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巴奴們組成的外賣天團,能撐起火鍋的外賣市場嗎?

2021-02-07 今日火鍋

疫情期間,吃火鍋成為吃貨們「解封」後「最想做的事」。


3月11日,美團外賣發布的《餐飲外賣復工消費報告》中指出,火鍋、燒烤、香鍋、東南亞菜與西餐榮登「最受上班族喜愛的TOP5」榜單。其中,火鍋外賣在復工第二周相較第一周增長超過50%。


3月20日,鄭州一家開放堂食的火鍋店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排隊時長高達1小時。


幾乎每一位中國人都長了一顆「火鍋胃」。即便在全民「閉關」的情況下,也不能影響國人吃火鍋的熱情。

在疫情期間,火鍋的堂食與外賣雙雙受限,在家吃火鍋成為「火鍋胃」們的精神慰藉,這意外捧火一大波火鍋「周邊」。

在消費者列舉的「疫情期間最難買到的4種食材」中,火鍋底料赫然在列。海底撈、呷哺呷哺的火鍋底料在線下商超與線上電商平臺均頻頻斷貨。

除了底料與調料之外,自熱小火鍋也成為「斷貨王」。蘇寧大數據顯示,疫情期間,自嗨鍋銷量同比大增370.27%。小龍坎在疫情期間舉行的一場直播活動中,創下了10分鐘賣出上萬盒自熱小火鍋的紀錄。

在其他餐飲品類根據政策規定關閉外賣時,很多城市的火鍋食材超市卻與其他超市類型一樣,可以繼續經營或是送外賣。

疫情期間,鍋圈食匯、速配齊、九品鍋等火鍋食材超市人氣爆棚。

「家庭火鍋」的火爆,讓魚蝦丸、蟹棒等速凍火鍋食材也榮登暢銷食材榜,有些超市內的火鍋速凍食材更是頻頻賣斷貨。

三全食品、安井食品等速凍食材生產企業的股價也隨之創下歷史新高。2月3日至3月3日的一個月時間裡,安井食品股價累計漲幅高達58.2%。

大年初一當天,湊湊內部針對推出火鍋外賣達成共識,並表示,是疫情加速了業務進程。

疫情期間,不只湊湊及時推出了外賣,巴奴、小龍坎等知名連鎖火鍋品牌均在疫情期間發力外賣。其中,按照餓了麼的數據統計,小龍坎的外賣業務環比增長350%。在「經典火鍋外賣」上線的第一天,小龍坎成都區域門店就突破了1200單。

疫情期間,堂食關閉,外賣挑起大梁。然而,在火鍋領域,除了少數的連鎖品牌外,大多數的火鍋門店依然「按兵不動」。

2015年,被稱為火鍋外賣的元年,這一年,大批火鍋外賣品牌湧進市場。而到了2016年,除了淘汰郎、董火鍋、臥底火鍋等,數據統計稱近90%的品牌敗走。

數據顯示,1月26日至3月17日重慶約有200家火鍋店開通外賣,總訂單量達到12萬單,交易金額約為1365萬。而《大數據深度解讀重慶火鍋背後的秘密》中的數據顯示,重慶的火鍋門店數量接近2.7萬家,僅主城區就有13215家,全年全產業產值接近500億元。

疫情期間,即便在火鍋之城重慶,在外賣訂單大幅提升的情況下,外賣收入相對於日常收入依然是杯水車薪。這背後的根本原因是人們對火鍋外賣的消費頻次很低。

其他餐飲品類的外賣是「開盒即食」,只有火鍋外賣還要「自行烹煮」才能享用,這就讓火鍋外賣失去了外賣最引以為傲的優勢——便捷。

目前,火鍋外賣分為提供鍋具與不提供鍋具兩大陣營。而對於消費者來說,無論提供與否,用完等待店家自取或是使用自家的鍋具,都「不太方便」

火鍋的品類特性使然,使火鍋外賣的客單價偏高。火鍋外賣的客單價普遍在百元以上,動輒幾百上千的火鍋外賣訂單也並不稀奇。客單價的偏高這也禁錮著火鍋外賣的發展。

人們吃火鍋吃的大多是它豐富的食材,很多人涮火鍋,羊肉、牛肉、毛肚等缺一不可。而如果人數太少,食材種類必然會因為食量受限。這一問題同樣存在於火鍋外賣中,多人食時總是「更過癮」。

疫情期間,在其他品類的餐廳選擇用外賣自救時,火鍋店的「按兵不動」也是一種「選擇」。因為,除了與平臺合作開通外賣外,火鍋店推出外賣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淘汰郎創始人趙子坤在談及火鍋外賣的痛點時曾著重提到定位問題,其指出很多火鍋外賣品牌的失敗源於它們定位的錯誤。

而海底撈最初的定位則是面對家庭消費的「大鍋」。之於海底撈,外賣相當於其堂食業務的延伸,它面對的大多是品牌原有的粉絲群體,所以,海底撈外賣做家庭消費是順理成章之事。

而對於其他火鍋外賣品牌來說則需要重新挖掘消費群體,外賣點單率高的白領群體成為大多數火鍋外賣品牌爭相爭取的對象。

顯然,淘汰郎也是考慮到這一點,定位於1-2食的小火鍋,去迎合目標人群的需求。

所以,在推出外賣業務時,品牌就需要在第一時間根據目標消費人群考慮定位問題。

一位在疫情期間點了三次火鍋外賣,且三次出自於當地高口碑火鍋店的重慶用戶直言:「堂食開放,不會再點外賣……味道不一樣撒……」

受底鍋、蘸料的影響,火鍋外賣大多與堂食的口感有著明顯偏差。為此,很多火鍋品牌在推出外賣時採取的是直接「複製」店面爆款的模式。在日前上線外賣的巴奴就是將顧客必點的牛油、菌湯、青椒、番茄等口味直接「照搬」至外賣菜單中,希望可以延續外賣的好口碑。

弱化口感偏差,保證趨於堂食的口感,是保證火鍋外賣體驗的第一步,也是局限火鍋外賣發展的關鍵問題。

美團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全國超1.8萬家火鍋店在美團上線外賣。消費者中,選擇「需要鍋具燃料」的消費者佔比55%。這意味著,與其他外賣板塊相比,火鍋外賣還需要解決「鍋具」問題。

早從前幾年的海底撈與淘汰郎開始,火鍋外賣就已經開始採取「送鍋上門」的服務,淘汰郎更是開啟了「以鍋為會員卡」的先河,用以解決鍋具回收問題。

湊湊火鍋CMO楊婷婷曾在採訪中透露,外部資源短缺是湊湊在過年期間啟動外賣項目的最大挑戰。湊湊目前正在尋找合適的鍋具供應商,預計未來會隨外賣提供鍋具。

火鍋店開通外賣,就是向供應鏈發出了新的要求。包括食材與鍋具、餐具在內的供應鏈的優化對於火鍋外賣都很重要。

如果生鮮肉類等餐品在配送過程中由於儲存不當而出現性狀變化,勢必會大大影響用餐體驗。火鍋外賣餐品的生鮮性質決定了它對配送的要求更高。平臺的專送服務一般不能滿足火鍋外賣的配送需求。

所以,海底撈打造了自己的配送團隊——Hi撈送,湊湊則選擇與第三方專業公司合作,目前的合作方是順豐。如何配送,是自建團隊還是與第三方合作,抑或是使用平臺專送服務,也是火鍋外賣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湊湊目前推出了兩種套餐形式,2-3人餐與4-5人餐,定價分別為388元與588元,套餐中涵蓋門店中大多數高人氣的餐品。為了吸引用戶,湊湊還推出了7折優惠。

海底撈、淘汰郎等外賣同樣打造了套餐服務。套餐服務一方面是為了緩解消費者的「選擇困難症」,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則是通過套餐的形式給出優惠組合,以緩解客單價過高的問題。

巴奴創始人杜中兵曾在採訪中表示:現在做的是外送,不是外賣,疫情結束後會停掉。

火鍋外賣固然可以成為連鎖火鍋品牌的另一個收入增長點,但對於火鍋品牌來說,重中之重依然是堂食。疫情進入尾聲,全國各地已經出臺各類鼓勵性政策刺激堂食,接下來,依然是堂食的天下。

未來的火鍋行業會呈現出愈發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無論是在疫情期間爆火的底料、食材銷售,還是引得眾多創業者競折腰的外賣,它們或許會憤而崛起搶佔市場空間,但火鍋堂食的「霸主地位」依然不容撼動!

相關焦點

  • 火鍋外賣越來越走俏
    冬天來了,寒冷的天氣撩撥起吃貨們奔向火鍋的心。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除了到火鍋店吃,蚌埠街頭的火鍋食材超市越開越多,加入火鍋外賣大軍的品牌也越來越多,而外賣到家的火鍋業態讓人覺得「吃火鍋」變得簡單又方便,給吃貨們帶來更多的選擇,「宅家吃火鍋」在今冬更火了。
  • 火鍋外賣能火嗎?盒馬火鍋登上外賣平臺
    近年來外賣在餐飲消費中越來越主流,而火鍋作為最大的餐飲品類,其外賣化進程卻一直躑躅不前。曾經是外賣「黑洞」的火鍋品類,能被盒馬拿下來嗎?在盒馬APP上,火鍋到家已經成為與海鮮水產、水果蔬菜等並列的一級品類。盒馬在餓了麼平臺上開設的「盒馬鮮廚」中,火鍋超過了盒馬特色的海鮮,排在最高的位置。「我們相信火鍋的外賣佔比未來能夠超過一半。」
  • 特別整理20家火鍋外賣,海底撈又能叫了 !
    //不能出門的第N天終於又能吃上火鍋啦!
  • 海底撈的外賣戰略:你會選「大火鍋」還是「小火鍋」?
    海底撈開啟第三方外送!對於整個火鍋市場來說,到店消費一直都是不二選擇,而海底撈恰恰要改變這種固定模式,想要將火鍋也做成可以外送的食品。那麼,海底撈的自營外賣究竟做得如何?當然,這樣能在家裡享受海底撈的服務價格也是不菲的,每筆訂單的價格都在400元以上。可見,海底撈的定位是高端外賣市場,外送訂單要收取餐費10%的服務費,配送費是12元/公裡,配送範圍最遠可達20公裡。其中,包席才是海底撈真正的外賣特色。
  • 火鍋外賣的可行性高不高?市場行情怎麼樣?
    2019年海底撈的火鍋外賣市場規模為310億,並且還呈現出了增長的趨勢,除了像熊貓來火鍋外賣,淘太狼以外,一些傳統的線下的火鍋品牌也開始進駐這個市場,比如小龍坎,香天下等,可以見得火鍋外賣的市場潛力之大火鍋外賣有什麼特點呢?
  • 深圳人的【火鍋外賣清單】,海底撈也能叫!
    麻辣火鍋 | 牛肉火鍋 | 擼串串 | 椰子雞 | 冬陰功 | 豬肚雞ps.在【食探】後臺回復「火鍋」可以立刻下單海底撈終於!暖心惹~點餐方式:海底撈外送公眾號、美團外賣、餓了麼配送門店:深圳部分門店配送✍無接觸安心TIPS:①海底撈自家配送,員工上班前測溫、消毒② 配送過程員工佩戴口罩、防目鏡,全程0接觸③ 附帶「外送安心卡」,可追蹤外賣人員健康情況
  • 海底撈外賣和普通火鍋的外賣區別在哪裡?一個細節體現差距
    大家身邊一定有特別喜歡吃火鍋的朋友,對於火鍋簡直就是一種「執念」啊,無論是難過或者高興都會通過一頓火鍋來解決,在吃火鍋的時候大家也會選擇一家味道好服務好的餐廳,這樣的火鍋店也非常的受消費者喜愛,有的時候不願意出去吃的情況下就會定一些火鍋外賣,在家享用味道是一樣的。
  • 你看好海底撈開的「火鍋食材超市」嗎?
    海底撈開食材超市的模式能不能跑得通?目前這種外送食材自提站的模式能不能行得通呢?1、劍指家庭餐桌市場,布局社區零售(1)在堂食火鍋之外,開闢「家庭火鍋」市場近兩年,火鍋成了熱門賽道。加上疫情的影響,「家庭火鍋」一時之間成了餐飲的新焦點,這也掀起了火鍋超市創業潮。
  • 呷哺呷哺推出火鍋外賣 不過學的不是海底撈
    吧檯式小火鍋品牌呷哺呷哺9月1日起與美團外賣合作推出火鍋外送服務,50元起送,目前外送區域僅限望京新一城及華彩兩家門店附近的區域。消費者在該門店附近區域打開美團外賣,通過位置搜索定位就可以下單,分量及價格與門店保持一致,每單需支付8元外送費,呷哺呷哺向界面新聞表示,今年內北京會增加該項業務的若干家門店,並保持穩步擴張,未來不排除接入其他外賣平臺。
  • 海底撈和餓了麼合作了,你會來一份「火鍋外賣」嗎?
    火鍋和外賣,聽上去是如此的不搭配,但實際上火鍋外賣的生意風生水起。在與餓了麼合作之前,海底撈自己也有外賣業務,去年一年,海底撈總收入169.69億元,同比增長59.5%,而外賣業務從2017年的2.19億元上升至2018年的3.24億元,訂單量達到了108.67萬,同比增長了47.9%。
  • 盒馬、海底撈加速布局重慶火鍋卻在淡出火鍋外賣該怎麼玩?
    近日,海底撈在北京開了一家名為「海底撈外送食材自提站」的門店。在業內人士看來,此舉是海底撈布局到家市場,延生伸外送業務。無獨有偶,盒馬繼今年9月註冊「盒馬火鍋」品牌後,最近又放出話來:將繼續加碼線上。盒馬3R事業部總經理寧強稱,盒馬火鍋將作為今冬第一大品,對火鍋的投入將不設上限。
  • 這個店都開到了家門口,你還會去海底撈吃火鍋嗎?
    上周五晚,上海的汪小姐想和閨蜜們來個火鍋之約,但在海底撈等位1個多小時後,前面仍有超過20桌食客。於是,汪小姐和朋友們決定轉戰火鍋外賣,在路上下了訂單,到家後半小時左右就收到了包括底料、食材在內的全套火鍋產品。如今,因為怕等位,像汪小姐這樣選擇火鍋外賣到家的消費者已不少見。
  • 火鍋外賣太火爆,隔壁的海底撈都饞哭了!
    11月5日,火鍋王者海底撈還發布公告稱將在年底關閉300家門店,呷哺呷哺也在今年8月被爆出將關店200家。 由此暴露出的市場空白,導致一群線上火鍋玩家摩拳擦掌,究竟誰能獲得勝利?  但是對此,股票市場的反應是大幅下跌,相比今年年初海底撈82港元高位價格,現已跌至21港元,整體市值蒸發超過3000億。 據網易數獨數據顯示,在2020年瘋狂開店的背後,海底撈的原材料成本和員工成本都不斷增加,可是另一邊,營業利潤卻在不斷降低,曾經海底撈引以為傲的高翻臺率,也出現了下跌。
  • 火鍋市場規模將達萬億 火鍋超市會是一門好生意嗎?
    作為最傻瓜式操作的餐食,火鍋在疫情宅家期間解決了很多人的吃飯難問題。在一些人看來,這種宅家自製火鍋的消費習慣,大概率會成為未來的一個主流方向。   即便是沒有疫情,火鍋也是餐飲中的絕對王者。2020年,火鍋的市場規模預計能夠達到萬億,目前火鍋也是以13.7%的份額,佔據著正餐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
  • 巨頭加速布局 重慶火鍋卻為何淡出外賣市場?
    日前,海底撈在北京開了一家名為「海底撈外送食材自提站」的門店。在業內人士看來,此舉是海底撈布局到家市場,延伸外送業務。   無獨有偶,盒馬繼今年9月註冊「盒馬火鍋」品牌後,最近又放出話來:將繼續加碼線上。盒馬3R事業部總經理寧強稱,盒馬火鍋將作為今冬第一大品,對火鍋的投入將不設上限。
  • 呷哺呷哺死磕海底撈:在火鍋外賣上大戰300回合
    呷哺呷哺也終於上外賣了。  繼海底撈、挑食、來一火等品牌之後,呷哺呷哺終於在9月2日宣布上線外賣項目,由此加入了火鍋外賣的探索大部隊。  其品牌為何選擇在此時上線外賣項目?對於已經在市場打拼一陣子的同類外賣是否有著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背後又隱藏著哪些更大的野心?
  • 盒馬「開吃」火鍋行業,海底撈們還有機會「撈錢」嗎?
    巧合的是,海底撈的執行長與現任阿里執行長都叫張勇,那麼此番火鍋爭奪戰,「張勇們」誰能帶領自己的企業在火鍋行業中殺出一片天?盒馬選擇進軍火鍋業務其實早有預謀。2019年10月17日,盒馬宣布在全國20多個城市的線下門店和APP上推出火鍋產品,同時還包括外送業務。為了更好的打出盒馬火鍋的招牌,盒馬鮮生創始人侯毅曾採用直播的方式為盒馬火鍋業務站臺。
  • 海底撈「火鍋食材超市」來了:40㎡,100+Sku
    海底撈「火鍋食材超市」開業了,40多平米麵積,100+SKU,選址社區周邊,瞄準社區人群,這算是對目前火爆零售圈的「火鍋燒烤食材超市」模式的回擊嗎?《零售圈》了解到,目前開業的海底撈火鍋食材超市,雖然門牌上掛著「海底撈外送食材自提站」,但實際上就是目前比較火的「火鍋燒烤食材超市」模式。
  • 海底撈火鍋外賣,滿150還送鍋?不會賠本嗎?究竟有何貓膩
    大家好又到了小編跟大家說美食的時間了,相信大家在寒冷的冬天裡,都想吃一鍋熱氣騰騰的火鍋,小編也正是如此,和朋友們一起吃火鍋那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這樣既能填滿自己的肚子,能加深與朋友之間的友誼,還能讓自己在寒冷的冬夜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溫暖。
  • 火鍋外賣,又是一次網際網路思維的降維打擊
    看起來是「就地過年」帶動了火鍋外賣消費,其實預見火鍋外賣「起風」的巨頭早就開始布局:2020上半年,海底撈外賣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23.7%,嘗到甜頭後海底撈又在下半年開出了第一家「海底撈外送食材自提站」門店。前後腳功夫,盒馬也對外宣布對火鍋外賣「投入無上限」,並把「火鍋到家」標籤升權至盒馬App的一級類目。火鍋外賣,到底撩撥了巨頭哪根神經?這會演變成下一個創業窗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