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縣實施生態宜居搬遷工程破解發展不平衡問題

2020-12-20 甘肅新聞網

  中新網甘肅新聞12月17日電 (通訊員 鄧永德 李峰)民樂縣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祁連山淺山區海拔高、自然環境惡劣、自然災害較多、高原病頻發、村莊空心化嚴重的客觀實際,因勢利導、順勢而為,採取多種方式,大力實施生態宜居搬遷工程,著力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範區,努力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區域發展不平衡、產業發展不平衡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民樂縣豐樂鎮易灣村地處祁連山淺山區高海拔地區,是全縣19個重點貧困村之一,發展條件先天不足,地方病多發,群眾增收致富困難。

  民樂縣豐樂鎮易灣村村民武贊成說,「一出門望見的就是山,頭低下看見的就是坡、崖,這是實際現象,住到這裡氣候方面也有些問題,像我煤礦上幹得時間長了,嗓子有點不舒服,反應格外大些。」

  民樂縣豐樂鎮幹部許海榮說,「易灣村是全縣19個重點貧困村之一,村民居住分散,坡大溝深,土地貧瘠、海拔較高,群眾的老年病、肺心病、還有哮喘等疾病常發,面對這樣的現狀,縣上出臺了生態宜居搬遷的政策。」

  民樂縣豐樂鎮鎮村幹部結合主題教育,利用黨員固定活動日、三會一課、群眾大會等為載體,積極宣傳生態宜居搬遷的利好政策,動員群眾向自然條件相對較好、基礎設施完善的民樂生態工業園區特色小鎮、縣城區搬遷,現在易灣村全村已經形成了村組幹部、黨員示範帶頭搬,村民之間激勵宣傳動員搬的濃厚氛圍。已經籤訂完搬遷協議的村民何玉秀,也早與家人一起算好了「經濟帳」與「發展帳」。

  民樂縣豐樂鎮易灣村村民何玉秀說道,我們房子也修起來很多年了,與其這裡修房子不如搬到園區裡享受好政策麼,去園區後多少有個活,多少錢都是人掙的,農民就想掙錢,掙上娃娃的生活費能有保障,兒子媳婦出去掙上些,這個房子買下了,年年能還一部分,一年才還一萬塊錢,15年還清,這個政策好。

  易灣村村民武贊成家中有四口人,兒子今年已經25周歲,考慮到兒子將來的結婚用房和以後全村的發展狀況,武贊成表示一定要搬。他說,「現在主要考慮兒子任務沒給完掉,樓房沒給買,兒子還沒成家,這是現在重點的一個問題,經過我前思後想,兒子事情是現在急需解決的事情,從大方面想,要往園區搬,我們這個地方再怎麼說以後也生存不了了,人一旦沒了,以後各方面都不方便了。」

  民樂縣豐樂鎮幹部許海榮說,「至目前,全村有4個村民小組已經實現了整組搬遷,下一步,我們進一步做好入戶宣傳,政策講解等相關工作,確保易灣村今年實現整村搬遷。」

  劉興通是豐樂鎮武城村的一位黨員,他參加了多次鎮村召開的生態宜居搬遷政策宣講會議,還赴生態工業園區進行了實地觀摩,並帶頭在村委會籤訂了生態宜居搬遷協議,這也打消了眾多群眾心中不願搬、不想搬的顧慮。他說,「政府提出生態宜居搬遷,這個政策相當好,我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政府給我們貸款,利息政府付上,再讓我們住樓房,這個政策相當好,這是黨對我們山溝裡農民的特別的關懷。」

  在生態宜居搬遷各項工作開展以來,全縣各級領導幹部深入基層、深入一線,以大動員大宣講凝聚共識,以大推進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區域發展不平衡、產業發展不平衡問題,以大落實打造全省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協調推進的示範樣板,切實做到政策在一線講解、情況在一線掌握、問題在一線解決、決策在一線落實,有效推動生態宜居搬遷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同時開展生態宜居搬遷勞動力就業赴外培訓班,組織村組幹部和村民代表赴金川區、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等地觀摩學習,切實引導和帶動群眾徹底轉變故土難捨、因循守舊的思想觀念,積極支持參與生態宜居搬遷。

  從2019年開始,民樂縣將用5年時間重點將居住在祁連山淺山區高海拔地區農戶,以及村莊空心化嚴重、公共設施薄弱、居住地點分散、產業發展滯後,生態環境脆弱、地方病和自然災害易發多發區域群眾搬遷至民樂生態工業園區特色小鎮、縣城區集中安置,實現全縣農業向集約化發展、農村向城鎮化邁進、農民向職業化轉型,促進祁連山生態環境持續好轉,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制度逐步完善,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實現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

相關焦點

  • 關注祁連山下的生態宜居搬遷工程系列報導之一
    人往哪裡去——關注祁連山下的生態宜居搬遷工程系列報導之一編者按: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生態宜居是關鍵,鄉風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礎,生活富裕是根本。位於祁連山腳下的民樂縣,從2019年始大力實施生態宜居搬遷工程,動員祁連山淺山區5萬農戶向幾十公裡外的生態工業園區和縣城搬遷,幫助人民群眾遷「新居」、就「新業」,一攬子解決縣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掀開了鄉村發展的新篇章。
  • 關注祁連山腳下的生態宜居搬遷工程(上) 人往哪裡去
    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首先要解決祁連山淺山區產業發展不平衡、群眾居住條件差、增收致富困難、返貧風險大等問題,更需要減輕祁連山生態環境壓力。  經過充分調研, 2019年9月,民樂縣啟動生態宜居搬遷工程,計劃利用3年時間,把居住在海拔2300米以上的5萬餘名群眾,搬遷至民樂生態工業園區或縣城,著力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補齊民生短板,放大生態優勢。
  • 甘肅省民樂縣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2019年生態宜居搬遷工程...
    甘肅省民樂縣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2019年生態宜居搬遷工程二期電梯採購及安裝項目招標公告資格審查方式:資格後審               交易登記號:MLX20201202甘肅省民樂縣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2019年生態宜居搬遷工程(二期)電梯採購及安裝項目,已由政府有關部門批准建設。
  • 錢從何處來——關注祁連山下的生態宜居搬遷工程系列報導之二
    錢從何處來——關注祁連山下的生態宜居搬遷工程系列報導之二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何成軍生態宜居搬遷,政府算的也許是「生態帳」「發展帳」,而對於普通百姓而言,最關鍵的是要算清「經濟帳」。從土房到樓房,從種地到打工,錢從哪裡來、生活怎麼辦?這些關係一家生計的問題都是需要慎重考慮的。發展產業、實現就業,無疑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 民樂金融企業賦能生態宜居搬遷工程建設加速
    自民樂縣生態宜居搬遷工程實施以來,農業發展銀行民樂縣支行始終不忘農業政策性銀行的初心,堅決履行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使命責任,全力助推該縣生態宜居搬遷工程加快實施。  該行積極介入,主動向政府主管部門宣傳農發行在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方面的優惠政策,抽調業務骨幹成立金融服務小組,結合生態宜居搬遷項目特點和需求量身打造個性化融資方案,向上級行爭取辦貸「綠色通道」和融資優惠條件。同時,克服疫情影響,主動對接和協助承貸企業完成貸前條件落實,按項目施工進度及時投放信貸資金,積極推進項目復工復產,有效減輕疫情影響,助力項目按預定工期正常施工。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甘肅民樂縣:搬出艱苦山區 打開希望之門
    「縣委縣政府始終牢記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雖然解決不了海拔高的問題,但是可以解決人的搬遷。」 民樂縣委宣傳部長王春燕對記者說到。  據記者了解,近年來,民樂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流域生態治理、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指示精神,著力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區域發展不平衡、產業發展不平衡,加快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弱項,堅持把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同經濟高質量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持續鞏固提升祁連山生態保護環境修復成果,改善祁連山淺山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實施生態宜居搬遷工程
  • 民樂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 積極推進生態宜居搬遷工作
    民樂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 積極推進生態宜居搬遷工作 2021-01-08 1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掖市民樂縣實施苦鹹水改水工程項目 保障市民飲水安全
    摘要:今年以來,張掖市民樂縣加快推進苦鹹水改水工程項目,解決水質超標問題,保障飲用水中的礦物質元素含量,確保2.54萬人的飲水安全。
  • 民樂縣冷涼山區生態農業發展見聞
    民樂縣冷涼山區生態農業發展見聞夏日,民樂縣扁都口油菜花盛開,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觀光。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記者 齊興福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記者齊興福 通訊員焦德宏民樂縣地處祁連山北麓,很多區域屬沿山冷涼地區。
  • ...民樂縣一批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慶陽文化旅遊市場安全有序開放
    涉及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的,按照「數量不減、質量不降、布局穩定」的要求進行補劃,並按照法定程序修改相應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全省各級自然資源部門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進規劃用地「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優化建設用地審批制度,開通建設用地審批綠色通道,特事特辦、隨報隨批,及時保障項目依法落地建設。項目建設用地批准後,加大徵地、供地工作力度,促使項目儘快落實到具體地塊。
  • 河西水潤「金張掖」 ——張掖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經濟社會發展提質效
    近年來,張掖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實施了祁連山國家公園和黑河生態帶、交通大林帶、城市綠化帶「一園三帶」全域造林綠化工程,構建起生態保護、產業發展、休閒旅遊、康養健身、城鄉融合的綠色美麗生態長廊。
  • 預計到2022年 安慶市將全面完成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實施方案
    為科學推進安慶市老工業區整體搬遷改造,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優化城市內部空間布局,建設宜業宜居城市,進一步激發城市發展活力,安慶晚報記者獲悉,近日,安慶市編制的《城區老工業區整體搬遷改造實施方案(2015-2022年)》獲省政府正式批覆原則同意。  據了解,安慶市老工業區位於安慶市中心城區。
  • 吉安市省級生態宜居城市創建工作獲省媒體採風團肯定
    生態宜居「俏」廬陵  我市省級生態宜居城市創建工作獲省媒體採風團肯定  8月12日—13日,由江西日報、信息日報、新法制報、人民網江西頻道、大江網等多家媒體組成的省媒體採風團,實地走訪考察了我市生態宜居城市創建工作,重點考察了市中心城區城市規劃、夜景亮化、保障性住房建設、交通面貌、基礎配套設施等情況
  • 湖北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實施方案解讀
    (記者 張愛虎 攝) 上月29日,由省發改委牽頭,省政府扶貧辦、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和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聯合制定的《關於加快推進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實施方案》下發,湖北省易地扶貧搬遷大幕由此拉開。此舉是為了加快推進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切實解決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之地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生存與發展問題。易地扶貧搬遷,涉及面廣,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政策性強。
  • 遼寧:建設「美麗喀左」 凸顯生態宜居
    、旅遊、生態、園林綜合發展的新型城市。河南新城位於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城南部,規劃總面積15平方公裡,起步區6平方公裡,去年共實施28個建設項目,投資29億元。其中,河南新城基礎設施建設項目6項,凌河幹支流續建工程,新修路雨汙水分流排水管網、泵站工程,河南新城熱源廠、換熱站及管網建設工程,自來水管網工程,河南新城路網建設工作和燃氣管網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之中。
  • 阿壩州實施生態環境建設標誌性工程的潛力、問題及途徑
    阿壩州實施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工程,既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根本和切入點,又是維護兩河流域和四川盆地長治久安、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  在地利方面,全州具有多方面生態建設的綜合優勢。隨著三大生態工程的實施與推進,無疑為全州生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然而,伴隨而生的矛盾和問題也凸顯出來了。解決這些問題,是促進三大生態工程順利進行的可靠保障。  (一)木頭財政陷入困境,後續財源難以接替,農牧民增收途徑減少。全州各地財源結構單一,地方財政收入一半以上靠木頭稅,系典型的木頭財政。單靠出賣天然林資源,地方財政仍入不敷出。
  • 廣水致力打造中等生態宜居新城 建設十大市政重點工程
    楚天快報訊 (記者朱道全 特約記者李明清)昨從廣水市住建局獲悉,今年到2021年,該市將集中力量建設印臺山文化生態園等十大市政重點工程,打造中等生態宜居新城。據介紹,印臺山文化生態園是該市「一河兩岸」景觀帶建設的「重中之重」,總用地面積1500畝,分鳳凰湖、杜鵑谷、百鳥園等九大景區,建設期2年,預計2019年元旦開園。
  • 煙臺重點工程巡禮①|金山灣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化科技創新生態...
    在雨汙水管網及亮化工程現場,觀摩人員聽取了片區情況匯報。金山灣片區,是拓展高新區發展空間、促進煙威聯動發展的重要板塊。對標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金山灣片區將重點規劃建設大學城、康養城、科技城、活力灣和金山國際社區等板塊。未來,這塊煙威地區中間唯一的「空白」區域上,將崛起一座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化科技創新生態新城。
  • 跨越半個世紀的生命遷徙——西藏極高海拔生態搬遷破解人與自然...
    新華社拉薩3月17日電 題:跨越半個世紀的生命遷徙——西藏極高海拔生態搬遷破解人與自然共生難題新華社記者周健偉、張京品、田金文一雄一雌藏羚羊在藏北草原上覓食(1月10日攝)。2019年底,隨著西藏極高海拔生態搬遷項目實施,次仁卓嘎搬遷來到雅魯藏布江南岸的山南市貢嘎縣森布日村。在森布日村,記者看到,一棟棟嶄新的藏式民居整齊排列,家家戶戶房頂五星紅旗飄揚,還有配套齊全的村委會、活動中心,安置點周邊醫院、學校、市場一應俱全,交通便利。
  • 農發行彭州市支行8億元貸款助力生態搬遷和土地復墾
    人民網成都12月23日電 農發行彭州市支行積極響應國家關於改善長江生態環境、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戰略的號召,通過努力,於近期獲批四川石化基地周邊生態搬遷及土地復墾貸款8億元,並於日前成功投放首筆2.05億元貸款。