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李克強總理今天開始訪問瑞士,當地媒體高度關注此訪的經濟意義;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認為,李克強訪歐是"恰當時間的積極信號"。經濟之聲評論:中國和瑞士自由貿易協定"只欠東風"。
中廣網北京5月24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導,歐洲人說,瑞士多山,瑞士人性格也像山。瑞士國土面積雖小,但是瑞士人堅毅的性格,勤奮地勞作,把這個山國建設成一個富饒的國家。
瑞士是中國在歐洲的第七大貿易夥伴和第六大外資來源國。目前,中國已成為瑞士在亞洲最大貿易夥伴,據瑞方統計,去年中瑞雙邊貿易額為193億美元。
瑞士是李克強就任國務院總理後出訪的第一個歐洲國家。李克強昨天(23日)在瑞士《新蘇黎世報》發表題為《為什麼選擇瑞士》的署名文章。在中國文化中,"第一次"總是具有象徵意義。李克強選擇瑞士並非偶然,因為有幾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這幾件都是中國對外開放具有標誌性的大事,也都與瑞士有關。其中首要的是推動中瑞自貿區進程。
2010年李克強訪問瑞士時,雙方一致同意加快建立自貿區的準備工作。三年多來,兩國的相關部門一直緊鑼密鼓地推進談判,進行了九輪談判。邁出這一步,瑞士將成為歐洲大陸和世界經濟20強中第一個與中國達成自貿協定的國家,意義非同一般。
連日來,瑞士媒體高度關注李克強訪問瑞士。瑞士《阿爾高報》 指出,中國已成為瑞士在亞洲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李克強總理此次訪問的重點將集中在經濟領域。瑞士《新蘇黎世報》評論認為,李克強總理對即將籤署的兩國自由貿易協定非常重視,並把這個協定看做中國繼續對外開放的標準和重要信號。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說,李克強訪歐是"恰當時間的積極信號"。
李克強談到瑞士成為他就任國務院總理後出訪的第一個歐洲國家,列了三個原因。其中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列在首位,邁出這一步,瑞士將成為歐洲大陸和世界經濟20強中首個與中國達成自貿協定的國家。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社會文化研究室主任田德文認為,自貿協定的達成,意味著中國會有更好的貿易環境。
田德文:確實,這是與最發達的20個國家達成的第一份自由貿易協定,有重要的意義。現在中國和瑞士之間的貿易額相比其他發達國家並不是非常巨大,但是能夠達成自由貿易協定,意義才是最重大的。因為達成協定後,意味著在關稅和貿易配額還有貿易的優先級別方面,都已經提高了,意味著中國會有更好的貿易環境。在世界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背景下,中國對外貿易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西方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