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11月13日訊 11月11日,中國旅行社協會研學旅行分會在青州成立。包括曲阜孔子文化學院等在內的6家山東旅遊企業成為理事,13家山東旅遊企業成為會員。此前缺乏行業管理主體的研學旅行行業標準、市場規範、網絡建設等有望突破。
日前,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明確,包括研學旅行在內的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的必修課程,與學科課程並列設置。如何推動研學旅行政策落地,與會專家展開討論。
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遊學人數約為325萬人次,遊學行業的市場規模約315億元。有專家表示,2017年是中國研學旅行發展的元年,未來幾年研學旅行在國內將出現井噴式發展,這將是中國素質教育發展的又一大風口。目前,我國雖然在國家層面首次提出了發展研學旅行,但研學旅行發展的具體實施辦法和政策措施尚未得到落實。「研學旅行的發展缺乏頂層設計,市場主體複雜,專業化的研學旅行產品標準體系尚未形成,基本處於無規範、無監管的狀態。」中國旅行社協會研學旅行分會秘書長張雲鳳告訴記者。
據了解,儘管近年來許多的研學項目主體,開發提出了職業體驗之旅、名校課堂之旅、民風民俗等多種較為新穎的遊學產品和項目,但在青少年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等主體思想的體現上仍顯不足,旅遊項目的參與性、體驗性和教育性等都沒有得到充分體現。「研學旅行產品比較單一,亟需新產品新項目的研發。」張雲鳳說。
「此外,隨著研學旅行活動的增多,旅遊過程中的交通條件、食品安全、消費詐騙等安全因素增多,安全問題如影隨形。」北京市芳草地國際學校富力分校副校長景朝霞說,安全問題一直是學校最為關注的事情,需要學校和旅行社等多方格外重視。
從教育角度來看,研學旅行是一個多學科融合的課程。在美國,上午教數學的老師,下午可能教生物,周末還可能帶著學生到博物館講歷史。「而我們國內,學校的教師很難達到這個標準,研學旅行的戶外活動還是更多依靠社會資源。這就要求旅行社和導遊具備一定的綜合能力,與學校的教師一起做好研學旅行。」中國教育學會研究院課程教學研究中心教研員馮新瑞介紹,目前國內義務教育目標已從學生知識培養向素質培養轉變,在研學旅行中,導遊員不能僅停留在講解的層面,而要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發揮主動性參與進來。這就要求旅行社根據教育目標,為學生量身定製研學旅行線路和產品。「此前,一些自己設計的研學旅遊產品只考慮賣點,沒有側重教育功能,市場不慍不火。」省內某旅行社負責人說,就目前研學旅行的發展趨勢而言,違背教育規律也就違背了市場規律,這就需要旅遊和教育通力合作。
「研學旅行分會成立後,將重點解決目前存在的各項問題。開展研學旅行調研和評估,參與制定行業標準,進行行業自律,規範研學旅行市場,建立研學旅行信息網絡,加強與教育部門和各學校的交流合作。」中國旅行社協會研學旅行分會會長高志權表示。
食品安全
教育
收藏
舉報
舉報文章問題
取消 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