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鬼子最多的國軍將領,被老蔣挾持實權後,晚年過得悽涼無比!

2020-12-12 仁生筆跡

抗戰期間,國軍在正面戰場組織了多次抗擊日軍的戰鬥,雖然大多以失敗告終,但也不乏精彩的戰鬥,如長沙保衛戰,三戰消滅日軍10萬人,這讓薛嶽成為抗戰中消滅日軍最多的將領,被稱為"戰神"。

薛嶽畢業於保定軍校,在大革命時期成為孫中山的貼身衛士,多次救孫中山於危難之中,孫中山稱讚他智勇雙全。薛嶽之所以能在亂世中佔有一席之地,全因其出色的指揮才能和勇武精武的精神,他憑藉戰功多次受到蔣介石的褒獎。

在第一次長沙會戰中,日軍在康村寧吉的指揮下,出動10萬餘人、100餘架飛機向中國軍隊發起進攻。中國守軍只有18萬人,但在薛嶽的指揮下,打敗了10多萬日軍。從敵我力量對比來看,如果要與10萬日軍打個平手,中國軍隊需要100萬兵力,這還不算日軍的空中優勢。

第二次長沙會戰,日軍出動了十二萬人,然而,這一次他們和以前一樣,大敗;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薛嶽一舉殲滅日軍5萬餘人,三戰共殲滅日軍10萬餘人,使薛嶽成為抗戰中消滅日軍最多的將領。

後來在解放戰爭中,薛嶽被蔣介石懷疑,指揮權被中止,成了沒有實權的將軍。到臺灣後,薛嶽於1952年被授予一級上將。在臺期間,雖然受到蔣氏父子的禮遇,但給他的官職大多是沒有任何權力的虛名。

然而,薛嶽最慘的是晚年,蔣介石父子死後,李在位時,由於薛嶽拒絕在國民黨提出的修憲提案上簽字,導致國民政府取消房租津貼,國民政府不但不撥付他的生活費,還指示銀行起訴薛嶽索要房租,讓老人疲於奔命。

薛嶽將軍為國家和民族奮鬥了大半輩子,在國家危難之際,他能夠挺身而出,僅這一點,就應該值得我們永遠銘記。薛嶽將軍於1998年逝世,享年103歲。儘管他的葬禮甚至追悼會都是由家人主持的,但他抗日保家衛國的英雄事跡將被後人永遠傳誦。

相關焦點

  • 國軍敗退後,這2位國軍高級將領沒去臺灣,最終選擇回到祖國
    在解放戰爭後期,隨著國軍部隊敗退臺灣,很多國軍將領都跟隨著去了臺灣,但是在逃亡的過程中依舊有著很多的將領看清了老蔣的面目,所以選擇定居香港或者去到其他的國家,當然還有著一些國軍將領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選擇 回到了大陸,在新中國的建設當中貢獻自己的力量,而今天我們講述的這兩位國軍高級將領就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
  • 他是國軍風雲人物,一生只娶了一位老婆,無兒無女,晚年悽涼
    引言近代中國的特殊時代背景下造就出了無數優秀的軍事將領,其中追隨於孫中山先生所創建的國民黨的青年志士絡繹不絕。
  • 國軍敗退後,這2位國軍高級將領沒去臺灣,最終選擇回到祖國
    在解放戰爭後期,隨著國軍部隊敗退臺灣,很多國軍將領都跟隨著去了臺灣,但是在逃亡的過程中依舊有著很多的將領看清了老蔣的面目,所以選擇定居香港或者去到其他的國家,當然還有著一些國軍將領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選擇 回到了大陸,在新中國的建設當中貢獻自己的力量,而今天我們講述的這兩位國軍高級將領就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
  • 上千名被俘國軍將領中,他的軍銜最高,獄中杜聿明給他當「保姆」
    推著時間的推移,兩軍在戰爭上的局勢開始逆轉,三大戰役過去,老蔣的嫡系被消滅殆盡,解放軍經過改造整編,實力迅速增長。蔣介石大勢已去,只能退守TW,解放軍乘勝追擊,一路南下勢如破竹,國軍不是投降起義,就是兵敗被俘。三年的解放戰爭中,我軍共俘虜了一千多位國軍將領,其中不乏一些名將,譬如杜聿明、廖耀湘、宋希濂、王耀武等,但要說軍銜最高的被俘國軍將領卻不是他們,而是國軍上將王陵基。
  • 十大國軍起義將領,1955年授予什麼軍銜
    陳明仁,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國軍71軍軍長,1946年被老蔣派往東北,曾經給我軍造成了很大的麻煩。尤其是在四平一戰中,在國軍處於劣勢的局面下,陳明仁率部負隅頑抗,使得我軍的戰略目標未能實現。
  • 這個國軍二級上將,當過三個省的省主席,終老日本,死後葬八寶山
    比如王耀武,抗日戰爭中幾乎打滿全場,戰功赫赫,日本投降後,擔任過山東省主席和第二綏靖區司令,但軍銜只是中將;再比如杜聿明,淮海戰役中國軍實際上的總指揮,手握八十萬精銳,但也只是個中將。王耀武和杜聿明等人都是老蔣的嫡系且聲名顯赫,但軍銜卻都是中將,由此可見,國軍將領要想成為上將有多難了。但有一位雜牌出身的國軍將領卻成了二級上將,他就是商震。
  • 解放戰爭:國軍中最猖獗的軍銜,師長,司令,副總司令都叫這個
    ——羅素(英)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249字,閱讀約3分鐘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反動派又挑起內戰。由此,中國進入三年解放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國軍軍銜泛濫。教員和副指揮員都是這個職級。這是什麼軍銜?事實上,在國軍軍銜體系中,中將也是一個臨界點。在國軍中,能達到中將的高度已經非常罕見。要想再升職,想必沒那麼容易。因此,許多軍長,副軍長都停留在中將,國軍將領的數量必須控制在一定範圍內。這些將軍無非是一些老一代,再加上來自全國各地的省主席。
  • 他是國軍高官,曾險被老蔣處決,後為何能立下西南解放第一功?
    他是國軍高官,抗戰時期曾因得罪胡宗南,險此被老蔣處決,但到了我大軍進軍大西南的時候,為何能被劉伯承元帥讚譽他為立下了「解放西南第一功」? 這位被劉帥譽為立下「解放西南第一功」的國軍高官,其實是我軍潛伏在國軍高層的情報人員,他就是劉宗寬將軍。
  • 他被日軍公認的中國軍神,岡村寧次贈刀以表尊敬,最後晚年悽涼
    此人是日軍口中的軍神,岡村寧次贈刀表示尊敬,晚年卻非常悽涼。此人是誰?他又有什麼傳奇經歷? 孫立人畢業於美國維吉尼亞軍事學院,是國軍名將。孫立人在第一次緬戰任38師師長。遠徵軍第一戰,孫立人名聲大躁。尤其是仁安羌之戰,孫立人以一團兵力擊敗日軍4300多人,同時解救了7000英軍,並救出被日軍俘虜的英軍官兵、傳教士和新聞記者五百餘人。此戰以後,孫立人將軍立刻成為英美新聞報導的焦點。
  • 揭秘殲滅日軍最多的國軍將領孫立人,為何在臺灣被軟禁33年之久
    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軍銜,第一次緬戰時任38師師長,在孟關傑布山隘間戰役斃敵2000餘,孟拱河谷戰役擊斃日軍12000餘 ,第二次入緬作戰時任新一軍軍長,攻克八莫、南坎、老龍山、南巴卡、新維、臘戍、喬美等地,共擊斃日軍3萬3千餘 ,是抗戰中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有"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的美稱。
  • 黃百韜陣亡後,他唯一的兒子過得如何?老蔣為何怒斥:虎父犬子
    在眾多國軍將領中,黃百韜算是比較特殊的一個,他早年的時候曾給北洋軍閥李純當傳令兵。
  • 司徒雷登暗中聯繫國軍親美將領,想阻止校長去臺灣,慘遭打臉
    更難得的是,這一戰後,國軍總兵力下降到290萬人,而解放軍的總兵力則上升到了300萬人,國共雙方的實力,已經顛倒過來了。沒幾天,在粟裕大將的指揮下,三野在華東又打響了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戰役。11月18日,解放軍逼近碾莊,國府南京告危。
  • 國軍大潰敗,劉峙為何不敢去臺灣?他幹的這些事老蔣一件都不能忍
    三大戰役結束後,老蔣的精銳部隊幾乎損失殆盡,屋漏偏逢連夜雨,桂系的白崇禧和李宗仁又趁機逼宮,老蔣只得黯然下野,退居了幕後。面對危局,國民黨內部不是商議如何同舟共濟,共渡難關,而是藉機拆臺,勾心鬥角,所以說國民黨敗得一點也不冤。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那些國軍大佬們都開始為自己尋找退路。
  • 黃百韜戰死後,他唯一的兒子過得如何?老蔣為何怒斥:虎父犬子
    但有一個人卻是例外,他雖然是雜牌出身,但卻擔任了國軍重兵集團的司令官,成為陳誠和老蔣的愛將,這個人就是黃百韜。黃百韜的祖籍是廣東梅縣,出生於天津,早年曾在江蘇軍閥李純手下當傳令兵,由於做事勤謹,得到李純的賞識,被送往金陵軍官教導團學習,畢業後回到李純手下任職。後來奉系軍閥張宗昌攻佔江蘇,趕走了李純,黃百韜就投靠了張宗昌,累積軍功升任師長。
  • 解放時期,有軍事才能,卻得不到蔣介石重用的國軍將領都有誰
    內心格局很小,只重用黃埔生,浙江人士,排擠地方將領,儘管你才華橫溢,也很難得到器重。就比如在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寧願重用胡宗南,劉峙,陳誠,顧祝同等軍事才能平平的將領,都不重用真正會打仗的將軍。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在解放戰爭時期,有軍事才能,這得不到蔣介石重用的國軍將領們。
  • 抗日名將薛嶽103歲去世,他的3位漂亮妻子,都過得如何?
    在眾多將領中,他的功績相當卓越。在作戰過程中,憑藉過人的作戰指揮技巧打贏了不少戰役。在抗戰期間,他堪稱殲敵最多的一位將領。現如今不少抗日神劇都將我軍的形象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誇張,但其實在真正的歷史上,這些將領也是普通人,他們比常人多的就是那份熱血和忠誠。
  • 國軍將領胡璉和張靈甫都是陝西走出來的黃埔四期生,誰更勝一籌?
    胡璉的確猾得很。胡璉一定勝過張靈甫由於宣傳上的需要胡璉許多勝仗,不便宣傳所以大都不為人知就是解放金門失利知道的人也不多(改革開放後才知道一些)指揮國民黨的金門守軍最高指揮官就是胡璉。張靈甫只是懷疑就殺妻,過於殘忍,類似現在一句不適就罵人的噴子,極端的楞頭青。
  • 跟隨蔣介石去臺灣的國軍將領命運如何?大多晚景悽涼
    從那以後,直到1975年病逝於臺灣,蔣介石這輩子再沒踏上過大陸的土地。在1949年前後,跟隨蔣介石前去臺灣的,還有眾多的國民黨將領。比如何應欽、白崇禧、胡宗南、閻錫山、熊式輝、劉峙、薛嶽、周至柔、餘漢謀、湯恩伯等人。他們到臺灣後,面對什麼樣的命運?這些國軍將領到了臺灣後,大部分都被剝奪了軍事指揮權。以胡宗南為例。
  • 1949年國軍將領李文起義後,又趁機逃往臺灣,後來過得怎樣?
    然而,國軍在經過三大戰役之後,兵敗如山倒,整個兵力防線全線崩潰。蔣介石對立場堅定,沒有起義的李文非常看重,深知他不是傅作義的對手,釀成這樣的後果也是束手無策,非戰之罪。而李文的忠心不僅逃過了戰敗的罪責,還被蔣介石委以重任,繼續委任他當了兵團司令,奔赴西南,配合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構築防線,而李文也並沒有辜負上級的信任。
  • 這個國軍名將有25萬大軍,卻被2萬解放軍消滅,老蔣以為他是叛徒
    因為戰爭的勝負不僅取決於將領的能力,還要結合天時與地利等,所以在戰場上最忌諱的就是過於傲慢自大,從而低估了對手的實力,那樣往往是沒有好結果的。不過,在解放戰爭時期就出現過這種情況,當時胡宗南率領25萬大軍攻佔了我黨根據地延安,獲得了空前的勝利。但由於胡宗南太過自信,結果他的25萬大軍反被我軍2萬兵力全部殲滅,而他也因此被人質疑能力太差,甚至懷疑他是地下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