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調查追進開曼「避稅天堂」改革在即

2020-12-12 經濟觀察網

吳海珊

高博金律師事務所(Kobre&Kim LLP)最近連續在英屬開曼群島和英屬維京群島開辦了辦事處,並聘請了當地的律師。因為他們發現,他們代理的中國公司在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調查的過程中,常常需要到開曼或者維京去展開調查。

這家美國的律師事務所專門為公司和個人提供金融服務,而且僅限於起訴和仲裁服務。最近兩年,他們的客戶名單裡多了很多中國公司。

隨著律師們的到來,一直被歐美等國詬病的「避稅天堂」有了新的煩惱。

SEC調查延伸

SEC最近在開曼展開的調查圍繞中國公司。一年半以來,數十家中國公司陸續從美國退市。其中一部分中國公司是因為股票價值偏低主動退市,另一部分則因為陷入會計作假醜聞被動退市。後者在退市後,繼續受到SEC的調查。因為這些公司有的是在開曼群島或者維京群島註冊,SEC對這些公司的調查延伸至這些地方。

「我發現我的亞洲客戶,包括中國客戶,都特別喜歡在開曼註冊公司。」高博金律所合伙人威廉·麥戈文(William McGovern)說。但其並未透露這些公司的名字。

對於中國企業而言,在開曼群島註冊無疑是其在內地以外登陸證券市場的途徑之一。

2009年,有1145家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其中超過33%(388家公司)於開曼註冊,2010年前8個月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企業44家,其中31家(超過70%)都是在開曼註冊的公司。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的企業也表現出同樣的趨勢,2009年創業板上市的企業有174家,其中97家(超過55%)選擇在開曼註冊,而2010前8個月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的3家企業全部都是開曼公司。20世紀90年代,開曼的公司被允許在香港上市。

而根據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數據顯示,在赴美上市的200多家中概股公司中,近四分之三是通過借殼實現上市的。而開曼是中國企業在海外借殼上市的傳統領地。事實上,在開曼設立的公司往往以「母公司」的面目出現,作為其「子公司」出現的往往是遠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德拉瓦州,或是香港、中國內地的實體公司。這些中國公司包括阿里巴巴、分眾傳媒等優秀的企業,但更多的是一些小企業。這些企業在開曼群島註冊,一方面是因為開曼群島的《公司法》彈性非常強、有成熟的法律體系、稅率低;另一方面是因為在開曼群島,可以以一種簡單而低成本的方式註冊公司。

開曼群島以「監管松」聞名,在這裡註冊一家公司手續非常簡單,兩天就可以完成註冊,也正因為如此,在開曼群島遍布著殼公司。英國《金融時報》曾報導稱,在開曼,一些個人董事都是在數百個董事會任職,很多機構提交的申請只有註冊地址,其中很多僅僅是空無一人的辦公室門牌。在開曼群島南教堂街上的一幢5層辦公大樓Ugland House,已經為18000多家公司提供了辦公地址。

另外,開曼群島數十年實行著保密原則,除了開曼群島金融管理局公布的有9438家基金在開曼群島註冊的之外,找不到任何有關開曼群島的其他信息,開曼一直蒙著神秘的面紗,這讓開曼群島容易成為隱秘資產或者資產規避審查的場所。

近一年以來陷入會計作假醜聞的中概股公司,很多都是在開曼註冊的殼公司。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黃德尊(T. J. Wong)分析了中國公司在西方市場上進行的200多次反向收購,發現很多小型私營企業存在各種疑點,而這些公司多在開曼群島這樣的地方註冊。

開曼求變

隨著對中國公司的調查蔓延至開曼群島,開曼群島與歐美,尤其是與美國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多。

開曼群島一直被包括歐巴馬在內的美國政界人士抨擊,因為美國公司利用開曼群島避稅。據美國政府責任辦公室(GAO)統計,在開曼群島註冊的公司,有約一半其帳單地址寫的是美國,其中不乏可口可樂、寶潔、甲骨文等行業龍頭公司,這些公司通常通過各種途徑把利潤轉移至其開曼公司,以躲避美國高達35%的公司所得稅稅率。開曼群島在上世紀70年代末獲得皇家法令,永遠豁免繳稅業務,所以在開曼群島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公司所得稅、遺產稅、不動產稅等稅種,徵收的僅有進口稅、印花稅等簡單稅種。隨著歐美各國打擊避稅力度的增強,開曼作為世界第一大離岸金融中心,成為各國抨擊的焦點。

而除了避稅,洗錢也是開曼被指摘的原因。2012年,滙豐控股因放縱其客戶在開曼群島進行洗錢等活動,向美國有關機構支付了19億美元的民事罰款及和解金。

重重壓力下,開曼群島開始進行改革。最近開曼群島對衝基金行業中的領頭企業收到了一封來自開曼群島金融管理局的信。這封信的主要內容是《致行業協會的公開信:公司治理提案》,開曼群島提供了45天的反饋期,允許對該提案進行評議。

這份提案制定了很多關於公司董事會的條款。開曼基金的董事會是投資者防範基金經濟不規則手段的唯一保護,但是目前開曼普遍存在著董事會虛位、董事只掛名不履行職責,甚至一人身兼上百家公司董事的現象。

針對此問題,開曼金管局在提案中規定,董事應召開定期董事會,並且頻率應足以確保董事會能夠履行職責,且所有擬擔任董事的人都被要求完成註冊程序,註冊時董事必須提供詳細的個人信息和聯繫方式等資料,另外打算在6家及其以上公司擔任董事的人必須獲得特備許可。在當前開曼長期存在的機制之下,有關基金董事身份的信息寥寥無幾。盡職調查更多成為一種偵探工作,而非核實事實。

另外,為防止暗箱操作現象,董事會和董事必須完全、準確及清晰地記錄董事會會議和任何決定,包括會議日程和傳閱文件、被考慮或者決定的事項,以及顧問和服務提供者所要求或提供的信息。

這份提案中最大的亮點是,開曼群島金融管理局將計劃創建一個在開曼群島註冊的基金及其董事的公開資料庫。這一舉措將打破開曼群島實行了數十年的保密原則,使數千家在加勒比海這些島上註冊的企業和對衝基金受到更大程度的監督,這將是開曼群島接受金融投資者和政界人士國際審查邁出的重要一步。

開曼群島的稅率仍將很低,但是隱秘性將大大降低。問題是,隱秘性被降低的開曼群島,能否繼續維持其第一大離岸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否仍能作為亞洲企業海外上市的跳板?「確切地說,我也不知道這會對開曼群島帶來什麼,但是,金融監管透明性增強是大勢所趨。」麥戈文說。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說,這樣不一定會堵住中國企業去海外上市的道路,反而對規範海外上市是有好處的。

相關焦點

  • 「避稅天堂」開曼群島
    遊「避稅天堂」開曼群島流連忘返暢行天下郵輪在海上航行了兩夜一天後,來到了第一個島,開曼群島。開曼群島位於加勒比海,是英國的海外屬地。提起開曼群島,除了旅遊業外,最著名的就是金融行業,或者叫做跨國公司的「避稅天堂」。開曼島無外匯限制,註冊公司沒有稅,因此很多境外的公司都在這裡註冊。
  • 英報:「避稅天堂」開曼群島將大規模改革
    參考消息網1月22日報導 英報稱,全球對衝基金行業所在地、隱秘的避稅天堂英屬開曼群島即將展開大規模改革。這裡的稅率仍將很低,但隱秘性將大大降低。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月21日報導,儘管受到外國政界人士的「圍攻」,同時面臨席捲全球的監管改革的壓力,但開曼群島作為全球第6大金融中心(人口為5.6萬),迄今一直堅定地拒絕改革其高度成功的經濟模式。但開曼群島金融管理局(CIMA)提出的新提案,將對過去的模式做出重大改變。
  • 開曼群島或將不再是「避稅天堂」
    高博金律師事務所最近連續在英屬開曼群島和英屬維京群島開辦了辦事處,並聘請了當地的律師。因為他們發現,他們代理的中國公司在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調查的過程中,常常需要到開曼或者維京去展開調查。
  • 開曼群島如何成為避稅天堂
    眾所周知的全球的「避稅天堂」有許多,包括列支敦斯登、奧地利、盧森堡、安道爾等43個國家或地區,僅有160平方公裡面積的列支敦斯登竟有15家銀行,年盈餘多達434億瑞士克朗,佔全國總收入的30%以上。全球50%的資金都會在這些「避稅天堂」進行中轉。這些避稅天堂當中,開曼群島是為中國人所熟知的。
  • 開曼群島:避稅天堂的前世和未來
    開曼群島:避稅天堂的前世和未來  本刊記者/杜瑋  發於2020.8.31總第962期《中國新聞周刊》  手提公文包、西裝革履的律師、會計、審計師隨處可見,加長版的豪車在道路上飛馳,你還能目睹乘坐著私人飛機出席慈善活動的嘉賓,高水平運動員參加的網球賽,觥籌交錯間,幸會平日裡棲身奢華酒店的公司董事
  • 開曼群島不再是避稅天堂?
    開曼群島不再是避稅天堂?
  • 「避稅天堂」開曼修法了 海外避稅要沒戲
    【財新網】(記者 全月)昔日的「避稅天堂」、世界第四大離岸金融中心開曼群島的稅收環境遭史上最強監管,全球徵稅時代到來。  2018年12月,開曼出臺《2018年國際稅務合作(經濟實質)法》(下文稱經濟實質法),並於2019年1月1日正式生效。
  • 全球圍剿避稅天堂?港股半數上市公司竟在開曼註冊
    海外經濟實質法案來襲 ▲▲▲ 突出強調實質經營活動,並要求提高稅收透明度和確定性,這將對開曼、BVI等空殼公司遍地的避稅天堂造成巨大打擊,根據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統計,全球每年約4%~10%的企業所得稅因跨境避稅流失,每年損失約1000億至2400億美元。
  • 僑外出國:開曼經濟實質法案細則出臺,避稅天堂塌了
    也就是說,離岸殼公司們、紅籌上市主體們、通過殼在理財的家族信託們……要麼在開曼滿足經濟實質,要麼成為母國或最終受益人所在國的稅收居民,簡而言之,就是兩邊都不徵(稅)的時代,終結了。可以說,這則「重磅」重在了後果,而並非事發突然。因為早在2009年,全球各國就有了打擊「避稅天堂」的想法,彼時,中國尚未加入CRS。
  • 避稅天堂的福利終結了嗎?開曼、BVI離岸價值不全在稅收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報 記者 杜濤 開曼、BVI(英屬維京群島)等避稅天堂的福利要被終結了嗎?金杜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葉永青認為,本次開曼經濟實質法案的結果,最大的可能是,企業海外合規成本有所上升,稅收規劃難度增加,但對於架構的總體影響不大。事實上各國早就給利用純粹避稅地避稅加上了層層枷鎖,比如業界名聲赫赫的幾個避稅案件,無論是蘋果、谷歌還是星巴克,都不是用開曼或者BVI作為利潤轉移主體的。
  • 李嘉誠看上的開曼好在哪:避稅天堂名副其實
    從地產界的碧桂園、世茂地產,到運動品牌李寧、安踏,再到阿里巴巴、百度等網際網路巨頭,許多國人耳熟能詳的公司,都是開曼群島的註冊企業。文字整理/新京報  誰在開曼群島「落戶」?  過去20年間,內地赴港上市的家族企業資產規模最大的50家之中,共有44家註冊於開曼群島。
  • 那些註冊在「避稅天堂」的公司,利潤究竟有多高?
    但根據英國的研究機構,Tax Justice Network的調查統計,全世界主要國家為了避稅而轉移到避稅天堂的總資產大約有21萬億美元。其中資產轉移輸出大戶有:俄羅斯(7千9百億美元),韓國(7千7百億美元),科威特(4千9百億美元)和巴西(5千億美元)。
  • 最大加密中心仍在黑名單,歐盟將開曼群島從避稅天堂黑名單中移除
    10月6日,歐盟將開曼群島重避稅天堂黑名單中刪除。 打開百度,搜索「開曼」顯示的都是「開曼群島註冊」「開曼註冊公司」等等。英屬開曼群島是加密貨幣業務的熱門司法管轄區,單2019年在那裡註冊的六個交易所的BTC交易量就超過15億美元。
  • 中國上市公司「聖地」:「避稅天堂」開曼群島
    翻開阿里巴巴的 註冊地一看,你會大吃一驚,它的註冊地竟然是遠在加勒比海西北部的一個不知名的小島開曼群島。  其實,除了阿里巴巴之外,在這個彈丸之地中,你還可以發現存在更多的中國公司,像當當網、奇虎360、小肥羊和新浪,這些在國內知名度頗高的公司,都是在開曼群島註冊的。  那就很奇怪了,為什麼都選擇在開曼群島這個英屬殖民地註冊呢?是因為那裡風景優美還是空氣清新?
  • 英脫歐不到半月 歐盟擬將開曼群島列入避稅天堂黑名單
    英國「脫歐」不到半月,歐盟擬將開曼群島列入「避稅天堂」黑名單英國剛「脫歐」不到半月,其海外領地就被歐盟「拉黑」。據英國《金融時報》2月13日報導,開曼群島將與阿曼、斐濟和萬那杜一同被列入歐盟的外國「避稅天堂」黑名單,這也是第一個因未能打擊稅收優惠政策濫用而被歐盟點名的英國海外領土。
  • 何為避稅天堂?
    何為避稅天堂?國際貿易多邊合作,各國政府牽頭,90%的業務基本上都是跨國公司完成的。雖說各自政府完成了牽頭,但是卻沒有為這些跨國貿易公司解決另外一種問題,就是稅收。資本逐利的特性決定了這些公司有著強烈的避稅衝動,想獲取到最大的利潤又想少納稅。這些公司就需要一個合適的稅收窪地,亦或者稱之為避稅天堂。國際上比較出名的避稅天堂諸如安道爾、摩納哥、百慕達、巴哈馬、開曼群島、英屬維京群島等地。
  • 葉永青:開曼等避稅天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葉永青認為,本次開曼實質法的結果,最大的可能是,企業海外合規成本有所上升,稅收規劃難度增加,但對於架構的總體影響不大。對於企業而言,需要更多的從居民國角度審視自己的海外持股架構和商業安排;對於自然人而言,更應該關心居民國稅收制度和反避稅對自身的影響。
  • 全球避稅天堂是怎麼形成的?
    在我們談論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的時候,你會發現開曼群島一度是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實際上,發生在開曼群島的事情並不是特例,而是遍布於全球的各大避稅天堂和離岸金融中心。長此以往,它們相互之間結成了一個「離岸金融體系」,自成為一個龐大的經濟體。   在這個經濟體裡邊,每個國家和地區的分工並不相同。
  • 避稅天堂開曼群島:萬家企業,一個地址
    正因此,希捷公司成為了歐巴馬4日推出的旨在禁止技術型美國企業利用海外地點避稅的稅改方案所波及的企業之一。另據彭博社的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6月,希捷公司所需繳納的實際稅率為5%,而同時期美國企業的稅率卻為35%。  開曼群島是不向註冊其上的公司徵收所得稅的。
  • 歐盟在與英國「分手」後翻臉,英屬開曼群島或將列入避稅天堂黑名單
    根據《衛報》2月13日的報導,英國退出歐盟後不到兩周,其海外領土英屬開曼群島將被歐盟列入避稅黑名單。據悉,為了顯示英國已經失去對歐盟的影響力,該決定會在下周由27個成員國籤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