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銀行再次澄清:向寶能集團授信不違規
撰文|蜜姐
剛剛過去的周末,一個房企們和銀行間的大瓜,著實讓吃瓜群眾們驚掉了下巴。
1月10日,上海衡源企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衡源)法定代表人徐國良,在網上公開實名舉報。
他發布的文章,標題讓人想到了之前很火的一部電視劇。
這封公開信,堪稱「精彩絕倫」,估計編劇們看了都能獲得不少靈感。今天,我們也來梳理下涉及的三方:上海衡源企業發展有限公司、上海銀行、深圳市寶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能集團」)到底發生了什麼?
01
徐國良的公開信向上海銀行副行長黃某共提出了11個大問題,其中還包含多個小問題。總結起來,反映的主要問題是:
第一, 徐國良認為黃某主導了上海銀行向寶能集團違規放貸265億;
第二, 「寶能集團對百聯中環、徐匯濱江項目的所謂併購,完全就是金融騙局,意在借該項目做平臺套取上海銀行貸款,以彌補寶能集團的資金窟窿。」
其他細節甚至還包括黃某酒後說某某金融機構高管的桃色新聞等。
徐的做法之所以讓人吃驚,是因為通常選擇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公開信來舉報或維權的,通常都是被逼急了普通人,甚至弱勢群體。
徐國良顯然不是這兩類人。
徐國良是上海申鑫足球俱樂部幕後老闆,企查查顯示,他有24家關聯企業,其中擔任法定代表人的企業有12家,對外投資有12家企業,在20家企業任職。
這24家企業涉及採礦業、租賃和商業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製造業以及批發和零售業等。
存續的企業有11家,5千萬以上註冊資本的關聯企業有7家。
這樣一位有頭有臉的老闆,竟然選擇了公開信來「維權」,可能是有委屈別無他法,也可能是無力回天鋌而走險……
恐怕徐國良的核心訴求還在第二點上,他認為寶能集團對其公司旗下的百聯中環、徐匯濱江項目的併購存在問題。期待能「拿回來」。
據企查查顯示,目前,徐國良本身也是官司纏身。
其中,徐國良在上海衡源貴金屬有限公司、上海衡源企業發展有限公司、上海上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嘉興東河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等公司股權均遭到了凍結。
02
徐對上海銀行的「舉報」,已經不單是某個副行長的問題了,畢竟按照他的說法可是涉及兩百多億元的違規貸款及套現。
上海銀行在1月10日當天就做出了回應,發布了《嚴正聲明》。
上海銀行聲明,徐某涉及該行及高管的說辭是「失實言論」,並且已經第一時間報警。後續也會依法配合公安機關查證事實、還原真相!
而至於徐某為何要採取如此做法,上海銀行在聲明中也指出,這都是因為徐某及其實際控制的多家企業,因嚴重拖欠巨額債務被上海銀行及其他債權人已發訴至多家法院,徐某已深陷債務危機及嚴重失信局面。
上海銀行認為徐某的做法是為了「掩蓋真相、混淆視聽,謀取不法權益」。
但顯然,上海銀行的這份聲明並未如願平息輿論。畢竟徐某的公開信可是說得「有鼻子有眼兒」。不僅有細節,甚至有些場景還有畫面感。
1月13日,上海銀行又發布了澄清公告,針對徐某指責該行及高管的違規放貸進行說明。
在這份聲明當中,我們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
上海銀行的澄清聲明包含5個大點:
1. 該行向寶能集團的授信和貸款均合法合規。
2. 針對徐某說上海銀行給寶能集團的貸款金額和「利率極低」進行了澄清:目前寶能集團的用信餘額為78.64億元,貸款利率5%,「高於同期本公司房地產貸款利率最低定價」。
3. 不存在貸款資金被額外套取的情況。「本公司自 2012 年與寶能集團建立信貸關係,除承接衡源企業項目公司相關貸款外,對寶能集團發放的其他貸款餘額為 135.4 億元,平均利率為 5.99%,與本公司同期發放的房地產貸款利率水平相當;依據審慎評估原則,抵質押率不超過 70%。」
4. 指出徐某的「衡源企業及相關公司在本公司的貸款全部出現逾期」,上海銀行已依法起訴並採取了財產保全措施,已將其 40.44 億元貸款全部納入不良並足額計提撥備。
5. 上海銀行用數據說明自身的財務不存在問題。
03
上海銀行今日(1月13日)發布的澄清公告,讓徐某的行為看上去更像是一個深陷危機的老闆最後的「歪招」。
不過,在相關部門公布調查結果之前,擔憂似乎並不容易消除。1月13日,上海銀行的股價出現了下跌。
有意思的是,這件事情的第三方寶能集團卻頗為低調。
徐某公開信中提到想要回來的百聯中環、徐匯濱江項目,是魔都有名的爛尾樓,已多次易主。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2014年,徐某的上海衡源以89.1億元從百聯集團接手百聯中環項目,彼時,上海衡源找到上海銀行作為資金方支持。
然而,上海衡源信心滿滿拿下這個魔都知名爛尾樓,並未能點石成金。2018年底,上海普陀規土局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提及該項目已由深圳寶能接手。也被媒體認為是寶能地產系進入上海的首個項目。
寶能集團一直頗有些神秘色彩。據其官網介紹,產業布局涉及高端製造、國際物流、綜合開發、民生服務。
綜合開發這塊,寶能官網稱是聚焦科技園區、城市綜合體和國際商務區三大產品線,形成「開發、經營、管理」於一體的集約運營模式,是「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100強」。
所以寶能集團會拿下百聯中環的項目也屬正常業務範圍。至於併購的過程及結果到底是怎麼回事兒,還有待有關部門的調查。
近期,寶能多次出現在新聞媒體中,跟造車有關。
比如,2019年底,長安汽車以16.3億元,將所持有的長安PSA50%的股權,全部轉讓給了寶能集團旗下的深圳前海銳致投資有限公司。
不過寶能集團的造車卻被質疑是在「拿地」。
據新京報的報導,2017年至今,寶能集團借觀致汽車的名義,先後在廣州、杭州、昆明「布局造車基地」,佔地分別達423畝、3000畝、6300畝。
近期涉及的長安PSA,據公告顯示,現有整車、研發和物流三塊土地(均為工業用地),總共約137萬平方米。
其實,寶能的神秘色彩並非今天才有,早在2016年,萬科與寶能之爭,就引發了輿論的廣泛關注。有媒體更是統計發現,近8年來寶能系進出上市公司超120家。
種種迷局,不知道此次徐某的「怒髮衝冠」,能否掀開一角。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