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高原江南」甘孜州的巴塘縣,早在2012年的秋天,我就曾隨著著名網站天涯社區組織的「天涯十二季」活動,從成都出發沿著國道318線行腳,就曾路過巴塘縣,第二天一早還觀察了巴塘人的市井生活。
玉帶雲是早晨易見的景象 攝影 | 李林濤
生活在成都的作家色波就是土生土長的巴塘人,我還記得他曾在文章中寫過巴塘的人文風光,自然風景,山野世情,著實令人著迷。草原、河谷、冰川、林木、寺院、瀑布、山丘……匯集在措普溝,走進來,就讓人感受的到這個獨特的隱秘世界。措普溝,又名「嶺嘎溪」,意即格薩爾王的部落。
山野之趣
國道318線從離開雅安開始,就可看到連綿起伏的群山,對於曾長期生活在平原的人來說,看見山與海,同樣是讓人興奮的事情。
在經過理塘,看見海子山之後,就特別期待與措普溝相遇。穿過措拉鎮時,我卻沒有留意到已經到了目的地,幸好同行的朋友說:「到了。」
章德草原上的河曲 攝影 | 李林濤
沿著麻曲河進去,這個河谷就是措普溝。山色由遠及近,漸漸明朗起來,這才看到山中風景是怎樣的漂亮,如果再晚一點來的話,也許遇到的山色更為漂亮吧。車子沿著溪流行走,風景卻也迥異,幸好有嚮導介紹這河流兩岸的風物如雲杉、青槓林,這才體驗到山野之趣。倘若是一個人在措普溝,大概是看山只是山,看水只是水,就無法懂得這一方山水了。
措普溝裡擁有豐富的植被資源 攝影 | 劉作全
熱坑與溫泉群
車子正行進之中,在河的右岸看到巖壁上冒起了白煙。「咦,那是什麼?」忍不住好奇地追問。「這是溫泉啊。這也是間歇泉,你今天幸運,才能看的到。」朋友笑著說。時不時有硫磺味隨風飄過來。
路上偶遇間歇泉 攝影 | 柴樹清
早就聽聞措普溝有溫泉,卻想不到是這樣自然樸素的溫泉。在回旅館的路上,我在網上查了下這溫泉所在地,原來地名是熱坑,位於茶洛鄉境內。這茶洛是藏語名,也即溫泉的意思。
這個熱坑溫泉群,也被稱為「川西第一地熱公園」,有網友說,這個溫泉群在整個川西來說都算是最大最奇特的地熱景觀,因此地有大大小小的1000多個泉眼,頗為壯觀。我想起有首《巴塘竹枝詞》來:「一泓熱水浸方塘,扶起春酣似海棠。可惜荒城無蠟燭,故燒明火照松光。」作者說,土名熱水塘,劈松木㬵燃火,以代油燭名松光。這是以前巴塘人的生活了。
回家的路與溫泉群 攝影 | 李政操
第二天一早,我們再次來到熱坑,山風徐徐吹來,有點涼薄。但見山谷裡,溫泉冒出的煙霧不斷升騰起來,連綿起伏,這風景倒是難得一遇。在山路的右側有一眼溫泉,熱氣直冒,這裡就是煮雞蛋的地方。時不時有人帶著雞蛋到這裡來煮,這看上去已成為「共識」。我嘗了一下煮雞蛋,卻沒有硫磺味。
正在沸騰的溫泉 攝影 | 唐小兵
這些溫泉的溫度很高,幾乎都是100度。若是地勢寬敞的地方,就被人挖成一個小水池。在這裡沐浴也似乎成為一種習慣。我們在這裡逗留期間,就有兩三位當地人來這裡沐浴了。後來,我才了解到這溫泉,又有「藥泉」之稱,難怪有詩說:「溫馨不限瑤池浴,湧泉更為洗風塵。」
扎金甲博神山
這神山,以「秀、險、奇、特」著稱。主峰上的「格薩爾」和「王妃」,形態逼真,天工巧成,山上的石峰、石筍,似人、似物,看上去這裡就是一幅生動的措普風情。
雲層下的扎金甲博神山 攝影 | 李林濤
傍晚的陽光剛剛好,照在扎金甲博神山上,好像格薩爾王披上了金色的戰袍,讓人陷入到歷史深處當中去。這時候的草原上一片寧靜,一些牛羊四散在草原上,緩慢地行動,遠處看去,一個個黑點,而倉喀河在草原上流淌著,這情這景,有幾分陶醉。
我們停下來,坐在草原的一隅,等待日落的到來。然而,風來了,「我們看不到風景了。」但還是等了一陣子,高原的天氣變化多端,要想遇到好風景,唯有等待。
神山下的草原 攝影 | 李林濤
也許,我以前從318線路過之時,卻沒有遇見這扎金甲博神山,這一次的相遇,許多年卻過去了,自然是讓人感慨萬千。
章德草原
在峽谷間穿行,溪流淙淙,山路有點兒彎曲,看不太遠,那就看看河谷兩岸的風景。正在有倦怠之時,突然一片草原撞入了眼帘。這就是章德草原。看一看車行距離,已經是走了6公裡。這裡為茶洛、列衣、德達三個鄉的牧場。
這一個草原曾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的川西高原草原」,可見其魅力無窮。有一位旅友說:「相對於景區內依山傍湖的神奇美景,章德草原的出現絕對是對措普溝遼闊景色的註解。」這話說的絕對,卻自有幾分道理。
神山下的溼地倒影 攝影 | 陳磊
有一位旅友這樣描述這個草原:夏季的章德大草原,白雲、藍天、綠草、紅花、牛羊、帳篷、炊煙……勾勒出大草原一幅幅和諧綿延、波瀾壯闊的風情畫卷。在章德大草原上,隨處可見逐水草而居的藏族牧民,黑色的犛牛帳篷用氆氌製成。它們或單家獨戶搭在草坡盡頭,或三兩成群集於山麓,如同一塊塊鑲嵌在翡翠玉盤中的黑色寶石。牛羊在草地上悠然自得的漫步,牧民的帳篷炊煙嫋嫋,青藏高原獨有的高海拔草甸和燦爛的鮮花,映襯著巍峨的雪山和潺潺的溪水,顯得分外的美麗動人。
海拔5812米的加拉本森下,牧歌悠揚 攝影 | 代奇元
我們抵達草原時,已經是秋天了。在草原上行腳,看群山環繞著草原,倒是特別的景觀。在此後的兩三天時間裡,我們逗留在草原上,像牧民那樣生活、觀察。有一天,我們看見好幾頭犛牛渡過麻曲河,卻並沒有遇到傳說中的「情侶鳥」。
草原的遼闊,雖然與我在內蒙古所看到的草原迥異,卻自有趣味。畢竟這是高原之上的草原,滿眼望去,能感受到草原的風情,對牧民來說,這不是詩意,更與遠方無關,而是切實的生活。
暴風雨來臨前夕 攝影 | 陳磊
措普湖
在要告別措普溝的時候,才去參訪措普寺和措普湖。如今的措普溝內的山路已經通過整修,可以直達措普寺。我們穿過草原,我以為是沿著草原的邊緣前行,就會抵達措普寺,想不到寺院在扎金甲博神山的背後,而沿途就經過了措普湖。聽說在寺院的周圍分布著些許野生動物,比如旱獺、盤羊等等,「去早了,也許我們就會遇見。」我們滿心地期待。
如藍寶石般的措普湖 攝影 | 薛建宇
喜瑪拉雅旱獺是當地小朋友的「天然寵物」 攝影 | 胡廷輝
可是,等我們到措普寺的時候,聽到的消息有些讓人沮喪,「盤羊沒有來,前幾天,它們還到寺院裡來過。」我們在寺院外面的草地上坐一陣子。然後就看見一群僧人從寺院走出來,去轉湖。我們也就去看湖,先去的寺院旁邊的兩個小湖:康珠拉措,志瑪擁措,這湖泊在森林深處,隱秘而安寧。如果航拍的話,就能看到它們猶如人的雙眸,鑲嵌在這寺院的一側。
夏塞峰與姊妹湖 攝影 | 陳磊
再往回走,就是有「康巴第一聖湖」之稱的措普湖了。這裡湖光山色,多達300多畝,看上去很是舒服。在湖岸上搭建了一些帳篷,還有一些木屋。在這湖邊的生活,又有怎樣的體驗呢?我想起梭羅筆下的瓦爾登湖來。但很顯然,在措普湖邊的生活更加純粹、自然,好像是沒有受到外界的汙染一般,一如這湖水的湛藍、幽深,需要時間才能讀懂它的美好。
靜謐的措普湖 攝影 | 胡寒
辭別措普溝,我與朋友約著換個季節再來尋訪,也許會發現更多有趣的人和事吧。
撰文:朱曉劍
編輯:楊曼嘉
審核:劉乾坤
作者簡介:
朱曉劍,成都文學院籤約作家,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作品有《閒雅成都》《美酒成都堪送老》《微閱讀》《清白舊家風》《成都舊時光》等作品二十餘部。辦有知名公眾號《行腳成都》
諮詢電話/微信|13540030473
新浪微博|@措普溝景區
抖音 |措普溝景區官方號
今日頭條|措普溝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