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網·獨家報導】連日來高溫持續,有網友調侃:「在上海坐地鐵,需帶足一年四季的衣服方可應對,2號線穿春裝,3號線夏裝,4、8號線穿秋裝,6、7、9、10、11號線有時凍得必須穿冬裝!至於1號線,如果條件允許,最好裸裝!」隨著又一輪高溫的到來,上海地鐵的空調問題繼續成為乘客關注和投訴的焦點。
各條線路的空調溫差為何如此之大?遇到車廂空調過冷或過熱時乘客該如何應對?今日(7月10日),上海地鐵運營方詳細解答了這些問題。
乘客:不同線路為何溫差巨大? 運營方:因無法精細化控溫
「今天8點05分從蓮花路坐1號線,列車開往上海火車站方向,我不知道是整輛地鐵都沒開空調還是就我坐的這節列車空調壞掉了。裡面又悶又熱,這大夏天的!」「10號線,你敢再冷一點嗎?我快要感冒了!」
新民網記者在微博上看到,同樣是今日早尖峰時段,同樣搭乘的是上海地鐵,但搭乘不同線路的乘客,卻有不同的體感:有乘客反映1號線悶熱、幾乎感覺不到開了空調,有乘客則抱怨10號線空調太冷,如同身處冬日。
「目前,上海軌道交通11條運營線路上開行了20種車型列車,僅1號線的車輛型號就多達5種。」上海地鐵運營方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儘管如此,在列車空調的溫度控制上,上海地鐵目前是統一按照行業通行的「國際鐵路聯盟UIC553」標準設置的。
據介紹,這一標準以控制車廂內外的溫差為核心,根據溫感裝置測得的內外溫度值自行調節,既要保證車廂內乘客體感環境的舒適度,同時也要兼顧對人體健康的要求,「即在一定的範圍內,確保車廂內外的溫差不至過大,而列車空調系統就依據這一標準進行自動調節。」也因此,該負責人告訴記者,一般理論條件下,當外界的環境溫度達到35℃時,車內的平均溫度不高於27℃;當外界溫度超過35℃時,車內的平均溫度與外界的溫差不小於7℃。
然而,該負責人也坦言,由於地鐵運行的特殊性,實際上,這一理論條件幾乎很難達到;而要求地鐵車廂空調能夠做到民用或家庭空調一樣精細化控溫,則更是難上加難。
」與一般民用空調不同,地鐵列車反覆行駛於地下、地面、高架,環境溫度各不相同,動態變化,因此必須隨變而變、實時調節;同時,列車空調只能用檔位開關來調整,無法以溫度值顯示,還受到停站開關門內外冷熱氣流頻繁交換、高低峰客流人員密度變化、車廂內不同位置存在一定的溫差、長短途乘客體感和需求差異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也因此,地鐵空調對乘客的體感需求無法做到如民用或家庭空調一般的細緻入微,「只能儘可能滿足多數人的需要。」
乘客:空調問題何時能解決?運營方:仍在不斷改進查找問題
「每天早上擠1號線出的汗可能比我在跑步機上流的都多!」實際上,每到酷熱或嚴寒,地鐵的空調問題總是會成為乘客們投訴和關注的焦點。也因此,不少乘客紛紛追問,上海地鐵的空調問題到底能不能解決,「根據乘客的集中反映,我們在不斷改進和查找問題。但由於上海地鐵部分老舊車型屬於上世紀90年代的產品,有先天性條件的限制,也希望大家能理解、支持。」
運營方介紹,早在去年冬季,上海地鐵就對各線路列車空調系統實施了相關的檢查與維護,並對當時所有更換下的故障空調機組進行全面修復。隨著高溫季節的到來,依據乘客投訴和設備實際,對列車空調系統也進行了改進優化工作。
「列車空調的濾網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平均每2周至4周更新一次,確保車內的空氣品質。」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儘可能精細化調節列車空調,貼近乘客需要,在空調系統自動控制的基礎上,運營方現在還每天進行人工幹預,「每天清晨列車出庫前,空調維護人員根據前一日晚的天氣預報來調整列車空調設置;早高峰來臨前,根據當天的天氣預報以及實際狀況再作調整;晚高峰過後則第三次作出調整。」通過這樣「一日三調」,儘可能適應夏季雨、日交替多變以及季節轉換時的氣溫驟變等情況。此外,若遇到天氣急劇變化時,還將根據氣象預警做出臨時性調整。
相關負責人同時提醒乘客,當遇到列車空調故障時,可找尋位於車內兩端上方的車廂號,由一串四位數或五位數組成的數字,然後致電64370000上海地鐵網絡服務與監督熱線,告知車廂號和相關情況即可。「熱線工作人員將根據乘客的集中反映儘快通知檢修人員,檢修人員將就近上車查看、處置,若確認列車空調系統存在故障,將安排該列車運行至終點站後下線檢修,換由備車上線替運。」
相關負責人也坦承,由於上海地鐵部分老舊車型屬於上世紀90年代的產品,尤其是在1號線開行的部分列車,服役時間接近甚至達到了20年。在空調系統的設計上有別於今天的地鐵,其製冷量和通風量相對較低,儘管已實施了設備擴容改造,但仍然受到一些先天性條件的限制,「因此,建議乘坐1號線的乘客,特別是怕熱的乘客,若時間允許,請儘量避峰、避熱出行。」(新民網記者 李欣)
相關:夏日地鐵出行幫您支幾招
乘地鐵多帶一條披肩
早晚高峰大客流,由於人體本身的集中熱輻射熱量,車廂內的溫度會偏高些,同時午間日照最強時,車內溫度也會相應提高,特別是在地面、高架開行的列車。當列車開動時,在活塞風的作用下,一般人體的體感會更涼爽些,而當列車停下時,空氣流動性不強,體感會稍熱。乘客可根據自己的體感需要避峰、避熱出行。對體質相對較弱、怕冷的乘客來說,尤其是老人、小孩以及女性,建議多帶一件薄外套或披肩,以備不患。
怕冷怕熱可適當移位
部分老舊車型的車廂中部,特別是對於站立的乘客而言,溫度相對較低,兩端則相對高些。所以,建議喜歡涼爽的乘客可靠向車廂中部站立,接近空調出風口,而怕冷的乘客建議靠向車廂兩端位置,或避開出風口。同時,因為活塞風的關係,整列車的第一節或最末一節車廂溫度稍稍偏高。此外,由於車門的開關,室內外冷熱氣流頻繁交換,因此靠近車門口的乘客在停站時一般會感覺熱些。按照上述情況,乘客可根據自己的實際做出位置上的選擇。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