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募格課堂撰寫,參考自四川外國語大學、上遊新聞、青塔等
編輯 | 學術君
碩士畢業後入職高校,結果外出讀博深造就不回來了?
近日,四川外國語大學人事工作網公示了《關於對黃某某等6人作辭退(解除聘用合同)處理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裡面涉及6名老師,其中4人予以辭退,2人解聘合同。
其中4名教師因為自費出國留學讀博之後,常年未歸因故被辭退。《決定》中顯示,4人自費去往這些大學讀博: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美國西肯塔基州立大學、斯洛伐克考門斯基大學。
校方給出辭退依據,這4人外出讀博時限已經超過《教育委員會關於出國留學人員工作的若干暫行規定》的「在職人員獲準自費出國留學的……保留公職一年」的期限及學校批准的出國期限。
圖源:四川外國語大學人事工作網截圖 公示時間為2020年11月12日至11月18日,目前公示期已過,校方官網無法查看處理決定具體內容。
同時,《決定》附件指出,中外文化比較研究中心高某某,自2020年2月擅自離崗,至今未歸;商務英語學院王某申請2015年至2018年國內讀博,合同期滿後未回校報到,至今未歸,校方與其解除聘用合同。
入職高校,本應是多數碩博生認為就業的較好選擇之一,為何如今在川外會出現這樣「本末倒置」的情況呢?
究其緣由,與此事相關的第一個重點問題就在於「碩士畢業就能當高校教師了?」
是的,不難發現不少高校招聘教師的信息,絕大多數的招聘要求都是博士學位以上,不過也不是不可能,碩士畢業能不能進高校任教主要取決兩方面的因素:
如果你所就讀的專業相對冷門,可能全國的博士畢業量基本滿足不了高校需求量,所以很多高校對這些專業是會放寬到碩士學歷的;再者,也和學校的級別、地域等因素有關,門檻要求會有所降低。
其次,第二個重點問題:為什麼這些碩士入職高校後,最終為了讀博接受了「被辭退」的決定?
可以說,即使碩士畢業進入高校,成為一名教師,其晉升之路也是非常困難。因為碩士學歷除非極特殊的情況,在高校首聘是專業技術十二級,如果是教學科研崗位的話就是助教十二級,屬於助教的最低檔;同時,學校的評職稱對學歷要求很是很苛刻的,職稱晉升、基金申請啥等考評機制都會有所受阻。
所以碩士畢業能進高校任教,同時有機會繼續深造讀博,當然會有更多人去傾向選擇這一路徑提升自己的學歷,未來有更好的發展。
第三個重點問題:高校在職人員出國自費出國留學,保留公職一年,時效是否過短?
國外尚且存在一些高校,具有學制一年的在職博士培養模式,這也就意味著自己讀博這一年所完成的學業進程,可能要達標別人讀全日制博士2年至4年所完成的學業任務,是相當緊湊的。
如果讀博過程中,都較為按時地完成了每個時間節點的學業任務,按時畢業也是比較可觀的,但凡存在以下問題:自身專業基礎和科研能力、導師指導、研究經費、實驗條件、圖書資料、研究時間、論文選題、家庭因素等,多多多少少可能就會出現延期的情況,因此保留公職一年出國讀博,這樣的挑戰性也不小。
最後一個重點問題:取消事業編制的高校教師崗位,是否還具有吸引人才的力度?
自2020年起,高校已有全面取消事業編制的趨勢,部分地區雖然還有事業編制,但數量已經大大減少,經各地高校試點改革後,長聘制、機構編製備案制和員額制等,這一系列取代事業編制的用人方案浮出水面,高校事業編制由身份向崗位轉變後,所謂編制早已不是鐵飯碗。
這將意味著,高校教師的事業編制由身份向崗位轉變後,不管是工資報銷等福利待遇,還是交流調動的機會等條件都可能會大不如前。
蔣凱(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也曾表示:雖然,教師到某所高校任教、通常就在該校一直工作到退休的「鐵飯碗」制度,存在較大的弊端。但是,我不主張取消高校教師編制,更不主張在較短的時間內取消高校教師編制。從事學術職業需要一定的職業穩定性,保證教師安心工作。同時,可能會導致一部分高校更加鼓勵「短、平、快」研究;高校解聘教師的概率增加,教師工作流動性也相應增加。
如今,絕大部分高校如果依舊存在職業編制,學歷要求也至少是博士學位及以上,所以為了爭取進一步較為穩定的職業發展,更多研究生會選擇走上讀博這條路,即便是在崗碩士,也希望謀求更優質的發展機會,因此可能選擇將博士讀完,再做就業打算。
本文來源:募格課堂撰寫,參考自四川外國語大學、上遊新聞、青塔等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註明本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