朝取代宋朝,也只能說是孛兒只斤王朝取代趙宋王場。民族是沒有變的,漢族依然是漢族,蒙古族依然是蒙古族,那個民族依然在那裡。並沒有因為孛兒只斤王朝取代了趙宋王朝,漢民族就消失了。

而且,歷史上的各種民族,還經常發生各種各樣的融合現象,進行重組或者變遷。歷史上有很多民族,比如匈奴、鮮卑、突厥、女真、契丹,他們曾經強盛一時,但是最後都被融合了。所以,就算元朝建立,清朝建立,也只是說這些民族在當時佔據了統治地位,並不能說他們把某個民族國家給滅了。

有了這個認識以後,我們再來看中華民族為什麼一直血脈不斷,中國為什麼從來沒有被其他國家所滅亡。

(孛兒只斤·鐵木真)

第一,中國特殊的地理環境。

不得不說,冷兵器時代,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中國東邊南邊都是大海,西邊是高原雪山,唯一稍微可以對中國內陸發動進攻的,就是北邊和西北邊。而中國古代,實際上就是北邊和西北邊的民族不斷和中國內陸的民族發生摩擦,發生戰爭。

但是,在北邊和西北邊的民族與中國內陸發動戰爭的同時,也在不斷地與中國內陸的民族發生融合。五千年的華夏文明中,中國西北和北邊曾經出現過無數個民族,這些民族絕大多數都消失了。這種消失,有遠遷,而更多的則是與中國內陸融合了。

同時,西北和北邊的這些民族,還很好地擋住了更遠處的那些強悍的民族,讓他們無法對中國內地構成騷擾。

(萬國來朝)

第二,中國強大的文明引力。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形成了十分輝煌燦爛的文明。這個文明,對周邊的民族具有強大的吸引力。這個吸引力,不斷地同化著周邊的民族。就算這些民族曾經在武力上十分強大,就算它曾經用武力徵服了華夏文明。但最終,華夏文明也對這些民族實現了反徵服。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比如歷史上的鮮卑族,曾經強悍地佔領了中原北方。但是,華夏民族的文化力量,讓這個民族全面實現漢化,並最終被漢族融合。再比如女真族,在北宋末年的時候,曾給漢民族帶來巨大的傷痛,但是最終他們也被漢化融合。再比如蒙古族和滿族,他們在徵服中國內地的同時,最終逐漸接受了漢民族的文化,並把漢民族的文化作為他們的主流文化。

第三,中國堅韌的自生能力。

我這裡所說的自生能力,是指中原民族雖然曾經多次壓制,但是,最終他們依然依靠堅強不屈的精神,最終絕地反擊,重新實現對中國的主導。

比如西晉末年,五胡亂華開始,長達四百年的動亂。但隋唐時期,中原民族再次取得了主導。還有元末和清末,中原民族都重新實現了主宰,這些就是有堅韌的自生能力的表現。

(參考資料:《元史》《清史稿》等)

相關焦點

  • 古代中國那麼強大,為何沒有吞併富饒的東南亞?
    文/寂寞的紅酒東南亞,古稱南洋,位於中國的南部,是一塊面積遼闊,物產富饒的地域。古代中國國家強大,東南亞像一塊肥肉就在中國嘴邊,但中國卻一直沒有吞併它們,只是讓它們作為藩屬,結果最後白白便宜了西方殖民者。那麼為何古代中國沒有將東南亞納入版圖?
  • 金庸:為什麼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吞併中國?
    無論歷經多少次侵襲,卻依然能夠昂首挺胸,屹立於此,始終不倒,就連金庸先生也數次為國家之魂動容。因為,從古至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吞併中國,華夏文明從未斷絕,並且時至今日,依舊生生不息。古巴比倫,希臘,羅馬,埃及等流域都曾有過歷史悠久,輝煌壯闊的文明,但是這些文明後來都因為這樣那樣的外力因素而消退,最終湮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而中國的歷史上,也曾經歷過數次侵襲,但是令人驚奇的是華夏文明卻始終沒有斷絕,甚至對於每一次處在危機之中的中國來說,那些危機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 為何歐洲有那麼多的袖珍小國,列強卻沒有吞併它們呢?原因很現實
    如今全世界範圍內有190多個獨立主權國家,其中面積不到1萬平方公裡的有33個,這33國家因為領土太過於稀少,因此我們也稱其為袖珍國家。這些國家的國土面積均位超過1萬平方公裡,其中最小的梵蒂岡只有0.44平方公裡,是「一眼」就能望到頭的一個國家。而這些國家和西方的列強過比起來,就像是一頭大象和一隻螞蟻的區別。可以說如果西方列強要吞併這些袖珍小國,是不費吹灰之力的。
  • 為何歐洲有那麼多的袖珍小國,列強卻沒有吞併它們呢?原因很現實!
    這些國家的國土面積均位超過1萬平方公裡,其中最小的梵蒂岡只有0.44平方公裡,是「一眼」就能望到頭的一個國家。而這些國家和西方的列強過比起來,就像是一頭大象和一隻螞蟻的區別。
  • 金庸:為什麼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吞併中國?
    金庸 金庸老先生說,之所以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吞併中國,是因為中國的"改革"和"開放"。 縱觀中國歷史上繁榮強盛的朝代,由漢朝漢武盛世開始,到清朝康雍乾盛世為終,幾乎都離不開這兩點必備因素。 大漢王朝的繁榮,改革與文化交融缺一不可 追溯到漢朝,漢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不可謂不重要。因為提起中國古代最為強盛的朝代,人們往往都會浮現出"漢唐盛世"。
  • 盧森堡還沒有中國一個縣大,為何沒有被周邊強鄰吞併
    文/寂寞的紅酒盧森堡,位於歐洲西部,與法國、德國及比利時相鄰,是一個標準的彈丸小國。盧森堡的面積只有2580餘平方公裡,還沒有中國很多縣的面積大。不過就是那麼一個彈丸小國,卻在法德比三大強國的夾縫中長期保持著獨立。
  • 金庸的困惑:為什麼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吞併中國?
    中國是一個擁有著五千多年歷史文化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這五千年當中更是經歷了數不清的跌宕起伏。但是無論怎麼變幻,王朝怎麼更迭,漢族還依舊是那個漢族,中華民族的血脈也一直未曾斷過,中國也一直未曾被其它國家吞併。
  • 為什麼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吞併中國?原因震撼人心!
    為什麼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吞併中國?原因震撼人心!世界上有很多文明在社會不斷演變中衰退甚至消亡了,當今世界還在興盛發展的文明只有兩個,一個是西方的歐美文明,另外一個則是東方的中國文明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 非洲衣索比亞曾跟中國打過仗,如今卻師從中國,經濟迅速發展
    非洲大陸唯一與中國打過仗的是哪個國家呢?為何之後又以中國為師,學習中國發展。非洲自然資源非常豐富,可以說遍地都是寶,已知的石油,銅礦,金礦,金剛石,鋁土礦在世界上都佔有非常大的比重。作為人類起源的非洲,可以說是命運多舛。在1870年之後,非洲大部分地區都被歐美列強瓜分殖民地。
  • 金庸:為什麼沒有一個國家能成功吞併中國?
    縱觀中國歷史,大概可以看到這樣一個規律:我們的民族先是統一強盛,後來慢慢腐化,組織力量衰退。此時如果出現一些改革,那麼就會中興。如果改革失敗了,或者自己腐化了,那麼外族敵人就會入侵。在外族入侵的時候,我們民族有個很特殊的現象,就是外族的入侵常常是我們民族的轉機。以上所講的我們民族七次大的危機,又都是七次大的轉機。
  • 打起仗來士兵最不要命的國家,美軍排名意外了,中國實至名歸!
    打起仗來士兵最不要命的國家,美軍排名意外了,中國實至名歸!哪個國家士兵打起仗來最不怕死呢?強大的武器庫,配上強悍的士兵,讓俄羅斯成為了打起仗來士兵最不要命的國家之一。既然提到蘇聯的衛國戰爭,就不得不說德國。位於中歐的德國,雖然國土面積只有35.7萬平萬公裡,卻是一戰與二戰的主要發起者。
  • 南非為何不吞併國中國賴索托?
    南非是非洲最南端的國家。不過,南非的地圖是非常有意思的,如果只看地圖,咱們會發現南非的東部出現了一塊空白,像是有人用鏟子在南非地圖硬生生挖出一個大洞。這個「大洞」其實是一個國家,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國中國——賴索托。
  • 古代中國如此強大,卻為何沒能開發經營東南亞呢?
    但是這有一個疑問,為什麼中國古代對東亞大陸經略地這麼成功,但卻一直沒有開墾東南亞呢?要知道東南亞這種熱帶地區可是十分適合農業生產的,這對於中國人這種農業民族不可能沒有吸引力。其實這就錯了,中國古代和東南亞國家是打過仗的,不過成績都不是太好。
  • 一個國家多次被吞併,脫離統治後回歸中國它現在是中國的一個縣
    」秦國無疑是強大的,可惜二世死了,可以說是一個壽命極短的朝代。其實,王朝的更迭和興衰都是歷史的選擇。古代中國曾經有過無與倫比輝煌的一面。其領土甚至覆蓋了歐洲大片土地。於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昔日的輝煌最終回到歷史,成為回憶。01古代戰爭頻繁,國家之間的吞併和戰爭經常發生,一夜滅國也是常有的事。
  • 為什麼幾千年來沒有一個國家能吞併中國?原因不外乎這三點
    近代的中國飽受西方列強的侵略,但西方列強終究無法像統治印度一樣地統治中國。那麼,為什麼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吞併中國呢?第一:地理因素中國的版圖東臨大海,東部的廣闊海域能夠阻擋海上的強敵;西面有巍峨的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作為天然屏障;南面的中南半島地形複雜,很難崛起足以威脅到中華文明的強大勢力;過往數千年間真正能對中華文明構成威脅的只有來自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所以古代中國修建了萬裡長城,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遊牧民族的侵襲。
  • 葡萄牙為什麼沒有被西班牙吞併?
    看今天的地圖,我們都知道葡萄牙這個國家的面積很小,只有92072平方公裡,人口也不多,只有1000多萬人,還沒有中國一個大城市的人口多呢!而且葡萄牙三面都是被西班牙圍繞了起來,一面環海。按理說這麼小的葡萄牙,是很容易被吞併的呀,為何西班牙這個龐大的國家,沒有把這一塊嘴邊的肥肉給吃了呢?我們都知道歷史上16世紀的西班牙還是很強大的,他們比英國崛起的都要早很多,那個時候西班牙的艦隊,可謂是天下無敵。他們才是當時的日不落帝國!
  • 中國古代,有吞併朝鮮的機會嗎?為什麼沒有成功?
    中國古代能夠把觸角伸到東北的王朝,也曾擁有短期吞併過朝鮮北部的時候。朝鮮北部在秦漢時期被統治過。隋朝三徵高麗雖然沒有成功,但也彰顯了當時的統治決心。後來蒙古闖進來了,高麗終於不敵不得以才屈服於元,有趣的是,元朝根本不感冒,更有趣的是,最後高麗國王做了元朝駙馬,並且成了定例,所以元朝時,更談不上吞併朝鮮與否了。話雖如此,但是無形中元朝還是緊緊攥著高麗的「繩子」,高麗王經常被叫到大都,事實上高麗在元朝的統治下自主權也受到限制。
  • 日本當年為何敢打中國?看看日軍繪製的中國地圖,一目了然!
    俗話說得好,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每一場戰役都是經過領導者的深思熟慮才發動,那麼日本當初侵略中國必然是經過了萬全的準備。但是中國地大物博,也曾是世界強國,儘管清朝時期發展滯後,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彈丸之地的日本如何敢挑戰大中國呢?
  • 古代沒有大熊貓?中國五千年歷史,為什麼從來沒有提到過熊貓
    但是,這麼討人喜歡的一個動物,在中國古代將近五千年的歷史中,竟然從來沒有提到過他的名字。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呢?是人類從來沒有發現過大熊貓,還是另有原因,不妨一起來看看吧。那麼,在外國人命名之前,大熊貓的名字又是什麼呢?不妨我們先從古代神話中尋找線索。傳說炎黃大戰蚩尤時期,蚩尤的坐騎——食鐵獸就是大熊貓。大熊貓雖然性格和藹可親,但畢竟是熊,有著驚人的爆發力,因此很可能被蚩尤收為坐騎,一同南徵北戰。
  • 古代中國為什麼沒將朝鮮吞併
    其實中國古代的所有能接觸到東北地區的政權也曾能將古朝鮮吞併,更有過短暫統治。朝鮮北部的經歷,比如秦漢時期。而隋煬帝的三徵高麗雖然沒有取得勝利,但也顯示了當時中原統治者的決心。他們也是很能打的,不僅扛住了大遼的進攻,更是打敗了當時還是比較菜的女真人。這個時候的中原政權還是很脆弱,無暇照看這裡。古朝鮮兵後來蒙古人來了,高麗終於屈服於大元,但是比較有意思的是元軍根本就不在意他們,所以在大元時,更談不上吞沒吞併朝鮮。雖然這麼說但是大元還是控制了,朝鮮的一系列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