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菊小醫話育兒,原創好文,歡迎轉發分享。
前幾天,北方多地下雪衝上熱搜,大學生們雪後走出「殭屍步伐」。正當南方人實名羨慕北方的時候,南方也悄悄溫度直線下降,大家不得不紛紛套上保暖內衣、羽絨服等過冬裝備。你還敢說這個冬天不太冷嗎?
面臨寒冬來襲,家長們也開始「戰戰兢兢」,秋冬一向是大人們比較頭疼的時候,生怕孩子有個什麼頭疼腦熱、咳嗽感冒。於是,很多家長選擇給孩子裹得嚴嚴實實,此刻保暖內衣派上大用場!
但之前不是聽專家說,不能給孩子穿保暖內衣,因為會捂出各種疾病嗎?好好的保暖內衣,為什麼就不能穿了?
1、為什麼說孩子穿保暖內衣會捂出各種疾病?
你應該早聽過:「不是你真的冷,是你的姥姥/奶奶/媽媽覺得你冷」的段子吧!當降溫的速度趕不上大人們給孩子加衣服的速度的時候,孩子的健康反而會問題。
(1)溼疹、痱子
臘月寒冬,寶寶卻可能一身熱疹,俗稱痱子。你知道嗎?不只是夏天才長痱子的,只要汗腺被堵住了,皮膚不透氣就可能長痱子。冬天寶寶被裹成了「小粽子」,連晚上睡覺都會被裹得嚴嚴實實,裡三層外三層,孩子通常又好動,一出汗,汗水無法正常排洩,皮膚透氣性又不好,加之冬季氣候乾燥、清潔不佳,於是痱子、溼疹、膿皰疹就冒出來了。
(2)發燒、咳嗽
你可能會發現,寶寶受涼會發燒咳嗽,但卻不知道其實寶寶太熱了,也會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都說帶孩子要「三分飢和寒」,切忌冬天給孩子穿得太多。
(3)便秘、排便困難
家長們總會說,冬天了因為孩子們出汗少,所以喝水也少了,於是很多時候家長根本就不會及時給孩子們補充水分。然而,冬季因為穿得多出汗也多,如果不保證充分的水分,很容易出現便秘、排便困難甚至肛裂等現象。如果持續便秘的話,還可能導致孩子腹脹、食欲不振。
(4)外陰炎、尿路感染
冬季寶寶穿得厚,出汗多,尿量減少,尿液濃縮,容易刺激尿道口,進而引起外陰炎。加之冬季清潔工作較少,感染逆行,甚至可能造成尿路感染。
2、保暖內衣還能不能給孩子穿?
這麼說來,穿太厚確實是很不好,但是穿太厚並不代表一定是穿保暖內衣惹的禍。儘管保暖內衣是冬天必備的保暖利器,但我相信如果真讓大人過冬不給孩子穿保暖內衣,那估計大部分人都不會同意。因此,保暖內衣當然還是能給孩子穿的,只不過如何正確地給孩子穿衣才是關鍵。
(1)保暖內衣要純棉、貼身
很多家長認為只要外面穿暖和了,裡面穿什麼無所謂了。然而,你不知道的是,柔軟的棉內衣不僅可以吸汗,而且還能阻擋冷空氣,防止體溫的流失,可以很好地避免孩子感冒著涼。市面上的保暖內衣很多帶有絨毛,但這種絨毛一般都是晴綸或者絛綸,其實既不透氣也不吸汗,不建議給孩子買這樣的保暖內衣。
(2)毛衣毛褲要安全
冬天大人幾乎都會給孩子穿毛衣毛褲(毛線編織的衣褲),畢竟其保暖效果好。但是因為毛衣毛褲是毛線編織,一定要注意選擇舒適、保暖的毛線質地。另外,一定不要選擇容易掉毛的毛衣毛褲,以免被寶寶吸入氣管和肺內。
(3)外套輕薄、保暖
很多人認為厚厚的外套才保暖,其實輕薄、蓬鬆的小棉服或羽絨服也很抗寒,因為膨鬆的棉花或羽絨可以吸收大量空氣形成保護層,從而抵抗寒冷空氣的入侵,起到很好的保暖效果。
(4)小襪子要純棉、透氣
冬天抵禦寒冷,腳部保暖非常關鍵。其實寶寶的襪子也不是越厚越好,因為如果襪子除了厚卻不能吸汗,那襪子汗溼了只會讓孩子雙腳越來越冷,時間長了還會感冒生病。
(5)避免捂著孩子
請記住,冬天衣服件數不是越多越保暖,有些衣服根本不保暖,別什麼都拿來湊數!我記得上次看新聞,立秋時一個奶奶給幼兒園的孫子整整穿了7件衣服,午休時驚呆了幼兒園的老師,真是令人哭笑不得。還有的家長會選擇給孩子使用暖手寶或者熱水袋,像這樣的物品,一定要注意安全使用,以免悲劇的發生。
(6)暖氣房少穿一件
在室內溫度稍低的環境下,孩子的上裝一般這樣穿:棉質薄保暖內衣(棉秋衣)+薄毛衣+厚毛衣/棉質薄保暖內衣(棉秋衣)+厚保暖內衣+厚毛衣;下裝:棉質薄保暖褲(棉秋褲)+薄毛褲+厚毛褲/棉質保暖褲(棉秋褲)+厚保暖褲+厚毛褲。需要提醒是,北方的暖氣房一定要適度減衣,這個時候孩子應該比大人穿少一件。
3、如何判斷孩子冷熱,需不需要添減衣服?
很多人一摸孩子的小手,發現涼涼的就立馬給孩子加衣服了,尤其老年人。其實,根據手的溫度判斷孩子穿衣夠不夠的做法並不科學,因為兒童血液循環本來就沒有大人好,手涼一點很正常。要判斷孩子的冷熱,最好摸孩子的後脖頸:如果後脖頸潤潤的,說明孩子出汗了,有點熱,可能穿得多了點;如果後脖頸暖暖的,很乾爽,說明溫度剛好合適,沒有多穿也沒有少穿;如果後脖頸有點涼,說明孩子真的需要添加衣服了。
你們家孩子冬天是不是老愛咳嗽、發燒、感冒呢?快看看是不是你給孩子穿衣穿得不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