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青草綠。三月的一個周末,趁著風和日麗,春光明媚,我踏春來到郊外,不急不緩,漫步於湘江河畔,享受春天賜予的美好。
陽春三月,萬物生長,鳥飛蟲鳴,百花爭豔,是一年中最好的時光。小草悄悄探出了頭,紅的、白的、黃的、粉的花兒繽紛開放,空氣中洋溢著花草的清香。小城路旁的櫻花已經搶先盛開,白色的花瓣輕盈飛舞,飄散在大街小巷,用鮮豔和嬌嫩釋放著春的信息,顯示出生命的噴發。湘江兩岸,遠山如黛,叢林如煙,一江秀水清澈碧綠,宛如一條瀟灑的闊飄帶;江面上,波光粼粼,白色的水鳥伸展著長翼,來回翻飛,時隱時現。江岸的柳樹嫩葉初上,纖細的枝條輕拂著江水,好像青春少女在河邊梳洗長長的秀髮,婀娜多姿,風情無限。還有許多不知名的小野花,點綴在綠草遍地的堤坡上,靜靜地開著。兩岸連天的油菜花,在陽光下綻放著燦燦的黃,展示著春色別樣的風光。放眼望去,金黃的油菜花與一江春水和一個個典雅秀美的民居相互映襯,水清景明,如詩如畫。恰如古人說的「不到瀟湘豈有詩」。
春風徐徐吹,春色漸漸濃。所到之處,一步有一步的風光,一處有一處的芳華,一切都生機盎然,一切都賞心悅目。而那桃花紅、鳥兒樂,春耕忙的場景更是一幅幅動人心魄的壯美畫卷。讓我們一起醉心其間,細細品味吧。
桃 花 紅
「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陽春三月,最具標誌的莫過於那桃花紅了的景色。桃花紅了的時候,整個世界都被染得春光旖旎。QQ上、微信上、抖音上、美篇上,到處都是絢麗動人的倩影。
來到桃花盛開的地方,生機勃勃的桃樹婀娜多姿,一簇簇、一朵朵、深紅淺紅的桃花,紅得那麼嬌豔,紅得那麼嫵媚,仿佛是一朵朵朝霞落在大地上,美不勝收。粉裡透紅的花瓣如塗一層層淡淡的胭脂,淡黃的花蕊綴在花心,宛如疊著的絲綢。桃樹的枝幹遒勁壯美,枝條上的花朵,有的含苞待放,半藏半露,有的還是微吐紅點的花朵骨,更多的已經綻開笑臉,如同粉面嬌羞的女子,婷婷嫋嫋。它們一團團挨挨擠擠地簇擁在樹枝上,把初生稀少的綠葉擠得時隱時現,似有似無。一陣輕風吹來,花枝花朵輕歌曼舞,沁人心脾的花香撲鼻而來,使人遐想聯翩……
桃花是春天的精靈,那秀美的姿態熱烈奔放,鮮豔而不失厚重,華麗又不失淡雅;桃花盛開的地方,山不在寂靜,水不在凝結,充滿著溫馨與浪漫。她長在曠野裡,有「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的清新可愛;生在溪水邊,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情深誼長;種在山坡上,有「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的幸福與憂愁;立在深山裡,有「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驚喜與歡樂;栽在庭院中的,既有「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怦然心動與美麗,也有「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惘然若失與落寞。但她不管在哪裡開花,都是奼紫嫣紅、灼灼其華,一片明媚絢爛。「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能在這麼美的桃花源裡醉眠花下,生命也就聊可慰籍了。
鳥 兒 樂
三月的瀟湘,是花的海洋,也是鳥的樂園。黃鶯開始唱歌,燕子歸來尋舊主。到處是鳥語花香,鶯歌燕舞。可謂是「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風風韻韻。」
賞過桃花,漫步江邊。眼前是一片黃燦燦的油菜花海,當我正陶醉在油菜花的壯美和芬芳,突然,聽到一陣陣鳥的叫聲,嘰嘰啾啾,嘰嘰啾啾,我四處張望,想尋到這聲音是從哪傳來。抬頭一看,只見幾隻黃鶯站在不遠處的柳樹上歡快地叫著,它們忽聚忽散,上下翻飛,那一聲聲清脆的鳥鳴,低昂有致,富有韻律,清脆有力,好像是在呼朋喚友,又似乎是在梳理美好回憶,或是交流新的嚮往。
黃鶯,有著一身金黃的華麗羽衣,是鳥中集美色於一身的精靈,也是大自然的歌唱家,其鳴聲圓潤嘹亮,悅耳動聽。古人把它的鳴囀稱為「鶯歌」、「黃簧」。杜甫對鶯聲也是喜愛有加,他的《鬥鶯》詩云:「啞吒人家小女兒,半啼半歇隔花枝」。我最早是從唐詩宋詞裡認識黃鶯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花拆香枝黃鸝語,玉勒雕鞍何處。」有時它不解風情,驚了人的春夢:「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忽然,一群美麗的燕子從我眼前掠過,它們斜著身子在天空中飛過來飛過去,有的從這邊的大樟樹上,一轉眼飛到那邊的油菜花裡,有的又突然由開滿草籽花的稻田上騰空而起,在空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落在那邊的桃樹上。有些燕子飛倦了,成雙成對地落在電線歇息,露著白白的肚皮,歪著尖尖的小喙。「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我耳邊又回想起兒時外婆教的歌謠。
燕子,是春天的使者,人類的益鳥。它有著一身黑白分明的漂亮羽衣,體態輕捷伶俐,還有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和一個剪刀似的尾巴。不論在空中飛翔還是在樹中站立,都是美的符號,給人美的享受。它們喜歡成雙成對,出入在百姓人家的屋內或屋簷下,那呢喃燕語,似美妙的樂曲飄入耳鼓,既溫心潤肺,又悅耳動聽,深受人們的青睞。古人喜歡用它來表現愛情的美,傳達思念之情。詩經有「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燕爾新婚,如兄如弟」。很喜歡南宋史達祖的《雙雙燕·詠燕》:「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 」詩人對燕子的描寫真是出神入化,通篇沒有「燕子」,但卻把燕子雙棲雙飛的恩愛羨人的美好形象刻畫得惟妙惟俏。
春 耕 忙
三月驚蟄又春分,種樹施肥耕地深。春雷已經發出了震耳欲聾的聲音,萬物都因春雷而醒。陽光暖了,蛙兒鳴了,牛兒哞了。隨著「布穀——布穀」的聲音在雲天外響起,人們已紛紛走向田野阡陌。看田間地頭,機聲隆隆,銀鋤閃閃,一片農忙。
置身春天的田野,滿眼看到的都是農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春光下,到處是農人們勞作的身影。有的開著拖拉機、耕種機翻耕農田,整理秧床,打碎的青草夾雜在泥土中,散發著春天的芬芳;有的揮動鐵鋤、釘耙、鐵錘,或者是牛耕人拉,泥土的芳香夾在農人們的汗味裡。還有的在深翻的土地上種瓜點豆,施肥殺蟲。「一年之計在於春」,以耕作為主的農人們都在忙著春耕、春種、春育、春管,為實現「春種—粒粟,秋收萬顆籽」的願望而大顯身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人們不會辜負大地的哺育,大地也從來不會虧待人們辛勤的付出。
走著走著,一個熱火朝天的場面又吸引了我。湘江兩岸的堤坡上,紅旗招展,條幅飄揚,一些志願者和城市的化妝師們正在植樹種草,他們戴著口罩相互配合,有的揮鍬鏟土,有的扶正修枝,有的培土澆水。那一株株新綠,那一片片幼苗,分明是勞動者寫在大地上的詩行,也是大地升騰給人們的希望。這一切處處透著質僕、汗水和辛勞,也是如詩如畫般的美麗。我突然想起了清人焦秉貞的《耕織圖》,它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農耕藝術,以畫以詩,勸課農桑,寓教於樂,讓更多的人了解農之美,農之巧,農之技,農之艱,是最親切的農業科普讀物,至今對農業生產和青少年教育仍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三月,是充滿浪漫的季節,也是夢想啟航的季節。希望度過了一個特殊的春節,經歷了一場洗禮的我們,都能露出久違的笑容,勇敢的開始新的徵程。讓我們在和煦的春風裡,看桃花紛飛,聽鶯歌燕語,品泥土芬芳,灑辛勤汗水,享燦爛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