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28日7時,內蒙古滿洲裡本土確診病例11例,滿洲裡疫情引發高度關注。11月26日,根據內蒙古自治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會的通報,病毒測序結果顯示,滿洲裡此次疫情與俄羅斯流行株高度同源,這意味著當地疫情由境外輸入引起。
被譽為「東亞之窗」的滿洲裡北接俄羅斯,是中國最大陸運口岸城市。實際上,除滿洲裡外,此前綏芬河、雲南瑞麗、新疆喀什等地發生的疫情,不斷為我國邊境城市的疫情防控敲響警鐘。
兩家醫院大面積停診、公交車停運、多條航班取消、公共活動場所暫停營業、學校暫停教學活動……在滿洲裡進入疫情「戰時狀態」的8天時間裡,人們生活仍有保障嗎?11月28日,紅星新聞採訪了滿洲裡多名當地居民。
▲11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滿洲裡市疫情防控工情況
本土病例從最初的2例增加到11例
列車和航班已停運停航
據內蒙古自治區衛健委官方通報,截至11月28日7時,滿洲裡已有本土確診病例11例。這意味著,在短短8天時間裡,當地確診病例數自21日最初的2人,到今日已增加到11例。
對於本次滿洲裡疫情的特點,內蒙古自治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在11月26日的新聞發布會介紹稱,本次疫情已呈現出家庭聚集性的特徵:病例中有兩人為夫妻關係,兩人為母子關係,兩人為祖孫關係。同時,呈現出學校的班級聚集性,病例中4人同為滿洲裡市第三中學同一班級學生,一人為該班教師;此外,呈現出了小區聚集性,病例中有五人為同一小區住戶,有三人為另一小區住戶。
疫情發生之後,當地立刻進入疫情防控的緊張狀態。從11月22日起,滿洲裡市啟動了全員核酸檢測工作。並在兩天半時間完成採樣,三天內完成全員核酸檢測。第一輪檢測結束後,為進一步排查風險,滿洲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再發公告,要求自11月27日14時起,開展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
除核酸檢測外,到目前,滿洲裡已全面落實中風險防控舉措,對發生疫情的6個居民小區全面實施24小時嚴格封閉管理。列車和航班也已停運停航。據11月21日滿洲裡市融媒體中心官方微博消息,為有效遏制疫情傳播,嚴禁聚餐、宴會等大規模集聚活動。公共活動場所暫停營業。學校、幼兒園及培訓機構暫停教學活動。
滿洲裡為何突發本次疫情?原因仍與境外輸入有關。內蒙古自治區疾控中心主任王文瑞在11月26日的發布會上披露,根據對病例基因測序結果,提示該次疫情並非本土疫情反彈,而是境外疫情輸入。
王文瑞介紹稱,本次滿洲裡病例新冠病毒屬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I(B.1.1分支),與已公開的全球新冠病毒基因組資料庫和輸入中國的新冠病毒基因組資料庫比對,結果顯示與俄羅斯流行株高度同源。該結果提示滿洲裡市這起疫情是由境外輸入引起的。
▲滿洲裡市民排隊接受核酸檢測 受訪者供圖
「封城」這一周
公交停運,街上變得冷冷清清
滿洲裡出現此次疫情已有8天時間,在這一周裡,當地市民生活是否有保障?在公交停運的狀態下,市民出行是否遇到困難?就此,紅星新聞採訪多名滿洲裡當地市民。
「生活又回到了孩子在家上網課,大人上下班每天測溫打卡的日子。」家住滿洲裡市北區五道街的孫先生稱,這個曾經充滿煙火氣的城市,如今又變得冷清起來。儘管孫先生工作和居住地均系低風險區域,但在全城進入疫情「戰時狀態」的局勢裡,他能感受到生活在發生變化。
就在11月27日下午,孫先生和家人完成了當地統一組織的核酸檢測。據孫先生介紹,由於滿洲裡醫護人員較少,無法實現每個小區都安排醫護人員進行核酸檢測,因此便統一要求各個小區居民按劃片前往指定核酸檢測場所進行檢測。對行動不便的老弱群體,則有針對性地進行入戶檢測。
「檢測完畢後,會有居委會相關負責人逐一來檢查核酸檢測情況,確保無人漏檢。」孫先生表示,在發生疫情的當天,居委會便建起了群組,以方便督促和搜集核酸檢測情況,同時要求居民每日早晚上報自己的體溫檢測情況。與此同時,孫先生所在小區開始了每日多次消殺,「每天一回到小區,不管是樓道裡還是小區公共場所,都是一股消毒水味道。」
因是低風險區,孫先生所在小區並未完全封閉式管理。「但是小區恢復了檢查,進出人口都要測溫,外來人員必須登記。」滿洲裡街道少了往日的熱鬧,「路上、商場裡幾乎見不到人,大家都很自覺的居家隔離。」
由於當地公交已全部停運,孫先生表示,自己上下班都是自駕:「如果有同事住得比較遠,也常接上一起走。」
那麼,出現多起確診病例的世紀金城小區,狀況如何?多名小區周邊商鋪人員告訴紅星新聞,店鋪在出現疫情後便已停業,至今仍不知多久能恢復。一名商鋪人員表示,自己的店鋪和周邊街道已完成消殺工作,並接受了核酸檢測,目前結果為陰性。
「說實話,我們已經不會再對疫情感到恐慌了。」孫先生說,在疫情發生當天,自己便接到居委會的通知,明確保證了城市供應不會斷,市民無需囤積過多食物。另一方面,核酸檢測與體溫登記同步進行,這也讓滿洲裡市民多了幾分安心。
▲口岸城市滿洲裡夜景 圖據新華網
綏芬河、喀什、瑞麗、滿洲裡...
邊境城市防控面臨哪些挑戰?
滿洲裡疫情與俄羅斯高度相關,這與滿洲裡的地理位置不無關聯。
被譽為「東亞之窗」的滿洲裡,西臨蒙古國,北接俄羅斯,是中國最大的陸運口岸城市,境內滿洲裡口岸也是中國最大的陸路口岸。滿洲裡口岸站作為中國最大陸路口岸站,正是俄羅斯貨運鐵路與中國鐵路「牽手」的地方。在疫情來臨前,這裡每天來往無數中歐班列,承擔著中外互通有無的使命。
實際上,此前發生疫情的新疆喀什,也同樣是我國防止新冠病毒外入的重要邊境城市。
新疆喀什地處我國西北地區,新疆西南部,東臨塔克拉瑪幹大沙漠,西部與塔吉克斯坦相連,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
更早之前在今年4月疫情「告急」的綏芬河,同樣是我國東北地區對外開放重要窗口和橋梁,其東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接壤,邊境線長達27公裡,被譽為連接東北亞和走向亞太地區的「黃金通道」。
除了上述發生明顯聚集性疫情的城市,我國其他邊境城市也同樣承載著重大抗疫責任。如擁有8個邊境城市的雲南,在今年9月新增了2例自緬甸入境瑞麗的境外輸入病例。在當月14日,當地衛健委便發布通報,要求雲南省內8個邊境州(市)、25個邊境縣(市)立即進入防疫「戰時狀態」。
從綏芬河一直到滿洲裡,邊境城市的疫情防控牽動著中國境內的每一根神經。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邊境城市疫情防控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邊境城市防控,現在已經成為我國疫情防控的一個薄弱環節,這與其防控難度大有很大關係。」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薛迪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指出,作為與他國陸路連接的邊境城市,其外防輸入的壓力要遠大於港口城市。
薛迪提出,如果是對外港口城市,有海關重點布防,別國人員偷渡也很困難。如果是陸路邊境城市,往往邊境線很長,無法做到全方位的防疫檢測。
薛迪補充,邊境城市與上海、天津這樣的大城市相比,防疫能力、醫療水平存在差距,「比如檢測能力,如果不能達標,就會檢測出假陰性、或者隔離措施不到位,當地百姓日常防護不到位,也都會導致疫情的傳播。」
因此,在薛迪看來,邊境城市防控難度相較於我國其他城市來說,已成為防控的重點環節,但同樣也是需要提高的薄弱環節。
如何把好疫情防控國門?
專家:入境貨物要嚴格把關消毒
寒冬已然來臨。在氣溫下降的大環境裡,有專家提出,新冠病毒的活性會隨氣溫降低而提高。這意味著,輸入型病毒進入國內,帶來傳播的可能性也在隨之增加。
「氣溫降低,可以說,更為邊境城市防控出了一道難題。」薛迪解釋稱,一方面,附著在物體表面的新冠病毒存活時間更長,一旦通過邊境入境,那麼就可能引發傳播;另一方面,在國外疫情尚未有效遏制的局勢裡,冬季被傳染的人數可能有所增加,如果邊境防控不到位,那麼感染者入境的可能性也會增加。
「邊境城市已經成為我國防控風險最大環節所在。」薛迪提出,邊境城市一旦發生了疫情,由於醫療條件有限,檢測和隔離效果與其他城市相比存在差距,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疫情的擴散。
那麼,作為把關者的邊境城市,應當如何開展防疫工作,才能讓國門「固若金湯」,守住國內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對此,薛迪表示,首先要落實好國內疫情防控的要求,如測溫、戴口罩等日常防控措施不可鬆懈。第二,應增加邊境線上的防控力度,在各個口岸站上增加防疫監控點;第三,對入境的貨物要嚴格把關消毒,確保被病毒汙染的物品不流入國內。
「如果疫情已經發生且發現蔓延,需要以全國之力增派隊伍,確保將疫情及時控制住。」薛迪指出,如類似此前綏芬河這樣的邊境城市,考慮到其防疫能力、醫療水平有限,如果一旦出現疫情有蔓延趨勢,就需要考慮及時的援助,以免造成更大面積的擴散。
同時,薛迪也表示,儘管邊境城市是目前抗疫的重點,但在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大概率不會造成國內疫情的大面積反彈。薛迪提醒:「作為普通百姓不必恐慌,無必要不前往有疫情的城市,日常做好防護,配合防疫檢查即可。」
紅星新聞記者 趙倩 實習記者 楊雨奇
編輯 官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