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日:走進博物館「觸摸」歷史

2021-02-08 潮州電視臺
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市博物館圍繞多元包容發展的主題,將陸續開展一系列陳列展覽和公眾互動活動。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市博物館,在展覽中尋找與前人的心靈連結。


在市博物館的流動展覽館,端硯文化藝術展吸引了不少文博愛好者前來參觀。端硯列居中國四大名硯之首,與湖筆、徽墨、宣紙合稱為中國「文房四寶」。



看這些古老的東西,特別我們做手拉壺的,也要古今結合,今天看的石硯,也是對我們做手拉壺多少有啟發。其實藝術是共通的,我們可以參觀各種藝術品的展覽,來把藝術的東西融入到我們自己的作品裡。其實對很多觀眾來說,走進博物館,是為了從歷史文化中汲取前行的精神力量。博物就是把從地球起源到現在積累在這裡,列為我們後代人的見證,潮州的博物館就是對潮州文化的弘揚和繼承,使我們後代人有文化。


在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市博物館舉行了一系列活動,在做好基本陳列的同時辦好流動展覽,積極走出去請進來。其中,當代潮州手拉朱泥壺作品展走出潮州,推向全省各文博單位巡迴展示,引進廣東省流動博物館的端硯展到潮州展覽。據了解,隨著市民文化素質的提高,到博物館參觀的人數逐年增加。2017年到館參觀的人數有8萬,2018年上升到10萬,去年2019年有14.8萬。接下來,潮州市博物館還是會緊緊圍繞地方博物館定位,發揚地方傳統文化,做更多地方傳統文化工藝的特色展覽,同時將這些展覽推出潮州,走出潮州。


在市博物館,常年開放的基本陳列展出了不少館藏精品。有被譽為「針尖上的藝術」的潮繡,也有鎮館之寶明代潮州木雕「府樓猴」。這些珍貴的文物身上都有哪些故事呢?市博物館展出的這件神袍,是青龍古廟的一件清代綠緞蟒紋神袍。神袍墊高立體,袍上為釘金繡蟒紋,蟒頭立體墊高,雙眼高凸,身體盤旋翻轉,高浮凸釘金繡熠熠生輝,氣勢恢宏,頗具「王者風範」。


下面這座龍宮,是在墊高繡的基礎上還增加了竹片還有鐵絲,讓屋簷向外飛出,體現了青龍古廟的形象。而這件民國時期的「安南義安社」大帳眉不但呈現了潮繡中超高難度的精細活兒,還記錄了一段潮繡實物漂洋過海遠銷海外的歷史。安南是越南在明朝的舊稱,義安社是當時潮汕華僑在越南那邊的一個同鄉組織,所以這一件是當時同鄉會的一個大帳眉,我們主要看上面五個黑臉闊嘴的人物形象,是由潮繡男技師來完成的。「府樓猴 無變走」是潮州的一句俗語,如果您來到市博物館,還能欣賞到鎮館之寶——明代潮州木雕「府樓猴」。據介紹,明成化元年,潮州知府陳瑄在潮州府正面重建譙樓鎮海樓,俗名府樓,是明代潮州府衙正門。鎮海樓建築上有108根木柱,配上圓雕木猴,形成108隻形態各異,天真活潑的猴子形象,民間稱之為「府樓猴」。主要是跟民間神明的信仰有關,跟天上的星宿是一對一的,所以把猴子裝飾在上邊就是有祈福的意思,後來在火災中好多都被燒了,流傳下來這幾隻現在都很寶貴。


清代潮州金漆木雕大神轎綜合運用了浮雕、通雕和圓雕等多種雕刻技法,結構複雜,題材多樣,製作精益求精,也是一件珍貴的館藏文物。和神轎一起出現的還有民國時期的金漆木雕茶擔。茶擔為方櫥形提梁式,提梁上裝銅環以便肩挑出行。茶擔造型獨特,雕花刻字,紋飾優美。那麼,它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茶擔就是在巡遊隊伍中配套的設施,可以放置一些茶水供遊行人員在路上口渴了可以歇下來喝口水,也是我們潮州的工夫茶滲透到各個民俗活動中最實在的實物表現之一。

這些珍貴館藏文物,真是讓我們長見識了。其實,記錄歷史,才能更好地觀照未來。也希望我們的博物館不斷發揮應有的價值,為更多人帶來知識與文化的滋養。未經許可,嚴禁擅自轉載、複製、改編本臺新聞作品,違者將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國際博物館日:學生走進博物館 近距離「觸摸」歷史
    國際博物館日:學生走進博物館 近距離「觸摸」歷史 2018年05月18日 16:10  來源:視界網/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 國際博物館日:學生走進博物館 近距離「觸摸」歷史
    國際博物館日:學生走進博物館 近距離「觸摸」歷史 2018年05月18日 16:10  來源:視界網/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 《走進博物館叢書》國際博物館日首發
    央廣網西安5月18日消息(記者雷愷)《走進博物館》叢書「5·18國際博物館日」當天舉行首發式,並向銅川博物館等10家單位和個人現場贈書。進一步加強陝西「彰顯華夏文明歷史文化基地」建設,充分發揮博物館在傳播、傳承、弘揚陝西歷史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陝西省文物局選取陝西歷史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館、漢景帝陽陵博物院、西安博物院、西安半坡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法門寺博物館、渭南市博物館、延安革命紀念館、安康博物館、漢中市博物館共12家收藏豐富、主題鮮明、影響重大的博物館,合作編輯出版了《走進博物館叢書》
  • 國際博物館日:一起走進奇妙世界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博物館藏品架起溝通的橋梁」。1946年11月,國際博物館協會在法國巴黎成立。
  • 國際博物館日:搭建博物館與公眾溝通橋梁
    何為「國際博物館日」?     「國際博物館日」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旨在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的活動,時間定在每年的5月18日,每年確定一個主題。    中國於1983年正式加入國際博協,隨後每年均組織紀念「國際博物館日」的相關活動。
  • 秦皇島:小學生走進博物館 「觸摸」歷史挺有趣【組圖】
    &nbsp&nbsp&nbsp&nbsp博物館工作人員為學生們講解長城文化知識。&nbsp&nbsp&nbsp&nbsp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秦皇島市海港區和安裡小學開展了「走進博物館關注傳統文化」長城研學實踐活動。
  • 國際博物館日:一起走進奇妙世界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博物館藏品架起溝通的橋梁」。1946年11月,國際博物館協會在法國巴黎成立。
  • 走進天水博物館,觸摸8000年前的歷史
    人們說,要看1000年前的歷史,你就到西安來,如果要看3000年前的歷史,你就到河南洛陽,但是,如果你想去看8000年前的歷史,那麼,請到天水來。你將從伏羲和女媧時代走過秦國,走過三國風雲,穿越過唐朝的詩韻,宋朝的瓷器的光芒,感受到歷史。
  • 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換個姿勢走進千家萬戶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展現出從業者對博物館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普惠化的關注。在國內,從「國雲展」平臺上線,到「為國寶代言」活動,再到「文創節」興起,圍繞博物館多元包容發展的主題,一系列陳列展覽、學術研討、公眾互動活動將陸續開展。這啟人深思:如何吸引更多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受眾走進博物館,博物館的未來發展應該何去何從?近年來,我國博物館行業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期,在數量與質量兩個方面同步發展。
  • 國際博物館日這9個世界著名博物館你去打卡了嗎?
    【國際博物館日這9個世界著名博物館你去打卡了嗎?】博物館是歷史文化的縮影,走進博物館,如同登上一列穿越時空隧道的列車,我們懷著好奇心和求知慾,去觸摸城市輝煌的歷史,探索文化的變遷。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所以介紹九個世界著名的博物館。轉發收藏!via.新浪新聞
  • 國際博物館日走進合肥 感受厚重歷史文化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大客廳,是一座城市展示自己美好過去的場所,更是傳播知識與展示藝術的殿堂。合肥公共博物館和民辦博物館銜接精彩歷史,續寫現代文明,市民在近距離體驗中感悟文化魅力,拾取文化汪洋中燦爛的文化遺產。
  • 國際博物館日:搭建博物館與公眾溝通橋梁
    何為「國際博物館日」?     「國際博物館日」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旨在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的活動,時間定在每年的5月18日,每年確定一個主題。    中國於1983年正式加入國際博協,隨後每年均組織紀念「國際博物館日」的相關活動。
  • 國際博物館日,小學生走進膏方博物館
    識草藥、搗藥材、熬膏方……在第43個「5·18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凌山小學的百餘名小學生在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蘇慶民教授的帶領下,走進中國膏方博物館,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膏方文化之旅,切身感受到了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
  • 觸摸歷史,感念於心,石門二路街道恆豐居民區僑友走進上海歷史博物館
    東方網10月11日消息:10月11日上午,石門二路街道恆豐居民區黨總支的黨員和恆豐小區「僑之家」的三十多位僑友走進上海歷史博物館,觸摸歷史,感念新中國70年翻天覆地的變化,感受上海這座城市發展的脈搏。大家表示要將新高度作為新起點,在黨建引領下,繼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好社區工作和僑聯工作。
  • 「觸摸」上海的歷史 歷史博物館首日觀眾6200餘人
    原標題:「觸摸」上海的歷史截至閉館,開放首日共接待了6200餘人。  館方表示,按照習總書記「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指示,歷博的展陳體系以故事線挖掘歷史文物內涵,敘述上海故事,在體驗區注重新媒體及視覺技術的應用,在與觀眾虛實互動中呈現歷史,通過網際網路建設以大數據數字展示為核心的永不落幕的智慧博物館,致力於打造一座上海的新概念歷史博物館。
  • 走進博物館 感受歷史文化魅力
    5月18日,遊人在江蘇蘇州園林博物館參觀造園模型。 當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人們走進博物館感受歷史文化魅力。 新華社發(杭興微 攝)  5月18日,遊人在江蘇蘇州園林博物館參觀拙政園模型。 當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人們走進博物館感受歷史文化魅力。 新華社發(杭興微 攝)  5月18日,一名小朋友在石家莊河北博物院參觀。
  • 利順德博物館讓歷史「活」起來 國際博物館日活動異彩紛
    5月18日,中國唯一一家擁有專屬博物館的豪華酒店的天津利順德酒店,在國際博物館日,策劃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系列主題活動。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傳統的未來」,這個主題既感知「過去」又展望「未來」,擁有156年歷史的利順德酒店,免費開放其博物館,並在上午10點以利順德為起點,由工作人員精心組織參觀利順德博物館、名人房等,還運用新穎的展示手段——「真人cosplay」講解,生動了故事段子,豐富了文物展品,讓歷史「鮮活」起來。
  • 「觸摸」上海的歷史 歷史博物館首日觀眾6200餘人
    原標題:「觸摸」上海的歷史截至閉館,開放首日共接待了6200餘人。  館方表示,按照習總書記「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指示,歷博的展陳體系以故事線挖掘歷史文物內涵,敘述上海故事,在體驗區注重新媒體及視覺技術的應用,在與觀眾虛實互動中呈現歷史,通過網際網路建設以大數據數字展示為核心的永不落幕的智慧博物館,致力於打造一座上海的新概念歷史博物館。
  • 北京文博|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
    一起開啟2020年博物館之旅吧!來自北京文博00:0001:00博物館是歷史文化的縮影,走進博物館,如同登上一列穿越時空隧道的列車,我們懷著好奇心和求知慾,去觸摸城市輝煌的歷史,探索文化的變遷。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北京地區博物館類型豐富多樣、資源特色鮮明,這些博物館如何攜手同行,展現平等多樣的觀點,為不同群體提供更有意義的文化體驗?又如何以包容、開放的姿態,與不同社會背景和年齡層次的公眾展開平等對話、暢談古今?讓我們一起開啟今年的博物館之旅吧!
  • 走進博物館 感受歷史文化魅力
    5月18日,遊人在江蘇蘇州園林博物館參觀造園模型。 當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人們走進博物館感受歷史文化魅力。 新華社發(杭興微 攝)  5月18日,遊人在江蘇蘇州園林博物館參觀拙政園模型。 當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人們走進博物館感受歷史文化魅力。 新華社發(杭興微 攝)  5月18日,一名小朋友在石家莊河北博物院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