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 嫦娥五號已成功返回地球。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在接受新華社專訪表示,未來可以在月球上開展蓋房子、打磚、3D列印等工作。
△新華社圖: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
新華社記者:嫦娥五號已經回來了,中國探月工程未來的方向在哪裡?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如果我們在月球南極建設一個科研站,我們可以長時間對地球進行大動態、全方位、穩定的觀察。2030年之前,我們將在月球南極建設一個科研站基本型。隨著後期科研站規模的擴大,我們可以在月球上進行蓋房子、打磚、3D列印等工作。同時,我們也可以在月球上開採礦物,這都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此外,我們還可以藉助月球做跳板,前往更遠的深空、更遠的星球。」
△新華社圖
2020年12月4日,南極熊發起了《嫦娥五號順利登月挖土,3D列印月球基地的技術思路》大賽,最受歡迎的2個想法,將獲888元/臺的家庭版3D印表機。目前,已經有數十個網友提交了自己的參賽想法。
△點擊進入微信視頻號,留言提交3D列印月球基地的思路
下面,南極熊摘錄部分網友的留言,和大家分享:
薯條:
「如果造一個太陽能燒結的月球3d印表機,應該能在月球開發中派上很大用場,在月球上太陽光輻射強度比地球大得多,而且不受天氣影響,我覺得應該蠻有吸引力的」
賞毅:
「建月球基地,首先最好能找到地下溶巖管隧道,然後再用3D列印完成月面上的擴建。而我認為3D列印對月球基地建設最大的作用不單是建造基地外殼,而是建立基地智能工廠,因為考慮到地外空間建設運載力的有限和高成本,所以就地取材建設是關鍵,這是3D列印增材製造的優勢。我國要實現月球基地長期自動運行短期有人值守,就要在基地投放各種智能生產設備和機器人,而能自動集約生產零件的3D列印是首選,利用自動生產的3D印表機製造各種智能設備,讓它像蟻后一樣為月球基地不斷的生產各種工蟻,用於擴大月球的勘探,採礦和生產建設。再由天宮一號科研人員遠程完成輔助管理和3D列印生產數據的更新。」
泗水流巖:
「第一是3D列印方案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問題。首先,地球人一開始並不會建房子,而是找巖穴居住,月球上能否找到天然的可屏障巖穴呢?由於月球地理環境的不同,可能並不存在吧。其次,月球土地是否像地球上的土壤一樣容易挖掘,並且強度足夠成型,不會塌陷。最後,沉積土的成分與粒度,是否適合3D列印。第二,3D列印的技術方案選擇問題,最適宜的方案應該是鋪粉熱融化。太陽能電源驅動電機,電機驅動各方向的運動,但電源能否驅動大功率的雷射器?另一個方案是利用透鏡直接匯聚太陽光,將塵土融化燒結,問題是夜間列印就得停止了。」
南極熊3D列印:
「其實,可以使用月球塵埃作為材料,然後利用太陽能發電,用sls雷射燒結技術,來3d列印月球基地」
飛鴻無影:
「月球做基地考慮下面幾個方面:
1.用材料什麼建
1.1月壤
挖月球表面土壤做材料
1.2挖月壤出後的坑
挖出的地下空間可以重新利用
1.3地球上運過去的建築材料
一些保溫防護材料,管道,電纜,照明電器,建築機器人等材料在月面建立產線不現實,只能地球運過去。
2.誰建設
2.1無人機器人集群
3d建築印表機器人,AGV小車,伺服機器人,充能電站,自動維修站等
2.2月面控制中心
統籌控制月面機器人,通過空間通訊網絡接受地面控制信號和反饋月面工程進度信息。在空間網絡受阻(例如太陽磁暴)時,離線控制月面機器人
2.3空間通訊網絡
通過月球衛星網絡和地球控制中心傳遞信息
3.能量來源
3.1首選太陽能
3.2月球有不少氘,可以考慮核聚變
3.3證明和背面的巨大溫差可以在月球極地建立溫差發電站
3.4地球對月球的潮汐作用也可以考慮一下」
更多3D列印月球基地的思路,請進入微信視頻號「南極熊3D列印」查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