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榜「自由主義」的西方世界國家不在少數,但放眼世界,美國疫情的糟糕治理可謂是「一枝獨秀」。自1月21日發現第一例新冠病例以來,截至9月22日,美國已經有19.9萬人死於新冠。
歷史上,一戰美國死亡人數為5.3萬,越戰美軍陣亡5.8萬;而新冠死亡人數已達一戰和越戰死亡人數的總和近兩倍,越戰的三倍以上。
美國每天都有近千人因感染新冠死亡
誠然,美國「追求自由」、「宣揚個性」的文化,與嚴謹苛刻的抗疫形成了衝突,但自由主義絕非是美國衛生體系缺陷和政府應對不利的遮羞布。在過去7個月中,美國衛生部門的失職,醫療系統的鬆散,以及川普政府的「大選第一」的政治策略,才是這一切背後的更核心原因。
下面,就讓我們結合美國公共電視網(PBS)、《紐約時報》等的媒體、機構的深入調查,來解析疫情背後, 到底美國醫療體系出了什麼問題,以及還有什麼值得借鑑之處。
罪源之一: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剛愎自用
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在早期的疫情防控中存在巨大缺陷,包括資金和器材投入不足、未能第一時間為民眾普及科學防疫知識等。對疫情的錯誤估計則讓美國在一開始錯失了排查病例的黃金時機,再加上盲目聽從川普政府的錯誤主張,美國一步步陷入被動。
早在1月16日,美國本土還未檢測出新冠病例時,德國感染研究中心(SZIF)就公開了檢測病毒的方法。而CDC拒絕使用德國提供的檢驗方法,稱其將自行研製「使用三種基因序列」的檢測方法,比德國實驗室的兩種基因序列方法更加準確。
然而CDC自行研究的進展並不順利,用於檢測的第三條基因序列對結果可靠性造成了影響。在白宮冠狀病毒特別工作組的會議上,CDC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對該問題輕描淡寫,表示「將很快解決」。但事實上,CDC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調整失誤,在二月本該大面積進行測試、排查病例的「黃金時機」毫無作為。
除此之外,二月由CDC發往各州的檢測儀器也出現了問題。2月8日,CDC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博士稱發往各州檢驗設備的測試版中混入了汙染物,導致了實驗結果在控制組中顯示假陽性。又過了三周,才重新開發了新的試劑盒。
CDC因生產的測試設備受到汙染,耽誤了美國早期病例篩查的時機
反觀同一時期的韓國,衛生部門的反應與CDC天壤之別。韓國在2015年曾面臨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的威脅,因此,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初表現得更為警覺。1月27日,在全國僅出現四例確診病人後,韓國衛生部門官員召集了20個私有企業,在其中央火車站召集了高級會議,目的為鼓勵COVID-19商業化診斷試劑盒的開發。
韓國行動異常迅速,火車站會議3天後,4家公司就開發出了新冠病毒測試。5天後,藥物則被批准使用。10天後,全韓國46家實驗室就已經開始對人進行檢測。通常需要一年的程序在一個多星期內全部完成。
韓國在疫情之初反應警覺,在短時間之內較為良好地控制了疫情
而根據CDC的網站,美國到二月中旬,一天卻僅有100次檢驗能力。而這些機會幾乎全部用在排查從中國返回美國和與病毒感染者有接觸的人。然而後來發現,該時期出現的病例大多為歐洲國家輸入。美國一月僅限制了來往中國的航班,而對歐洲國家往來航班未設限制。
二月,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等地實行了「旅客隔離」政策,直到三月澳大利亞也實施了針對國際旅客的防疫隔離,美國仍未出臺國際旅行隔離方面的政策。在這一個月,疫情漸漸蔓延到美國多個州。三月初,由於檢測問題仍然未能解決,紐約成為疫情災區。專家表示,如果早期進行更廣泛的測試,從而更早地施行封鎖和隔離,就不會有成千上萬人白白死去。
由於CDC早期準備不足,病毒檢測花費極其高昂,從100美元到2000美元不等。波恩大學醫院病毒學研究所所長亨德裡克·斯特雷克(Hendrik Streeck)博士說,如果沒有免費測試,「沒有醫療保險且喉嚨發癢的年輕人不太可能去看醫生,就算自己真的感染了病毒也未能儘早確診,傳播病毒風險更高。」
在CDC緩過勁來後,檢測能力大幅增長,六月進行了將近1500萬次測試,約為四月份的三倍。但是幾個月內病例經歷了指數增長,對測試的需求猛增,超大大過了容量,引發了新的測試危機。即便如今仍不能保證充足的病毒檢測,有的甚至一周還出不來檢測結果。
罪源之二:醫療體系組織鬆散,高昂醫藥費勸退感染者
而更大的問題還與美國龐大卻鬆散的醫療體系有關。
治療新冠的患者需要有效的抗凝劑來防止血塊凝固。但美國對於抗凝劑的研究一直是鬆散的,每個醫療中心各自為政,單打獨鬥,缺乏統一的平臺統籌海量研究數據,因而難以得出可靠的研究性結論。
《美國醫學會內科雜誌》(JAMA Internal Medicine)今年7月的一項研究證明了這一點。在3月至5月註冊的1551項新冠肺炎研究中,僅有10%的實驗囊括100名以上參與者,76%的實驗僅僅由一家醫院展開,樣本來源極其狹窄。「單打獨鬥」的格局造成實驗結果南轅北轍,甚至完全相反,醫院、研究所之間各不信服。
美國眾多醫療中心為私人診所,對收集患者信息和實驗大數據造成困難
此外,針對患者信息的管理也是分散的,各個醫院和研究所的審查委員會互不相通,因此也缺乏大型患者數據平臺來統籌監控治療進展。研究人員分散於各個不同的製藥公司和獨立研究所,即便專業能力高超,也缺乏有組織的機構領導治療方法。
無疑,美國擁有全世界最發達的醫療水平,然而並非每個美國人都能享受得到這些福利。
要知道,美國的醫療機構為贏利組織,大部分美國人用商業保險支付看病就醫的費用。而對於美國3500萬沒有醫保的底層人民,高額的醫療費用讓其望而卻步。這些人往往因為惡劣的工作環境與生活方式,屬於最易感染新冠的人群。
美國醫療系統對窮人就醫造成巨大困難
耶魯大學公共衛生教授霍華德·福曼(Forman)稱,2萬美元是治療新冠的下限,而假設一位重症患者在ICU病房住了三周,花銷則大概在12萬至16萬美元。新冠疫情下,一些沒有醫保的居民拒絕接受治療,而湧入大量缺乏支付能力病人的醫院也面臨破產危險。
此外,與中國不同,美國很難在全國大範圍內協調醫療物資的配置。在四月紐約疫情最嚴重時,紐約地區的醫療系統面臨崩潰,州政府自掏腰包,花費2.78億美元購買了8810臺呼吸機。州長庫莫(Cuomo)表示,紐約需要在未來兩年內從國會申請300億美元的聯邦援助來填補巨大的預算缺口,避免對學校和服務機構進行大刀闊斧的削減。
諷刺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各州互相競購,設備價格飆升。各州之間在購買防疫物資方面甚至成為競爭關係。與其他國家地方行政機構相比,美國的州擁有更大的自主權,但州政府在面對危機時卻表現出孤立無援、協調困難的傾向。
罪源之三:經濟與疫情二選一?而川普,選擇了大選
即便上述美國醫療體制未能有效應對疫情,但美國疫情到如今這步田地與川普本人有分不開的關係。撇開這位美國總統「甩鍋中國」等神操作不談,川普政府最大的問題之一在於錯誤地分析了疫情和經濟之間的關係,認為在公共衛生和經濟指標之間總是要不可避免地權衡取捨,抵制病毒必然破壞經濟。而這一矛盾在2020大選年被無盡放大。
早在武漢疫情爆發初期,CDC就已經向川普陳述過疫情潛在的嚴重性。但一月川普忙於處理對自己的彈劾,未給予疫情以重視。到2月28日,病毒已經大規模開始傳播,川普仍然熱衷於舉辦政治集會,並且在會上拒絕佩戴口罩,而對疫情不聞不問。直到三月疫情蔓延,川普仍發推宣傳錯誤信息,表示「新冠病毒會在四月奇蹟般消失」,「該病毒十分溫和」等。
在川普多地開展政治集會的同時,他甚至推遲了三月初「居家令」法案的推行,致使居家令的全國性實施晚了三周。
在2月底已經發現大量感染病例時,川普仍熱衷於開展集會,並拒絕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
此外,川普拒絕在公共場合戴口罩,「戴口罩」甚至成為了黨派分歧的一部分。共和黨選民不願意戴口罩,因而在德州和東南部地區,人們對口罩普遍敵視,這些地區在春季病毒病例開始猛增。
時間來到了五六月,在全球範圍的居家令施行兩個多月之後,一些州的居民再也忍不了了,包括加州、密西根州等地爆發了大規模的遊行,因長久停工無法交付房租、入不敷出,底層居民要求各州重新開放。而川普也同樣向各州政府施壓,尤其是向民主黨州,要求其嚴控失業率,同時控制感染病例。
黨派之爭在2020年再次被放大,為了用漂亮的經濟指標和高就業率贏得大選,川普政府將疫情和美國人生命安全置於經濟形勢之後。五六月份重新開放的各州儘管在開放之初顯示出短暫的強勢增長,在七八月感染人數再次面臨大幅增加,經濟也因疫情再次回落。
2014年伊波拉病毒爆發曾是一個巨大的警醒,在歐巴馬政府執政之時,已經著手建立應對傳染病的機制,在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建立了「流行病應對辦公室」。而2018年川普解散了該辦公室。這被認為是現政府對新冠疫情反應滯後的又一個原因。
較早重新開放早的各州(圖表中靠右的點)顯示出更多的感染人數
當然,美國抗疫絕非一無是處
川普政府最有效的舉措,在於疫情之初其他國家還在觀望之時,就於1月31日果斷頒布限制從中國入境美國令。回看當時,每日從中國飛往美國人數成千上萬,果斷頒布禁令無疑為美國贏得了大量的自查時間。但是,川普政府在1月後本可以做好最充足的準備,然而他白白放掉了這些時間。
對疫情準備最充分的十個州,分別是馬塞諸塞州、紐約州、賓州、明尼蘇達州、羅得島州、密西根州、佛蒙特州、西維吉尼亞州、俄亥俄州、康乃狄克州
在抗疫總體糟糕的大背景下,美國東北部一些州做的準備還比較充分。以平均每1000人病床數、活躍醫師、沒有保險居民比率三個參數來看,麻薩諸塞州的衛生條件遙遙領先。馬塞諸塞州不僅擁有美國最好的醫院,還擁有哈佛大學醫學院等先進研究機構,此外,居民受教育程度較高。
紅線以上為醫療衛生資源較豐富的前五個州,紅線以下為醫療條件最缺乏的八個州; 參考指標為醫院病床、醫生人數以及沒有醫療保險的居民比例
而紐約州雖然準備也相對充分,但最大問題在於醫療機構過度集中在紐約市都會區,而一半以上人口卻居住在紐約州北部地區,分布不均導致疫情一個猛子撲來的時候,還是顯得捉襟見肘。再加上沒有醫療保險的居民高達6.6%,雪上加霜,最後醫療系統面臨崩潰。
明尼蘇達州的居民也較為幸運,該州擁有美國最好的衛生部門之一:梅約醫學中心。明州醫生資源同樣豐富。但與紐約州類似,明州的醫療資源也過度集中於城鎮地區,農村地區則是「醫療沙漠」。第五名羅德島州是美國最小的州,農村人口相較於其他州更少。該州的官方公共衛生部門HealthSourceRI延長了當前疫情下健康保險覆蓋範圍的時期。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美國作為一個超級大國,醫療資源充足,衛生條件領先,疫情在幾個月內不會對美國造成結構性的打擊。但不管怎麼說,每一天都有人因為疫情死去。如果說9·11事件喪生的2996條生命讓美國痛心疾首,現如今的美國兩三天的死亡病例就和一次大型恐怖襲擊帶走的生命數量相當。全世界都聚焦在川普身上,希望美國政府能為自己的人民負責,為生命負責。
(本文作者:Jiachang Pan;編輯:SV 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